现代地理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7年级下册地理书主要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7年级下册地理书主要内容(一)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7年级下册地理书主要内容(二)1、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
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5、经线的特点:连接南北两极,每条经线长度相等,可围成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6、纬线的特点:与经线垂直相交,每条纬线长度不相等,可围成圆,指示东西方向
7、经度分东经和西经,0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0经线以西称西经,
用“W”表示,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
8、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读做西经200和东经1600)
9、纬度分北纬和南纬,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
用“S”表示,北纬和南纬的分界线是:00纬线(也叫赤道)
10、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也叫00纬线)
7年级下册地理书主要内容(三)1、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 线的线称为
经线,也称子午线。
符号:东经(E),西经(W)
如 90°W,120°E
特点:形状:半圆,不平行,都收敛于南北两角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特殊:南北极点
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111千米
实质:本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 特殊经线:
0° 20 °W -160 ° E 180 °
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是计算地球东西经度的起点,向东
向西各分180,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180°,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越来越大
的就是东经,越来越小的就是西经。
A、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
B、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
C、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
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 160E
以20°W和160°E的经线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符号:北纬——“S”
南纬——“N”
纬线长度计算
A、赤道上经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km
B、 任意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弧长约为
111千米×cosφ(φ指所求纬线的纬度)。
南北纬 60°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纬线划分
纬度实质: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线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