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论语通译》是由徐志刚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们读《论语》能够给以很大的帮助,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借助《论语通译》读《论语》,确实很方便。我重点是了解《论语》中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它与课改新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联系起来思考。读过之后,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按照语文组教研活动安排,我在此作一些简单的交流。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是个言行一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术之先声。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准则,构成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的社会风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东方国家,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后世流传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和《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之大。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初中教材中《论语十则》就是孔子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的问答情况。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对于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因此,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帮助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教育家。今天,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教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学生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学生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天的课改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乐时光。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很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教育学生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新闻很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密切注视和关心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传自己的主张。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抱负,并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天,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既要给学生干粮,还要给学生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课改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由此看来,作为教师有必要读一读《论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精读细研《论语》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会受益无穷。

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领。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门人是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育也应该符合当前的国情。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通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未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8461/238064521.html

更多阅读

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

心得一:读论语心得体会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

《论语》是人类语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多少年来文化知识的沉淀,这些充满智慧、魅力的妙语将让我们现在都受益匪浅。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欢迎阅读!!!!教师读《论语》的心得篇一中华

学生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

读论语心得体会300字 读论语心得体会500字

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

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读《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读书心得体会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

声明:《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为网友往复随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