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晒田是水稻增产促早熟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那么要怎样科学地进行晒田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怎样晒田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晒田的主要作用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晒田时间与方法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拨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粘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拨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保证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左右。
5、晒田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
水稻如何进行晒田
水稻在晒田时间上,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所谓“苗到不等时”,是指够苗(一般每亩总茎蘖数20万~25万)就要晒田,不必等到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时期才晒。由于杂交水稻分蘖能力较强,刚开始晒田时仍然能够继续分蘖,因此应将晒田时间适当提前,在总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八成时就要开始晒田。所谓“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进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每亩总茎蘖数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也要及时排水晒田。否则错过时机,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再断水晒田。
在晒田程度上,要看田、看苗、看天气灵活掌握。一般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肥田,以及低洼冷浸烂泥田要重晒;叶色青绿、长势一般、施肥不多的瘦田,以及灌水困难的旱田要轻晒;对保水性能差的沙土田,晒后土质易变硬、复水后难泡软的胶泥田,以及缺乏灌水条件的“望天田”,就不宜晒田。晒田时间一般控制在5-7天,以晒至田面出现鸡爪裂纹、秧苗叶色转淡、叶片挺直如剑、进田站立不陷脚、新根现田面、老根往下扎为宜。晒田后要及时复水,同时根据苗情长势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直到抽穗前不再断水,促水稻孕穗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