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诸多国家都以减税提振经济,美国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更是把减税高调宣示为其主要经济刺激政策。我们国家也减税5000亿,谁是真的受益者?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国家减税政策、国家减税的好处、国家减税影响、国家为什么减税,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减税政策/国家减税的好处/ 国家减税影响
税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在彰显国家治理的新高度。
11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听取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减轻税负情况的汇报。对于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要义,克强总理一语点透:营改增不简单是税制改革,也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今年以来,总理反复强调一项硬要求: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而日前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仅营改增一项,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政策目标。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说:“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叶,而培其本根;不善赋民者,譬剪韭乎!日剪一畦,不罄不止。”营改增全年减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对企业降成本来说,可谓真金白银的帮助。“降成本”位列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诚如总理所言,营改增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更深一层意思则是,总理要用这5000亿元为企业“薪其枝叶”,以减税减负换取企业蓄势创新、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并最终促进宏观经济良性发展。
税收属古老的经济范畴,已有几千年历史。我国古代的税收思想大多主张“轻税”,如孔子和孟子提出的“轻徭薄赋”;我国古典名著《管子》说“取民有度”,即是把制定适当的税收标准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政策;平民皇帝朱元璋则有“阜民之财、息民之力”的思想,难能可贵。“轻税”的核心思想是,减税是涵养税源的手段之一,适当减税,不仅不会减少税收,反而可以增加税收。
在现代经济史上,美国著名供给学派经济学家拉弗先生的减税主张影响深远,其“拉弗曲线”理论认为合适的税负才是最优的,税负过高有时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上世纪3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至20世纪70年代,“玫瑰色的繁荣期”出现了后遗症:“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1974年,拉弗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即兴在华盛顿一家餐馆的餐巾纸上画了一条抛物线,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也被戏称为“餐桌曲线”。记者随后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很快,“减税主张”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最终被里根政府采纳。
受“拉弗曲线”的影响,供给学派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减税。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和德国通过减税、减负、改进税制等一系列措施,奠定了美国自1983年起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德国也由此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时至今日,在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诸多国家都以减税提振经济,美国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更是把减税高调宣示为其主要经济刺激政策。
营改增的意义不只是减税,其以增值额为税基,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优化了税制,对我国经济结构有较大影响。我国著名财政学权威专家刘尚希认为,此次营改增全面推开,将覆盖所有货物与劳务,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将彻底打通,这对于解决经济供给结构扭曲脱节的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在这个意义上来看,营改增不仅是“降成本”,还是“补短板”(服务业及二、三产业融合是我国经济结构的短板)。同时,还会因为激活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初创及“双创”企业的发展,带来稳就业、稳增长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还将很好地配合和服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李克强总理将营改增视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恰如其分。
一系列经济数据已经证明了营改增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意义。营改增试点后,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52.6%提高到2015年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而自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新增试点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增加了53万纳税户。此外,对微小企业、初创企业来说,营改增必将大大提升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正是如此,本届政府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压力下,还要减免5000亿元反哺企业,可谓用心良苦、深谋远虑。李克强总理对此解释得很直接:“为企业减免税负可能会暂时减少财政收入,但却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放水养鱼’,长久来看是在涵养税源。”
国家为什么减税,解答
11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减轻税负情况的汇报。对于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要义,李克强总理一语点透:营改增不简单是税制改革,也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总理今年以来反复强调一项硬要求: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日前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仅营改增一项,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政策目标。会议要求,下一步要针对金融、建筑等试点行业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研究明确相关领域纳税政策口径,在风险可控、制度公平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扩大减税效应。
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日子普遍困难,致使财政收入也跟着少了;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少了,却还要从中挤出5000多亿反哺企业,其中折射出本届政府的民本施政理念。如此大规模的减税,对当下的企业和市场不啻一场贵如油的“及时雨”。为此,中央政府今年将财政赤字率从2.4%提高到3%,主要用于减税降费。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究竟积极在哪?从中可见一斑。更深的意义,诚如总理所言,营改增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以此为企业减税减负,从而换取企业蓄势创新、转型升级的持久动力。
从国际经验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减税。上世纪80年代美国以提升投资和生产积极性的减税及减少政府干预等一系列新政,短期即促使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并由此奠定美国自1983年开始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德国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减税减负改革税制等,成功实现经济回暖,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现今横向看,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国际大环境,许多国家都在减税上大做文章。美国新当选总统更是把减税作为高调宣示的主要经济刺激政策。
当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关键阶段,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自己的国情背景、路径判断和政策举措。正是从当前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民间投资意愿不足等现实出发,本届政府把营改增等减税措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棋局的重要一招。
营改增也并非单纯的“减”。通过鼓励高端研发、现代服务业、拉长产业链等,将会重塑我国的产业格局,尤其会助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快速成长。同时,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对于税负往往更为敏感,减税将极大地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当天常务会上,有关部门言简意赅总结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的成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事实上,所有这些指标,不正通往经济的繁荣之路吗?
李克强在会上说,从当下看,减税无疑会带来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但他强调,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而从长远看,这项改革不光对企业有利,对国家财政也有利。
这有数据支撑: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以来,新增试点的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增加了53万纳税户。这很容易理解,减税利好之下,企业更愿意纳税了。这不仅增多了税源,也扩大了税基;不仅实现了民富,同时也有助于国强。“减”和“增”最终实现了有机统一。
国家减税政策的相关搜索内容:
1.2016增值税减免税政策
2.2016年国税减免有什么政策
3.增值税减免税最新政策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