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谯楼是古代肇庆府衙的所在地,为古代肇庆的政治中心,建于宋重和元年(118年)是为供奉宋徽宗赵佶亲笔御书“肇庆府”而建,故称“卸书楼”,明代改为“丽谯楼”,明末,朱由榔在肇庆建都抗清,在此楼登基,改作“永明宫”。
丽谯楼原名御书楼,又称永明宫、红楼,座落在肇庆市城中路。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天顺六年(1462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为丽谯楼。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建国初,因该楼红色,俗称红楼。丽谯楼曾陈列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等报时器,以报时刻。楼后的府衙是古端州治所,宋名臣包拯曾于此任职三年,政绩卓著,以不持一砚归的清廉之风闻名于世。现在丽谯楼的台基拱道门上还有匾额“古端名郡”和对联“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石台基长34.5米,宽14.45米,高 6.14米。台基开辟一券拱形门道,高4.9米。楼为重檐歇山顶,面宽18.8米,进深14.3米,高12.19米。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朝桂王朱由榔获南方抗清武装拥立为永历帝,他以肇庆为临时帝都,将府署作行宫,把丽谯楼作"永明宫"。丽谯楼屡经战乱,成为过境军旅的驻屯之所,受到人为的破坏。解放后,丽谯楼修复成一座古色古香的红彤彤的彩楼,故人们称之为"红楼"。
肇庆丽谯楼里面 肇庆丽谯楼
更多阅读
肇庆风景----肇庆市街景,古城墙,披云楼,丽谯楼,星湖风景区 披云楼
我在2002年,就去过肇庆,是公司组织前往肇庆的七星岩鼎湖山游玩,因为没有拍照,所以我除了记得去过,其他什么都不记得了,2005年,我又一次前往肇庆出差,这次是1个人去肇庆,就没有再去鼎湖山,而是在肇庆市内溜达了下,暴走扫街在肇庆逛了以后,才发现,
肇庆阅江楼、西江、崇禧塔 肇庆阅江楼心得
阅江楼座落在肇庆市城区正东路石头岗上,居高临下,屹然矗立在浩荡东去的西江河畔,气势雄伟非凡。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莹将石头庵改建,名为崧台书院。崇祯十四年(1641年)再度改建,正式立名为阅江楼。
古谯楼 古谯楼 古谯楼-简介,古谯楼-谯楼揽胜
古谯楼坐落于福建莆田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绍兴六年(1136年)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至隆庆五
歙县古城 南谯楼
南谯楼在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后历代均有维修。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 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厥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
南谯楼 安徽黄山南谯楼
南谯楼在歙县县城内。始建于隋末,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后历代均有维修。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厥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