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①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②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④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①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②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③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④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4分)

3.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4.“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5.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爱华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2分);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1分)。(共4分)

2.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3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效果1分)(共4分)

3.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

4.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

5.“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676171/959619744.html

更多阅读

杨万里诗词全集 杨万里的词集

杨万里的词集 杨万里杨万里归去来兮引侬家贫甚诉长饥。幼稚满庭闱。正坐瓶无储粟,漫求为吏东西。偶然彭泽近邻圻。公秫滑流匙。葛巾劝我求为酒,黄菊怨、冷落东篱。五斗折腰,谁能许事,归去来兮。老圃半榛茨。山田欲蒺藜。念心为形役

杨万里的诗赏析 杨万里的诗

杨万里的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过杨村》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声明:《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阅读练习及答案》为网友凡若尘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