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奇案之怒铡公孙 闲话包公“三铡”

  闲话包公“三铡”

  文/袁文良

  每每看到或听到有关包公的戏剧时,总会想起三只“御铡”——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大凡描写包公的戏或小说等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这三只“御铡”。不过,据史籍记载,包公最初用来斩奸除暴的却不是“御铡”,而是“剑”。

  李行道所撰元曲《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中有唱词唱到:“敕赐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元曲《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中的唱词也唱曰:“因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叮叮铛铛盆儿鬼》中的唱词也唱到了敕赐势剑:“敕赐势剑金牌,容老夫先斩后奏,专一体察滥官污吏,与百姓伸冤理枉。”由此可见,包公开始用以除暴的是“敕赐势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

  那么,包从什么时候又有了“御铡”呢?具体时间已无从可考,但郑庭玉所撰《包龙图智勘后庭花》中的唱词却唱到了“御铡”:“〔赵廉访云〕与你势剑铜铡,限三日便与我问成这桩事……〔正末云〕是好一口剑也呵!(唱)这剑冷飕飕取次不离匣,这恶头儿揣与咱家。我若出公门,小民把我胡扑搭,若不是这老子卖弄这势剑铜铡。”由此看来,此时的包公不仅有了“势剑”,而且有了“铜铡”。以后又发展成“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这三只“御铡”,且三只“御铡”各有其特点和分工:“狗头铡” 在三只御铡中最为锋利,使用此铡的人死得最为利索,主要用来斩杀犯了死罪的平民百姓;“虎头铡”比狗头铡稍钝,一刀下去人不会立即死去,主要用来斩杀犯了死罪的大臣官吏,;“龙头铡”在三个铡中是最不锋利的一个,主要用来斩杀犯了死罪的皇亲国戚,原因是身为皇亲国戚知法犯法,所以不能轻易的死去,而是要慢慢的铡死,以示惩罚严厉。由于三只“御铡”的出现,“敕赐势剑”的用途逐渐缩小,随后也就消失了。

  从“势剑”到“铜铡”,又到后来的三只“御铡”,一次比一次气派,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也更能表现包大人的大义凛然的气势,同时也说明古代戏剧家对道具在戏剧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包公奇案之怒铡公孙 闲话包公“三铡”

  电话:13598831881 E-mail:ywl728@sina.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711871/498034578.html

更多阅读

明清十大奇案之九·咸丰七涧桥凶杀案 柏桦谈明清奇案

 蜿蜒曲折的嘉陵江,自陕西嘉陵谷奔腾直下,到四川合州城收纳了涪江、渠江两大支流,水量大增,形成了一段十分宽阔的河道。三条江水横穿过附近的华莹山,造就了闻名四川中部的嘉陵江小三峡,自古以来此处就是文人墨客十分憧憬的名胜风景区。三

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五 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

第二十一集524、日、茶馆里茶馆里稀稀落落地没有几个人。包公和展昭坐在靠墙角的一张桌旁。展昭笑道:有官轿不做,偏偏要走着,包兄可真是出人意表啊。包公笑道:久在朝中,不知民生之计,今日有闲,正好下来走走。而且,我到陶老王妃的府中要尽量保密

清末四大奇案之张汶祥刺马案(一) 百家讲坛清末四大奇案

马新贻遇刺 1870年8月21日,又到总督阅视武弁投射的日子。这天突降大雨,总督阅射只好推迟。22日,天气转晴,两江总督马新贻一大早徒步来到督署西边的校场演武厅,亲自阅射。每年一度的总督阅射,是当时江宁的一大盛典,允许百姓参观,因此马新

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二 狸猫换太子传奇全集

第六集129、日、宫门外寇准、陶三春一行走出宫门,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没有人说话。良久,陶三春长叹一声。寇准:李娘娘聪明绝顶,只是太善良,也太善解人意,这一次我们失掉了处置刘娥的绝好时机,这今后的事???哎,但愿李娘娘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打蛇不

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三 狸猫换太子传奇全集30

第十一集253、日、正堂外包拯不停地徘徊着,不时停下脚步向屋中望去。正堂的门紧闭着,里面没有任何声响。包拯长长地吁了口气,坐在门前的台阶上。良久,正堂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寇准缓缓走了出来。包拯赶忙迎上前去:寇相,怎么样了?寇准点了点头:行了

声明:《包公奇案之怒铡公孙 闲话包公“三铡”》为网友好未来需努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