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和洋行是英国人开设,清朝末年先在广州从事中国、印度、英国之间的货物和鸦片贸易,1843年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外滩一地块,建起一幢英国乡村式的2 层2开间的房子。在上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怡和洋行的业务一直以鸦片贸易为主, 19世纪70年代开始组建轮船公司,建造码头、仓库、货栈,开设怡和丝厂、纱厂、打包厂和啤酒公司等,成为当时上海资本总额最大的一家外商洋行。
1861年,怡和洋行将旧楼拆除翻建新楼,这次翻建增加了门楼和雨棚,另加半层地窖,避免风潮和暴雨对房子影响。翻建的新楼虽然也是一幢2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但是比旧楼略显气派。
进入20世纪后,外滩新一轮旧楼翻扩建工程纷纷开始,怡和洋行也不例外。新的怡和洋行大楼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洋行施工。
大楼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一、二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三至五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五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同银行不一样,大楼内不设营业大厅,但是每间办公室的设计和装饰都十分豪华。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大楼被日本三井洋行占用,1946年恢复营业,但生意已大不如前,只好将大楼出租给其它公司,如昌兴轮船公司、海外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英国大使馆一等商务参赞、财政参赞及新闻机构等。1955年以后,大楼由上海外贸管理局及下属公司使用。至今,仍可看到大楼门楣上“外贸大楼”四个字。现在全球顶级百货公司,美国萨克斯第五大道百货公司进驻外滩27号,是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同时也是其在中国的旗舰店。
根据第五大道开店风格,名贵珠宝首饰和名牌设计师服饰是该店的特色,精心设计的橱窗展示纽约的风景之一。可以肯定,这些优秀的元素将运用到怡和洋行大楼的打造上。第五大道在怡和洋行大楼的店面总面积将是其美国一般门店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