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马头琴的产生及其发展,很难查阅史料。但是,它却有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年轻的牧人巴特尔家世代为王爷牧马。在一个寒冷的初春,巴特尔跑到百里之外,找回失散的马群后,在一个淖尔边发现了一匹悲鸣的白色小马驹,面对着尚未开化的淖尔上的一个冰窟窿。看着小马驹双眸流泪,听着那令人伤感的嘶鸣,巴特尔明白了一切,于是巴特尔将它带回家,相依为命。以后,无论巴特尔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晚间巴特尔睡觉,它就站在毡房外巴特尔睡觉的那一面守候。几年过去了,小白马十分通人性,矫健的四蹄,飘飞的长鬃,匀称的骨架成了一匹难得的好马。

在一次大型那达慕大会上,巴特尔骑着它第一次出现在赛马场。它遥遥领先王爷所有精心饲养的赛马。当巴特尔领到第一名的奖品时,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他却不知灾难也同时降临。

原来,王爷见到这匹马后,满心欢喜,便派人强行抢走了巴特尔的白马,但白马却难以制服。于时,王爷派四名壮汉用大绳牵牢白马,备鞍,自己强行上马,白马扬蹄奋鬃,撞倒壮汉,冲出马场,将王爷扔下马背,王爷气急败坏,派出大批人手围圈白马,并下令用强弓射杀。白马终于被强弓射中,但仍然奋力突围而去。这天深夜,悲痛的巴特尔思念白马难以入睡,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伴着凄楚的嘶鸣,由远而近。听到了这熟悉的蹄声,巴特尔一跃而起奔出毡房。只见白马飞奔到毡房前,却突然栽倒,微昂起头,双眸流泪,亲切的望着巴特尔,抬了抬后腿,甩了甩尾巴,流露出期望的目光。巴特尔若有所思,仿佛懂了白马的意思。白马终于在巴特尔怀中,闭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来。巴特尔守候了白马三天三夜。这天,他将白马的后腿骨马尾取下,挂在毡房中,然后安葬了白马。面对白马的后腿骨和马尾,巴特尔沉思了99天,白马的形象始终浮现在脑海中。一个新奇的设想,终于成型了。于是,他将后腿制成琴身,雕刻出白马的头部放在顶部,用马尾制成琴弦和琴弓,马头琴终于诞生了。大概巴特尔思念白马过于深切,也许白马也有灵性。因而,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相关: 贴春联的来历    
 

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775471/434953284.html

更多阅读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 上元、 清明、 立夏、 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 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与习俗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与习俗——儿童节的来历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

十月一烧纸的来历 农历十月初一烧纸时间

十月一烧纸的来历农历十月一日,是上坟烧纸给冥人送礼的迷信节日,因此亦称鬼节。十月一上坟烧纸,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古时无纸,至东汉蔡伦才发明造纸,人争购买,造纸获利甚厚。蔡伦的嫂子慧娘见有利可图,就叫丈夫蔡莫向蔡伦学造纸

73岁 与84岁 之说的来历 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

73(岁)与84(岁)之说 的来历毛主席晚年谈论他的健康时说:“73(岁),84(岁),阎王不请,自己到。”他老人家恰恰是84虚岁逝世的。民间也有73岁,84岁是老人的两个门槛之说。以后,每逢清明扫墓到墓地,我总要下意识地看看逝者碑刻上的年龄,按照统计学来观察,

声明:《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马头琴的来历》为网友一份激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