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大全 22个成语典故大全

  1. 成语典故:不得要领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

  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

  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

  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

  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

  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

  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

  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

  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2. 成语典故:不寒而栗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3. 成语典故:不合时宜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4. 成语典故: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着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成语典故大全 22个成语典故大全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5. 成语典故: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这则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巨大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

  攻击的目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煜(yu),世称李后主。他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廷生活的情景。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不幸早逝。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作乐,而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宋朝在哪里作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后来,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李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

  万大军征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以为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终于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他名义上是侯,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太宗取消了李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一次,李煜懊悔当时不该杀了两个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不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6. 成语典故:不可多得

  “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除指人外,有时也指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着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

  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7. 成语典故:不远千里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8. 成语典故:不因人热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

  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遭到追捕。梁鸿带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区,以当佣工为生,穷困不堪,最后悲惨死去。

  9. 成语典故: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这则成语的遗是:留;余力:没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击败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乘机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

  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

  赵王连忙召来大将楼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对策,说:“长平一战,我们吃了败仗,我想带领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看怎样?”

  “这样做没用,还是派亲信使臣去讲和为好。”楼昌说。

  虞卿不同意楼昌的主张,问赵王说:“大王,这次秦国究竟是想消灭我们赵国军队呢,还是打一打就回去?”

  赵王说:“秦国这次出动了全部军事力量,不遗余力地来攻打我们,当然是打算消灭我们军队的。”

  “那么,我们应该带着贵重的礼物到楚国、魏国去。他们贪图财物,一定会接待我们。这样,秦国以为我们在实行‘合纵’的策略,就会恐慌,就会同我们讲和。”

  可是赵王不听虞卿的劝告,还是派了使者去秦国求和。

  虞卿听说此事,就对赵王说:“这次求和肯定不会成功,因为秦王和相国范雎一定要把赵国求和的事情宣扬开来,让各国都知道。楚国和魏国以为赵、秦讲和了,就不再会来援助赵国。秦国看到无人来救赵,那么也就不再需要与赵国讲和了。”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赵国求和不但没有成功,都城邯郸又被秦军围困。最后,赵王只得亲自去秦国,订立了对赵国十分不利的和约,遭到天下人的耻笑。

  10. 成语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

  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aIhUaU.com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921971/245210858.html

更多阅读

公司起名吉祥字大全 吉祥公司起名大全集

原文地址:公司起名吉祥字大全作者:思翰国学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能够自己的创业项目能够成功,无论是大投资的公司运作,还是小成本的店铺经营,盈利是每个经营者共同的出发点。要想创业成功,除了大方向上的政策、策略要正确之外,任何有可能为

中国9个变化最大的城市 中国最大城市排名

本月15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深圳、广州、香港分列前三,重庆排名第十,成为中西部唯一入选城市。福布斯中国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先生表示,这是对重庆近年来发展成就的肯定。NO1. 深圳市名深圳市城市面积全市面

优势逐渐凸显成语 地震大救援凸显制度优势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央行、银监会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出台紧急应对措施,其中包括暂不上调受灾严重的六个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

成语例句 大动肝火 大动肝火-成语例句,大动肝火-中医症状

大动肝火(dà dòng gān huǒ) 大怒、盛怒、暴怒而使情绪变得格外激动。所谓“肝火旺盛”,常指人爱生气,易着急,动辄发火发怒。在影视作品中,常见剧中人物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大动肝火,拍案而起,一气之下手捂胸口、猝然昏倒

汉语典故大辞典 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汉语文字,鞭长莫及-典故

鞭长莫及(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左传》,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

声明:《成语典故大全 22个成语典故大全》为网友岛是海碎了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