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父母的示范作用对消除孩子的恐惧也非常有帮助。如果妈妈总是对一些事物大惊小怪,表现出畏惧的样子,就会使孩子对那些事物也充满恐惧;如果妈妈鼓励孩子并亲自去尝试一些事情,孩子也会从中得到勇气,打消恐惧。

第三,不要强迫孩子否认或掩饰自己的恐惧感。5-8岁的儿童有时会隐藏自己的恐惧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这时应该安慰孩子,告诉他“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会害怕,这很正常。”不要让孩子为此而感到难为情,然后再帮他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更不能因孩子害怕而讥笑或惩罚他。
第四,尽管儿童产生恐惧感是正常现象,但还是不要让孩子接受过多的不良刺激。惊吓和恐怖不仅影响孩子睡眠,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障碍。因此,不要带太小的孩子去气氛阴郁或有可能产生突然刺激的场所,如一些惊险刺激类的游乐场所、火葬场、墓地等。更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孩子观看充满暴力、血腥及描写妖魔鬼怪的影视作品,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
此外,父母还应警惕孩子是否承受过重的精神压力。应确实了解孩子的恐惧感是否与他的年龄相符,是否厌食、厌学、失眠等等,如果有这些反常情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孩子有可能需要医生的帮助。
这里,列出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正确和错误的做法,以便引以为戒!
1、缺乏保护。如果带孩子去游泳,不给孩子充分的适应时间就逼着孩子下水,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怕水而不想学游泳。
2、吓唬。经常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大灰狼会来抓你!”这样做虽然能一时管住孩子,但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3、定论。“这孩子就是胆小,一点也不勇敢。”听多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的。
4、过度保护。孩子虽然需要保护,但如果做什么事都有很多人照顾着,一有问题父母立刻会替他打点,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