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导致血管瘤形成有哪些原因呢?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来告诉你血管瘤怎么形成的吧。
血管瘤的形成1、婴儿在胎盘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
2、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肿瘤,其中80%属于先天性的。
血管瘤专家表示,血管瘤发病的原因有很多:遗传因素,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外部环境污染,药物刺激以及不良因素导致胎盘3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生扩张形成的血管瘤。另外环境污染和食物因素,外伤因素都会导致血管瘤的形成。
那么血管瘤遗传吗?
血管瘤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父母有血管瘤会遗传给孩子吗?不能说血管瘤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但从上述可知,遗传的几率相当小,而对于担心血管瘤会遗传的朋友来说,预防是很关键的,从改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入手。
血管瘤的疾病危害血管瘤的危害,取决于它的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份。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面部,必然要影响美容,严重者可使面部五官畸形;在颈部、咽喉部容易因进食而导致破溃,可危及患者生命;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阴茎、阴蒂及关节等,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如果血管瘤巨大,无论生长在什么部位都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血管瘤还可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甚至恶变,这些都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得了血管瘤必须治疗。
当瘤体增大时可压迫、推移邻近脏器,出现各种症状。如压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肠,会出现吞咽困难、腹胀、腹疼、嗳气等症状;压迫肝和胆道可致胆囊积液、梗阻型黄疸;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下腔静脉受压可致腹水,孕妇则可影响分娩。膨胀的血管瘤因内压或外力的作用(挤压、撞击、对抗性运动等)血管瘤瘤体血管破裂肝脏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肝血管瘤长时间得不到治疗从量变到质变,有转变成恶性肿瘤可能,危及性命。
肝血管瘤损害了肝脏的代谢作用。肝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过程,对维持生命十分重要。肝的代谢功能一但发生紊乱,整个机体将受到很大影响,肝脏的代谢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糖代谢,稳定血糖浓度,提供全身所需要的糖。
二是脂类代谢,肝脏分泌胆汁,有利于脂类消化吸收,多种类由肝脏合成脂蛋白输出,胆固醇的合成含量反映肝功能的强弱。
三是蛋白代谢,成人每天合成的蛋白约98克,其中40%在肝脏合成,并完成蛋白质分析任务。
四是维生素和激素代谢,肝脏是储存多种维生素的场所和灭活激素器官,如性激素等。肝血管瘤瘤体的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静脉血管瘤畸形,使肝脏增大或增厚挤压胸腔。极易导致肝的各种代谢功能发生单方面的故障,从而使身体需要的某种物质代谢出现贫乏或过剩,破坏了肝脏代谢的均衡性。
血管瘤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若婴儿血管瘤没有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造成病变。发生溃烂、出血等症状,对身体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产生障碍,严重可能会危
及患者生命。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患有该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消除病变,如果孩子的血管瘤破溃后再去选择进行治疗,从而会使治疗的过程更难,费用更高。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一、血管瘤传统治疗方法:
①冷冻治疗;
②硬化剂注射治疗;
③手术治疗;
④铜针治疗(电化学治疗);
⑤激素治疗;
⑥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⑦光动力;
⑧中药外敷及内用;
⑨传统激光疗法;
⑩口服药物。
11、超声微介导治疗血管瘤技术:
12、生物等离子波导微创治疗血管瘤技术:
《一》冷冻治疗:
此种治疗方法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
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在细胞内形成冰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较为疼痛,患儿不耐受。而且冷冻治疗极易留下瘢痕。冷冻的作用原理和传统的二氧化碳激光是相近的,只是一个是通过高温,一个是低温,其效果和作用都相近。治疗深度不够,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事实上绝大部分病人治疗无效.
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作用于组织,使之发生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肌体组织受到0℃以下低温利用时,组织中的水分冻结形成冰晶。作用的温度不很低时,组织降温缓慢,冰晶主要在细胞个形成;作用的温度很低时,组织急骤降温,则冰晶主要形成于细胞内。细胞内的冰晶致死性损伤作用更大,故致冷剂的温度越低,对细胞的损伤作用也越大。冰晶可引起细胞的机械性损伤;组织中的水分结冰,细胞脱水,电解质浓缩使细胞中毒死亡。冰冻融解期对细胞的死亡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冷冻的作用原理和传统的二氧化碳激光是相近的,只是一个是通过高温,一个是低温,其效果和作用都相近。
《二》硬化剂注射治疗:
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
硬化剂治疗,因为硬化剂类的药物不能有效的扩散,药物注射到瘤体后,聚集在一个地方,分界线不清的血管瘤就不能全部有效的吸收药物,导致治疗不彻底。
硬化剂注射治疗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常用的药物有:
①鱼肝油酸钠;
②枯痔灵注射;
③明矾注射液;
④枯矾黄莲注射液;
⑤碳酸氢钠注射液;
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
⑦乙醇注射疗法;
⑧尿素注射液。硬化剂注射操作简易,设备要求低,但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疗效,多次注射后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明显变硬,甚至可影响功能。应注意对表浅的病灶不可注射过浅、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治疗建议使用小剂量多次治疗,这样副作用反应轻,而不易留疤等,尽可能地达到美容的治疗效果。
《三》手术治疗:
是血管瘤较常见的一种方法,但因为血管瘤大部分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手术切除不干净,复发的几率很高,另外对于大面积的血管瘤手术风险大,出血多,手术后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所以血管瘤一般不建议使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曾有报道外科医生把血管瘤打开后,分不清血管瘤的界限,无从下手,又将切口缝合,所以一般不建议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治适合于对独立且较小的,不在颜面部位的病灶。需考虑其治疗的缺点。
手术植皮是最后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不得以所选择的一种方法,首先植皮并不是所有的都能成功,发生皮瓣坏死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手术的效果打个比方说就像“衣服的补丁”一样,因为每个人身体各处的皮肤多少都会有些差异,而且各个部位的生理特点不同,植皮后皮肤的弹性和色泽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最终颜色去掉了,疤痕又产生了,去疤痕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四》铜针治疗(电化学治疗)
铜针对于血管瘤的治疗机理:铜针表面带有正电荷,血管内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表面均带有负电荷。铜针置入瘤腔后,改变了正常血窦和血管内的负电位,血球纤维素粘于管壁释放出导致血液凝固的各种因子,将血中的固体成分凝集于铜针周围,形成凝血块,诱发血管内膜炎导致血栓形成,从而使瘤体消退。本法较手术痛苦少,疗效好,方法简便易行,出血少,可间断进行治疗。适用于体表及腔穴内海绵状血管瘤,高、低流速的脉管畸形,特殊部位血管瘤术前、术中辅助治疗、其他方法治疗后复发、血管瘤以及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等。铜针留置的缺点是留针期间护理困难,容易感染,小儿治疗风险较大,皮肤进针点最后会遗留瘢痕。
注意事项:针刺前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心肝肾疾病。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地塞米松以预防水肿与感染。如有需要可加用1~2个疗程,间隔时间以2~4周为宜。
《五》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或血管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的一种方法,适用于:
①有重要功能障碍并发症,如呼吸受阻、进食困难、肢体功能受累、视力障碍等;
②血管瘤生长过快;
③血小板减少者。用量为3mg/kg/d,渐减量,90天为一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尽管有时会收到满意的疗效,但该疗法副作用大,不可随便使用,应权衡利弊。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瘤生长,缓解血管瘤增长速度,促进患儿血管瘤自然消退或等待患儿长大后再采用其他方法治疗,适用于增长迅速的婴幼儿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其治疗效果不稳定,对一部分婴儿有一定疗效,能抑制血管瘤迅速增长,使血管瘤缩小,长期应有一定副作用,可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骨骼发育。
激素治疗方法在1967年用大剂量皮质激素类治疗儿童巨大的混合型血管瘤,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经大量的病例实践证明皮质激素类可制止90%混合型血管瘤的增长,或使之缩小。但对年龄较大儿童,疗效差,对无自愈倾向的血管瘤不适合激素疗法。采用治疗血管瘤的传统激素治疗方法治疗婴儿血管瘤首要注意的是长期大量给予激素对于婴儿新陈代谢所造成的长远影响
《六》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核素90锶其实也属于同位素,但同位素缺点较多,一般把核素90锶有别于同位素)
目前用于治疗血管瘤最常用的核素有2种:32磷和90锶sr:
1、32磷是利用核素发射β射线,使局部病灶产生辐射生物效应而达到治疗目的,对周围正常组织及全身无影响,治愈后一般无疤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使用单位临时配制成一种敷贴药片,通常是将32磷溶液配制成一定的放射性浓度,以优质滤纸作为支持物再根据病变的各种形状制成相应大小的敷贴器,直接敷贴在病变部位,按照年龄和病情决定一次敷贴时间。一般间隔3~5个月后再做第二次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瘤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治疗是孩子没有任何痛苦,方法简便,可制成和血管瘤相同形状的药片,缺点是不容易掌握剂量,治愈后容易留下一些白斑,这就是有很多人说同位素治疗血管瘤留疤痕的原因。另外一种32磷胶体局部注射。β射线使组织产生电离辐射效应,可以抑制或破坏增生的血管内皮,局部形成血栓、坏死,使瘤体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2磷胶体注射适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且无广泛而粗大的交通支者。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32磷胶体至0.22MBQ,于瘤体组织内注射治疗,注射点应多于3点,注射完毕后可轻揉瘤体,确保药物均匀分布于瘤体。根据疗效,间隔3月治疗一次。32磷胶体注射的不足之处是易引起局部胶体沉积,发生放射性皮炎、坏死,残留瘢痕等,所以建议少剂量多次治疗,这样安全、副作用小,不易留疤,曾运用该技术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疗效甚佳,后因该药已经禁止对小儿使用而放弃。
2、90锶sr:核素90锶源能释放出0.53兆电子伏的β光线为带有负电,质量很少的电子流,其电子与浅层1-4毫米物质碰撞,可产生最大的电离作用,β光线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分裂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
90锶β光照射至皮下的有效深度仅3-4毫米,对瘤体有恰到好处的治疗作用,因血管瘤的内皮细胞对β光线有聚集作用且极为敏感,并充分吸收,所以对深部正常组织无任何损害,经数万例患儿临床实践证明,98.5%以上的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都能达到治疗无痛、无创伤、不吃药、不打针、愈后不复发,无疤痕,对小儿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90锶的治疗优点是:治疗彻底、不留疤痕,方法简单、经济、无痛、无痒,尤其适应于儿童皮肤血管瘤治疗。缺点是对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淋巴管瘤效果较差;目前国内能够熟练掌握90锶剂量的专业医生不多,所以造成很多患儿要千里迢迢要来上海治疗。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放射治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由于放射治疗对许多增生期的血管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缩短进入消退期的时间,因此对不少病例都有助于其较快消退。增生期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幼稚的增殖状态,对放射治疗有较高的敏感性,经治疗后血管生成过程停止,毛细血管瘤闭塞变性,出现类似消退的表现,效果较为可靠和客观。但由于放疗可能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改变尤其是色素减退、瘢痕形成、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导致了对消退后皮肤最终效果的影响;此外,剂量过大的放射治疗甚至可造成骨生长中心的阻抑、深部组织损伤及慢性放射性皮炎等并发症。
《七》光动力
(光动力为目前各医院治疗最多的疗法。光动力缺点是:第一代治疗时会产生剧痛,孩子不能忍受)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我国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向鲜红斑痣患者静脉推注光敏剂,再以铜蒸汽激光照射病变组织光敏剂在激光的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破坏畸形的毛细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第一代光敏剂血卟啉在治疗鲜红斑痣方面取得肯定的疗效,特别是在对付那些大面积及难治性鲜红斑痣方面显示出其优越性。
但血卟啉作用光谱单一,吸光能力较差,对组织的穿透力不强,因此对鲜红斑痣深部畸形的血管也无能为力。治疗过程对操作者要求比较严格,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激光照射剂量,剂量不足治疗效果欠佳,剂量过大容易产生瘢痕等副作用。而患者本人是否有瘢痕体质的特性也往往是治疗后是否形成瘢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无论成人或儿童均难以忍受,因此尤其在儿童必需行全身麻醉。治疗后患处呈烧灼感的疼痛持续几天才能缓慢消失并出现严重水肿需要口服强的松等激素类药物来帮助水肿消退。血卟啉注射进静脉后排泄缓慢易发生光毒反应,用药后患者需严格避光四周以上,否则即发生日光皮炎甚至剥脱性皮炎,不但治疗处易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暴露于光下的任何部位都有这些风险,且部分患者反应可长达半年,这给治疗后患者的护理、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基于这些缺点,第一代光敏剂血卟啉在治疗鲜红斑痣受到严重限制。
第二代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也称海姆泊芬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血卟啉单甲醚代谢速度较快,避光时间较短,一般严格避光时间仅需约一周,而副反应也较小,但该药尚处在临床实验阶段,并未正式用于临床,而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其疗效不如第一代光敏剂血卟啉。
看过“怎么治疗血管瘤”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