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
西晋中后期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汉化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
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汉族建立的政权被外族推翻,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悲剧。
历史因素
汉魏以来胡人内徙(历史因素):两汉以来,不断与西北外族作战,战后基於“柔远人也”的观念,把投降的部落迁入塞内,与汉族杂居。如汉文帝时,晁错建议用重赏厚酬招胡民实边;汉宣帝时,纳呼韩邪“保塞内附”;东汉光武亦曾徙南匈奴数万人居西河。凡此种种,皆为“容胡”措施,即使曹操将降附的匈奴分为五部;分别居於山西汾水等地,也不能挽回局势。东汉末,政府与州郡为挽救战乱的颓势,乃以降服的胡人为兵,保卫疆土,如汉灵帝以南匈奴兵助平黄巾。魏晋政府亦继承这“用胡”政策,曹操用氐族兵、晋武帝以匈奴人刘渊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 胡人盤据的危机:五胡盤据中国北部,产生不少危机。匈奴最早内徙,至汉末已散居山西(并州)一带;羯为匈奴别支,居於并州、污庭。曹魏更将匈奴编入军队,增强战斗力。至於羌氐,早在汉时已叛服不常,为半耕半牧的民族,并保留酋长制。惠帝末年,凉州、益州杨千万、齐万年之乱,便是由氐、羌人领导。诸族内徙中原,情况十分严重。武帝时,郭钦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惠帝时的江统亦强调关中百多万人口中,“戎狄居半”,并州匈奴五部之众,人至万万。随时会引发变乱。
晋室未能徙胡
西晋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故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於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武帝不纳。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亦不为惠帝接纳。当时形势已积重难返,既无法徙胡,即使要他们“各附本种,还其旧土”,亦不可能,故所有徙胡之议,成为一纸空文。加上政府容许胡人移入,却不教化,只有加深胡汉两族的矛盾;又以胡人为兵,这情况於八王之乱时更普遍,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胡人尽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