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康就
近几十年,道教中的两幅修炼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和《修真图》被高度评价,更有人考证其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画,图中藏有秘而不传的功法。然而,透过图中注文来源、选用诗句及所绘内容,即可考其创制年代及修炼含义。
一、《内景图》的来源
《内景图》本是清初道人所画,后来光绪年间被一位叫素云道人(即刘诚印)的太监在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时看到。他发现此图揭露了打坐修炼的重点,非常可贵,便发心付梓印制,并在原图左下角落款,时年光绪丙戌(1886年);木板印制后由北京白云观收藏。①白云观乃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祖庭,影响所及,各大小宫观都有重刻,清宫如意馆更收藏一幅重画彩绘。及后,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亦把此彩绘本收进。
不过,今人在演说或批注此图时,多有误会,以为此图由丘处机所画。②其实,此图之出现,实缘自两首吕祖(吕洞宾)乩文。《吕祖全书·卷四·文集中》载有此两首律诗,其一是:“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童儿手指天。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其二是:“我家勤种我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花似黄金苞不大,子如白玉颗皆圆。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只候九年功满日,和根拔入大罗天。”③由此推敲,相信制作此图的故事大概是:清初有某道人读《吕祖全书》,④浏览此两首诗后有所心悟,明白个中修丹之道,便把诗画成图画,以教后学。作画时,作者把原诗文字略作修改,把“童儿”改作“胡僧”,⑤以示修炼之事可通道佛二教。⑥至于《吕祖全书》,清乾隆七年(1742),一位叫刘体恕的人把吕祖乩文总合,汇辑而成。⑦根据《吕祖全书》原凡例,记有“吕祖文集传世既久”。⑧或说,作图者早就读到两首律诗,而《内景图》画于《吕祖全书》之前,但当刘体恕看到《内景图》两首律诗,在不能确定其为吕祖诗文之下,他应不会把诗纳入《吕祖全书》。有趣的是,今《内景图》出现后近几十年已蜚声八方,若此图古已有之,当不至于寂寂无闻。况且,刘体恕汇辑严谨,倘若他先从坊间搜罗得此律诗,再看到《内景图》创画于此,见文字又有所不同的话,校订之间必下脚注以资识别,⑨或凡例中指出“不无鲁鱼亥豕之讹”⑩之余,当交代两首律诗已被引以为画等等。观乎文集所载两首律诗,不见任何脚注,故《内景图》不可能在《吕祖全书》之前。《内景图》的制作期应该是《吕祖全书》之后,刘素云之前,即1742至1886年之间。
道教从来对廋辞、隐语、秘图等珍而重之,虽明言秘传,但必高调提及。假若此图一早就有,金元以降的数百年,有关修丹之文献又无半句提过,实难以置信。可以确定,此图绝非丘真人所作。
二、《内景图》的炼功启示
这是一幅体内气机运化图。此图由底开始,展示气在锻炼过程中所行之径路。首先一对男女孩童踏着玄牝车,把肾水由底开动,逆流而上。由于小腹下丹田是身中火炉,炼者可在此区做适当工夫将水化成气。气沿脊椎上涌,过脊如过山。气通三关:下关尾闾、中关夹脊、上关玉枕。过关要靠三车搬运:下关羊车,羊善走山路;中关鹿车,鹿跑速较快;上关牛车,牛力大可撞入泥丸,故称“三关一撞直入泥丸”。脑中有九山,象征脑内九宫,泥丸为最重要宫位,是总部。气至泥丸,经舌底辗转到达咽喉,循“十二重楼”下降。重楼旁边有写“十二重楼藏秘诀”。此时舌下津液质素有了提升,咽之可长生,隐藏由气转成炁的工夫。秘诀是指“如何使气转成丹(真炁)”。气入泥丸后,前方口腔部位,分别有“白头老子眉垂地”及“碧眼胡僧手托天”,寄意“舌抵上颚”。胡僧手托天,承接那眉鬓垂地之气,造就“上鹊桥”,使气循督脉下传任脉。白头、白发、白眉等,都是气的代词。由于真炁萌生,故重楼旁有一股气团延伸,引出“刻石儿童把贯穿”之意象。此“儿童”源于老子的“复归于婴儿”11,丹家以炼得丹炁为“逆修成仙”之第一步。丹炁就是“先天炁”,以婴儿象之。炼得先天丹炁便能舞动北斗七星于指掌间。北斗七星之寓意是,天地运行规律已定,不可违;能随意舞弄北斗七星,即能改变命运,我命在我不在天。此义可远溯五代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内有“若遇神仙亲指诀,捉住北斗周天轮”。
炼就丹炁的条件,是“牛耕”及“女织”两图所示工夫。牛耕田于下丹田,指肾气启动。女织布于中丹田,指心液输布。当肾气交合心液,便是古丹语所谓“采药”工夫,又称“龙虎交媾”。但龙虎交媾必靠“媒人”,身中作为“中间人”角色的是“意”,故工夫重点是用“意”把两者交合。只不过,此意非有意之意,而是无意之意,称“真意”,源自脾土。中丹田位置有六句子,出自《黄庭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亭”、“胆神龙曜字威明”、“肺神华皓字虚成”及“肝神龙烟字含明”。心肝脾肺肾皆脏,胆为腑。胆为腑,亦兼脏之性,因其胆汁常藏之故。唐代之“六字诀”就以胆作为腑之代表,不是三焦。五脏一腑之寓意,是脏腑皆炼的意思,要做到各脏腑器官能转化至高质素的真炁,称“五气朝元”,此乃后话。值得注意的是,脾出意,是修炼的“媒”,其自身不在“被炼”之列。较早的版本没有“脾神常在字魂亭”一句,它是由自作聪明之士后加上去的。
打坐时,若要炼得真炁,“意”的处理是最重要及最基本的工夫。一般人静坐时杂念纷飞,难以入定。用功日久,自然进至恍惚入定之境。恍惚中有真意,似有还无。图中左上方另一首吕祖乩诗有句子“栽培全藉中宫土”。中宫土就是这个真意。没有真意,未能坐至恍惚,丹炁不会萌生。没有丹,金钱树便种不出来。金钱树本来就在中丹田织女旁边,运转有法,树上才见“花似黄金苞不大,子如玉粒果皆圆”,金丹是也。
三、《修真图》的图画意象
《修真图》与《内景图》一样,是近代备受注目的修炼图,而且,《修真图》似乎比《内景图》更为人推崇,可能因为它的内容较为丰富,多了年周天、月周天、八卦、八脉、九地狱、符、咒及神兽配五行的解释等。当我们把《内景图》和《修真图》平铺展示,感觉《修真图》作者企图在《内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和发挥。一眼望去,本来在《内景图》较抽象的躯干与头部,在《修真图》已绘画了五官,连脚趾也清晰分明。《修真图》与《内景图》一样,由底部开始解读。“机关之窍,引仙之门”,气由此修,成仙之路由此开步。气循脊椎上,借羊车、鹿车和牛车,三车运气过三关。气到头顶,脑有九瓣,顶上有九真。“十二重楼”画上十二块气管软骨,很写实。以二十八宿喻肺叶的中医古图,也被借来一用。中间的北斗七星,明显是《内景图》的继承。不过,《内景图》的“十二重楼藏秘诀”,指丹炁萌生,“婴儿手执北斗七星”之图象,隐喻内丹修炼得炁后对命运的改变;今《修真图》仅把北斗七星画出,放弃“婴儿手执北斗七星”的精辟图义,是因为选取了“内伏天罡斡运,外用斗柄推迁”12一义。然斗牛即虚危穴。柳华阳(1736-?)曾指出“虚危宿在坎宫子位”,13可能作图者有所误会,于坎卦炼精处刻上“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但前贤包括柳华阳在内,言虚危穴者,实指真炁由任督二脉之交会处作起止,非在腹间。14至于丹炁的形成,图中有坎卦男孩象肾,位于下丹田炼精;离卦女婴象心,位于中丹田炼炁。“得药”则有中宫黄庭刀圭土釜做媒,以应“顺则凡、逆则圣”之辨。可惜的是,腹部应配坤卦,象丹炁萌生处,15却错放了乾卦,使头顶之乾与腹之乾两处重复,再次反映作图者道学不高。后来的版本已有所修改。
四、《修真图》错误源头
《修真图》败笔甚多,除上面所提过的,还有三处。其一,脊椎骨24节配24节气,是不适合的。冬至在尾闾可以,大雪在颈椎顶部则不可,因为顶峰阳气最旺,卦配乾,当象夏至,不是冷冰冰的大雪。16其二,月周天以魂魄展示,是进阳火、退阴符之重要参考,然初八与廿三的弧形月魄,反映作图者不晓上下弦平如绳17的天文现象,幸好后来版本有所修正。其三,六具神兽的选择和注文,有商榷余地。六具神兽是《内景图》五脏一腑修炼意向的进一步描述,而象征真意的脾土是媒,不应“被炼”。此外,若以神兽配五行,我们常以龟蛇混体的玄武象北,武当山就有北帝玄武,而最常用的仍是龟。此图以鹿为北,龟蛇混体的玄武却是胆。
注文除力引《黄庭经》文字外,更多文字来自《黄庭遁甲缘身经》,神兽的选择和批注全由此出。《黄庭遁甲缘身经》里有“六字诀”的工夫,腑的代表是胆而非三焦,兼有呼吸补泻的观念。若循着“六字诀”的发展来考据,《黄庭遁甲缘身经》当是唐代作品。18此经以鹿为北为水,以龟蛇为胆,与别不同。《黄庭遁甲缘身经》又因不同句读法,出现单头鹿与双头鹿两种版本。《修真图》玄鹿旁边的注文是:“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玄鹿两头,名玄冥,字育婴,象如卵石。”《云笈七签》所载的《黄庭遁甲缘身经》本无标点,对原文的正确认识全凭句读是否准确。原文是“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一种句读是“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另一种则是“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云笈七签》因此有不同的附图,出现单头鹿与双头鹿两种。19“两头”实指“两只”,人有两肾之故;不是“两个头”。幸好,较早的《修真图》用第一种,即单头鹿。但重刻多次后又有自作聪明的人改用第二种,即双头鹿,更加“之”字而为“形似玄鹿之两头”,使“两头之鹿”意义确凿。
五、《修真图》创作于民国时期
武当山紫霄宫之木刻版藏,一般视为《修真图》最早版本,称“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20此木刻版是民国13年(1924)夏,由武当山南岩宫监院刘理卿组织刻板。有人认为此图是张三丰所创,徐本善(1851-?)修订,再由刘理卿刻板云云,21都无确实的证据。
我们试从文字的来源推敲其创作年代。图之右上方有“人之一身”一段,交代大小宇宙同一、天人相应之理。文字取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22内文有“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修真图》作者全部把它抄下,连“非八寸四分而何”的反问式语句也丝毫无改。另外《大成捷要·关窍秘诀》有相同的一大段文字,23只是没有“非八寸四分而何”之疑问句,而见“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总计八寸四分,合天地之全数,人身一天地也”。24《大成捷要》是由崂山朱文彬得崂山太清宫监院赵泰昌相赠,25因见其为内丹珍本,遂于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嘱友李炳章付梓面世。其原序则由太清宫姚至果在1929年撰写。26至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当不是丘祖(丘处机)之作,然丘祖确实有《大丹直指》,收于《正统道藏》洞真部。《丘祖秘传大丹直指》附有陈撄宁(1880-1969)按语及后记,交代了书的来历,大概是:一位青岛道友把这部手抄本带到上海,请陈撄宁审定;陈发觉文理不通,错字又多,曾作了大番修改云云,时为民国37年(1948)。27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几个特色。第一,奇经八脉。阴阳■、阴阳维均有提及。第二,内呼吸。例如“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28第三,回光。例如“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若用眼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炁穴。如筑基一般,回光久,肾中一点真阳直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回光调息工夫……”29
我们不妨对这三点讨论一下。
第一,有关八脉。过去以八脉连系内丹功法,只见于明末以后伍柳派系;30若以专题论述者,则只有先天派千峰老人赵避尘(1860-1927)31。《修真图》刻有阴腧、阳腧、阴■、阳■,最大可能是赵避尘或其后学所作,其次是伍柳。首先,八脉的提倡是来自一个重要的修炼意向,即“开通八脉”。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有《开通八脉》一章,说“人身通气八脉,总根在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32赵避尘用心设计“开通八脉”为其内丹修炼的基本功,有其师承渊源。其胞兄魁一子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其师了然曰“师授之后亲自用,八脉一开阳气升”,另一师了空曰“走精走气八脉分,阴阳腧■仔细行”。再前期有柳华阳“(任督)二脉通时,则百脉俱通矣”,33又云“其炁之行,后通乎督脉,前通乎任脉,中通乎冲脉,横通乎带脉,上通乎心,下通乎阳关,上后通乎肾,上前通乎脐。散则透于周身,为百脉之总根,故谓之先天。其穴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以待成全八脉,则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炁穴”。34赵避尘师从了空,了空师从柳华阳,35可见一脉相承。然晚明以前不讲“开通八脉”,只讲“开通百脉”。例如,张三丰曰“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充月盈,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36又云“刀圭入口,顷刻一窍开,百脉皆开”。37张三丰主要说明修炼可致百脉皆开,但未提及八脉皆开之观念。
再观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人能任督通,则百脉皆通”,口吻与柳华阳一致。《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作者及柳华阳企图把八脉通即百脉通连成一义。若以中医学角度看,任脉为阴经之海,而督脉为阳经之海,任督通指身中所有阴阳经皆通,故八脉通与百脉通同义。不过,原观念在于百脉,在于“一通众通”义,“百脉”指众多,非实数;后发展至八脉,有“一通使八条重要经脉皆通”义,“八脉”是实有经脉,非众多义。这个用字上的不同,反映着源流之先后。
有趣的是,《大成捷要》在崂山太清宫出现,不晚于1929年;38而陈撄宁所校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是由一位青岛道友亲手带来的。可以猜想,《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大有可能抄录自崂山太清宫的《大成捷要》。以反问句“非八寸四分而何”为线索,我们可以说,《修真图》“人之一身”一段文字最早见于《大成捷要》。《大成捷要》存于太清宫,有人以此为基础,加上奇经八脉为骨干写成《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小改内文而有“非八寸四分而何”,再有道人以此段文字及其他数据绘画成《修真图》。
回头又假说《修真图》由伍柳派所创。查柳华阳《金仙证论》中有附图,皆言下丹田、上丹田、脏腑分布等。不论《修真图》是否柳华阳所绘或传自张三丰,若柳华阳已得《修真图》,当推《修真图》以说明,没必要再画较为抽象并略欠清晰的简图,故《修真图》作者是伍柳或之前的机会亦不大。
第二,有关“内呼吸”。“内呼吸”在内丹学是一较新的概念。柳华阳曰:“人若能明乎内呼吸,则橐籥自鼓,而乾坤自运矣。”39内呼吸能使人提升至先天状态,呼吸与乾坤同度,有造就先天炁的条件。具体打坐中,我们的呼吸形态是由粗至幼,由快至慢,直至近于闭息的所谓“胎息”。这是王重阳援禅入道,把命功直指心性以后,元明之间,尤以张三丰为首,提出“凝神入炁中”或“神炁合一”后形成的工夫。“神入炁中”的呼吸形态即“内呼吸”。相信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张三丰,他说“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40,又曰“每逢打坐,必须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41
查五代时钟吕、金元的南北二宗,未尝见过此词的运用。出现于民国的《道乡集》42有:“此指内呼吸而言,非口鼻呼吸也。坐至神凝息定,口鼻之气自断,而内呼吸生焉。外呼吸离炉尚远,岂能有益于道?内呼吸一升一降,如风箱之往来,故名橐籥。”这段文字很清楚地比较内外呼吸的不同,内呼吸非口鼻之气,是一种真实的“无气”呼吸,此与橐籥齐用,皆因张三丰指出“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籥,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炁,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43由此可见,真橐籥是一种与先天炁、内呼吸同度的状态。这几个概念在张三丰以后一直都有发现,且愈趋明显细致。然《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内呼吸的引用,我们虽未能确定其下限,但上限绝不会是丘祖作品。不论其下限是谁,若以“内呼吸”结合“八脉”两个概念的运用观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当是先天派赵避尘之后的作品。再者,文字抄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的《修真图》,也同样创作于赵避尘之后。
第三,有关“回光”。修炼者对光的关注,很早就有。庄子一句“虚室生白”44提出以后,炼养家就以见光来诠释“生白”。45早期的道书《太平经》有说打坐守一所得之光如日出:“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46但“回光”则不同,回光是把光回归至下丹田。关于这一点,发挥得最早的是王重阳。王重阳简化钟吕的繁复丹法,以回光为大药萌生的决定性条件。他注《五篇灵文·产药章第二》:“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拨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此回光工夫,是指凝定之中,元神下照小腹丹田。此概念一直沿用,张三丰《道言浅近说》接着这个意思云:“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47明清以降,回光的概念愈讲愈炽。柳华阳说:“已熟或坐或卧,不觉忽然阳生,即回光返照,凝神入炁穴,息息归根。”48清咸丰年间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至人以顺行之常道,为逆修之丹道,始而垂帘塞兑,息虑忘机,默默回光,返照于丹田一窍之中,以采取真阳之气,烹炼至阴之精。”不过,以回光为专题讨论、阐释最具条理的,应该是清康熙七年(1668)吕祖乩文《太乙金华宗旨》,49内有回光守中、回光调息、回光差谬、回光证验、回光活法及性光识光等。至于民国的赵避尘,其著《性命法诀明指》亦多处讨论性光、蟾光、慧光及回光,如“此外武外文二火……又是炼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归根,回光返照,日月合并之法也”;50又云“若回光返照之,将此真炁炼成舍利子如○,舍利子足,六根振动,可采大药”,51又言舍利子足则现蟾光:“这光又名曰慧光,养足曰蟾光。精不足不能生慧光,舍利子不足不能生蟾光。慧光如月光,蟾光如金光。这舍利子是阳精虫生的。”52又有“此先天真一之祖炁和合归并一处,强名图曰○,此为先天真性,是精炁神所聚真性光,会聚于祖窍之前,有之则生,无之则死。……若得金公木母和合,日月归并一处,两眼似这个○○,此为回光返照”,53又有“此圈信受笃行性命双修真功,而又勤行勿怠,加紧练习,莫有不得此慧光者…再进一步,立现慧命真性光,谓之五气朝元,此光即我真性”。54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是承接以神入炁中、心息相依、调真息等观念来演绎回光,这些都源自王重阳、张三丰一脉。但论回光之余所说到的蟾光、观音堂,正是赵避尘所用的语言。赵避尘做回光法时,日月归并一处是两眼收神于中,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观音堂有相同之说:“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者也。自两眼角心一时收来,收到两眼角中间,观音堂也。”55而赵避尘说的蟾光,也见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若以回光讨论延伸至蟾光、甚有佛味的观音堂来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作者极有可能是先天派的传人。
六、结论
《修真图》文字抄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而后者在内容上表现出先天派的痕迹。此其一。
赵避尘的先天派理论有其特色,宣扬“开通八脉”。虽然八脉运用是其师爷辈伍柳首倡,但以专题讨论者却是赵避尘。《修真图》上的阴阳腧、阴阳■等刻字,配合“人之一身”一段文字的考证,反映作者是先天派之继承者。此其二。
赵避尘的传道特色是以图示揭秘。他曾拜三十多位老师而感慨求师之苦,遂立志把所学尽传后世,56他得到时人高度的评价。57对于图解丹法,他更善于运用,他为“采外药”一章附图,很自信地说“此图一出,假道学则无容身之地”,58可见他极懂运用绘图来宣示内丹之秘,也正因如此,《修真图》不会是他的作品,因为他不会秘传不语。正如徐兆仁说“先天派传诀一反常规,敢于冒各种风险,毅然将教门视为绝密的内修真诀实法和盘托出,倾泻无余”。59《修真图》企图揭露内丹之秘,很有赵避尘的气象,想必为其后人秉持宗师态度而后出的作品。此其三。
最后,也是最令人忽略的一点是,《修真图》抄录了《内景图》诗文(亦即吕祖乩诗)。在下丹田的文字有“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在绛宫则有“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是《内景图》主题诗的其中两句,抄自《吕祖全书》。很明显,《修真图》出现于《内景图》之后。此其四。
总结以上四点,《修真图》比《内景图》晚出;亦即是说,《内景图》出现于清代,《修真图》则出现于民国。
可以想象,《修真图》作者企图绘画一幅比《内景图》更清晰的修炼图,于是很努力地搜集资料。不幸的是,《修真图》的复杂、累赘、错处多的负面特征,反映了作图者的道学知识尚未到位。
注:
①北京白云观藏之《内景图》下款有“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斋中检观书画,此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之呼吸吐纳,即天地之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妥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②陈禾塬引《武当杂志创刊十周年精华本》下卷中“内经图”一段文字:“此图源出于邱(丘)真人之笔。当时为众生宣扬教化,费尽婆心。厥后,时转境迁,各方杂教纷起,迤今道脉虽曰有存,而得其真传者,盖亦寡矣!日今修身图行世者虽不少见,然年久而讹错多,人多忌之而不着意焉。幸经张化真人特授意我学社,真有讹错者,更之改之。从此此图之真便又见于今日矣。”载自陈禾塬《丹道修炼与养生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93页。
③版本用《吕祖全书》,香港:青松观,1991年。
④即使乩诗已流传而尚未编汇,作图者或仅看到乩诗而非《吕祖全书》,即《吕祖全书》成书在此图之前,亦不会太影响《内景图》创作年份的上限估计,因为乩文之来源主要是刘体恕在武昌主持的乩坛。刘体恕整理原有的《百字碑》、《黄鹤赋》、《窑头歌》、《敲爻歌》、《沁园春》等,其后再把顺治年建成的涵三宫所出扶鸾《前八品经》、《后八品经》、《五品经》、《三品经》、《参同经》等全部载入。见《吕洞宾全集·王沐序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年,页19-20。
⑤除了“童儿”改作“胡僧”之外,还有“若向此中玄会得”改成“若问此玄玄会得”,疑误“向”为简体“问”字。
⑥图左上方有“法藏云:绀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转至须弥”,凭此即见作图者乃佛道双修之士。
⑦《吕祖全书》除了刘体恕总合文章外,还有几位参与校阅工作,他们是黄诚恕、刘荫诚和刘允诚等。见书序。
⑧见《吕洞宾全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年,第23页。
⑨校订时多加脚注以“一作某字”辨之,例如同卷另一律诗“本来无作亦无行”之下“玉药无根得地生”,“玉”字有下加脚注“一作至”。此两首律诗则无任何脚注。
⑩凡例中云:“吕祖文集,传世既久,不无鲁鱼亥豕之讹,今俱校订分注清晰。”
11见《老子》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12语出自元混然子王道渊。见柳华阳《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引言,徐兆仁编《仙道正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75页。
1314见《仙道正传》第176页,第187页。
15例如张伯端《悟真篇》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16虽然,作图者尽量运用天人相应理论诠释人身小宇宙,脊椎骨24节配24节气当有其理,但在已画出头顶为乾、月周天为望的气旺区间展示年周天大雪,必令人有所误会。
17即半月、魂魄各半成一直线,故云“上弦平如绳”、“下弦平如绳”。
18“六字诀”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炼功方法,“呼吸补泻”和“腑用胆”两个特点,可以作为考据要点。“六字诀”最早由南北朝陶弘景(456-536)在《养性延命录》提出,“心”有二声,但无腑。隋代智■(538-597)以五脏配五声,加了三焦为腑之代表。到了唐代孙思邈(581-682),加了大呼细呼的处理,复跟随陶弘景,六声无腑。到了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有胆为腑之代表,亦有呼吸补泻观念。凭此发展可知《黄庭遁甲缘身经》是唐代作品。
19句读为单头鹿的版本有蒋力生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句读为双头鹿的版本有李永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修真图》有多种版本,武当山紫霄宫藏木刻板、北京白云观藏木刻板、龙虎堂藏板等,而武当山藏为最早。
21持这个说法有陈禾塬,见其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第189页。
22《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共有14章,《修真图》这段文字与《第十三章论三关三田》一样。
23版本用郭任治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24见《大成捷要》,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11页。
25据白云观陈园普写《大成捷要缘起》,提及《大成捷要》来历,此书乃丹功练师王乾一游河南中岳嵩山崇福宫时发现,视之为玄门秘典,抄录后带回辽宁,辗转传至青岛太清宫。尔后,朱文彬得赵泰昌检院赠《大成捷要》,还得白云洞王全启赠《道乡集》。见《大成捷要》第1,5-8页。
26见《大成捷要叙》。
27见胡海牙编《仙学辑要》,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04年,第586页。
2829见《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二论玄窍》,《仙学辑要》,第588页,第588-589页。
30开通八脉是伍柳派不传之秘,伍柳派以前未见八脉结合丹法的专论。
31赵避尘,龙门派第11代,道号顺一子,有“千峰老人”之称。光绪21年,即1895,师从了然、了空禅师。其与弟子有关内丹修炼问答辑为《性命法诀明指》,书中第三口诀有“开通八脉”,文中提到呼吸工夫可通阴阳腧、阴阳■。
32见《性命法诀明指·第三口诀·开通八脉》,徐兆仁编《伍柳法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3页。
33见柳华阳《慧命经》,《伍柳法脉》,第201页。
34见柳华阳《金仙证论·图说第十》,徐兆仁编《仙道正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90页。
35见《性命法诀明指·千峰序语》,徐兆仁编《先天派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页。
36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徐兆仁编《太极道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1页。
37见张三丰《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太极道诀》页8。
38《大成捷要叙》是由大清宫姚至果所写,时为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故《大成捷要》应当出现于1929年或之前。
39柳华阳《金仙证论》,《仙道正传》页178。
4041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太极道诀》,第20-21页,第22页。
42《道乡集》传自清代崂山白云洞道长王全启,民国22年(1933)由道人玄中子朱文彬辑校成书。见《仙道正传》页8-9。另《大成捷要》页7-8。
4347见张三丰《大道论》,《太极道诀》,第34页,第20页。
44《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45例子不胜枚举,譬如赵避尘云“忽有眉间又掣电光,虚室生白,由炁内生出,金光三现也,是采大药之景到”。见《性命法诀明指·第十三口诀·采大药过关》,《先天派诀》第138页。
46见《太平经合校·卷18-34·守一明法》第16页。
48柳华阳《金仙证论·火候次序第十六》,《仙道正传》第197页。
49《太乙金华宗旨》降乩于康熙七年(1668),但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才有抄本面世。此书有“回光”专论,例如第三章回光守中、第四章回光调息、第五章回光差谬、第六章回光证验、第七章回光活法,及第十章性光识光等,全都关乎内丹修炼出现回光的专题演说。
5051525354见《性命法诀明指·第五口诀·外文武火法》,《先天派诀》,第48页,第69页,第124页,第74页,第75页。
55见《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二论玄窍》,《仙学辑要》第588页。
56赵避尘说:“今将所得放师及自己所曾经验者,尽情宣布。希望依法修炼者,证位仙班,或同登寿域,于愿足矣。”见《千峰序语》,《性命法诀明指》第2页。
575859李子欣亦说此书“泄千古之秘,字字真诠,言言秘诀”,见《李子欣序》,《性命法诀明指》第8页,第37页。
(作者系香港针灸师、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兼任讲师)
近几十年,道教中的两幅修炼图《内景图》(又名《内经图》)和《修真图》被高度评价,更有人考证其为丘处机及张三丰所画,图中藏有秘而不传的功法。然而,透过图中注文来源、选用诗句及所绘内容,即可考其创制年代及修炼含义。一、《内景图》的来源
《内景图》本是清初道人所画,后来光绪年间被一位叫素云道人(即刘诚印)的太监在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时看到。他发现此图揭露了打坐修炼的重点,非常可贵,便发心付梓印制,并在原图左下角落款,时年光绪丙戌(1886年);木板印制后由北京白云观收藏。①白云观乃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祖庭,影响所及,各大小宫观都有重刻,清宫如意馆更收藏一幅重画彩绘。及后,中国医史博物馆编撰的《文物选粹》亦把此彩绘本收进。
不过,今人在演说或批注此图时,多有误会,以为此图由丘处机所画。②其实,此图之出现,实缘自两首吕祖(吕洞宾)乩文。《吕祖全书·卷四·文集中》载有此两首律诗,其一是:“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童儿手指天。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其二是:“我家勤种我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花似黄金苞不大,子如白玉颗皆圆。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只候九年功满日,和根拔入大罗天。”③由此推敲,相信制作此图的故事大概是:清初有某道人读《吕祖全书》,④浏览此两首诗后有所心悟,明白个中修丹之道,便把诗画成图画,以教后学。作画时,作者把原诗文字略作修改,把“童儿”改作“胡僧”,⑤以示修炼之事可通道佛二教。⑥至于《吕祖全书》,清乾隆七年(1742),一位叫刘体恕的人把吕祖乩文总合,汇辑而成。⑦根据《吕祖全书》原凡例,记有“吕祖文集传世既久”。⑧或说,作图者早就读到两首律诗,而《内景图》画于《吕祖全书》之前,但当刘体恕看到《内景图》两首律诗,在不能确定其为吕祖诗文之下,他应不会把诗纳入《吕祖全书》。有趣的是,今《内景图》出现后近几十年已蜚声八方,若此图古已有之,当不至于寂寂无闻。况且,刘体恕汇辑严谨,倘若他先从坊间搜罗得此律诗,再看到《内景图》创画于此,见文字又有所不同的话,校订之间必下脚注以资识别,⑨或凡例中指出“不无鲁鱼亥豕之讹”⑩之余,当交代两首律诗已被引以为画等等。观乎文集所载两首律诗,不见任何脚注,故《内景图》不可能在《吕祖全书》之前。《内景图》的制作期应该是《吕祖全书》之后,刘素云之前,即1742至1886年之间。
道教从来对廋辞、隐语、秘图等珍而重之,虽明言秘传,但必高调提及。假若此图一早就有,金元以降的数百年,有关修丹之文献又无半句提过,实难以置信。可以确定,此图绝非丘真人所作。
二、《内景图》的炼功启示
这是一幅体内气机运化图。此图由底开始,展示气在锻炼过程中所行之径路。首先一对男女孩童踏着玄牝车,把肾水由底开动,逆流而上。由于小腹下丹田是身中火炉,炼者可在此区做适当工夫将水化成气。气沿脊椎上涌,过脊如过山。气通三关:下关尾闾、中关夹脊、上关玉枕。过关要靠三车搬运:下关羊车,羊善走山路;中关鹿车,鹿跑速较快;上关牛车,牛力大可撞入泥丸,故称“三关一撞直入泥丸”。脑中有九山,象征脑内九宫,泥丸为最重要宫位,是总部。气至泥丸,经舌底辗转到达咽喉,循“十二重楼”下降。重楼旁边有写“十二重楼藏秘诀”。此时舌下津液质素有了提升,咽之可长生,隐藏由气转成炁的工夫。秘诀是指“如何使气转成丹(真炁)”。气入泥丸后,前方口腔部位,分别有“白头老子眉垂地”及“碧眼胡僧手托天”,寄意“舌抵上颚”。胡僧手托天,承接那眉鬓垂地之气,造就“上鹊桥”,使气循督脉下传任脉。白头、白发、白眉等,都是气的代词。由于真炁萌生,故重楼旁有一股气团延伸,引出“刻石儿童把贯穿”之意象。此“儿童”源于老子的“复归于婴儿”11,丹家以炼得丹炁为“逆修成仙”之第一步。丹炁就是“先天炁”,以婴儿象之。炼得先天丹炁便能舞动北斗七星于指掌间。北斗七星之寓意是,天地运行规律已定,不可违;能随意舞弄北斗七星,即能改变命运,我命在我不在天。此义可远溯五代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内有“若遇神仙亲指诀,捉住北斗周天轮”。
炼就丹炁的条件,是“牛耕”及“女织”两图所示工夫。牛耕田于下丹田,指肾气启动。女织布于中丹田,指心液输布。当肾气交合心液,便是古丹语所谓“采药”工夫,又称“龙虎交媾”。但龙虎交媾必靠“媒人”,身中作为“中间人”角色的是“意”,故工夫重点是用“意”把两者交合。只不过,此意非有意之意,而是无意之意,称“真意”,源自脾土。中丹田位置有六句子,出自《黄庭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亭”、“胆神龙曜字威明”、“肺神华皓字虚成”及“肝神龙烟字含明”。心肝脾肺肾皆脏,胆为腑。胆为腑,亦兼脏之性,因其胆汁常藏之故。唐代之“六字诀”就以胆作为腑之代表,不是三焦。五脏一腑之寓意,是脏腑皆炼的意思,要做到各脏腑器官能转化至高质素的真炁,称“五气朝元”,此乃后话。值得注意的是,脾出意,是修炼的“媒”,其自身不在“被炼”之列。较早的版本没有“脾神常在字魂亭”一句,它是由自作聪明之士后加上去的。
打坐时,若要炼得真炁,“意”的处理是最重要及最基本的工夫。一般人静坐时杂念纷飞,难以入定。用功日久,自然进至恍惚入定之境。恍惚中有真意,似有还无。图中左上方另一首吕祖乩诗有句子“栽培全藉中宫土”。中宫土就是这个真意。没有真意,未能坐至恍惚,丹炁不会萌生。没有丹,金钱树便种不出来。金钱树本来就在中丹田织女旁边,运转有法,树上才见“花似黄金苞不大,子如玉粒果皆圆”,金丹是也。
三、《修真图》的图画意象
《修真图》与《内景图》一样,是近代备受注目的修炼图,而且,《修真图》似乎比《内景图》更为人推崇,可能因为它的内容较为丰富,多了年周天、月周天、八卦、八脉、九地狱、符、咒及神兽配五行的解释等。当我们把《内景图》和《修真图》平铺展示,感觉《修真图》作者企图在《内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和发挥。一眼望去,本来在《内景图》较抽象的躯干与头部,在《修真图》已绘画了五官,连脚趾也清晰分明。《修真图》与《内景图》一样,由底部开始解读。“机关之窍,引仙之门”,气由此修,成仙之路由此开步。气循脊椎上,借羊车、鹿车和牛车,三车运气过三关。气到头顶,脑有九瓣,顶上有九真。“十二重楼”画上十二块气管软骨,很写实。以二十八宿喻肺叶的中医古图,也被借来一用。中间的北斗七星,明显是《内景图》的继承。不过,《内景图》的“十二重楼藏秘诀”,指丹炁萌生,“婴儿手执北斗七星”之图象,隐喻内丹修炼得炁后对命运的改变;今《修真图》仅把北斗七星画出,放弃“婴儿手执北斗七星”的精辟图义,是因为选取了“内伏天罡斡运,外用斗柄推迁”12一义。然斗牛即虚危穴。柳华阳(1736-?)曾指出“虚危宿在坎宫子位”,13可能作图者有所误会,于坎卦炼精处刻上“斗牛女虚危室壁”七星。但前贤包括柳华阳在内,言虚危穴者,实指真炁由任督二脉之交会处作起止,非在腹间。14至于丹炁的形成,图中有坎卦男孩象肾,位于下丹田炼精;离卦女婴象心,位于中丹田炼炁。“得药”则有中宫黄庭刀圭土釜做媒,以应“顺则凡、逆则圣”之辨。可惜的是,腹部应配坤卦,象丹炁萌生处,15却错放了乾卦,使头顶之乾与腹之乾两处重复,再次反映作图者道学不高。后来的版本已有所修改。
四、《修真图》错误源头
《修真图》败笔甚多,除上面所提过的,还有三处。其一,脊椎骨24节配24节气,是不适合的。冬至在尾闾可以,大雪在颈椎顶部则不可,因为顶峰阳气最旺,卦配乾,当象夏至,不是冷冰冰的大雪。16其二,月周天以魂魄展示,是进阳火、退阴符之重要参考,然初八与廿三的弧形月魄,反映作图者不晓上下弦平如绳17的天文现象,幸好后来版本有所修正。其三,六具神兽的选择和注文,有商榷余地。六具神兽是《内景图》五脏一腑修炼意向的进一步描述,而象征真意的脾土是媒,不应“被炼”。此外,若以神兽配五行,我们常以龟蛇混体的玄武象北,武当山就有北帝玄武,而最常用的仍是龟。此图以鹿为北,龟蛇混体的玄武却是胆。
注文除力引《黄庭经》文字外,更多文字来自《黄庭遁甲缘身经》,神兽的选择和批注全由此出。《黄庭遁甲缘身经》里有“六字诀”的工夫,腑的代表是胆而非三焦,兼有呼吸补泻的观念。若循着“六字诀”的发展来考据,《黄庭遁甲缘身经》当是唐代作品。18此经以鹿为北为水,以龟蛇为胆,与别不同。《黄庭遁甲缘身经》又因不同句读法,出现单头鹿与双头鹿两种版本。《修真图》玄鹿旁边的注文是:“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玄鹿两头,名玄冥,字育婴,象如卵石。”《云笈七签》所载的《黄庭遁甲缘身经》本无标点,对原文的正确认识全凭句读是否准确。原文是“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一种句读是“其色黑,其象如圆石,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另一种则是“其神如白鹿两头,化为玉童”。《云笈七签》因此有不同的附图,出现单头鹿与双头鹿两种。19“两头”实指“两只”,人有两肾之故;不是“两个头”。幸好,较早的《修真图》用第一种,即单头鹿。但重刻多次后又有自作聪明的人改用第二种,即双头鹿,更加“之”字而为“形似玄鹿之两头”,使“两头之鹿”意义确凿。
五、《修真图》创作于民国时期
武当山紫霄宫之木刻版藏,一般视为《修真图》最早版本,称“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20此木刻版是民国13年(1924)夏,由武当山南岩宫监院刘理卿组织刻板。有人认为此图是张三丰所创,徐本善(1851-?)修订,再由刘理卿刻板云云,21都无确实的证据。
我们试从文字的来源推敲其创作年代。图之右上方有“人之一身”一段,交代大小宇宙同一、天人相应之理。文字取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22内文有“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修真图》作者全部把它抄下,连“非八寸四分而何”的反问式语句也丝毫无改。另外《大成捷要·关窍秘诀》有相同的一大段文字,23只是没有“非八寸四分而何”之疑问句,而见“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总计八寸四分,合天地之全数,人身一天地也”。24《大成捷要》是由崂山朱文彬得崂山太清宫监院赵泰昌相赠,25因见其为内丹珍本,遂于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嘱友李炳章付梓面世。其原序则由太清宫姚至果在1929年撰写。26至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当不是丘祖(丘处机)之作,然丘祖确实有《大丹直指》,收于《正统道藏》洞真部。《丘祖秘传大丹直指》附有陈撄宁(1880-1969)按语及后记,交代了书的来历,大概是:一位青岛道友把这部手抄本带到上海,请陈撄宁审定;陈发觉文理不通,错字又多,曾作了大番修改云云,时为民国37年(1948)。27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几个特色。第一,奇经八脉。阴阳■、阴阳维均有提及。第二,内呼吸。例如“汝欲内呼吸,汝当得其一,则万事毕”。28第三,回光。例如“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若用眼回光于脐下,以调真息,是神入炁穴。如筑基一般,回光久,肾中一点真阳直上与心神相合,则心息相依。……心息相依,则水火既济。回光调息工夫……”29
我们不妨对这三点讨论一下。
第一,有关八脉。过去以八脉连系内丹功法,只见于明末以后伍柳派系;30若以专题论述者,则只有先天派千峰老人赵避尘(1860-1927)31。《修真图》刻有阴腧、阳腧、阴■、阳■,最大可能是赵避尘或其后学所作,其次是伍柳。首先,八脉的提倡是来自一个重要的修炼意向,即“开通八脉”。赵避尘的《性命法诀明指》有《开通八脉》一章,说“人身通气八脉,总根在生死窍,上通泥丸,下通涌泉,真气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32赵避尘用心设计“开通八脉”为其内丹修炼的基本功,有其师承渊源。其胞兄魁一子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其师了然曰“师授之后亲自用,八脉一开阳气升”,另一师了空曰“走精走气八脉分,阴阳腧■仔细行”。再前期有柳华阳“(任督)二脉通时,则百脉俱通矣”,33又云“其炁之行,后通乎督脉,前通乎任脉,中通乎冲脉,横通乎带脉,上通乎心,下通乎阳关,上后通乎肾,上前通乎脐。散则透于周身,为百脉之总根,故谓之先天。其穴无形无影,炁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以待成全八脉,则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炁穴”。34赵避尘师从了空,了空师从柳华阳,35可见一脉相承。然晚明以前不讲“开通八脉”,只讲“开通百脉”。例如,张三丰曰“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充月盈,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36又云“刀圭入口,顷刻一窍开,百脉皆开”。37张三丰主要说明修炼可致百脉皆开,但未提及八脉皆开之观念。
再观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人能任督通,则百脉皆通”,口吻与柳华阳一致。《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作者及柳华阳企图把八脉通即百脉通连成一义。若以中医学角度看,任脉为阴经之海,而督脉为阳经之海,任督通指身中所有阴阳经皆通,故八脉通与百脉通同义。不过,原观念在于百脉,在于“一通众通”义,“百脉”指众多,非实数;后发展至八脉,有“一通使八条重要经脉皆通”义,“八脉”是实有经脉,非众多义。这个用字上的不同,反映着源流之先后。
有趣的是,《大成捷要》在崂山太清宫出现,不晚于1929年;38而陈撄宁所校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是由一位青岛道友亲手带来的。可以猜想,《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大有可能抄录自崂山太清宫的《大成捷要》。以反问句“非八寸四分而何”为线索,我们可以说,《修真图》“人之一身”一段文字最早见于《大成捷要》。《大成捷要》存于太清宫,有人以此为基础,加上奇经八脉为骨干写成《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小改内文而有“非八寸四分而何”,再有道人以此段文字及其他数据绘画成《修真图》。
回头又假说《修真图》由伍柳派所创。查柳华阳《金仙证论》中有附图,皆言下丹田、上丹田、脏腑分布等。不论《修真图》是否柳华阳所绘或传自张三丰,若柳华阳已得《修真图》,当推《修真图》以说明,没必要再画较为抽象并略欠清晰的简图,故《修真图》作者是伍柳或之前的机会亦不大。
第二,有关“内呼吸”。“内呼吸”在内丹学是一较新的概念。柳华阳曰:“人若能明乎内呼吸,则橐籥自鼓,而乾坤自运矣。”39内呼吸能使人提升至先天状态,呼吸与乾坤同度,有造就先天炁的条件。具体打坐中,我们的呼吸形态是由粗至幼,由快至慢,直至近于闭息的所谓“胎息”。这是王重阳援禅入道,把命功直指心性以后,元明之间,尤以张三丰为首,提出“凝神入炁中”或“神炁合一”后形成的工夫。“神入炁中”的呼吸形态即“内呼吸”。相信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张三丰,他说“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40,又曰“每逢打坐,必须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41
查五代时钟吕、金元的南北二宗,未尝见过此词的运用。出现于民国的《道乡集》42有:“此指内呼吸而言,非口鼻呼吸也。坐至神凝息定,口鼻之气自断,而内呼吸生焉。外呼吸离炉尚远,岂能有益于道?内呼吸一升一降,如风箱之往来,故名橐籥。”这段文字很清楚地比较内外呼吸的不同,内呼吸非口鼻之气,是一种真实的“无气”呼吸,此与橐籥齐用,皆因张三丰指出“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籥,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炁,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43由此可见,真橐籥是一种与先天炁、内呼吸同度的状态。这几个概念在张三丰以后一直都有发现,且愈趋明显细致。然《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有内呼吸的引用,我们虽未能确定其下限,但上限绝不会是丘祖作品。不论其下限是谁,若以“内呼吸”结合“八脉”两个概念的运用观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当是先天派赵避尘之后的作品。再者,文字抄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的《修真图》,也同样创作于赵避尘之后。
第三,有关“回光”。修炼者对光的关注,很早就有。庄子一句“虚室生白”44提出以后,炼养家就以见光来诠释“生白”。45早期的道书《太平经》有说打坐守一所得之光如日出:“守一明之法,明有日出之光,日中之明。”46但“回光”则不同,回光是把光回归至下丹田。关于这一点,发挥得最早的是王重阳。王重阳简化钟吕的繁复丹法,以回光为大药萌生的决定性条件。他注《五篇灵文·产药章第二》:“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拨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此回光工夫,是指凝定之中,元神下照小腹丹田。此概念一直沿用,张三丰《道言浅近说》接着这个意思云:“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47明清以降,回光的概念愈讲愈炽。柳华阳说:“已熟或坐或卧,不觉忽然阳生,即回光返照,凝神入炁穴,息息归根。”48清咸丰年间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至人以顺行之常道,为逆修之丹道,始而垂帘塞兑,息虑忘机,默默回光,返照于丹田一窍之中,以采取真阳之气,烹炼至阴之精。”不过,以回光为专题讨论、阐释最具条理的,应该是清康熙七年(1668)吕祖乩文《太乙金华宗旨》,49内有回光守中、回光调息、回光差谬、回光证验、回光活法及性光识光等。至于民国的赵避尘,其著《性命法诀明指》亦多处讨论性光、蟾光、慧光及回光,如“此外武外文二火……又是炼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归根,回光返照,日月合并之法也”;50又云“若回光返照之,将此真炁炼成舍利子如○,舍利子足,六根振动,可采大药”,51又言舍利子足则现蟾光:“这光又名曰慧光,养足曰蟾光。精不足不能生慧光,舍利子不足不能生蟾光。慧光如月光,蟾光如金光。这舍利子是阳精虫生的。”52又有“此先天真一之祖炁和合归并一处,强名图曰○,此为先天真性,是精炁神所聚真性光,会聚于祖窍之前,有之则生,无之则死。……若得金公木母和合,日月归并一处,两眼似这个○○,此为回光返照”,53又有“此圈信受笃行性命双修真功,而又勤行勿怠,加紧练习,莫有不得此慧光者…再进一步,立现慧命真性光,谓之五气朝元,此光即我真性”。54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是承接以神入炁中、心息相依、调真息等观念来演绎回光,这些都源自王重阳、张三丰一脉。但论回光之余所说到的蟾光、观音堂,正是赵避尘所用的语言。赵避尘做回光法时,日月归并一处是两眼收神于中,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观音堂有相同之说:“心肾相接处,为观音堂,主持一身者也。自两眼角心一时收来,收到两眼角中间,观音堂也。”55而赵避尘说的蟾光,也见于《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又曰‘蟾光终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脐下坤地也。”若以回光讨论延伸至蟾光、甚有佛味的观音堂来看,《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作者极有可能是先天派的传人。
六、结论
《修真图》文字抄自《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而后者在内容上表现出先天派的痕迹。此其一。
赵避尘的先天派理论有其特色,宣扬“开通八脉”。虽然八脉运用是其师爷辈伍柳首倡,但以专题讨论者却是赵避尘。《修真图》上的阴阳腧、阴阳■等刻字,配合“人之一身”一段文字的考证,反映作者是先天派之继承者。此其二。
赵避尘的传道特色是以图示揭秘。他曾拜三十多位老师而感慨求师之苦,遂立志把所学尽传后世,56他得到时人高度的评价。57对于图解丹法,他更善于运用,他为“采外药”一章附图,很自信地说“此图一出,假道学则无容身之地”,58可见他极懂运用绘图来宣示内丹之秘,也正因如此,《修真图》不会是他的作品,因为他不会秘传不语。正如徐兆仁说“先天派传诀一反常规,敢于冒各种风险,毅然将教门视为绝密的内修真诀实法和盘托出,倾泻无余”。59《修真图》企图揭露内丹之秘,很有赵避尘的气象,想必为其后人秉持宗师态度而后出的作品。此其三。
最后,也是最令人忽略的一点是,《修真图》抄录了《内景图》诗文(亦即吕祖乩诗)。在下丹田的文字有“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在绛宫则有“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是《内景图》主题诗的其中两句,抄自《吕祖全书》。很明显,《修真图》出现于《内景图》之后。此其四。
总结以上四点,《修真图》比《内景图》晚出;亦即是说,《内景图》出现于清代,《修真图》则出现于民国。
可以想象,《修真图》作者企图绘画一幅比《内景图》更清晰的修炼图,于是很努力地搜集资料。不幸的是,《修真图》的复杂、累赘、错处多的负面特征,反映了作图者的道学知识尚未到位。
注:
①北京白云观藏之《内景图》下款有“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斋中检观书画,此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之呼吸吐纳,即天地之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妥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②陈禾塬引《武当杂志创刊十周年精华本》下卷中“内经图”一段文字:“此图源出于邱(丘)真人之笔。当时为众生宣扬教化,费尽婆心。厥后,时转境迁,各方杂教纷起,迤今道脉虽曰有存,而得其真传者,盖亦寡矣!日今修身图行世者虽不少见,然年久而讹错多,人多忌之而不着意焉。幸经张化真人特授意我学社,真有讹错者,更之改之。从此此图之真便又见于今日矣。”载自陈禾塬《丹道修炼与养生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93页。
③版本用《吕祖全书》,香港:青松观,1991年。
④即使乩诗已流传而尚未编汇,作图者或仅看到乩诗而非《吕祖全书》,即《吕祖全书》成书在此图之前,亦不会太影响《内景图》创作年份的上限估计,因为乩文之来源主要是刘体恕在武昌主持的乩坛。刘体恕整理原有的《百字碑》、《黄鹤赋》、《窑头歌》、《敲爻歌》、《沁园春》等,其后再把顺治年建成的涵三宫所出扶鸾《前八品经》、《后八品经》、《五品经》、《三品经》、《参同经》等全部载入。见《吕洞宾全集·王沐序言》,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年,页19-20。
⑤除了“童儿”改作“胡僧”之外,还有“若向此中玄会得”改成“若问此玄玄会得”,疑误“向”为简体“问”字。
⑥图左上方有“法藏云:绀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转至须弥”,凭此即见作图者乃佛道双修之士。
⑦《吕祖全书》除了刘体恕总合文章外,还有几位参与校阅工作,他们是黄诚恕、刘荫诚和刘允诚等。见书序。
⑧见《吕洞宾全集》,广州:花城出版社,1995年,第23页。
⑨校订时多加脚注以“一作某字”辨之,例如同卷另一律诗“本来无作亦无行”之下“玉药无根得地生”,“玉”字有下加脚注“一作至”。此两首律诗则无任何脚注。
⑩凡例中云:“吕祖文集,传世既久,不无鲁鱼亥豕之讹,今俱校订分注清晰。”
11见《老子》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12语出自元混然子王道渊。见柳华阳《金仙证论·风火经第六》引言,徐兆仁编《仙道正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75页。
1314见《仙道正传》第176页,第187页。
15例如张伯端《悟真篇》云:“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16虽然,作图者尽量运用天人相应理论诠释人身小宇宙,脊椎骨24节配24节气当有其理,但在已画出头顶为乾、月周天为望的气旺区间展示年周天大雪,必令人有所误会。
17即半月、魂魄各半成一直线,故云“上弦平如绳”、“下弦平如绳”。
18“六字诀”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炼功方法,“呼吸补泻”和“腑用胆”两个特点,可以作为考据要点。“六字诀”最早由南北朝陶弘景(456-536)在《养性延命录》提出,“心”有二声,但无腑。隋代智■(538-597)以五脏配五声,加了三焦为腑之代表。到了唐代孙思邈(581-682),加了大呼细呼的处理,复跟随陶弘景,六声无腑。到了胡愔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有胆为腑之代表,亦有呼吸补泻观念。凭此发展可知《黄庭遁甲缘身经》是唐代作品。
19句读为单头鹿的版本有蒋力生等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句读为双头鹿的版本有李永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修真图》有多种版本,武当山紫霄宫藏木刻板、北京白云观藏木刻板、龙虎堂藏板等,而武当山藏为最早。
21持这个说法有陈禾塬,见其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第189页。
22《丘祖秘传大丹直指》共有14章,《修真图》这段文字与《第十三章论三关三田》一样。
23版本用郭任治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24见《大成捷要》,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0-11页。
25据白云观陈园普写《大成捷要缘起》,提及《大成捷要》来历,此书乃丹功练师王乾一游河南中岳嵩山崇福宫时发现,视之为玄门秘典,抄录后带回辽宁,辗转传至青岛太清宫。尔后,朱文彬得赵泰昌检院赠《大成捷要》,还得白云洞王全启赠《道乡集》。见《大成捷要》第1,5-8页。
26见《大成捷要叙》。
27见胡海牙编《仙学辑要》,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04年,第586页。
2829见《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二论玄窍》,《仙学辑要》,第588页,第588-589页。
30开通八脉是伍柳派不传之秘,伍柳派以前未见八脉结合丹法的专论。
31赵避尘,龙门派第11代,道号顺一子,有“千峰老人”之称。光绪21年,即1895,师从了然、了空禅师。其与弟子有关内丹修炼问答辑为《性命法诀明指》,书中第三口诀有“开通八脉”,文中提到呼吸工夫可通阴阳腧、阴阳■。
32见《性命法诀明指·第三口诀·开通八脉》,徐兆仁编《伍柳法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3页。
33见柳华阳《慧命经》,《伍柳法脉》,第201页。
34见柳华阳《金仙证论·图说第十》,徐兆仁编《仙道正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90页。
35见《性命法诀明指·千峰序语》,徐兆仁编《先天派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页。
36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徐兆仁编《太极道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1页。
37见张三丰《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太极道诀》页8。
38《大成捷要叙》是由大清宫姚至果所写,时为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故《大成捷要》应当出现于1929年或之前。
39柳华阳《金仙证论》,《仙道正传》页178。
4041见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太极道诀》,第20-21页,第22页。
42《道乡集》传自清代崂山白云洞道长王全启,民国22年(1933)由道人玄中子朱文彬辑校成书。见《仙道正传》页8-9。另《大成捷要》页7-8。
4347见张三丰《大道论》,《太极道诀》,第34页,第20页。
44《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45例子不胜枚举,譬如赵避尘云“忽有眉间又掣电光,虚室生白,由炁内生出,金光三现也,是采大药之景到”。见《性命法诀明指·第十三口诀·采大药过关》,《先天派诀》第138页。
46见《太平经合校·卷18-34·守一明法》第16页。
48柳华阳《金仙证论·火候次序第十六》,《仙道正传》第197页。
49《太乙金华宗旨》降乩于康熙七年(1668),但到了乾隆四十年(1775)才有抄本面世。此书有“回光”专论,例如第三章回光守中、第四章回光调息、第五章回光差谬、第六章回光证验、第七章回光活法,及第十章性光识光等,全都关乎内丹修炼出现回光的专题演说。
5051525354见《性命法诀明指·第五口诀·外文武火法》,《先天派诀》,第48页,第69页,第124页,第74页,第75页。
55见《丘祖秘传大丹直指·二论玄窍》,《仙学辑要》第588页。
56赵避尘说:“今将所得放师及自己所曾经验者,尽情宣布。希望依法修炼者,证位仙班,或同登寿域,于愿足矣。”见《千峰序语》,《性命法诀明指》第2页。
575859李子欣亦说此书“泄千古之秘,字字真诠,言言秘诀”,见《李子欣序》,《性命法诀明指》第8页,第37页。
(作者系香港针灸师、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兼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