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零一页,第六行看起,「所被根机」。我们看注解,从注解这里看起:
「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前面「方便力用」说过,《佛说大乘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广收万类。男女老少、贤愚不肖,这是讲的人类;不但是人类,它还包括了十法界,上自声闻、缘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人人都有分。三根,上中下三根,上根是菩萨,中根是声闻、缘觉,下根是六道众生。这一段要更加给我们说明,这万类之内如何是器,根器,三根当中,什么人最当机。
下面念老告诉我们,「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把佛法比喻作甘露,这些人是非器。《疏钞》说,莲池大师的,「前三非器」,哪三种?不相信的人,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不肯念佛,这三种是非器;反过来那都是器。器与非器是比喻,器是个器皿,譬如一个茶碗,这个茶碗没有损坏,很好用,这是个器具;如果这个茶碗有漏洞、有破碎,我们盛上茶水它就漏掉了,这叫非器。用这个比喻,这个法门适合於什么样的人。不相信的,对他不起作用,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他不相信。另外一种,他虽然相信有极乐世界,不想去,这个世界挺好,值得他留恋,他不愿意去,这也不能得利益。第三种,他也信,他也想去,但是他不能念佛,懈怠懒散,这也不行。反过来,具足有信、有愿、又肯念佛,那这个全是净宗的根器。
我们继续看下面,这是念老给我们注解的,我们看老人的开示。「信」,信什么?要「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常常在一起学习,蕅益大师讲六种信,第一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么?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很重要。中国、印度传统文化里头跟西方世界完全不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中国人从小,母亲培养儿女的信心,相信什么?相信人性本善,把这个意思写在童蒙课本第一句,《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中国传统教育是圣贤教育,性本善就是圣人。性本善就是佛陀,所以佛法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相信,为什么?你相信你才能成佛,学佛能成佛,学儒能成圣,学道能成神仙,你没有信心怎么行?念老在此地也说得很好,要相信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佛陀,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更深了,为什么?我们同一个本性,本性本善,那就是佛。我们今天,我们今天本性本善不见了,迷了,现在变成什么?变成习性,习性不善,就是众生。可是一定要知道,习性跟本性是一个性,只是一个是悟一个是迷,自性觉悟了就是佛,自性迷惑了就是众生。并不是两个性,是一个性,这个很重要。
下面引用的是净土法门理论的依据,就是这两句话,净土根据的道理,《观经》上说的这两句。「是心是佛」,这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的真心本来是佛,现在想作佛,跟是心是佛相应,当然能成就。我们现前,我们现前是心是佛没错,但是我们是心没有作佛。我们在十法界里头人法界,那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人。作人,人是什么?在中国,古圣先贤跟我们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人。这四科我们把它合起来,那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具足这十二个字,这是人,现在所说的有道德的人。
中国老祖宗用这个教化后代,我相信不止一万年。有文字到现在,文字是黄帝时候发明的,大概是四千五百年。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不能说没有教育,古人的教育既简单扼要,不麻烦,好记,你才能做到,不繁杂。你看五伦,教导我们人与人什么关系,很重要,关系要搞不清楚,社会就乱了。今天社会动乱,为什么会乱?关系搞不清楚,没有人教,没有人讲。五伦第一个父子的关系,「父子有亲」,现在没人讲了,「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人的关系。古时候从小就教,小孩从小就看见,看见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懂得。他看见了、他听到了、他学会了,所以古时候教学不难。现在教学非常困难,为什么?人没有这个概念,也没听人讲过,你要给他说,他没有见到过,从小到大没看见过。
所以今天,很多做父母的告诉我,孩子很难教,很多学校老师跟我说,学生很难教,这今天的社会。我生活在抗战时期,小学、中学,从来没有听说过儿女难教,没听说过,说学生难教也没听说过。我们在学校读书,小学、中学,个个都知道尊师重道,哪有不敬老师的学生?很少听说;哪有不孝父母的儿女?也很少听到。这些事情抗战胜利之后,大概十年,战后的十年社会秩序乱了,这些事情发生了。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每个家庭里头有电视、有电脑、有电动玩具,完了,问题突现了。为什么?家里小孩谁教他?电视教他,网路教他,电动玩具教他。电视、网路所播放的都是杀盗淫妄,小孩从小就学会了,他一出生,眼睛一张开,就看到电视。
三年,中国古人讲的,从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这叫扎根教育。古时候这个三年母亲最辛苦,母亲要把孩子看好,因为中国古人知道,小孩一出生就非常聪明,不要以为他不懂事,那你就看错了。他一出生他就在学习,他在看,专心看、注意看,他在听,他所接触到的慢慢就都学会了。因此所有负面的、与伦理道德相悖的,决定不能让婴儿看到,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这叫什么?叫扎根教育,他所看到的全是正面的。夫妻在房间里头,小孩睁著眼睛,夫妻要彬彬有礼,要互相尊重,为什么?让孩子看这个。夫妻互相拥抱,决定不能让小孩看到。
正面的表演给他看,父母孝顺他的父母,让孩子看到,他将来就学会孝顺父母。父母跟他伯叔在一起的时候,让他学到悌道,他将来懂得如何跟兄弟姐妹相处,要把长幼有序表演出来。让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把这个根深深的扎下去。《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不是念给小孩听的,也不是教小孩去念去背的,不是的,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了,表演给孩子看。孩子虽然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他全看会了,全看懂了,记在心里。虽然小小的年纪,三岁、四岁,你看他言谈举止,就像个小大人一样。不但他懂得,他学会了,表现在生活,表现在游戏,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那怎么不好教?太好教了。
所以,到五、六岁就送他上学了,家学,古时候大家族有私塾,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请一个塾师(老师)来教,老师怎么教?老师要把仁义道德做出来给学生看。你看,三岁之前是看父母的,父母做样子给他看;一入学之后,老师做样子给他看,老师最重要的身教。要把这个孩子带大,带到多大?十三、四岁,十三、四岁很懂事了。天赋高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般讲上根人,十八、九岁就考中进士。考中进士、考中举人,他就有资格当县市长。民国初年还有一个,应该是在抗战初期,我是以后在台湾遇到的,他学佛了,常常来听我讲经,他十九岁当县长。那个时候抗战时期,蒋介石先生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指挥全体作战的,对日本抗战的统帅。有一天走他这个县里面经过,听说这个县长十九岁,孩子嘛,要去看看,到底他行不行。以后见了面,一看确实,湖南人,湖南才子,以后就把他带在身边做秘书。姓张,叫张陵,晚年学佛就跟我很熟。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十九岁当县长,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
所以今天讲到信心,真难,谁都没法子,只好说佛度有缘人,真正肯信,有缘,没有缘的不能度,他不相信。学佛真难,真不容易,我自己是个过来人,很清楚。年轻的时候不相信,谁介绍给我都枉然,不能接受。介绍的人说老实话他自己也讲不清楚,也是一知半解,碰到我们这种性格,一定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问到他最后没办法,不欢而散。我二十六岁跟方东美先生学佛,这个教授是我们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人、最敬仰的人,这个很重要,尊师重道。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我学习不是在学校,是在他家里,每个星期天两个小时,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我们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这部哲学概论分成五个单元,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个地方入佛门,是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看待,真的是研究哲学。方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都没听说过,没人跟我讲过,「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都是他告诉我的。所以我以后出家,穿了出家衣服去看他,他一看到我:你真干了?我说老师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我要。非常赞成,你这个路子走对了。我学佛以后出家,没有一个人赞成,都说我学迷了,迷得太过分,怎么出家去当和尚去了!这都是由於对佛法不了解、不认识,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情。一般人都把佛教看成宗教,我们心目当中不是宗教,它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教育。
佛教,我一出家向中国佛教会建议,把佛教当中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大家就不至於产生误会了。佛教会当时有人赞成,也有人不赞成,不了了之。可是我自己用佛陀教育,我在台湾有个基金会,「佛陀教育基金会」;我在香港成立这个机构,「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我都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加两个字,以免发生误会。释迦牟尼佛真的是教育家,不是假的,三十岁开悟,所谓开悟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不是老师讲给他听的,自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明白?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什么?是自性。中国人不是说吗,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里面包括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己心性里头有的。所以,佛不叫我们到外面去找,外面没有东西,一切要向内心去求。
所以佛法,佛学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它向内,它不向外。怎么求?它有三个层次,方法三个层次,叫戒定慧,持戒、得定、开智慧。慧从哪里来的?慧从清净心来的。心清净生智慧,心染污生烦恼;心平等生智慧,心杂乱生烦恼。持戒帮助我们得定,就是帮助我们回归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真心,染污杂乱是妄心,这个一定要知道。妄心生烦恼造罪业,真心生智慧积功德,不一样,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教学的理念,这中国古人都采取了,真好,真有道理。佛教到中国来,它的教学理念跟方法,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修学走戒定慧的道路,所以戒定慧称为三学。
信愿行是净土宗修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一定要相信要肯定是心是佛,信、愿、持名就是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这信心。中国人讲信,五常里头,仁义礼智信,信是五常最下面的一个信德,没有信,上面全没有了。仁义礼智信,信好比盖五层大楼,这第一层;智是第二层,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理是第三层;义是第四层;仁是最高的一层,仁者爱人。最下面是信,信没有了全没有了,可见这个字重要。
下面讲第二个条件,「愿」,什么叫愿?「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对於我们娑婆世界,住在这个地方时间久了,无量劫了,生死轮回,苦不堪言,现在觉悟了,不想在这个地方住,希望早一天离开。认识了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生起欢喜、仰慕的心,心心念念想著极乐世界,想亲近阿弥陀佛,想亲近那些诸上善人,密宗所谓大成就者。在极乐世界大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他们会帮助我们,会提拔我们,在极乐世界修行,很容易就成功了。下面一个比喻说,「如子忆母,必欲往生」。对待阿弥陀佛就像小孩想母亲一样,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慈母,我们常常想念。必欲往生,必定要到极乐世界去。「行谓:从愿起行」,著重在「一向专念,无有间断」。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叫一向专念。
「以上三事,号为资粮」,像旅行,一定要带一点钱,还要带粮食。古时候,有钱有时候买不到粮食,必须要带粮食出远门。现在科技发达,交通便捷,到处有饭店、有旅馆,所以不需要带粮食,带钱就够了。从前抗战期间,出门旅行都要带一袋米,为什么?有时候小村镇里头没有旅社,也没有饭店,你怎么办?我们看到,海贤法师说,他妈妈要回老家,他陪他妈妈一道回去,还带个小锅,为什么?走路上要煮饭,得有锅。找几块石头堆个小灶,他就可以生火,像我们做野餐一样,他得有工具,要带个小锅。这些事情,我们在抗战期间必须要具备的,旅行要带火柴,要带个小锅,这些餐具都要带著,到时候找不到。说以上三事号为资粮,「资粮欠缺,便难前进」。信愿行三个具足,「缺一不可,如鼎三足,缺一便倾」,倾就倒下来了,「缺足之鼎」,这个鼎站不住,这叫「非器」。
「《疏钞》复云」,莲池大师的《疏钞》,「又复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非器」。这个行众善特别是指佛门的佛弟子,修学其他的宗派,对净宗没有信愿行,都不能成就。末后这一条说得好,「虽有诸过,於彼佛土,有信行愿,亦名为器」,这一句重要。造作罪孽,这个罪孽哪怕是五逆十恶,五逆十恶是最严重的罪过,是无间地狱的罪业,怎么样?他对於净宗法门,他肯信、他想去、他能念这一句佛号,他的往生条件统统具足,决定得生。这个例子太多了,《往生传》里头最明显的就是宋朝莹珂法师,他给我们表法。他是个出家人,破戒、犯斋,寺庙里面没有人尊重他,没有人瞧得起他。这个人有个长处,这个长处就是救了他的,他相信因果报应。自己常常想到自己的行业、造作,知道自己死了以后一定是无间地狱,想到地狱他就害怕。求教於同学,向同学请教,有没有方法能救他,让他不堕地狱?就有一个同学送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每看一个人念佛往生,他都深受感动,流泪、惭愧。这本书念完之后,他就下定决心,念佛求生净土,你看看,他有信、有愿、有行。
念了几天?三天三夜。由於他真诚,这三天三夜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诚、清净、恭敬心,具足这三个心,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十年之后,你寿命终了的时候我来接引你。莹珂在这个刹那之间,中国古人所说「福至心灵」,人福报现前,忽然聪明了,他向阿弥陀佛要求,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他跟阿弥陀佛讲,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十年不知道要做多少罪过,不要了。阿弥陀佛接受了,告诉他,三天之后来接引你。我们想,为什么阿弥陀佛不当时带他往生?如果当时带他往生,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事情。一般人认为,莹珂关著门念了佛,怎么就死在房间里了?没人知道。留这三天,他有时间,把他经过的事情向大家报告,大家感到惊讶,不相信,好在时间很短,三天之后看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请大家念佛送他往生,大家当然欢喜,好事情,我们送你往生。念到大概一刻钟,他就告诉大众,他看见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跟大众告别,他走了,真走了。
这桩事情写在《往生传》里头,写在《净土圣贤录》里面,度多少人!当时大家看到的,对念佛往生能不生起信心吗?造作罪业不怕,只要肯忏悔、肯回头,佛大慈大悲,一样接引你。遗传到现在,宋朝到现在七、八百年,这七、八百年当中,读他这一段的公案多少人!所以,阿弥陀佛留三天的时间让他普度众生,利益无边,这功德太大了,我们今天都受他影响。我们读了莲池大师《疏钞》里头这段开示,知道,虽有诸过,有了过失、造了罪业不怕,只要我们有信、有愿、有行,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再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念老的原文,就是解。「论机,则有当机与不当机之别。三根之中」,上中下三根,「谁最当机,古说不一,今当明究」,明是明了、明白,究是来研究,到底哪一种。「盖以世尊五时说法」,都是随机而说的,「随机设教,应病与药」。所以佛经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五时说法」,参考资料里头有,在一百六十二页,这一段的文很长,我们概要的说一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开悟之后他就到鹿野苑,为陪同他、照顾他的五个族人,这五个都是他的亲戚。他出家了,他的父亲净饭大王不放心,派了五个人跟他一起照顾他,这就是五比丘。到鹿野苑见到这五个人,为他们说四谛,当中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果。所以你看,有讲经、有听经、有修行、有证果,这叫什么?正法。如果有讲经、有听经、有修行,没有人证果,这叫像法。有讲经、有听经,没有人修行,没有人证果,这叫末法。在这个地方我们明显看到正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在世,以及释迦牟尼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都是正法。真有证须陀洹,有证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现在没有了。
佛灭度到今年,我们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所记载的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二千五百多年是外国人讲的。我们知道,古时候中国人对历史非常重视。全世界每个国家都不重视历史,只有中国有完整的二十五史,上面从三皇五帝,一直到现在世世代代没有中断过,有写历史的人。历史是经验教训,里面所记载的无非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给我们后人做借镜,哪些事不能做,做了后头有不善的果报;哪些事情应当做,后面有大福报。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经,经是真理,史是教训,从历史里头汲取教训,改造我们现前的命运,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困境、难题。
佛说法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华严,我们暂时不说,为什么?《华严》在定中说的,没人看见。哪些人是听众?法身菩萨,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人,才有这种神通、能力进入释迦牟尼佛定中闻法,凡夫之人没分。凡夫从哪里开始?从鹿野苑。也就是说,鹿野苑说《阿含》,叫阿含时,在鹿野苑里面说的。讲了多久?十二年。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不容易,先办小学,从扎根下手。我们现在一般小学是六年,佛陀的小学是十二年。十二年之后接著办中学,叫方等时,八年。方等是阿含向上提升,预备进入大学,方等好比是中学,是大学的预科,八年。换句话说,佛陀教育的基础是二十年。我们现在学校里的基础教育,小学跟中学加起来十二年,释迦牟尼佛是二十年,才给你讲真的,什么真的?宇宙万法的真相。
这种真相现在什么人学的?哲学家、科学家。他们深入研究的宇宙的奥秘,譬如说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宇宙是怎样发生的。现在科学家说大爆炸,大爆炸讲不通。在天文观察是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大爆炸,这个现象是什么?看到宇宙不断在膨胀,十方许多星球、星系以非常高的速度往外太空去伸展。这好像是爆炸的相,但是这不是事实。那这个膨胀的是怎么回事情?记住,佛经上有句话说得很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那就是宇宙不是从大爆炸的,是从心想生。心想生为什么会有膨胀的这个现象?现在我们想想,人的欲望、人的贪瞋痴慢是不是在膨胀?我们想到,因为这些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业在膨胀,这就是说境随心转,宇宙大环境跟著我们心里面欲望膨胀,它也显出膨胀的相;我们要收敛,它也就收敛的相,这境随心转。佛经里头高等哲学、高等科学,我们科学、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在大乘经教里头,不可思议!
佛教的大学办多久?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扎根,真正要讲真话了,告诉你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时,般若是二十二年,释迦牟尼佛主要是讲这个。般若是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迷了,佛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迷关突破,才可以开启这门功课,这门功课就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主要要教的。所以佛法主修的是智慧,不是别的,它怎么是迷信?不是迷信,不是宗教,宗教是属於神学。这是开发自己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诸佛所证证这个,菩萨所修的修这个,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就是这个。
最后法华涅盘时,那好比是研究所,八年。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公开宣布,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过去说的方便话,说一阐提没有善根的人不能作佛,佛在前面说过;现在给你说真的,一阐提有佛性,他也能成佛,这才叫圆满。没有一个众生不能成佛,真正平等,真正说到了究竟圆满。
我们接下去看,「一般而论,则大乘经典,菩萨众当机」,菩萨学习的,「小乘典籍,二乘当机」,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跟辟支佛,非常适合这种人。「唯此净土,奇特殊妙,独标一格。古有诸说,下标三例」,唯独净土法门非常特殊。佛在经教里头有说,「为说当机,微妙之法」,哪些人当机?我们这一类的人当机,我们这一类人真正得受用。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往后末法,我们今天讲九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正法的意义前面说过,有讲经的,佛弟子们讲经,有听经的、有依教修行的、有证果的,佛灭后一千年还有人证须陀洹果,这叫正法。正法过去,第二个一千年,有修行的,没证果的了,这叫像法。像法一千年过去之后,后头一万年,这一万年当中没有证果的了,有说法的、有听法的,没有修行的。
现在真的,现在修行人跟古时候人相比不算修行人。不要跟别人,我们跟来佛寺这三个人相比,我们就不算修行人。什么才叫修行?这一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不间断,无时无刻不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断,除了睡眠,醒过来之后佛号就恢复了。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就教他一句佛号,告诉他一直念下去,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疲倦了就去躺一会,醒过来了赶紧接著念。三年不中断,他站著往生了。统统都是预知时至,怎么知道的?佛来告诉他的,往生的人,没有一个不见佛的。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要相信。现前是你没有往生之前,你往生的功夫成就了,阿弥陀佛现身来告诉你,你什么时候该去了他来迎接你,你自己清清楚楚。
有些人把这个信息告诉他的亲朋好友,来送他往生,有些人一句话不说,不告诉人,为什么?怕干扰。告诉人的我们见过,不告诉人的,我们见过的比告诉人的多。我见过好几个,都是不告诉别人,他们自己连同参道友都不告诉,免得人扰乱,临终最怕扰乱正念。海贤老和尚往生,前几天有人跟他讲,你往生告诉我,我来帮你助念,送往生。他怎么说?靠助念的未必是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助念往生真有问题,本来可以往生的,一助念往生不了,又去搞六道轮回。所以他不要人助念,他选择是晚上,大家睡著了,他走了。第二天早晨来一看走了,真走了,往生自自然然走的,没有丝毫痛苦,没有生病。
往生的当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还干一天活,在来佛寺的菜园翻土、拔草、浇水,忙到天黑。有人看到老和尚在菜园,跟老和尚说天晚了,可以收工了。他回答怎么说?他说还有一点点,我做完了我就不做了。没有想到当天晚上走了。第二天大家知道了,想想昨天说的话,话中有话,「我还有一点点,做完了我就不做了」,他走了。话里头有话,只是听的人粗心大意,没想到。再回想,他往生前十几二十天,有些事情不是他生活当中常规,不合常规。看看他的同修,老同参,很久没见面了去看看,那都是什么?见最后一面,他也不告诉人。陪他去的,大概老和尚出门到哪去都找他作伴,有一个居士常常跟在老和尚身边,老和尚只对他一个人说。看完老朋友离开,路上说:我以后不再来了。他说为什么不再来?「老佛爷要带我往生了」,透露个消息。老佛爷哪一天来?什么时候带你往生?他不说。所以,一些老朋友、老同修都想去看看,这是老和尚一生不常见的事情。
所以回想起来,早就晓得什么时候走,只等待表法,因为老佛爷叫他表法。等什么表法?就等那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们大家都知道老和尚不认识字,绝对不会看书。有同修带一本书到庙里去,他问什么书?告诉这个书名,他一听到非常欢喜,好像是心里头常常念著想要的宝贝,多少年都没有信息,忽然宝贝现前,那样的欢喜,从来没有看到过老和尚这么欢喜。赶紧把他喜欢的衣袍找出来穿在身上,叫大家:你们替我照一张照片,我手上拿著这个书。这就说明了,老佛爷叫他表法,表什么法?就是表这个法。表这个法,为现在净宗学人证明三桩事情。第一桩,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没错,真经,字字句句都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没有改变一个字。第二桩事情,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用了六年的时间会集成一部注解,《无量寿经》的注解,确确实实是《无量寿经》第一注,最好的注解。里面引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可以放心,不是假的,是正法不是邪法。第三个,证明我们这些依照这部经修行的同修没有走错路,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菩提大道、快速通道,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表这三个法,他的任务圆满了,阿弥陀佛带他走了。
我们净宗同学对这桩事情放心了,不要再疑惑,不必再去议论,信愿持名,一向专念就好。记住,老和尚一生没有读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部经,就一句佛号,九十二年没有改变过,没有中断过,真正是从初发心到圆满菩提就一句名号。如果你要怀疑经是假的靠不住,那么你就学老和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底,就成功。这个经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你们自己去争,我不参与任何一边,我只念我的阿弥陀佛。海贤老和尚就是我的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跟他学习决定不错,这就成就了。
下面有三个例子,第一个,「上辈往生,唯是菩萨」。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上辈往生,唯是菩萨。本经明三辈往生,每辈再分三品,则同於《观经》中之九品。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诸师,谓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换句话说,他不是凡人。极乐世界三辈九品,上辈凡夫没有分,上品上生要四地到七地。「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已来就是以下,初地到四地,上中品。「上下品是大乘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换句话说,上辈三品是菩萨往生,不是凡夫,而且在菩萨地位很高,都登地了。「中品上生是小乘三果」。「若如是解」,要像他们这种说法,「则九品之中,上品唯是菩萨圣众所生,中上品是小圣所生,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没分。这是古德说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本为凡夫,兼为圣人」,我们看注解,看念老的原文。「善导大师」,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唐朝时候人,他所著的《观经四帖疏》,《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名叫《四帖疏》,「破前说曰」,他不赞成古大德所说的。他说,「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这句话的意思,下面念老讲,「意谓佛说《观经》中之九品往生,只为沉溺之众生」,沉溺是六道轮回,专为六道轮回众生而说的,「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不是专为菩萨,也不是专为阿罗汉,是专为六道众生而说的,怎么能够说六道众生没有分?
又说:「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这要细心去看,「总是佛去世后」,释迦牟尼佛灭度了,不在我们人间了,「五浊凡夫」,现在称这个世界叫五浊,名符其实。六十年前,我们读经说五浊恶世,我常常想著,世尊说话为什么说得过分了?虽然有染著,这个浊就是染污,虽然有染污,并不很严重。可是六十年之后的今天,整个地球的染污确实非常严重,甚至於科学家为我们提出警告,这个警告是二十年前讲的。他说我们的地球,环境染污要得不到改善,这个地球五十年之后,已经过了二十年,还有三十年,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为什么?到那个时候,不但是动物受染污,陆地、海水海洋都受染污,会变成什么?土地染污了,这个麻烦。现在正是土壤染污,你种出来的粮食变性了;水染污了,水里头有毒,不能饮用,怎么办?空气染污了,呼吸都带著有病毒,现在是真的不是假的。雾霾是空气染污,不是小地区,大面积,从飞机上往下看,一片看不到,浓雾当中。不像三十年前,我坐飞机往下看,下面青山绿水,地球的面貌很美。现在飞到高空去看,一片云雾,云遮住,看不到了。飞机飞到云下面,离地面很接近了。
佛说的这些话,今天我们读到了,我们佩服到五体投地,佛在三千年前就把现在的社会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怎么办?佛指出我们一条道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不是我们厌离地球,是地球上这些严重的染污,五浊恶世,逼迫著我们不能再居住了;不是我们想离开,不能居住了。那怎么办?这就要换环境。哪个环境最好?释迦牟尼佛慈悲,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人人有分,只要肯去,条件很简单,真信、真愿、肯念这一句佛号,你决定得生。今天我们仔细去观察、去思惟,只有这一条路,除这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决定不能放松。善导大师说得太好了,把这个疑惑给我们解除了,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专为十方佛刹六道里头罪苦众生,是为这个建立的,对於大圣、小圣,附带的,主目标是度我们。我们得放心,要感恩,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努力,万缘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对了。
又说,你看《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这句话说得好,我们遇缘不相同,「致令九品差别」。遇缘差别在哪里?「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他们遇的缘好,遇到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造作恶业的。「复云」,又说,「今以一一出文显证,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这几句话都是善导大师说的,说今以一一文显证,这个文在《四帖疏》里头,就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为我们证明,他说的话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说的。古人所说的没有根据,是他们自己以为上上品是四地到七地,上中品是初地到四地,上下品是大乘种性到初地,中品上生,中上品是小乘三果,这个没有根据。我们要记住祖师的教诲。
善导大师对净宗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日本、韩国。唐朝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的出家人,绝大多数都是善导的学生,其次是天台智者大师的学生,修学其他宗派的人不多。我们今天到日本都能看见,许许多多净宗寺庙都有善导大师的造像,泥塑木雕的、彩画的,你都能看到,在中国看不到,在日本看到,日本人对祖师非常尊敬。孝亲的状况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对老师的尊敬我们看到了,非常值得人尊敬。善导大师教导我们,净宗真正主要教化的对象,就是今时善恶凡夫。唐朝时候说今时,今天我们还是今时,它超越空间、超越时间。善恶凡夫同沾九品,三辈九品我们全有分。善导讲得好,上品三人遇到的是大心凡夫,中品三人遇到是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到造作恶业的凡夫。
「又於《行卷偈》前,开示大无量寿经之机」,就是净宗的大本,《无量寿经》谁是当机?也就是佛陀教化主要的对象叫当机,是哪些人?「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这把我们现代人统统包括尽了,不是善人就是恶人,不是大乘根性就是小乘,凡夫愚痴没有智慧,全是净宗教化的对象。「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就是一切大众根性,「实大有功於净土,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中国、日本修净土的同学们,统统都遵守善导大师所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三十五集) 2014/4/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