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那些看上去让人激动不已的教育理念,却落实不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呢?最大的原因,我想可能还是父母光想着怎么纠正孩子的问题,却忘了反省自身的问题。
第一、教育孩子的关键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父母本身
一个读初中的女孩,经常在考试前失眠,不过,每次的成绩还是不错。在咨询孩子失眠问题时,女孩的妈妈表现得很焦虑,还一个劲地说:“我从没有给过女儿学习上的压力,总是对她说,考不考第一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试结果不重要,不知道她为什么还会这样压力大?”她的话刚说完,没想到坐在旁边的女儿一下子哭了,大声说:“妈妈,如果我哪次考的不好,你看到卷子时,都是很生气的样子,吓得我好几天都不敢说话!”妈妈怔住了,不好意思地对女儿说:“妈妈没有吧,我怎么不记得了”,而孩子哭得更凶厉害了!
咱们很多家长都是心口不一,嘴上说着不在乎孩子的成绩,而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却表现得很是愤怒和生气,让孩子无所适从!还有刚才那位妈妈“只要你努力了”的话,看起来要求不高,其实弹性很大!什么叫努力?努力的标准是什么?和谁去比较呢?因为不明确,所以家长可以任意去说话。只要家长觉得不满意,就会训斥孩子!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真的努力了,因为和他自己比较,这段时间确实付出很多!这些情况家长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听听老师对你孩子的评价,这样比较客观!
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做一个温柔有爱、循循善诱、尽心尽力的家长,而事实上当面对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的一些问题时,表现的却是悲伤、生气和愤怒,身体的姿态很僵硬,说话的语气很伤人!
有些家长很爱学习,读了很多教育书籍,学了很多育儿经。然而,如果缺少对自己的反思和觉察,只想着教育孩子却忘记了自我成长,学习了方法,却没有真正学会使用,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倒会起到反作用。
如果只是读了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但没有真正内化为家长自己内心的一部分,那么应用时一定会有分裂的表现。孩子觉察到这些矛盾的信息一般会很困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妈妈呢?妈妈的真实想法和意图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孩子会选择自己感受到的信息,而忽略妈妈所说的信息。很显然,应用久会失效。
另外,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亲子关系。因为孩子看到了内外不一致的父母,使他难以真正信任父母。如果信任关系受到损坏,那么教育和引导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很多家长把教育方法被当作万能药,直接拿来使用时,很可能起到相反作用。
正确的方法是,看到了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要反复地思考,如果用在孩子身上会怎么样?他会不会接受呢?孩子是不是适合这个方法呢?如果用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个方法的使用前提是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教育和孩子匹配时,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我们做父母的,都会有自己的盲点和未发现的部分。然而,越是未发现的部分往往对孩子影响越大,因为不知道所以任其妄为也浑然不知。这恰恰是养育孩子最难的地方,也是最有意义的地方。
难就难在自知并不容易。
孩子有时候会突然冒出的一句让我们家长诧异的话,当我们条件反射式地想要表达反对时,又意识到那句话很熟悉,不就是从家长这里学到的吗?孩子说话的口气,生气时的表情,是不是特别像我们自己呢?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最应该改变的那一部分,却被孩子真实完整地表现出来。
所以,是孩子促使我们反观自身并获得成长。做了父母,真切地体验到和孩子的真实互动中,激起了我们一些强烈的正面情感,也激起了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我们期望呈现给孩子的和实际呈现的往往并不一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是用整个人在影响孩子,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往往通过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或异常表现,倒逼父母开始反观自身,从而得以开启家长的自我成长之路。这是孩子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它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带来的,如果我们能够接收到并珍惜这个发现自己的机会,那也是孩子最大的福份。
第四、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终级教子之道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自我觉察的时刻,真正明白父母的自我成长才是终级的教子之道。所以,拥有教育孩子的专业知识,并不代表养育的孩子就一定多么优秀和卓越。父母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除了帮助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更重要的是自我成长。
虽然自知不易,只要真心愿意面对,就可能一步步获得成长。然而,如果父母拒绝看自己的内在,只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那一定是无解的。
因此,提高自我觉察力,意味着要对自己开放,对自己的内心深处开放,放下对自己一些固执的僵化的自以为是的认识。
我们要抛弃下面这些僵化的想法:我从不表里不一;我是一个好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我是一个好妈妈;我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我是完美的;我很懂孩子;我学习很多先进的教育专业知识,我不可能错;我很坚强;我是一个特别不在乎成绩的父母。只有这样,父母才有可能去接触到那个不一样的部分,得以扩展自己的丰富性,变得灵活、有趣味。否则,这样的机会即使无数次出现,也不会有任何发现。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尽力做好自己吧!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