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周末,继续寻访的历程。
第一站先弥补六月份未游成“可园”的遗憾。从网上查到“可园”早就移交给当时的苏州医学院(现在的苏州大学),怪自己早查清楚上一趟就不用白跑了。吸取教训,今后每次行前尽量找好、查细有关的资料。
清晨,充满信心地直接赶往苏州大学南校区的人民路校门。保安没有阻挡,还微笑着点头示意。
找到“可园”了,一道小门,门楣上的“可园”二字是书写的,而非朝“沧浪亭”那道门上的砖雕,艺术性差多了。
(“可园”)
据介绍,“可园”在北宋时是沧浪亭的一部分,历代均有修葺。曾名“乐园”,本是取孔老夫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有人误以为是行乐之“乐”,受到“行乐不可训”的批评后更名为“可园”。
进园后第一感觉就是树茂林密,以柳树为主,还有香樟、桂花、芭蕉、夹竹桃、棕榈,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将“可园”围个严实。
园子北高南低。南有一泓水,池周绕以厅堂廊舫,北側山阜逶迤。
池中荷叶连连。
池南黄石崚峋,花木参差;粉墙之南(朝“沧浪亭”的方向),绿树掩映,古木参天。
这株开满白花的是夹竹桃。
池北为主体建筑“挹清堂”(现在改名“杏林堂”,说是取古代行医不收佣金只种杏树的典故,寓意医德高尚,与医学院的宗旨相得益彰。旁边竖有木牌,不过太破旧了,有损于形象,就不在这里展示了),两侧有廊棚相连。堂前有平台临水而筑。
堂后的山阜上有方亭一座,名曰“浩歌”。
池东有小轩、廊棚。
很喜欢清代学者朱珔(1769~1850)的《可园记》,录于此:堂前池水,清浤可挹,故颜堂曰“挹清”。池亩许,蓄鲦鱼可观,兼可种荷。缘崖磊石,可憩。左平台临池,可钓。右亭作舟形,曰“坐春舻”,可风可观月,四周廊庑,可步。出廊数武,屋三楹,冬日可延客,曰“濯缨处”,盖园外隔溪即沧浪亭,故援儒子之歌“可以濯缨”也......。这段文字一连出现十余个“可”,用“可”字将景致串了起来,作了生动的描绘,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可圈可点、可敬可佩——笔者不由自主地也“可”上了,不过有赞誉过头之嫌。
一所大学有这么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典园林,这在国内大专院校中也是凤毛麟角,值得骄傲,但千万要珍惜、关爱并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