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大事,准新郎准新娘都会为自己的婚礼提前做好准备,而对于29岁的医生张凯来说,他甚至没时间准备自己的礼服,因为婚礼前夜他还在通宵做手术,家人催得紧,表示他再不回去都要换人结婚了!
医生婚礼前夜通宵手术,这种敬业的精神让不少同行佩服!张凯就职于郑州某医院,10月24日,也就是张凯结婚前一天,一个从南阳转院到郑州的产妇情况十分危急,作为医生的张凯二话没说就投入到手术中了。
由于这名临盆的女子为高龄产妇,且出现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情况,张凯和其他医生一起为产妇进行“腹主动脉球囊暂时阻断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手术中更严重的情况又出现了,产妇在娩出一个健康女婴后开始出血不止,此时手术已经进行了5个小时,最后医生征得家人同意为女子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女子这才转危为安。
手术结束后,又有病人需要救治,张凯接着工作到结婚那天的凌晨5点多。在第一场手术结束后,张凯家人已经催得不行,原本就还没来得及买礼服,家人还打趣说,如果他再不回去就找人替自己结婚了。
不过,女友对张凯的工作表示非常谅解,而张凯称,“救人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患者需要我。选择这个职业我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我来说高于一切。”
医生护士不是官二代,
也不是富二代,
更拼不起爹,
他们只能拼自己。
看见忙碌的医护人员,
没有必要像对待敌人似的,
都是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
都是想生活的更好一些。
网友心声
@东风DF6月:介入科医生,我的同行! 结婚了,有些工作就悠着点,生了孩子再努力吧,兄弟!祝新婚愉快!
@钟松:希望新娘子不要怪他!
@再不学习我们就老啦: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正能量,少一些对医生的偏见
@茜茜茜茜酱桑:也应该为他的妻子点赞!
@唐糖good:我们老师跟我说他们科室的一个医生经常做手术不能回家,以至于老婆以为出轨,去医院找“出轨老公”去!希望大家将心比心!
@走在乡间树下小路:也许,有血有肉的偶像塑造,会让民众更有代入感,更易引起共鸣……
【第一张】
医学院学生的课程比一般大学生繁重的多,医生这个称号后面是多年的努力。
【第二张】
跨年夜,别人都在想如何欢庆,她们忙到凌晨。刚做完两场急诊,因为里面还有病人,不敢走开,于是就蹲在鞋区囫囵吃了起来——晚饭,不是夜宵!!
【第三张】
小护士生病了,由于人手少,只能带病工作,虽然这是不应该提倡的,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带病工作。
【第四张】
时间就是生命,在转运病人的车上,护士进行紧张的胸外心脏按压。
【第五张】
忙了一夜的实习小护士,只能挤在换药室的床上休息一会。
【第六张】
一名护士小姑娘利用两台手术的短暂间隔时间,坐着睡着了。
【第七张】
抢救一个病人,医生背后流下的汗水,但事后该医生欣慰的说:值!
【第八张】
地震了,麻醉医生第一反应是背起病人......
【第九张】
关键时刻,众多围观人员中,只有医生和护士冲了上去,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本能!
【第十张】
待孕期间坚持工作的医生,她是“最美的医生妈妈”!
【第十一张】
这是来自美国的一张照片却也在中国医疗圈疯传,一位急诊科医生因为没能挽救一位19岁患者的生命,心痛地蹲在路边。其实,每位医生都或多或少曾有过这样心痛的时刻,只是你不知道。
【第十二张】
麻醉医生和插管患者的交流。。。。。
【第十三张】
医护用体温加热血液。
【第十四张】
一名脑部同时生长动脉瘤、脑肿瘤等多处肿瘤的病人,需要这三名医生,对他完成六种不同的手术。三个外科医生,前后六个麻醉医生、八个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330 张脑棉片……当手术成功后,三名医生累得散了架,直接躺在了手术台边。
【第十五张】
麻醉恢复室气管拔管后的孩子, 管床的赵大夫看望他时, 孩子紧紧搂着他不放。
【第十六张】
图中不是大夫的孩子,而是病房的小患儿。 因为老哭太粘人,就一边抱着哄着一边干活......
【第十七张】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双峪村,60岁的孙凤莲给村民看病已经坚持44年了。 图为走在积雪的山路上。
【第十八张】
武警总医院原心外科主任王奇:连做5天手术抢救患者后过劳逝世。
【第十九张】
洛阳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陈兴彭,主刀一例高难度的手术,连续工作了23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了手术,累得在手术室就地休息。
【第二十张】
医院里最常见的画面,与死神争分夺秒。
【第二十一张】
最让国人感恩的照片,非典战役中一共牺牲了33名医护人员,把中国从一场瘟疫中挽救回来。
现实生活中,医护群体仅仅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工作者,和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一样有喜怒哀乐。他们的工作性质与生命息息相关,他们每天都在为拯救生命而学习和工作。
这才是真实的他们,
为医护工作者点Zan!
大家都在看
短短6天,7位民警牺牲... 一路走好,我们的英雄们!
对于勇士郭川,请停止嘲讽,你根本不明白他的伟大
心太黑丨妹纸们小心!1000多万片假冒卫生巾流入全国市场!
本期编辑:高宇 责任编辑:陈晨
来源:郑州晚报、医学汇
长按右侧二维码
央视网官方账号@网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