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粪相食 舌尖上易粪相食的中国

舌尖上易粪相食的中国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7个主题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近日风靡,几乎成为“吃货总动员”。然而一位网友说,“看《舌尖上的中国》,觉得各种美食各种美好;看当下新闻,觉得各种食品各种剧毒。”为何舌尖上中国只存在在荧屏里?是谁动了我们的舌尖?…【详细】

记录片中的中国:食物精致,充满温情《舌尖上的中国》让无数中国人感动《舌尖上的中国》热,根源于朴实的乡愁

《舌尖上的中国》自第一集播出后,便成了微博热门关键词,甚至力压热播剧,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每晚纷纷锁定央视,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甚至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400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长了48倍。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这么火,有业内人士分析,投资和制作水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并不是单纯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而是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中国,每一个舌尖都是一个故乡,久违的食物能勾起对家的思念。对美食的敬仰,对血缘的惦念,不断的引起人们的共鸣。无需搬文弄字、无需深情渲染,无需精雕细琢,国人特有的羁旅情怀,加上熟悉的食物,脉脉的温情,不知不觉的就勾起了游子对家的思念。…【详细】

食品中的安全感是乡愁产生的依托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落泪…”许多看后的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让人想起了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家乡、妈妈都是温情、安全的代称。对这些食物的怀念,其实折射出的是对安全味道的依赖心理。…【详细】

记录片外的中国:食品不安全历程,堪称一部残害血泪史果冻由破皮鞋做成的新闻引发民众恐慌舌尖上仅剩元素周期表的味道

文化学者胡野秋评价《舌尖上的中国》表示:“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探讨当今社会中人类该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012,“皮鞋很忙”。在各种添加剂泛滥、食品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的今天,强调传统饮食的安全观念,契合当今人们的心理需求。一位网友说,“看《舌尖上的中国》,觉得各种美食各种美好;看当下新闻,觉得各种食品各种剧毒。”

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将自己的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取名为“易粪相食”:“我做的鸡翅有问题,我不吃鸡翅,但是我会喝牛奶;我卖的牛奶有问题,我不喝牛奶,但是我吃鸡翅。”。 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染色馒头、苏丹红鸭蛋、皮革老酸奶…食品业的不安全技术不断创新。人们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现在远远不是一个追求吃得美、吃得风雅的时代,底线也只是吃得安全。…【详细】

安全无保障,食品文化更是奢谈

当我们越来越习惯用怀疑的眼光去一遍遍审视身边的食物,当公众将“吃什么”的筛选重心转移为“不能吃什么”,当“吃货”们越来越发觉已经山穷水尽没得可吃的时候,这个社会人和人之间应有的信任正在消失,几千年饮食文化也面临颠覆或消亡。一想到食品安全,一想到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明胶、甲醛、三聚氰胺,舌尖上就剩下元素周期表的味道了。

要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前提是舌尖上要安全牛肉膏能将猪肉变牛肉没缺德的添加剂,食物回归到本身

《舌尖上的中国》饱含的是平民的美食观,介绍的美食几乎全是家常菜。美食本身不是出自大厨大师,而是出自寻常生活、里弄街巷,享受美食本无需花费奢靡。以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把视角对准了普通百姓,感受的是这些人对食物本身的热爱。

然而,无论我们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描摹得怎样完美、讲述得如何传奇,都难以躲开当下的尴尬。当下中国社会中的我们对美食生产过程仅有的想像,也是在媒体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卫生丑闻的碎片中完成的,添加剂,恶劣的环境,缺德的群体。食品生产者不再敬重食物,而是作为利益的载体,甚至不惜牺牲良心。食品在利益的推动下,已经完全解构了简单的本质。

没泛滥的特供,安全美食属于每一个人

纪录片中说,上海的南货店,“就是上海这样一个移民城市的一座座的味觉纪念馆”,这句话概括得很好,通过味觉,我们编织出了城市的幸福纬度。味,代表了幸福指数,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和历史轨迹。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所有地方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美味。

美味应该天经地义属于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拥有的权力。然而中国实际存在着食品特供制度,食肉靠自己养猪饲鸭,种粮种菜只施有机肥,加上坚定的绿色理念与高超的管理智慧,吃到肚里的,绝对与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农药残留等东西无缘。一部分人在市场供给体系之外获得了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保障,安全的食材成为部分人的专属。

没有安全,一切是瞎扯,剩下的当然只有怀念消费者很难辨别猪肉有没有瘦肉精政府有责任保护百姓的舌尖

决定一个国家民众食品安全品质,决定民众在食品安全上的幸福感的,不是有没有最严的法律,而是有没有最严的执行监管机构“九龙治水”痼疾不除,食品安全问题将不断上演。目前监管的真正难点,不在检测方法,而在监管不到位。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之所以长期为患,不是我们检测不出来,而是某些监管部门长期不作为,很多情况下都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

比如去年的瘦肉精,在“瘦肉精”案的养殖、流通、屠宰、加工和销售链条上,官员的失职渎职和执法腐败真是让消费者目瞪口呆。在养殖环节的抽检,居然由养殖户自己拿人尿充猪尿去检验;在运输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相关证明,再花上100元贿赂省界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城市;而在屠宰场,也根本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最后到了河南双汇集团,不仅“十八道检验”夸大其词,而且根本没有检查是否含有“瘦肉精”。最后瘦肉精就流到了老百姓的餐桌上,流到了公众的胃里。…【详细】

百姓要有“舌尖上的良心”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查干湖的捕鱼人,始终用大网眼的渔网捕鱼,然后每年放养鱼苗。对于大自然的馈赠都保持着敬畏之情,遵守自然的法则。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改变“易粪相食”的现状,每个人都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结语

让电视中《舌尖上的中国》走下荧幕,让现实版的《舌尖上的中国》不再是毒药史…

易粪相食 舌尖上易粪相食的中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1451/797650663052.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 舌尖上的中国之洋芋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简介看舌尖才知道洋芋原来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土豆,这个土豆家家户户都爱吃,想不到还有个这么洋气的名字。这不起眼的土豆做出来的洋芋擦擦,色泽金黄,土豆的清香洋溢开来,吃上一口,很有薯条的口感和嚼头。

舌尖上的美味--海肠子饺子 舌尖上的美味第一季

前几天三亚在微博里推荐我看《舌尖上的中国》,这几天晚上一直在看,到昨天晚上看完了,真是太喜欢这部纪录片集了,主要是因为这部讲述美食的纪录片集里,几乎看不到高档酒店的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精湛的厨艺,镜头主要集中在展示平民百姓日常

声明:《易粪相食 舌尖上易粪相食的中国》为网友回忆那么伤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