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摔法
鹰爪罗汉拳
秘传十二炮实战技法形意拳罗汉八式拳
独门搏击秘术白鹤亮翅
心意六合拳绝技之蝴蝶手
民间散手——石磨急转
撑抱桩功分层训练
伏虎桩练习弹抖力训练 周身发力训练奇妙小功法千金难买真太极形意拳的技击速成法
英雄打虎劲
贴身摔法 一、单挎臂背摔
方法:
对方左脚前上一步,同时用左拳向我面部击打;我左脚在前,同时用右臂向上架挡对方之来拳(图1)。不停,我右手向右下旋按对方左臂,同时,身体稍向前,贴近对方,并屈左肘向上挎对方左大臂,使其身体不能变化(图2)。仍不停,我右脚向左后插步,身体向右后转,并向下蹲身,降低身体重心,使后背紧靠于对方胸腹部(图3)。接着两手抱住对方左臂向下拉,同时臀部向后撅挺,上体前俯,使对方向前摔于我面前地上(图4)。
要点:
挡防要及时,旋拧压臂与左臂挑臂腋要同时,控制住对方,右脚左后插步与转身及下蹲要协调一致,后背及臀部要紧贴对方胸腹部。两手抱拉对方左臂与向后撅殿及前俯身要一致,并有暴发力。
二、携腰背转擇
方法:
对方左脚前上一步,同时用右拳向我胸部击打而来;我左脚在前,同时用右手刁抓对方右小臂(图5)。不停我身体稍向前移,同时右手向前下推按对方右臂,左手前伸于对方后腰部携抱住对方后腰(图6)。接着,我右脚向左后插步,并向右后转身,右手向右后回领对方右臂,使臀和后背紧贴于对方腹胸部,上身前俯,臀部向后上撅挺(图7)。不停,当对方两脚离地时,我右手向右下拉对方右臂,左手向右下携对方后腰,并迅速向右转身,将对方摔于我面前地上(图8)。
要点:
刁腕要及时,前移身体重心、前推按对方右臂与左手携对方后腰要快速一致,左后插步要快稳,臀部要紧贴对方腹部,拉臂携腰,撅臀转身要协调一致,撅臀时两膝猛挺,拉臂携腰有力,并快速转身。
三、靠臂绊腿摔
方法:
对方左脚在前,同时用左掌向我胸部推来;我左脚在前,稍向左偏身闪开对方来掌,并用右手粘托住对方左小臂(图9)。接着,我右手握住对方左臂回领,同时左脚前上步,右脚向左后插步于对方左腿外侧,绊住对方左腿,身体右后转,用左肩靠压对方左大臂(图10)。不停,我右手继续向右下拉对方左臂,左肩继续下压对方左大臂,并向下、向右转体(图11)。使对方被绊跌摔于我面前地上(图12)。
要点:
闪躲要及时,进步、转身、插步要快速,插步要插于对方左脚外侧,紧绊住对方左腿,左肩紧紧贴靠于对方左大臂,随着右手下领对方左臂转身向下很压,发力快猛,绊腿、拉臂、转身、靠压要一致,绊腿要牢,靠压有力。
四、携肩挑腿摔
方法:
对方用左手向我胸部击来;我身体右闪躲开对方左手的攻击,同时右手抓领对方左臂,左手臂携抱住对方右肩(图13)。接着,我右脚左后插步,身体右后转,臀部紧贴于对方腹部(图14)。不停,我身体继续右后转,同时两手向右下携拉对方臂肩,并用左腿向后上挑击对方右腿(图15)。使对方向前下摔于我面前地上(图16)。
要点:
抓臂、携肩要快速,插步转身携拉臂肩要协调一致,臀部要紧紧贴住对方腹部,转身携拉,挑腿要协调一致,挑对方腿要快猛。
五、携肩绊别摔
方法:
对方用左手搬我右肩;我左脚在前,速用右手向下按住对方左大臂,将对方左臂固定于我右肩上,这时我左手从对方右肩上伸进(图17)。接着,我身体右后转,屈左臂携抱住对方右肩,同时右脚向左后插步接近对方(图18)。接着,我身体继续右后转,左手携抱住对方右肩向左前下用力,同时我左脚向左后插步绊打对方左腿(图19)。使对方向左前侧倒于我面前地上(图20)。
要点:
右手固对方左臂要牢,插步、携肩要一致,转身、携肩绊打腿要协调、快速、有力。动作要连贯一劲、干净利落。
六、挎压臂绊摔
方法:
对方左脚在前,同时用左拳向我腹部击打;我右脚前上一步,同时右手下按对方左臂,左臂屈肘从对方左腋下穿进并向上挎对方左大臂(图21)。不停,我左脚前上一步,于对方左腿外侧别绊住对方左腿(图22)。接着,我左手抓住对方左臂向右后拉对方左臂,同时身体右后转,并用左肩向前下压对方左腋前及左大臂(图23)。使对方向后倒于我面前地上(图24)。
要点:
挎臂向上用力,要能控制住对方,上步要快,绊对方左腿要牢,拉对方左臂,与转体、压对方左大臂要协调一致,压臂与转体要快速,用力。
七、勾腿前送摔
方法:
对方两手向我胸部推击;我左脚在前,两手从对方两臂下向上抓住对方两臂,回领对方两臂(图25)。不停,我右肩向前靠于对方胸部,同时,我右脚前上一步,左脚从对方两腿之间插入(图26)。不停,我左脚勾挂住对方右腿向外、向后勾对方右腿,使对方身体失重(图27)。接着,我趁对方失重之机,我两手向前顺势推送对方,使对方向后倒于地(图28)。
要点:
拉对方两臂时稍后让身以御对方的推击之劲,上步要快,上步与左肩前靠对方胸部要一致,上步后快速屈腿勾挂对方右腿内侧,勾挂要快速用力,后挂与两臂前送对方两臂要协调,前送要利落,并及时松手。
八、挑臂别腿摔
方法:
对方两手向我两肩部抓来;我左脚在前,稍向前顶住对方两手(图29)。接着,我左臂上挑对方右臂,左手下拉对方左臂,同时右脚前上垫一步,左脚前上一步于对方左腿外侧(图30)。不停,我左腿别绊住对方左腿,身体稍向右后转,同时,左手向上、向右挑推对方右臂(图31)。使对方向左后侧倒地(图32)。
要点:
上步要快,挑拉臂与转体、及别绊腿要协调一致,挑臂与别绊腿要有力。
鹰爪罗汉拳
动作说明
第一段
预备势
面向南方,并步站立,两掌位于两腿外侧,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下颏微内收,挺胸直背、松肩,精神贯注。
1.并步双勾手
①并步不变;两拳外旋,直臂上托,掌心向上,与肩同高}眼看两掌(图2)。
②上动不停,并步不变;两掌直臂向下,经左右体侧往后斜上方内旋向前下,再经左右体侧变勾反臂向后上抬起;在双勾手形成的同时,头部迅速向左转,眼平视正东方(图3)。
要点:直臂抡圆360。可缓匀速度运行,当两掌内旋向后上变勾手时,要和转头快速完成,提气挺胸,收腹直背。
2.连环三挑掌
①上动微停,身体略左转,左脚屈膝下蹲抬右脚;同时,右勾变掌直臂向东南方成侧立掌(侧立掌的要求是坐腕,掌指朝上,小指外缘向前。往后出现,从略)挑起,与鼻尖同高,左勾手不变,眼看左掌 (图4)。
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右脚向后(西北方)跃,全脚掌着地,左脚顺势移动,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掌内旋,上领向后、向右体侧直臂伸展成侧立掌,掌略高于头部.左勾手变掌直臂向东南方成侧立掌挑起,与鼻尖同高;眼看左掌(图5)。文章来自武术网
③上动不停,右脚向东南方上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右掌向下往前上直臂成侧立掌挑起,左掌下按至右肘下,眼看右掌(图 6)。
要点:三次挑掌要连贯快速,劲贯掌指。
3.退步右踹脚滚扑掌
①上动不停,右脚以脚尖碾地随身体向左转的同时,脚跟向东南方移动90。,然后全脚掌踏地,左脚向右脚后方插步;同时,运劲于右腕根部以小指引动外旋屈臂里收体前.左掌沿右臂的肘侧贴擦至右腕.即内旋变鹰爪刁拿,眼看掌爪 (图7)。
②上动不停,上体略右转,左脚向体前伸出,脚前掌着地;右掌边旋指边经腹前背手穿掌经腰侧然后外旋向髋后伸,掌指微开,左爪不变;眼睛顾盼掌爪(图8)。
③上动不停.身体左转,右脚以脚前掌向外往后划半月弧擦地至东南方时,脚跟突然着地终止,左腿屈膝下蹲成左弓步;同时,左爪向后下掳带至右腹前,虎口对东北方向,右掌微上抬内旋向前下划小弧滚腕成立掌向东北方扑按而出;眼看右掌(图9、图9正面图)。
要点:①、②、③动必须连贯协调,左爪的掳带和右掌滚扑必须配合右蹦脚同时完成,哨脚要松腰活髋,落点时劲贯右脚跟。滚扑掌的力点在右掌心。
4.弓步搂手冲拳
①上动微停,身体右转,重心下降成右仆步,左爪变拳收抱左腰侧,右掌成立掌收至左肩旁;眼看前下方(图10)。
②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右脚成右弓步;右掌向前搂,经右脚面即外旋变仰拳,使拳心向上收抱于右腰侧(凡收抱腰侧均为仰拳,拳心向上,拳轮贴身),左拳同时向前以平拳冲出(平拳要求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图11)。
要点:搂冲动作要协调连贯,力达左拳面。
5.弓步冲拳
上动不停,步不变;左拳收抱于左腰侧的同时右拳内旋向前以平拳冲出;眼看右拳(图12)。
要点:要与上动右冲拳连续完成,沉肩送肩,力达右拳面。
第二段
6.回身弓步冲拳
上动不停,身体左转180。,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在转身的同时,右拳外旋收抱在右腰侧,左拳向西北方平拳冲出,眼看左拳(图 13) 。
要点:要与上动右冲拳连续完成。沉肩送肩,力达左拳面。
7.捉膝刁手
上动微停,重心移于右腿,左腿上抬成侧提膝;同时左拳变掌外旋向下抄,再往上内旋变鹰爪向下刁抓,虎口向前,左抱拳不变,身略前倾;眼看左爪(图14、图14正面图)。
要点:侧提膝平衡时,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在体侧屈膝高抬过腰,髋关节外展,小腿斜垂内收,脚面绷平,气沉丹田,动作要做到稳健。刁手要劲贯五指。
8.上步锁手
上动略停,左脚向前落地,右脚随即向西北方向上半步,屈膝微蹲、左脚自然伸直成高弓步;同时左爪微后带,右拳从右腰侧内旋变掌沿左小臂上方,经左手的虎口向前突变鹰爪向下锁拿虎口向前;眼看右爪(图15)。
要点:两爪的虎口均向前,相距约30厘米,劲贯十指。
9.上步锁喉
上动不停,左脚向西北方上步成左弓步;右爪不变,左爪外旋变仰掌经右爪背向前穿即变鹰爪叉锁而出,爪心向上,高与眼平,此时右爪收至左肘下,眼看左爪(图16) 。
要点:上步和刁锁动作要协调一致,劲贯左爪五指。
10.马步下刁手
上动不停,身体右转,左脚尖里扣成马步;同时,右爪变掌沿左臂外缘挑脱成立掌护于左肩旁,左爪变掌即内旋向里往下划弧突变鹰爪刁至小腿外侧,虎口向下;眼看左爪(图17)。
要点:马步和下刁动作要协调一致,刁手不能偏离左小腿侧,劲贯刁手的五指。
11.弓步刁推掌
①上动微停,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左脚,抬右脚;同时,左爪外旋变拳收抱于左腰侧,右掌外旋经左胸肋过腹,沿右大腿向右侧斜下横拔,大拇指向上;眼看右掌(图 18)。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南方向落步。上体左转:两腿屈膝成下蹲势,同时,右掌内旋向上往前正对东方突变鹰爪刁抓,虎口斜向前方,右抱拳不变;眼看右爪(图 19)。
③上动不停,蹲势不变}右刁手不变+左拳变掌前伸擦经右挠骨向右腕小指处脱插;眼看掌爪(图 20)。
④上动不停,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脚成右弓步;同时,右爪内旋往后掳带至右耳旁,爪心向外,虎口斜向下,左掌内旋成侧立掌向正东方推出;眼看左掌(图21)。
要点:①、②、③、④动必须连贯完成,掳带和推掌动作必须与弓步蹬跟动作协同进行,劲贯左掌小指外缘。
第三段
12.缠手震脚虚步切掌
①上动略停,身体左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时,右爪变掌向左腕下掏插即外旋变鹰爪刁抓,左掌运劲于左腕根以小指引动外旋,屈臂收近体前;眼看左掌(图22)。
②上动不停,右脚勾脚尖上抬;同时,右爪继续外旋缠拧翻爪。爪心向上,左掌靠贴在右腕上,内旋缠转一阏,掌心向下,眼左看爪(图23)。
③上动不停,右脚全脚掌向下震踩,左脚随即前伸,脚尖虚点地面成左虚步;同时,右爪向后略带,虎口向前,左臂微屈横掌向前下切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右}眼看左掌(图24)。
要点:①、②、③动要连贯完成,缠手动作要做得紧凑,切掌的力点在左掌小指外缘,掌爪相距30 厘米,不宜过宽。
13.弓步挑冲拳
①上动微停,重心略上升,步型不变;右爪握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外旋收至右腰肋在右拳t,掌心向上;转头向右,眼平视正西方向(图25)。
②上动不停,左脚略向前移动,右脚即向正东方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内旋向前上挑即变拳往后下收抱于左腰侧,右拳随之向正东方平拳冲出,眼看右拳(图 26) 。
要点:右脚的上步和挑掌、弓步和冲拳的动作要连贯协调。冲拳要力达右拳面。
14.弓步挑冲拳
上动不停,左脚向正东方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内旋向上往后挑即收抱于右腰侧,左拳随之向正东方平拳冲出;眼看左拳(图 27) 。
要点:与13动相同,略。
15.仆步刁脱擒手
①上动微停,右脚向左脚后插步;同时,右拳变掌内旋绕插左肘沿左小臂外侧贴擦至左腕突变鹰爪刁抓,此时左肘臂弯屈里收,拳变掌,外旋使掌心斜向上,掌指张开运劲于左腕根以小指引动旋脱;眼看掌爪(图28)。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左侧(正东)横开一步成左仆步,同时,左掌小指旋至右腕内,即内旋翻掌使掌心朝下离开右腕,在距右爪30厘米处突变鹰爪下擒,两鹰爪口相对;眼看两爪(图29)。
要点:完成擒手和仆步要协调一致,贯劲十指。
16.弓步刁冲拳
①上动不停,步型不变;两爪外旋抓握变拳,右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拳收至右肋前,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图30)。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成右弓步,身向左半面转;同时,左拳变掌向前上、横经面部突变鹰爪搂刁至左太阳穴旁,右拳随之直向前(正东)平拳冲出;眼看右拳 (图31)。
要点:上步、搂刁,弓步和冲拳动作必须要协调连贯。
17.井步反扣拳
上动微停,身体微右转;左掌前伸向下屈臂下按,右拳里收屈臂经体前沿左掌臂内侧外旋向上、向前(正东)反扣,拳高与鼻平,此时左脚向右脚并拢}左掌在右肘下;眼看右拳(图32)。
要点:形成并步和扣拳动作要协调一致,力达右拳背。
18.马步下截拳
上动微停,左脚后撤一步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内旋里收经右肘臂内侧再经体前向右侧下方截出,左掌上挑,收至右肩旁;眼看右拳(图33)。
要点:右臂要微屈,截出的劲达右腕和右小臂尺骨外缘。
19.弓步反扣拳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脚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向前下划弧按掌,右拳向后、向上往前屈臂经左掌上方扣出,拳心朝里,此时左掌置于右肘下;眼看右拳(图34)。
要点。形成弓步和扣拳动作要协调一致,力达右拳背。
第四段
20.跳马步下截拳
①上动微停,重心左移抬右腿,身体左转;右拳臂挎肘于体前,左掌仍在右肘下,眼看右拳 (图35)。
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右脚随左脚跳起盖跨左侧(正西) 落步,左脚向左侧落步,两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内旋里收经右肘臂内侧,再经体前向右体侧下力截出,左掌上挑,收至右肩旁;目艮看右拳(图36)。
要点:与第18动相同,略。
21.弓步反扣拳
该动与第19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略(图37)。
22.回身抄脚
①上动微停,身体左转180。,重心移于左脚成左弓步;同时,左爪变立掌由右肘下经右面部前劈,随之右拳微内旋变掌向上、向前下直臂劈出,此时左掌成立掌里收至右腋下;眼看右掌(图38)。
②上动不停,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脚先屈膝绷直脚尖抬起,继而向正西方挺膝勾脚尖擦地抄脚;同时,左臂内旋沿右臂外侧贴擦屈臂横掌上架,小指朝上,掌心向前,右掌经左臀内向下搂,成反臂勾手位于身后;眼看右侧后方 (图39)。
要点:抄脚时必须由屈到伸,脚尖出绷直到勾起,贴擦地面完成抄的动作,力达右脚跟。
23.丁步双勾手
上动不停,右脚略前移脚尖内扣,身体左转180。,左脚向右脚内侧收靠,脚尖点地,两腿下蹲成左丁步;同时,左掌向下经左胯搂向后上变勾,右匀手顺转体不变;眼平视前方(图40)。
要点:丁步时左小腿内侧和右膝必须靠贴,左掌变勾要快速敏捷。
24.跳丁步双勾手
①上动微停,左脚后撤半步,抬右腿;同时,两臂上抬,勾手变掌,左外右内成交叉于额前;眼平视前方(图41)。
②上动不停,左脚蹬地跳起,右脚向后胯跳一步,左脚向右脚收靠成左丁步;同时,两掌直臂向下、向后反臂上抬变勾,眼平视前方(图42)。
要点:跳步要轻灵敏捷,其余与第二十三动相同。
26.左箭弹腿
上动不停,重心上升,左腿屈膝抬起,向前弹踢,勾手不变;眼先顾盼左脚,腿弹出后,眼平视前方(图43)。
要点:箭弹腿必须由屈到伸,力达左脚尖。
26.双抄掌跳换步箭弹腿
①上动不停,左腿屈膝收至体前;同时,右勾手外旋变掌向前经左膝向上抄至膝前,左勾手不变;眼先顾盼右掌,后向前平视(图 44) 。
②上动不停,右膝微屈,上体微右转}右掌内旋向上、向后挑至体右侧,左勾手随即外旋变掌向前经由左膝向上抄至胸前;眼看左掌 (图45)。
③上动不停,左膝微内转,上体左转,右膝微屈;左掌内旋向左、向后横搂收至左腰侧,右掌变拳向前往左后履臂横撞至左掌心; (图46)。
④上动不停,右脚蹬地起跳提膝}手型不变;眼看右脚,(图47)。
⑤上动不停,左脚落地,右脚向前弹踢,手型不变;眼看前方 (图48、图48E:面图)。
要点:①,②、⑧、④、⑤动必须要连贯协调,箭弹腿必须由屈到伸,力达右脚尖。
27.拗弓步挑冲拳
①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落步;右拳向前上届臂挑起,左掌变拳抱于左腰侧;眼看前方(图49)。
②上动不动,重心移于右脚成右弓步;右拳向后下收抱于右腰侧,同时左拳向前(正东)平拳冲出;眼看左拳(图50)。
要点:与5动冲拳要点相同。
28.弓步冲拳
上动不停,步型不变,身体左转成半面侧}左拳收抱于左腰侧,同时右拳向前(正东)平拳冲出;眼看右拳(图51)。
要点:冲拳要与上动连续完成。
29.回身弓步下冲拳
上动不停,身体左转180。,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在转身同时,右拳外旋收抱于右腰侧,左拳向前下平拳冲出,拳与膝同高;眼看左拳(图52)。
要点t要与上动右冲拳连续完成。冲拳要点与上动相同。
30,缠腕歇步削掌
①上动微停,左拳外旋变掌向右上划小弧抄起即向前突变鹰爪刁抓,右掌向左腕下前插;此时上体略升,步型不变;眼看右掌(图 53)。
③上动不停,右脚前移小半步,重心上升;同时,左爪外旋右掌内旋以双腕紧贴缠翻使左爪在上变下,右掌在下变上;眼看左爪 (图54)。
⑧上动不停,左脚尖外摆90。两腿下蹲成歇步;同时,左爪抓握变拳收抱左腰侧,右掌向前下切出;眼看右掌(图55)。
要点:①、②、⑨动必须连贯协调,缠腕要两腕靠贴进行。
31.弓步栽拳
①上动微停,左脚后腿半步,右腿屈膝提起,身微右转向前倾俯;同时,左拳变掌经体前向左腕外侧突变鹰爪刁抓,右掌臂略屈改至体前;眼看左爪(图56)。
③上动不停,右脚快速前踏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外旋脱离左爪即速内旋变拳,屈臂上抬至右耳旁再向前下方反臂栽出,拳眼向下,左爪变立掌屈臂置于右肘窝;眼看右拳(图57)。
要点:栽拳必须由上向下栽,力达右拳面。
32.丁步摆臂
上动不停,左脚微向后移动,右脚向左脚收靠半步,两腿屈膝成右开丁步;同时,左掌向后摆至左侧,右拳撒内旋随左掌摆靠至左侧时,左掌握击右腕;眼平视右侧方 (图58)。
要点:要运用腰身劲来带动摆臂动作,丁步时要收髋落臀,左掌握击右腕可发出击响声。
33.上步挑冲拳
上动不停,右脚略前移步,同时右拳屈臂向前上挑架,左脚随即向前(正西)上步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右拳向后往下收抱于右腰侧,左拳向前以平拳冲出;眼看左拳(图 59) 。
要点;开步、挑架、弓步和冲拳必须协调连贯,冲拳力达左拳面。
34.弓步下插掌
上动不停,上体微左转,身略前倾,步型不变;两拳变掌,右掌向前下方插出,左掌成立掌屈臂收置右肩旁:眼看右宰(图60)。
要点:捅掌时劲贯右掌指。
第五段
35.回身马步撩掌
①上动不停,左脚尖内扣180。,身体右转180。,右腿屈膝上抬,体仰45。;同时,右掌屈臂经胸前随转身向上架于额前,左掌以横掌向前撑出,掌心向前;眼平视前方 (图61)。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正南方向落步,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向后下、往前撩出,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左掌下按至右肘窝旁;眼看右掌(图62)。
要点:撩掌的力点在掌心。
36.弓步冲拳
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脚成右弓步;同时,右掌握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变拳从右肘窝处贴擦右小臂内侧向前以平拳冲出;眼看左拳 (图63)。
要点:冲拳要力达左拳面。
37.刁手蹬脚
①_上动微停,左脚略移,屈膝下蹲;同时左拳外旋变掌向右上划小弧抄起即内旋突变鹰爪刁抓,右抱拳不变;眼看左爪(图64)。
②上动不停,重心移于右脚,左腿屈膝上抬迅速向前(正东)蹬出,左爪微后带,右抱拳不变;眼先顾盼蹬出的腿,后平视前方(图 65)。
要点:刁手要劲贯五指,蹬腿必须由屈到伸,力达左脚跟。
38.击步回身下栽拳
①上动微停,左脚向前踏步,右脚内侧向左脚跟靠击做击步;同时,左爪变掌外旋向下往右上抄起即向前突变鹰爪刁抓,右拳离腰侧直臂抬平;眼看左爪(图66)。
②上动不停,左脚尖外摆180°,身体左转,抬右腿;同时.左爪成立掌向前推出,右臂弯曲收拳至右耳旁,拳眼向下}眼看左掌(图 67)。
③上动不停,右脚落在左脚旁,左脚迅速向后(正东)撤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反臂向前下方(正西)栽出,左掌屈臂收于右肩旁;眼看右拳(图68)。
要点;①、②、③动必须连贯协调。栽拳由上向下,力达右拳面。
39.缠腕截拳
①上动不停,身体微上升右转,步不变;左掌微外旋绕经右犬臂穿向右腕,右臂屈收,右拳不变;眼看左掌(图69)。
②上动不停,步不变,重心微降,上体向左转,侧倾约40。;同时,右拳外旋向左上、向右再向体前屈臂横截,左掌随拳的路线,内旋行至右方,形成缠腕动作即屈臂后收至右肩旁;眼看右拳(图70)。
要点:缠腕动作须两腕靠贴完成,截拳的力点在右小臂尺骨中段。
40.弓步刁削掌
上动不停,上体右转,步型不变;同时,右拳变掌.内旋微向左,向前掠经面部划弧突变鹰爪刁掳后带至右太阳穴旁,左掌随掳带之势在右小臂上成俯掌向前平削;眼看左掌(图71)。
要点:掳带和削掌动作要协调一致,削掌的力点在左掌小指外缘。
41.闪转弓步抓插掌
①上动微停,重心左移抬右腿;右爪变掌外旋向下劈。左掌伸至右腕外侧突变鹰爪刁抓;眼看左爪(图72)。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下落步,脚尖内机对东方,身体左转180。,左脚随体转擦地向后闪退一步至西偏15°,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向后抽离左爪,随体转屈臂上抬至右耳旁即向前插出,左爪变立掌在体前划一立圈,屈臂收至右肩旁;眼看右掌(图73)。
要点:闪转步法要做得灵活协调,插掌应劲贯右掌指。
42.闪弓步抓推掌
①上动不停,重心左移抬右腿;同时,左掌伸至右腕外侧突变鹰爪刁抓;眼看左爪(图72)。
②上动不停,右脚向右后落步,左脚也迅速向右后方闪移小半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向后抽离左爪即速成侧立掌向前推出,左爪变立掌在体前划一立弧,屈臂置于右肘窝;眼看右掌(图75)。
要点:闪步要灵活敏捷,推掌要力达右掌小指外缘。
43.弓步转腕崩拳
①上动微停,两腿屈膝成半马步;两掌同时外旋,右掌借下蹲之势变仰拳屈臂收至左仰掌之上,拳掌置于右腹前;眼看拳掌(图76)。
②上动不停,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拳左掌贴靠同时内旋转腕,借重心前移之势,右拳成立拳向前横崩,左掌置于右肘窝;眼看右拳 (图77)。
要点:崩拳的力点在拳背,要有弹性感。
44.弓步转肘崩拳
①上动不停,身体左转135°,右肩背略向右侧前方靠;同时,左掌绕置右肘下,右拳外旋屈肘向左 135°,挎肘横截;眼看右拳(图78)。
②上动不停,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拳绕经左小臂内侧随体转向东北方向横崩,左掌置于右肘窝;眼看右拳(图79)。
要点:与43动相同,略。
45.闪弓步抓推掌
该动与第42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唯推掌向东北方,略。 (图80、81)。
46.闪弓步抓推掌
该动与第42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唯推掌向东北方,略。 (图82,83)。
47.连环刁手插掌
①上动不停,右脚尖向外摆;右掌变鹰爪向前刁抓,眼看右爪 (图84)。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正东)上一步,两腿屈膝成下蹲势;左掌经右肘臂下变鹰爪向前刁抓,左爪不变;眼看左爪(图85)。
③上动不停,右脚挺膝伸直成左弓步;两爪同时变掌,右掌向前下插,左掌收至右肘窝旁;眼看右掌(图86)。
要点:两个刁手动作要连贯快速完成,劲贯十指,插掌力点在右掌指。
第六段
48.回身马步撩掌
该动与第35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唯方向相反,略(图87, 88)。
49.弓步冲拳
该动与第36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唯方向相反,略(图89)。
50.跳丁步右叠肘
①上动微停,重心移右,屈膝抬左腿}左拳外旋变掌向右上划小弧抄掌即向前变鹰爪刁抓,右抱拳不变;眼看左爪(图90)。
②上动不停,右脚蹬地起跳,左脚落步全脚掌踏地,右脚随之以脚尖点地,两腿屈膝下蹲成右丁步;同时,右拳向上、向前下屈臂叠肘,左爪变掌向后向下托拍在右小臂中段;眼看右肘(图91)。
要点:跳步要轻灵敏捷,丁步下蹲时要收髋落臀。
51.跳丁步左叠肘
该动与第50动的动作说明、要点相同,唯左右相反,略(图92, 93、94) 。
52.弓步反扣拳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迈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先内旋翻拳心向下然后向上、向外翻臂屈肘前扣,拳心朝里,右掌微内旋向上、向前下按于左肘下;眼看左拳(图95)。
要点:弓步、左扣和右按动作要连贯}办调,反扣拳时要力达左拳背。
53.虚步横崩拳
①上动略停,委心右移抬左腿,同时左拳内旋里收腹前,右掌外旋变拳上冲;眼看右拳(图96)。
②上动不停,左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拳横肘下压,左拳成立拳向前横崩,此时右拳置于左肘下;眼看左拳(图97)。
要点:形成虚步和横崩的动作要协调一一致,力达左拳背。
64.震脚连环插掌
①上动微停,左脚全脚掌踏地,右脚向左脚内侧旁震踏即抬左腿;同时,两拳变勾向后下勾搂置两髋旁;眼看左侧斜下方(图98)。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步,右脚上一步;两勾变掌,右掌向前 (正西)插,左掌跟至右肘窝旁;眼看右掌(图99)。
⑨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一步两腿屈膝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向前插,右掌收抱右腰侧;眼看左掌 (图100)。
要点:①、②、③动必须要连贯快速完成,插掌劲贯掌指。
55.连环刁手叉步下插掌
①上动不停,右脚向前(正面)上一步;右掌穿经左肘臂外侧向前突变鹰爪刁抓,左掌收至右肘窝旁,眼看右爪(图101)。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一步;左掌穿经右肘臂外侧向前突变鹰爪刁抓,右爪不变;眼看左爪 (图102)。
③上动不停,左脚以前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外摆,右脚向左脚后叉步;同时,右爪变掌外旋向后于抽离左爪即向左侧(正面)插掌,左爪收至右肩旁;眼看右掌(图103、 103正面图)。
要点:两个刁抓动作要连续快速完成,又步和插掌要协调一致,插掌时力贯右掌指。
56.转身并步双勾手
①上动不停,身体右转270。至正南方时,右脚向偏西10。移步;同时,左爪变掌外旋。转掌心朝里,右掌臂屈曲向左掌臂靠贴,右外左内成交叉手,眼看两掌(图104)。
②上动不停,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两体侧分掌'眼看右掌(图105).
③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并拢;两掌向上,向前下划弧即向后上变勾手抬起;转头向左侧平视(图106)
要点:并步、变勾和转头向左要协调一致,挺胸,收腹直背。
收势
上动略停,步不变;两勾手同时变掌垂臂靠两体侧,转头向南,平视前方(图107)。
秘传十二炮实战技法
十二炮介绍:
(一)冲天炮、(二)扎地炮、(三)泻肚炮、(四)撩阴炮、(五)脑后炮、(六)十字炮、(七)连环炮、(八)七星炮、(九)劈山炮、(十)开门炮、(十一)转脚炮、(十二)窝心炮。
(一)冲天炮(打虎式)
1、冲天炮(功架)
正身左弓步,左手握拳,下圈于身体左侧,拳心朝后。右手握拳,上圈于头部右侧上方,拳心朝前,目视前方(图1)。
2、击胸掩肘(实用法)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左步,用右掌冲打乙方胸部,臂伸直,力在拳顶,拳心朝左,目视右冲拳。左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乙方迅速向后撤右步,侧闪身躲开甲方击胸拳,同时左臂回屈掩肘,用左小臂拦截甲方右小臂外侧,使其冲拳力点失效,力点在右小臂里侧,拳心朝左。右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上,目视对方(图2)。
3、冲天炮(击下巴)
乙方左掩肘由左向右向下压力,动作不停,再从右向左将甲方击胸拳向外挂开,同时左拳变掌,腕部内旋,借机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并将其右臂抻直,与外挂捋手抓腕同时,右手拳自右肋间,向前上方冲击甲方下颏,冲击时肘腕部内旋,使拳心朝下,力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图3)。
技击要点说明:
乙方左手外挂刁拿,拿得住还要抓得紧,动作要与右冲拳同时进行。击拳发力要拧腰转胯,腰转胯合才能放长击远,顺肩长臂才能击之有力。关于冲打对方下颏一招,有多种变化和用法,如右拳变掌往下一沉,掌根用力就是足堂胸掌。再如腕部内外两旋,就成了反正抽腮掌(反正手抽咀巴子)。总之在实际操作中,招术在于变化,变化源于反应与速度;击打在于功力,功力在于操练。
(二)扎地炮(栽捶)
4、扎地炮(功架)
并步蹲身,两腿近平,裆内夹紧,右手拳下栽至膝关节处,拳心朝右,力点在拳顶,目视下栽拳。左手拳上圈于头部左侧上方,拳心朝左(图4)。
十字捶是十二炮拳法技击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阴阳掌、反背捶、卧虎式、冲天炮等同等重要,没有这些内容就不是三皇炮捶。十字捶的特点是直冲猛打、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力量。十字捶讲先发制人,速发速至,出的要快,务使对方猝不及防,击而胜之。炮捶拳经云:十字捶左右冲,既打肋又打胸,勇往直前往前冲,老君披炉碧龙宫,回手单鞭打来踪,阴阳掌扎老营。
(七)连环炮(连环捶)
17、左弓步冲拳(功架)
下体左弓步,前腿膝不过足,右后腿伸直,脚跟蹬地,右手握拳前冲,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左手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目视右冲拳(图17)。
18、右蹬脚(连环拳)
右后腿先屈膝提起,然后向体前蹬出,勾脚尖,力点在足根。与右蹬脚同时,右前手腕部外旋,将右拳迅速抽至右肋间,拳心朝上。与抽拳蹬脚同时,左手拳自左肋间,向体前冲打,冲拳时腕部内旋。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在拳顶,力量要充实有力,目视左冲拳(图18)。
19、捋手蹬脚(蹬阴脚)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左步,同时用右拳冲打乙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左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乙方右手自下向上腕部外旋,捋住甲方击胸手腕部,同时用左拳击打甲方右肋部位;与捋手冲拳同时,乙方右脚先屈后蹬,用脚根蹬踹甲方裆部,力点在足根,目视击肋拳(图19)。
20、落步击胸(击胸捶)
甲方迅速将右拳抽回,同时向后撤身,以免被乙方抓住不放。但乙方却借甲方抽拳撤身之机,立即向下落右步于甲方两脚之间(进步插裆),同时向前欺身,抽左拳出右拳,用右拳冲打甲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同时将左拳抽至左肋间,拳心朝上。此时甲方为闪躲乙方击胸拳,上身后仰失去平衡即失去反抗能力(图20)。
技击要点说明:
连环捶就是手脚并用连环击打的意思。连环捶在实战对抗中,两手是抓拿捋带打并用,脚下是蹬踹踢挂并举,得用什么就使什么。比如第20动中,乙方在技法运用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如果乙方右腿屈膝向上,即可用膝部击裆;其二右脚自右向左,即变成撩踢挂打;其三右冲拳向上,可以撩击甲方下颏;其四右拳变掌向下,又可以按踏甲方胸部。总之,武术搏击实用,变化要多,反应要快,功力要充实完整,这就是一式变三招,招招有变化。既要实打,又要巧用,这也是炮捶拳实战技术的主要特点。关键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冷静,知彼先知己,适应敌情,反应在先才能战而胜之。
(八)七星炮(七星捶)
21、斜打七星捶(功架)
右腿支撑直立,左腿屈膝提起,上身向右侧方倾斜。两手握拳,两臂向身体两侧展开,形成弧形状,右拳在体右侧斜向下,拳心朝下,左拳在体左侧头部上方,拳心朝上,目视右手拳方向(图21)。
22、架打扒肩(二虎群羊之一)
甲右乙左丙中。乙方向前进左步,用右拳冲打丙方头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丙方,左手附于体前。丙方左手自下向上,将乙方进攻手向上架起,使其失去冲击力度;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用右拳自上向下,冲打乙方胸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此时甲方趁机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手抓扒丙方左肩部位,意在支援乙方,左掌附于体前,掌心朝下,目视抓肩手。此时已形成俩打一个(图22)。
23、转身击腹(泻肚捶)
丙方迅速向左转体90度,左脚落地屈膝,右脚前跟成跪步,同时用左小臂将甲方抓肩手格开,与转体格手同时,用右拳冲打甲方腹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冲拳时右手腕部先外旋后内旋,目视冲拳手(图23)。
技击要点说明:
这一组内容是群战技术,处于不利地位的丙方(中间两面受敌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回应动作,才能应付两侧之敌。这不仅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离不开长期刻苦扎实的训练,加上名师的指点,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从画面上看,就是三招两式,但在实际动作时,却是时间短促,内容丰富,变化多样的实战艺术。
(九)劈山炮(劈山掌冲拳)
24、虚步双挂掌(功架)
右腿屈膝半蹲,大腿近平,左腿屈膝,左脚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两掌附于两肋间,掌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4)。
25、搭手外挂(实用技术)掸手掌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掌进攻乙方头部,力点在掌背,掌心朝上,左手附于体前,目视进攻手。乙方下体左虚步,左手掌自下向上,由左向右拦截甲方掸手掌,目视拦截手,右掌附于右肋间,掌心朝上(图25)。
26、抹面掌(抓脸)
乙方左手腕部内旋,由右向左将甲方进攻手向外挂开,同时右手掌自右肋间向上,腕部内旋,向前抹抓甲方面部(抓脸),此时乙方右掌已变成爪型,力点在五指指尖,目视抹面掌。甲方迅速用左手自下向上拦架格挡,力点在左小臂,目视拦架手(图26)。
27、捋手抓脸(摸手抓面)
乙方右抓面手腕部外旋,捋住甲方左上架手腕部,并将其左臂抻直。同时左掌变爪,自下向上抹抓甲方面部(抓脸),力点在五指指尖,目视抹面掌(图27)。
28、提膝撩掌(撩下巴)
此时甲方迅速用右拳向前冲打乙方左肋,实际是用以攻为守的方法,借以化解乙方抓面手的进攻形式。意在守而不在攻,目的是化而不是打。乙方迅速向左转身90度,闪开甲方击肋拳,同时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提起;与提右腿同时,左抓脸手自上向下,由里向外将甲方击肋拳挂开;与此同时右抓腕手腕部外旋,自下向上撩击托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掌心朝上,目视撩击手(图28)。
29、左虚步冲拳(卸甲捶)
甲方坐式缩身,闪开乙方撩托掌,并将左拳收至左腰间,拳心朝下,目视乙方。乙方立将右脚下落于身后,同时左脚向前进步,落于甲方右脚里侧,成为坐身左虚步。与两脚换步同时,乙方左手拳自后向前,冲打甲方右肩部位,臂伸直与肩平,拳眼朝上,力在拳顶,目视冲肩手。与冲拳同时,速将右掌抽至左肩前,掌心朝左,抽掌时腕部内旋。甲方迅速右臂屈肘里掩,用右小臂格挡乙方击肩捶,目视格挡手(图29)。
30、提膝扒手(搂手劈掌)
甲方右手腕部内旋,先自上向下将乙方击肩拳压下,动作不停,右手立即向前冲打乙方胸部。与此同时,左手拳也自左腰间向前配合右手拳,两拳同时冲打乙方胸腹之间,力点在两拳顶,拳心朝下,目视乙方。乙方迅速直左腿提右腿,同时左拳变掌,腕部内旋,自上向下将甲方双冲拳扒开。同时右掌自左肩前向体右侧方向划弧,至头部右侧上方,呈弧形状态,掌心朝前,表现出意欲劈砍掌态势,目视对方(图30)。
技击要点说明:
劈山炮内容包括:抹面、抓脸、抠眼、劈山、挑裆、卸甲、搂扒等等,实际是一套完整的连环套打武术技法。
劈山炮应充分体现出三皇炮捶拳冷弹脆快硬的功夫实力和灵活多变、敏捷迅速的武术技巧艺术。炮捶拳功力的体现是强打硬变,动作快速猛烈,技法灵巧敏捷,身法灵活多变。一接上手就要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失去还手之力。劈山炮一组劈掌要猛,抓面要凶,挑掌要长,冲拳要狠,变化要快,突出特点,以实力争胜负,论技术见输赢。
(十)开门炮(双撞连打)
31、并步双撞捶(功架)
两脚并步,屈膝下蹲,大腿近平,身要正直。两手握拳向体前冲打,两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前方(图31)。
32、泻肚双捶(泻肚捶)
甲右乙左,乙方用双拳冲打甲方腹部,两臂伸直,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双撞捶。甲方两手握拳,用两小臂自下向上磕挂乙方击腹双拳两手腕部,力点在两小臂里侧,目视双磕手(图32)。
33、上冲下颏(借势上冲打)双冲天炮
乙方巧借甲方两拳向上磕挂之机,顺势两拳向上冲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双冲拳。甲方被迫起立向后仰身闪躲乙方击颏双拳,同时两小臂自下向上拦截托架乙方上冲双拳,此时头向后仰处于不利地位(图33)。
34、反手击腹(翻手泻肚捶)
乙方两手腕部先外旋,同时屈肘再内旋,闪开甲方两小臂,立即内旋向下,使两拳拳心朝下。动作不停,两手拳自上向下再次冲打甲方腹部,两臂伸直,斜向前下方,力点在拳顶,目视泻肚双捶。甲方迅速两拳自上向下,用两小臂外侧磕砸乙方两手腕部,目视磕砸手(图34)。
技击要点说明:
开门炮又叫并步双撞捶,为什么叫开门炮?就是用实力叫开对方门户的意思。属于硬打强要的拳功技术,无虚式可言。开门炮打的是上中下三路,击点是头胸腹三部。动作时功力要足,翻手要快,动作要巧。上冲拳带双贯耳,下冲拳挂打两肋。用此招攻守时应注意对方的实力,如果对方实力胜于自己,就应随机应变,抽招换式以巧赢人。如对方接架不力,就可以直打硬要以力降人,关键是力与巧结合运用。
(十一)转脚炮(转脚勾阴)
35、跟步上架(功架)
左腿屈膝下蹲,大腿近平,右后腿跟脚跪步,右脚掌着地(动作时左前脚是擦步,后脚跟随前脚走)。左臂上圈挑架,左拳在头部前上方,拳心朝前,左臂肘略屈呈弧形,目视前方,右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前(图35)。
36、勾阴脚(功架)
左腿屈膝,右脚勾踢,腿伸直,力点在脚尖。左拳上架,左臂屈肘内圈呈弧形,拳心朝前,目视前方。右手勾拳自下向上冲打,右臂屈肘略呈弧形,拳心朝里,目视前方(图36)。
37、勾腿击颏(上勾拳下勾阴)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手拳自下向上冲打乙方头部,力点在拳顶,拳心朝左,目视右冲拳。乙方立即用左手拳自下向上挑架,将甲方击头拳向外架开,力点在左小臂,拳心朝左;同时用右脚勾踢甲方裆部,力点在足尖;与挑架勾踢同时,乙方右手拳自下向上兜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力点在拳顶,拳心朝里,目视兜拳手。甲方为了逃避双拳击打,迅速向后仰头,同时用左手由里向外扒搂乙方勾阴脚踝骨里侧,内含抄腿技法(图37)。
技击要点说明:
转脚炮与窝心炮紧密相连,也叫兜腿勾脚窝心炮,又叫黑虎掏心。实用技法是:挑架、踢裆带冲拳,所以窝心拳又叫窝心炮。因为与此式相联衔接的有一个转体扣脚360度,故此又称转脚炮。拳打窝心是内含的东西,可打胸前胃部,也可拳击下颏,根据情况而定。应该说明的是,这种腿法(实际用脚,约定俗成所以叫腿),它与里合外摆腿法不一样,里合外摆用的是高腿,用脚掌或脚面扣击或反抽对方的两腮部位(说白了就是用脚抽打反正咀巴子),因此里合与外摆腿又叫挂面脚。勾脚踢裆是矮式,是用脚尖勾踢对方的裆部要害,因此俗称勾魂脚,切记要明其理而不可轻易使用。
(十二)窝心炮(转脚窝心炮)
38、撩阴腿(功架)
右腿支撑膝部略屈,左腿先屈后伸,向体左侧方撩踢,腿伸直绷脚面,力点在足尖。两手握拳向身体两侧展开,两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目视左侧方(图38)。
39、撩腿窝心捶(撩阴腿带击胸拳)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用右掌劈砍乙方头部,掌心朝里,力在掌沿,目视劈头掌。左手掌附于体前,掌心朝下。乙方迅速向右侧移步闪身,闪开甲方劈头掌,同时用左手拳自下向上撩击甲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背,目视左手撩击拳。右手拳向体后掸抖伸展,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向后打是配合左手拳,打的是抻劲和趁劲儿,起协同作用,与左拳击胸同时,抬左腿用左脚撩踢甲方裆部,腿伸直,力在足尖(图39)。
技击要点说明:
窝心炮与转脚炮是一回事,转脚炮完成了勾脚踢裆的动作,有一个转体360度,然后才是撩阴腿加窝心拳。因此窝心炮与转脚炮是结合运用的实战技术。关键在于紧密结合,连环套打,动动相连,发挥所长。动作要迅速敏捷,转身要快速稳重,快而不乱,击打部位要准确无误,力量要充实完整,能放能收,能击倒对方,也能点到而止。重点在适应敌情,因人而异随时变化。有其法而不固其法,避其强而击其弱,让其锋避其锐,得其势则展己之长,窥其短而击之,即可一鼓战而胜之。
形意拳罗汉八式拳
起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膝并拢,头顶项直,下颏微收,两手变拳自然下垂于丹田处,两脚并拢,脚尖分开45度左右,目视前方成为预备式(图1)。
两拳同时拧翻,变为阳拳,右拳打出原地钻拳,左脚上步直趟(走出脚打踩意不落空之势),同时左拳起钻落翻变掌打出(打出一掌定乾坤的翻浪劲),右拳变掌急速像勾杆一样捋回为鹰捉式(图2,图3)。,两掌同时变为阳掌向前成十字手接架对方来手,右掌捋拿对方打来的右拳,并迅速摆头钻进对方腋下,将对方胳膊担在自己肩上,左胳膊上挑对方裆,将对方扛起,为鹞子束身式(图4,图5)。
右手拿完对方后,螺旋拧转到腰间,迅速起后脚(右脚)踏对方前膝,出右拳击打对方软肋或膻中穴,为懒龙卧道(图6-图8)。上步,两拳同时拧转,右拳架起到自己太阳穴旁,左拳打出为顺步炮拳(图9)。
左脚不动,右脚前迈,右拳直击对方欲抓自己左拳的来手,为垫步架崩拳(图10)。
先撤右脚,再撤左脚,两拳同时翻成阳拳,右拳由上向下撤回至右腰间,左拳由下向上横出直打为退步横拳(图11)。
右脚向前上大步与左脚屈膝并拢,左脚跟进,同时劈右拳击打对方,左拳回撤至腰间为上步劈拳(图12)。两拳直起上架,分拨开对方来拳,迅速往下击打对方腰部为白鹤亮翅(图13,图14)。
上步炮拳(图15)。
再上步抓捋对方,为上步锁手(索手)(图16)。
抓捋对方时,若被其挣脱,则变成顺步炮拳击打(此动作如果转身变脸,前手下按对方膝盖,可变成手别子摔法或多种摔法)(图17)。
身体下沉或坐盘式,左拳螺旋撤回,右拳螺旋横击出为原地横拳(图18),同时急速起后腿踢出(蹬踏劲),前拳变后拳,后拳再直劈出,打出二力分争的刚猛劲,连踢带打为龙虎相交(图19)。
右脚落地时,右拳再打出为进步劈拳(图20),同时双拳上架接分对方来拳为白鹤亮翅(图21)。
亮翅接架后,迅速上左脚,用左拳击打要对方为顺步炮拳(图22)。上右脚,右拳从下往上直击对方下颏为上步钻拳(图23)。这时如果后边又来人,急速转身,左拳接打身后来人,右拳由下往上撩打欲夹击自己的另一个人的裆部。上架下打为反身撩阴捶(图24)。
此拳练到反身撩阴捶后,再继续从鹞子束身往回练一遍(图25)。到燕子抄水式,身体成仆步下式,此动作用右手接拿对方来手往回撤步,左手按对方前膝,不让对方脚步前动,使其上身倾斜,将其摔出(图26)。起身垫步崩拳(图27),再退步横拳(图28)。上左脚,两手同时扬起如大鹏展翅式(图29),再同时双拳向下扣于下丹田处,起身直立并步,行五湖四海礼为收式(图30,图31)。
独门搏击秘术
1、黄莺坐架
敌方从身后将我连同两臂抱住,我左脚即迅速向右插步勾住其右脚,同时屈膝下坐身体后仰将敌跌于我身下 (图l、2、3)。
要点:勾腿下坐仰跌要乘敌不备,一气呵成,跌倒后要利用优势迅速摆脱敌之缠抱,使敌受制。
2、观音坐莲
敌方从身后将我连同双臂抱住,我即乘其不备迅速下蹲,双手抓住其裤腿,遂之向后仰将其跌倒(图4、5、6)。
要点:与黄莺坐架同。
3、倒栽杨柳
敌方从身后抱我项部,我即以两手握住敌之两手腕,身体迅速前倾,将敌从我身后倒跌于身前,并乘敌尚未恢复反抗能力之机,用拳将敌击昏或制服(图7、8)。
要点:前跌时屈腰、撅臀、含胸、拔背,低头要协调、完整,发力脆快,一气呵成。
4、枯枝盘根
敌方从身后将我拦腰抱住,我即躬身前屈,以双手抓住敌右脚腕,向上搬起,同时,身体下坐敌之右腿,使敌之右腿疼痛难忍而向后仰跌;我遂以白马穿掌之手法将敌之右脚腕制伤,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图9、10、11)。
要点:下坐时务使敌之右腿不得弯屈,下坐之力要迅猛,使敌腿不残亦伤。
5、顺风扯旗
敌方以右拳向我面部击来,我即上体略左转避过其拳;同时,我左拳变掌将敌之右腕抓住,右拳亦变掌,与左掌一同卷拿敌之右腕,使其受制失去反抗能力 (图12、13、14)。
要点:擒拿敌之右拳要快速稳准、抓腕狠脆,使敌无隙可乘。
6、撩阴别翅
敌方进右步,以右拳向我面部击来,我即以左拳架格敌之右拳,同时,以右脚向敌之阴部撩踢,在敌阴部受创尚未反应过来之时,我左拳变掌将敌之右腕抓住,右拳亦变掌别拿敌右臂,使敌受制(图15、l 6、17、l8)。
要点:架拳、踢裆、抓腕、别臂几个动作要熟练迅捷,在瞬间一气呵成。
7、鲤鱼脱腮
敌方以右拳向我面部击来,我即以左掌架格开敌之右拳,同时,以右勾拳击敌之腹部或胃、下颔处,在敌受击后尚未反应过来之机,迅速进步以双手拧拿敌之颈部,使敌受别,失去反抗能力(图19、20)。
要点:动作要熟练,手法要快速有力,准确无误。
8、倒背金人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左拳变掌架掳敌之右臂,同时,右拳变掌与左掌抓住敌之右臂,身体遂左转下俯将敌腾空背起跌于我前方(图2l、22)。
要点:掳抓敌之右臂要迅捷无误,前跌要快而有力,一气呵成。
9、别翅封喉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左手掳抓敌之右拳,同时,以右脚弹踢敌之裆部,在敌受击尚未反应过来之机,我右手与左手抓住敌之右臂上举,同时从敌之右臂下穿过反拧其臂,再以右臂将敌之颈部勒住,使敌受制(图23、24、25、26)。
要点:踢裆、拧臂、卡颈诸动要连贯协调,快速迅捷,使敌防不胜防。
10、白蛇吐信
敌方以双手由前面抱我,或以两拳从左右向我头部合击,我即以双手化格开敌之双手,同时,右腿屈膝向敌之阴部或腹、胃部撞击(图27)。
要点:屈膝撞腹要与双手化格同时进行、密切配合。
11、卸掌切腕
敌方以右掌向我胸部击来,我即含胸卸其掌力,同时,以两手掳抓敌之右手,用力卷切,使敌腕致伤受制(图28、29、30)。
要点:掳抓敌掌要迅捷准确,卷切要狠、猛、脆、快。
l2、隔篱板笋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或面部击来,我即以左手掳抓敌之右腕,同时,右脚进一步,置于敌右脚后侧,右拳变掌按于敌之腰下部,随右臂前靠,右腿后别,将敌仰面摔倒(图3l、32)。
要点:抓腕、进步、别摔要从容不迫、一气呵成。上靠下别,协调一致,劲力完整。
13、旱地拔葱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或胸部,我即伏身下蹲,进步抱住敌之右腿或左腿,遂用头部或肩部顶撞敌之腰、腹部,使敌向后跌倒(图33、34)。
要点:伏身进步要迅捷,抱腿时须防敌腿变,顶摔要脆快,下抱上顶要密切配合。
l 4、吕布倒戴紫金盔
敌方以右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即以右掌掳抓敌之右手腕,同时,上右步,进左步,左脚控制敌右脚,左掌抓住敌之发,头向后将其仰面摔倒;身体遂下蹲以右膝向敌之阴部或腹部跪击将敌制服(图35、36、37)。
要点:抓腕、进步、抓头、下勾、上搬诸动作要连贯协调,快速有力,一气呵成。
15、皂手踩桩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或腹部,我即以两手掳抓敌之右腕(合盘手法),同时,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外摆,以脚跟向敌之腹部踩蹬(图38)。
要点:掳抓与踝蹬要同时进行,力达足跟。
l 6、黄莺掏嗉
敌方将右臂反拧,我即向左向后转身并以左掌卡插敌之咽部,迫使敌放开擒我之手(图39)。
要点:借敌反拧我右臂之力迅速转身,突然出手卡插敌咽,使敌防不胜防。
l 7、小草回话
敌方以右手从正面抓我头发。我即躬身低头卸其力,同时,以两手迅速握敌之右掌腕,向下切卷,使敌受伤(图40)。
要点:要在敌抓我头发下拉一瞬间,顺其力躬身低头,迅速抓握切卷敌腕,用力要冷狠。
l 8、太子上殿
敌方以右拳击我胸部或头部,我以双掌(阴阳掌)格开敌之右拳,同时,以右脚弹踢敌之阴部。如敌退避我右脚踢击,我即右脚向前落步,左脚遂之进步,同时,双掌顺势向敌之胸部进击(图41、42)。
要点:双掌架格与点踢阴部要同时进行,掠上取下,敌退我追击,我则迅捷快速,陷敌于欲退不能的境地。
19、苏秦拔剑
敌方从身后抱我,我即头左侧摆,迅速以双手反抱住敌之脖颈,同时,低头、拔背、屈腰、蹶臀,将敌从我背后摔跌于地,在敌尚未反应过来之机,拿其腕、踏其腹、胸,将敌制服(图43、44)。
要点:投摔时抱颈、低头、拔背、屈腰、蹶臀,诸动作要协调一致,发力要完整合一。
20、铁山靠倒
敌方以左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即以左手掳抓敌之左腕,同时,右脚向敌之左后方进一步,右手从敌左臂下穿敌之胸前,以肩臂之力将敌向后靠跌(图45)。
要点:掳手进步要稳准迅速,上靠下别劲力要完整协调。
2l、倒提金钟
敌方以左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即以右拳格开敌之左拳,同时进右步,以右拳封住敌胸,左手挎抱敌之左腿,将敌仰面向后跌出(图46、47)。
要点:格化封胸、抱腿,要连贯迅速、准确无误。摔跌劲力要完整,一气呵成。
22、封胸十字跌
敌方以左腿向我腹胸部侧踹,我即以左手截抱敌之左腿,同时,进右步封住敌之右脚,以右拳封住敌胸和两手,遂将敌向后仰面跌出(图48、49)。
要点:截抱、进步、封胸要一气呵成,摔跌要以腰发力。
23、半边跌法
敌方以右脚向我胸胁部侧踹,我即以左手抱敌之右腿,同时,进右步,以右掌封击敌之胸部,右脚下别敌之左腿,将敌仰面向后摔跌(图50、51)。要点:左手抱腿,右掌击胸,右脚下别,将敌向后摔跌要三力合一,完整不懈。
24、死里逃生
敌方将我摔倒在地,我即以双腿将敌之左腿夹住、以金剪式将敌摔倒。此外,亦可以左脚腕勾住敌左脚腕后部,以右脚蹬敌之左腿胫骨使敌后跌(图52、53)。
要点:勾别要出其不意、迅速快捷,一举奏效。
25、黑虎穿裆
敌方以右拳击我胸部或面部,我即双手化掳开敌之右拳,同时,进右步,右手穿裆抱敌右腿,左手抓握敌右脚腕,将敌向后仰面摔倒(图54、55、56)。
要点:抱腿时上体前俯,肩靠敌之胸部,摔跌时肩臂合力,一气呵成。
26、老僧驼米上仓
敌方以右掌击我面部,我即以两掌掳抓敌之两臂前带,同时身体向右后转,两腿屈膝下蹲,将敌背起向前跌出(图57、58、59)。
要点:两掌抓掳前带与转身下蹲,将敌背起跌出要连贯协调,一气呵成。
27、小鬼跌金刚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低头躲过敌之右拳,遂上右步进身,以双手搂抱敌之双腿将敌仰面摔倒,然后以两手将敌之腿控别,以右膝脆击敌之阴部或大腿部,将敌致残(图60、6l、62)。
要点:低头进身,身法要灵活,抱腿摔跌要与肩配合默契,右膝脆击动作要迅捷、发力要冷脆。
28、黄鹰拿兔
敌方以左拳击我面部,我即低头进身,以两手搂抱敌之左腿,以左肩靠敌胸腹部,将敌仰面摔倒(图63)。
要点:进身抱腿、肩靠劲力合一,连贯协调,出其不意,一气呵成。
29、猿猴抱柱
敌方以左拳向我面部进击,我即低头闪身进步,以两手抱住敌之腰胯部,将敌向左后方仰面跌倒。
要点:摔跌时左脚下别,两手上扳,劲力要配合默契,完整不懈。
30、落地金剪绞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侧身避开敌之右拳,身体主动侧倒,以右脚向敌之胸腹踢击;进而再以右腿置于敌之身后,左腿置于敌之两腿前面,遂以两腿夹剪绞将敌摔倒(图65、66、67、68)。
要点:主动侧倒与踢击敌胸要密切配合、同时进行,两腿绞剪,左腿向后用力,右腿向前用力,要协调完整,形成杠杆之劲。
3l、倒栽葱
敌方以左拳击我面部,我即避开敌之左拳,进身,以两手搂抱敌之左腿,将敌凌空扛起、倒栽跌于身后(图69、70、71)。
要点:进身抱腿,扛起后跌,要出其不意,一气呵成。
32、倒踢连环
我以左掌向敌面部进击,敌以两手抓掳我之左臂并扭拧,我即随敌扭拧之力上体向右转身,同时,以右脚向敌之腿胫骨或阴部蹬踹,随之右脚落地,再以左脚向敌之阴部或腹部蹬踹(图72、73)。
要点:转身与蹬踹要连贯协调,完整不懈,力达脚掌。
33、掳手推胸
敌方以右掌向我胸部进击,我即以两手掳带敌之右掌,同时,右脚向前进一步,置于敌右脚右后侧,遂以两掌推击敌胸,使敌向后仰面跌出(图74、75、76)。
要点:一掳一带,一推一送,要密切配合,吞吐自然,力自腰发,一气呵成。
34、荷叶翻身
敌方以右脚向我腹部踢击,我即以右手拦拿敌向我踢击之右脚,同时,左脚前进一步,置于敌之左脚后侧,上体右转,左掌按击敌胸腹部,右手向上向后掀推,左掌向下按击,将敌向后仰面推倒(图77、78)。
要点:拦拿敌腿与进步按击,要从容不迫、快速协调,突出一个掀翻之力。
35、白鹤展翅
敌方以左掌向我面部进击,我即以左手掳抓敌之左腕,同时,右脚前进一步,置于敌之左脚后侧,遂以右肘横击敌之左胸肋部,紧接着再展肘以前臂横击敌胸,使敌向后仰面跌出。此为左展翅式,右展翅与左式同,唯方向相反(图79、80)。
要点:掳抓敌腕要有前带之力,以肘击肋要力达肘尖,展臂横击要以腰催肩,以肩带肘要节节贯穿、协调完整。
36、狸猫上树
敌方以右掌向我胸部或面部进击。我即以两手掳抓敌之右腕和前臂,同时,以右脚踹击敌之右小腿胫骨,敌若退避开我之右脚踹击,我则右脚向前落步,遂以左脚再向敌之胸肋部或阴部踹击(图8l、82)。
要点:掳抓敌腕与右脚踹踢敌腿要同时进行,起左脚踹踢敌胸肋部或阴部要快速迅捷,把握好时机,力达脚跟。
37、仙人劈面锁喉
敌方以两手从前面拦腰将我抱住,我即以右手托住敌之下颔,左手搬住敌之后胸勺,逆时针方向拧转,将敌之脖颈致残(图83、84)。
38、金丝缠腕
敌方以右手将我右腕抓住、我即左手将敌之右手抓握于我右腕之上。同时,右腕外旋,右掌缠切敌腕,使敌之右腕受制,失去反抗力(图85、86、87)。
要点:左手要将敌抓我右腕之手握紧,不让其趁势脱逃,右腕外旋,右掌缠切,要身法下坐,以腰助力,冷脆迅捷。
39、张飞下马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进击,我即以右拳格开敌之进击之拳,同时,向左转身,左腿随身体左转由下向后向上、向敌之头部左侧旋踢(图88、89)。
要点:左腿旋踢要与转身密切配合,以身催腿,力达脚掌。
40、老僧挑包
敌方以两手将我两手腕抓握,我即两腕内旋化开敌两手,同时以两手反将敌之两手腕握住,然后右掌从敌之右臂下穿出亦握住敌之右手腕,遂身体左后转并下蹲,以右肩将敌扛起跌于前方(图90、9l、92、93、94、95)。
重点:化解与反握诸动要快速迅捷、准确无误,肩挑时要将敌右臂外旋,掌心向上,使之无法弯曲。
4l、樵夫抽柴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或腹部,我即以左手掳抓敌之右腕,同时,右脚向前迈一步,置于敌之右腿后侧下别,遂以右掌卡敌之咽部,将敌仰面跌倒,再以右膝跪击敌之阴腹部(图96、97、98、99)。
要点:抓掳敌拳与进步下别、卡喉、摔跌要同时进行,从容不迫,连贯协调,使敌防不胜防,制敌于一瞬间。
42、顺手牵羊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或胸部,我即以右掌抓掳敌之右腕,左掌贴于敌之右臂下侧,两掌将敌之右臂控制前带,右脚下勾,顺其力将敌摔跌于右前方(图l00、l01)。
要点:两手前带敌身要借其劲,顺其力,并与右脚下勾敌之右腿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43、鹞子插翘
敌方以两手从前面将我拦腰抱住,我即以两手抱住敌头部下压,右腿屈膝上撞敌之阴部,或腹肋部及面部;再以右肘砸击敌之颈肩部(图l02、l03、104)。
要点:要在敌方尚未将我抱紧之前,遂即进行抱头撞膝,下压和上撞,要同时进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砸肘要力猛劲脆。
44、饿狗扑食
敌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俯身躲过敌之右拳,同时亦以右拳向敌之胸腹部进击,随后右脚向前迈进一步,置于敌两脚之间,双手分抱敌之两腿,并以右肩击敌之腹部,将敌仰面跌倒(图l05、l06、l07)。
要点:抢身进步要快速迅捷,严防敌腿之变化,抱腿与肩靠要密切配合,动力完整协调。
45、仙人拍肚
敌方以右掌向我胸部或面部进击,我即以右掌掳带敌之右腕,使敌向前倾跌,我遂以右肩靠击敌之右侧胸部,敌必然以右掌避化我之肩靠,我即右掌化格开敌两掌,同时,以左掌向敌之阴部或腹部进击(图108、109、110、111)。
要点:两掌化格敌掌和肩靠敌胸、掌击敌腹,要密切配合,以身法带动掌法,以腰动带身动,节节贯通,完整不懈。
46、仙人抹眉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或面部进击,我即以右手抓掳化开敌之右拳,同时左脚上步,置于敌右脚脚后侧,左手从敌脑后经头顶扣住敌眉弓,用力后拽,右掌卡住敌下颔,力上挫。敌颈必伤。
要点:右手掳抓与左手抹眉要准确无误,快速迅捷,两手劲力要冷脆相合。
47、双扳颈
敌方以右直拳或横拳向我面部进击,我即进左步,以左掌掳化敌之右拳,连化带进,左手遂抓住敌之头发向怀裹拉,同时,右手卡住敌之两腮,向逆时针方向旋拧,敌颈必断(115、116、117)。
要点:左手连化带抓敌发,要快速迅捷,准确无误,拧旋敌颈,两手要配合默契,动力完整不懈。
48、克困押肘
敌方以右手抓住我前衣领,我即以右手从敌右手外侧缘插入其掌心,将敌手腕向外翻转扣紧,同时,我左手向下按压敌之右肘关节,敌右肘必断;亦可以左肘下砸敌右肘,或左手与右手配合断其腕,灵活应用(图ll8)。
要点:翻转抓握与砸肘,要与拧腰转身下坐密切配合,要脆疾冷狠。
49、反弹琵琶
敌方从我身后将我衣领抓住,我即身体左后转,右臂屈肘,右手从后颈部将敌紧紧扣住,将敌臂拉直,同时左臂屈肘下砸敌右肘关节,敌右肘关节必断(图ll9)。
要点:右手抓扣敌手要快速准确,与拧腰转体,密切配合,左肘下砸力猛劲整。
50、膊别肩克(又名别翅)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进击,或抓我衣襟、腰带,我即进左步,以右手抓掳敌之右拳扣紧,同时,左掌从敌之右腋下按别敌之右胁或胃脘处,遂急右转身体,以左肩臂横绷敌之右肘,敌肘必伤(图120、l2l)。
要点:右手抓握敌右拳,务必使敌右臂反肘伸直,勿使弯曲,左肩、臂横绷敌肘要与拧腰转体密切配合,劲力决速冷脆,一气呵成。
51、武松单臂擒方腊
敌方以右手从身后将头发或衣领抓住,我即以两手扣住敌右手,同时,身体左转头后仰,将敌右臂拉直,左掌遂扣住敌右肘下方向上猛托,敌肘关节必伤(图122、l23)。
52、擒背盖顶、克肘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进击,我即进左步,以左手将敌右拳化开,同时,左手从敌右腋下穿出将敌背裹抱,右掌五指扣住敌之眉弓、印堂、天庭、百会处向后猛推,敌颈必断;再以右肘下击敌之胸心处(图124、l25)。
53、含胸卷腕
敌方以右拳向我胸部进击,或以右手将胸衣抓住,我即含胸后坐卸其力,同时,我两手扣握敌之右手,外旋反转切骑敌腕(图126、l27)。
要点:含胸后坐与两手抓握切卷敌腕,要密切配合,协调完整,劲力合一、快速冷脆。
54、白马卸鞍
敌方从身后以右手将我右肩抓住,我即身体左转,以右掌将敌之右手扣住,同时,左掌扣于敌之右肘处猛力下压,身体右转,敌肘必伤(图l28)。
要点:左掌下压敌肘要与身体右转下坐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55、判官脱靴
敌方以右脚向我踢击,我即两手以金龙锁口式将敌脚按住,敌势必企图回抽其右脚,我则以右脚向敌之右胁处踢击;并遂即右腿回收从敌右腿上骑过,骑于右腿膝关节上,猛力下坐,敌膝关节必伤(图l29、l30、l31)。
要点:两手接扣敌脚要准确迅捷,踢击敌胁与下坐敌膝诸动要协调,一气呵成。
白鹤亮翅
歌诀:虚实连环上,生死心中判;白鹤巧亮翅,一招定存亡。
防而不杀应用:
双方对峙,我方主动进攻。我方先以左手标指虚刺对方眼睛,上动不停,我方右脚向前方迈步,跨到对方前脚后侧,捆住其腿。与此同时,我方右手由右上向左下劈压对方左手,上动不停,我方右手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斜飞对方上盘,重心随势略前倾,致使对方朝后摔倒在地。
要领、分析:
此种用法主要是防而不杀,让对方迷途知返。所以在斜飞时只用推力,尽量不用爆发力。对方摔倒在地时,自知非我对手,会知难而退。
一招即杀应用:
在生活中,如遇到穷凶极恶的歹徒,非要致你死地不可,此时你出招,切不可有半点留情。
双方对峙,我方主动进攻。我方以左手标指虚刺对方眼睛,上动不停,我方右脚向前方迈步,跨至对方前脚后侧,捆住其腿。
与此同时,我方右手由右上向左下劈打对方头部太阳穴,以掌根为着力点,接势,我方右手不收,顺势向下挂压对方左手,借助对方左手反抗上挑之力,迅速向右上方斜飞对方咽喉,以小臂为着力点,发力要猛然、短促。
接势,我方右手向下向里划弧,将对方拦腰反抱住,我方左手抓扣住自己右手腕,用力反提,将对方反抱在半空中,致使头部朝下。我方双手抱住对方腰部用力下砸,致使对方头顶撞击地面,对方因受重创而丧失战斗力。
要领、分析:
此招甚是歹毒,往往一招就轻松致对方于非命,切不可乱用。之所以公布此招,只是为了证明传统武术的实用价值。
心意六合拳绝技之蝴蝶手
蝴蝶手为心意六合拳秘传之法,非入室弟子不传,世人知者罕见。此拳必须在六艺、十形、十二大势的基础上方可盘练,其全在“心意”二字和鸡步的移动重心上变化。此一手可化九手,九手可合一手。
现据南阳张志诚一脉谱传心意拳七世陈合龙、水氏家传心意拳水普慈、唐万仪一脉丁正喜、吴钦立,吕弘扬等恩师所传,整理出蝴蝶九手的定式盘法,望习者在定法中盘出随心所欲之内劲,方不失其真谛。不到之处,望同门及武林方家指正。
第一手
盘法:承“熊出洞”式,前脚内扣,前膝内裹,后膝屈。重心在后,双手放松在胸。上脚半步,同时前手领出向内划圆,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从胸向前上方经头翻掌心向上向后在头上方划圆。此把师传时讲清时人留辫子,如同在与人对搏时,我后手抓起辫子向头上一盘,同时后手向前可斜砍对方颈之妙用。接着后手向上划圆到胸前,前手向下沉,后手在前手肘下为暗手,前脚尖点地,身下蹲,日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势如背锅。门内称“盘辫手”(图1)。
承上势,上前脚一步,随后脚过前脚,双手同时从上向前下方分出。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再上后脚,后手从后向前打一单把,步成牮柱步(或弯套弯),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此把师传时说:“清人穿长袍,双手把长袍前下方之角向后方盘在腰间可随时出手相战”,门内称“撩袍手”。双手从上向前下方时如同双手把衣的长袖向下抛去的同时出手上步,单把击敌于弹指之间的妙用。门内称“摸袖手”(图2)。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以身带后脚,同时前手向后分,后手向前上方撩起。随上后脚过前脚,追蹬后脚半步,双手在胸,掌心向上,如同抓一物向后下方拽一般,目前视,步成弯套弯,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势如背锅(图3)。
承上势,上前脚,随上后脚,再追上后脚过前脚,双手向后下拽捋,随向前下方劈出,前膝内裹,重心在后。前手在前胫骨内,后手在后腰。后膝屈,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此手可与后手连环不停的盘练,也可单盘成单把。此为定法,盘熟后,再随心所欲的化成九手不定之法。收式用鹰捉、虎扑、雷声(图4)。
功用:长盘此手可达心意门的顾打合一的功效,进入随心所欲、灵活多变、击敌于无形之境界。
盘法:承第一手。前脚内扣,前膝内裹劲,后膝屈,重心在后;侧身,前手拳心向下在前胫骨内侧,后拳在胸,目前视。上前脚,前手向内划圆后,后手向前划圆为合,接着上后脚过前脚,追蹬前脚成后脚半步,成弯套弯步,双手从胸向两边分撕而开,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势如背锅(图5)。
承上势,上后脚过前脚,随追蹬后脚半步,或成弯套弯步,重心在后,前脚虚灵利于变化。同时前手在上步时向内上划圆列胸前,后手向前斜下方斩出。斩下时小指领劲,目前视(图6),
承上势,上后脚过前脚,同时转身,双手从胸前向两边分开如撕物一般,转身成弯套弯步,随双手合在胸前成十字交叉,双手拳心向斜上方,目前视,有蓄而待发之意(图7)。
承上势,上前脚一步随追上后脚,双手同时从胸前向两边分开。接着再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向前下方斩出,后手在后腰,步成前扑步,前脚内扣,前膝直,后膝屈;重心在后,目前视(图8)。
功用:长盘此手,可盘出浑身的身法,步法,灵活多变而无固定的姿势。此势可变成九手有顾四面八方,而且我为一圆形在翻转如陀螺旋转,双手在身体的上中下不断旋转,可长可短可收可放。七星打法尽在其中,一切变化都在圆的旋拧翻中。
第三手
盘法:承第二手。后膝屈,后手在后腰,前脚内扣,前膝直,前手在前胫骨内侧,步成扑步。以身带步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上撩起,前手向上划圆,随上后脚过前脚,步成弯套弯,后手前推,前手向上划半圆,手步成逆合,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双手五指撑开 (图9)。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从腰向外斜方分开,后手从头同时向斜前方划圆,两手成二争之劲。再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向后捋分,后手向前崩出,步成弯套弯,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势如背锅(图10)。
承上势,以身带步,前手向后捋带成后手,后手向外括出,随转身向后,后手向外括,前手成后手在胸,五指向内,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1)。
承上势,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同时向前上方钻出,前手向下方捋撕而下,两手成二争之劲。接着上后脚,前手后捋,后手前崩出,步成逆合的弯套弯。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收势可用鹰捉,虎扑、雷声,可柔盘可刚盘,此手走出三角形(图12)。
功用:此手长盘可盘出灵活多变的手步,身法,步法及四门八方的顾打合一,及在我划圆的同时柔化敌击而后用刚劲把敌击出的妙用。囚我手身步不停的划圆运动,可化力的同时发力击敌,可在顾我的同时而击敌。
第四手
盘法:承第三手。重心在后,后膝屈,前脚内扣,步为弯套弯步,后手向前,前手在为后,在前肘下为逆合。以身催手,前手后捋成后手,后手向前绷出成前手,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前穿,目前视。再上后脚扣同时向前叉出五指,前手同时捋撕,两手成二争之劲。步成弯套弯。侧身,三尖照,六合合,目前视,后手在后胯,有蓄而练发之劲意 (图13)。
承上势,以头领身,前脚上半步,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前上方划圆撩起;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前划圆分出,前手向后捋分。再上后脚半步,催前脚,步成弯套弯步,后手前划圆分出,前手同时向后划捋到前肘内,为暗手,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 14)。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后分,后手前下斩出,前手向后捋至后手肘下成后手,前脚虚点地内扣,前膝内裹,重心在后,目前视(图15)。
承上势,上前脚一大步,同时双手向前上方钻出,随迫上后脚过前脚,步成牮柱步,双手同时向后下捋拽捉下;双手到裆前,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收式用鹰捉、虎扑、雷声(图16)。
功用:长盘此手可盘出蝴蝶手的四面八方移动重心之功能,在移动中我可顾四面八方而后用浑身之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星击敌的功用。
第五手
盘法:承第四手。重心在前,前膝弓,后膝蹬直,双手在裆前。接着上后脚向前,后手同日寸向内上起横钻而出到胸前,随上后脚催前脚进牛步,前脚虚点地后膝屈,后手向上钻至胸前在内,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17)。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外括出,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前穿出;再上后脚过前脚,此为步的灵活变化,同时后手向前插出成前手,前手向后拉开,两手有对争之劲意。如拳经云:“拉开中平前后稍”。目前视,前脚虚点地,内扣,前膝裹劲,后膝屈,三尖照,六合合(图18)。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内裹;再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后拉,后手前斜方向裹出,步成弯套弯步或坐盘步,有蓄而待发的妙用(图 19)。
承上势,上前脚,前手后拉,再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前括出,步可成牮柱步;或上后脚成前脚,前脚尖点地,重心在后,双手十字在胸前手斜前方欲出,后手在前肩,头顶竖颈,提肛收腹,后手有随时可出手砍击敌的妙用。收式用鹰捉、虎扑、雷声(图20)。
功用:
长盘此手可盘出蝴蝶手的五门变化多端的妙用;从一门变多门,从无到有分二,二分三,三分万千的变化,变化万千而又复归于一势的灵活多变的移动重心之功用。
盘法:承第五手。上前脚半步,同时前手翻拧向后捋回;随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前砍;接着上后脚半步,催前脚进半步,同时后手向内裹,前手向胸裹劲,有拳经云:“抱六合,无散敌。”之意,前脚内扣,前膝内裹,后膝屈成弯套弯步,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目前视(图21)。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双手从胸向两边分开括出,同时呼气。接着上前脚一步,追蹬后脚半步,成弯套弯步,后手向前钻拧而出,前手后捋成后手在前肘下为暗手,目前视(图22)。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后撕,后手前绷出,再上后脚过前脚,同时后手向前下方斩出,到胸前。后手向上至前腮处,有护外五行之意,前脚虚点地,后膝屈,重心在后,目前视(图23)。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向上挑出,随追蹬后脚半步,后手向下捋,两手成二争上下劲。接着转身向后,退后脚,前脚虚点地,重心在后,双手一前一后成二争之劲。前手在前胫骨内,后手在后胸,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此手法的定与不定在于自己随心所欲的变化,可配合六艺十形其他手组成单把或套路来盘练,成四面八方三角皆可(图 24)。
功用:长盘此手可盘出蝴蝶手的群战及利于身法步法的移动重心变化或打前顾后的功用,和顾打入面的技击之妙。
第七手
盘法:承第六手。前膝内裹,前脚内扣,前手在前脚胫骨内侧,后膝屈,重心在后,后手在后腰。上前脚半步,同时前手向上钻出,随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后捋,后手上分;再上后脚,前手捋回,后手上分,二手成上下争劲。接着上后脚’过前脚,步成逆合,后手上钻,前手后拉捋回在前肘下,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 (图25)。
承上势,上前脚,随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后捋,后手前穿,接着上后脚牛步催前脚,同时双手从下向前斜方扑出,步成牮柱或成弯套弯,头顶颈竖,含胸拔背,提肛收腹,舌抵上腭,下颏内收,目前视(图26)。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随上后脚过前脚,双手同时后捋,接着以身带步,以身催手,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前崩,前手向后拉撕而回,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 (图27)。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下斩再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前崩出,前手向后下捋回,两手成前后二争之劲;接着上后脚步成弯套弯,双手从上向前下方抄出,双手五指向上,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目前视,收式可用鹰捉、虎扑、雷声 (图28)。
功用:长盘此手可盘出群战的功能,利用移动重心的身法可顾全身四面八方上中下前后左右,同时具全身手肘肩头胯膝是七足击敌之功用。
第八手
盘法:承第七手。重心在前,双手在胸前,上前脚向前踩出,随上后脚过前脚,同时双手向前抄出,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后手向上划圆到头上方,前手向下捋按在胸前,步成弯套弯,重心在前腿,目前视,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图 29)。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向后分撩而出,后手从头向前下方劈出,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前手后捋,后手前推出,步成逆合的弯套弯步,目前视(图30)。
承上势,上前脚,前手后捋,后手前绷而出,再上后脚过蒯却,后手上钻而出,后脚同时提起,浑身从后向前方提起,势不可挡(图31)。
承上势,前脚落地,双手同时向内合劲在胸,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双手从胸向前后分开,有二争之劲,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前手五指向内,掌心向外,后手在后胯,此为定法,望习者不要苟于此,重在移动重心去变。收式用鹰捉、虎扑、雷声(图32)。
功用:长盘此手可盘出群战的功用。可利用双手在上中下前后左右的转拧翻划圆和浑身“手脚膝胯肩肘头”七星击敌。
第九手
盘法:承第八手。重心在前,利于后脚虚灵上步,前手外推,后手在腰。上后脚手向前过步,同时前手向后括出,后手向前拧穿而出,步成牮柱步,接着上后脚过前脚,再追上后脚过前,前膝内裹,前脚内扣,前手向上到耳边,后手向前至胸,掌心向斜下方,目前视,六合合,三尖照(图33)。
承上势,上前脚半步,前手下劈,后手向前绷击一拳,接着前手上挑,后手下挡,两手成上下的二争之劲,以身催手,以身带步,头顶竖颈,沉肩坠肘,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步成牮柱步或弯套弯(图34)。
承上势,转身向后,收前脚成后脚,后脚成前脚,双手十字在胸,接着上前脚向前成半马步,双手从胸向前后对争之劲拉撕而开,后手在胸前,手拉出,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图35)。
承上势,上前脚,同时前手下劈,再上后脚过前脚,后手绷出,接着上后脚步成弯套弯,双手在膝前相叠,目前视,有蓄而待发之意。接着前手向后捋、撕、拽、捉,后手同时向前下方劈出,两手有二争之劲,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头顶竖颈,含胸拔背,势如背锅,提肛收腹,舌抵上腭,下颌内收(图36、37)。
功用:长盘此式可盘出心意六合门的六艺、十形、扎枪圈的底蕴,而且双手在浑身上中下前后左右浑身顾的同时,发挥身手、脚、肘、膝、肩、胯、首的七星击人,及在灵活多变的鸡步中移动重心,顾我四面八方群战的功效。
民间散手——石磨急转
石磨急转又名小旋风腿,是民间散手中的一种实战技法,是走边门的打法,技术简练而实用,技击价值甚高。
动作说明:
1.我(左者,下同)右式与对方(右者,下同)左式对峙(图1)。
2.对方进左步,同时用左直拳攻击我上盘。我两脚蹬地跳起,在空中向左拧腰转体,左脚顺转体之势向右后方摆动,在对方身体的左侧落地,与此同时,右脚以脚背为力点扫踢对方左腿膝关节后侧(图2)。
3.紧接上动,我有脚向前落地,并以右腿顶住对方左腿,同时用左手抓控对方左臂,右掌以掌根为力点猛击对方后脑(图3),或击其左耳、颈部后侧,亦可用右拳击其腰部。
要点:反击要及时,跳转让位闪避来拳与扫踢反击要协调一致。右脚扫踢要借助转体之势发出,并配合头部后闪;右手要适当向右后摆动,以助发力。左手抓控对方左臂要准确、牢固;右掌攻击要准确、凶猛。
解析:
1.此技术属于躲闪反击招法。运用时,我方与对方应保持一定距离。因为如果双方站得较近,对方不用进步就可以直接用手或腿攻击我,我方很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作出反应并进行反击,故使用本技法的时机是对方在较远距离直线向我发动拳攻的时候。
2.对方直拳攻来,我运用巧妙快速的跳闪变换位置,避开其攻势,并同时进行反击。由于闪防与反击同步,对方往往不易及时反应,而被我击中。因为对方在进攻之中,其重心前移于前脚(左脚),故左脚难以及时提膝或移动防御。而对方左手正在进攻,要想抽回左手并蹲身防住我低扫踢已来不及。又因为我反击时的角度优势,对方想用右手、右腿防我低踢则几乎不可能,所以我扫踢的成功率很高。
3.我方向右后方跳闪变位,能使我处于对方的左后侧,令对方眼前的目标(我方)瞬间消失,同时使对方的右手、右腿暂时难以触及我。此种躲闪法还可以有效地遏制对方连续进攻的攻势。
4.向右后方跳跃时,不应跳得过高,以免影响反击速度。跳闪的距离、幅度可大可小,要根据当时双方的实际距离来调整。
5.对方进左步时,我右腿离对方左腿最近,以右脚反击其左腿速度快而易于奏效,且腿长于手,以我腿应对对方拳攻有“以长制短”之优势。用跳踢而不用原地右腿低扫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用原地右扫腿攻击对方左膝虽然速度更快,但由于是以前脚扫踢,所运行的路线较短,往往踢击力度不足,而跳踢则借助了腾空转体之惯性发力,显著增强了踢击力。第二,在踢击角度上,原地扫踢通常只能扫到对方的左腿膝关节外侧,我脚背碰上对方膝关节外侧的骨头上容易使脚背、脚趾受伤。而跳踢则利用跳闪改变了双方的位置、角度,使我位于对方左后侧,无论对方左脚尖向前(正身进)或左脚尖内扣(侧身进),我均可扫其无骨头外露的后膝部,右脚无受伤之忧。第三,用原地扫踢时,我方仍处于对方正面,如果对方冲得很猛,我即使踢中其左膝,对方仍会继续前冲,其冲力易将我撞倒。就算不能将我撞倒,亦易形成双方贴在一起互相扭抱的现象,而变位跳踢则可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6.若扫踢命中,对方左腿受创,则暂时难以提脚反击我;又由于其左腿负痛,对方欲右转身以有肘后扫(或右鞭拳、右腿后踢)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方要向右转身扫击或后踢,必须要以左腿作为支撑、轴心,而左腿受创则难以完成转身动作);且我右腿前落时又顺势顶住对方左腿,可更有效地限制其转身变化,对方的左手此时又被我左手所抓控,故我在掌击时不易受到对方反击。
7.若扫踢后对方两腿叉开,我右脚可从其背后插入对方的两腿中间并上撩,在对方的背面弹踢其裆部。若扫踢后距离对方较远,可用右脚踹其后背、腰部。
练习方法:
1.跳转扫踢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往往不易掌握,可先进行跳转练习。以右式为例:在地上画一个方框,练习者在方框的左侧处成右式站立(图4),之后两脚掌蹬地跳起,在空中向左摆动(暂不发右扫踢),随即两脚同时落地,左脚落于方框内(图5)。待此练习熟练后,再加上扫踢的动作,即成为跳转扫踢。练习时力求做到动作流畅快捷,发力顺达。
2.两腿绑上绑腿(沙绑腿不宜过重,否则不利于提高速度,易导致发力动作变形,应为每个1千克左右)进行跳转扫踢练习,以提高速度与力量素质。
3.用跳转扫踢接撞掌或腿击打击沙袋,增强攻击力度和速度。
4.两人练习,陪练者进步拳攻,练习者跳转扫踢接掌击或腿击。注意:练习者要根据陪练者的承受力而适当地控制扫踢力度,以免陪练者膝关节受伤。掌击后脑不可真打,应在离其后脑约2厘米处停住。
撑抱桩功分层训练
撑抱桩功分层训练
一、撑抱式独立守神桩
1、训练目的
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放松精神和形体,同时培养正确的基本间架。关键是克服拙力的习惯和恢复整体连通性。既利养生又为技击求整打下基础。
2、训练原理
自然界要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应追求生理平衡,而拳术则要训练肌体与意力平衡。然而由于人类的后天行为的局部适应性,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单纯劳作的局部用力程度的加强,从而造成人类内在体质的不平衡,在无意间破坏了先天的朴素平衡。所以我们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用站桩功法,克服拙力的习惯动作。首先放松精神,无忧无滤,松静自然;其次是放松形体,退回局部用力,返先天,返婴儿态。第二步是培养正确的基本间架,即建立合理的结构布局,从而恢复婴儿体态的整体连通性,并要在拳术中逐渐养成本能。
3、训练方法
〈1〉、排除杂念,周身放松。可先静立几分钟,做到心平气和。
〈2〉、两足平行站立。若站成外八字型,身体易后仰;而内八字型易前倾;只有平行站立,人体重心才最稳定。
〈3〉、两足内距同肩宽。根据人体运动学原理,步距过大,重心虽稳,但不灵活,如老式太极、形意等拳架;步距过小,身体虽灵活,但重心不稳,如拳击。所以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发现肩宽距,如同黄金分割点,既灵活多变又重心稳如泰山。
〈4〉、足心要虚涵,让涌泉穴有上吸之意。因足弓形最富有弹性。足趾要微抓,以便平稳有力,如同树根之茂盛深密,这样也有利于运动时的松紧转换与连通。
〈5〉、两膝微曲,胯部下落,如坐高板凳。过直则僵硬,过曲则会压死下肢。切记双膝不可外开过腿中线,以微里扣为宜。
〈6〉、头正项竖,微收颌,头顶似线牵。王芗斋说;“头有统率全身之意”。其神态如“扒墙观物”。
〈7〉、脊柱正直。脊柱是人体中轴,是大成拳功法的核心训练部位,切防前突、驼背、侧突等畸形。
〈8〉、胸部后靠而松腹,切防挺胸凸腹,要含而不露。
〈9〉、两手环抱,与肩平或落高,与胸约尺许。如同抱一气球,手、臂、胸皆与球相贴。
〈10〉、沉肩坠肘。切忌寒肩上耸,肩紧是初练通病,一定要沉落下来,否则身力永远传不到梢节。我们都有小锤砸钉的体会,手握松活甩出小锤砸钉有力。而我们站桩就是要使手似锤头,臂似锤柄,肩似手握锤柄,要松活自然。
〈11〉、塌腕弯指。手指分开而微屈,中指外挑,即要有掌弓,掌心如扣鸡蛋,手腕稍内弯。可用十指伸直后再作抓球状。两手相距两三拳,以便手不离中位。
〈12〉、面松目正远视。舌微卷,轻抵上堂。呼吸自然,不存意守。
〈13〉、全身松静自然,身体的重量分在脚上为趾三跟七;身臂含力为撑三抱七。
〈14〉、意念是既不可把怀中球抱憋,又不可让球飞走。
〈15〉、凝神静息,即“敛神听微雨”,作忘我境界。
4、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此桩为百桩之源头,为最基本的桩法,其内涵丰富,包容从养生到技击桩的一切法则,要时刻体会恩师所说:“立身中正、松静自然、虚灵挺拔、曲折玲珑、浑圆一体、支撑八面”的感觉。
〈2〉、身心放松。首先是精神大脑神经放松,在不断自我排除杂念的过程中,逐渐过渡到内里空洞无物,自身与外界大自然融于一块,达忘我之境,为技击桩的意念假借打下坚实基础。大成拳主张对杂念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过眼烟云的做法,或者把自己的大脑当成大熔炉,杂念像雪片一样被它熔化,而不可将其奋力拒之门外,反而引起大脑紧张。其次是周身放松,包括肌肉、关节、骨骼的放松,除了必要的骨骼定型支撑外,不可有丝毫拘谨之处,以利气血循环,恢复整体连通性。
〈3〉、训练时要从大局出发,不要过于在细节上作文章。若出现局部异常时,要整调,切不可片面或局部调整,以免出现偏差。尤其是三窝放松,至关重要。三窝指双肩窝和心口窝。双肩窝的松沉拉开是桩功精进的体现。练功时可用意想双臂下有一横木,将双臂放在横木上休息,来诱导双肩下沉放松。更忌憋气,造成横隔肌发紧,有损身体健康。
〈4〉、练功初期,一般会有酸痛感、麻胀感、温热感、振颤感、不同感等,都属正常反应,一般几天后就会自动消失,这说明站桩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提高。
〈5〉、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力行而定。初时以五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四十分钟,最多以两小时为限。时间过短,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过长又会产生过度疲劳。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一定要过自身的疲劳期,达到四十分钟的要求。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
5、检测方法
判断站桩功效,可让人双手拍砸你的桩架,看桩架的自然回弹性,弹性越大,说明放松和整体连通性就越好。
二、松中求紧撑抱桩
1、训练目的
矫正脊柱弯曲和整体连通拉紧,即松状态下的紧,浑圆一体。
2、训练原理
脊柱是人体的中枢,人的运动和力量皆来源于此。矫正脊柱弯曲,就是矫正脊柱由于后天年龄的增长和劳作负重而形成的S形的曲线状态,使之返回到,诸如虎、豹及婴儿时期的脊柱平直或后绷状态,找回失去的本能和弹性,为人体获得整体浑圆劲力创造条件。
随着脊柱S形弯曲形态的矫正,其对拉之势必然带动腰背和胸腹的拉长,同时再加上肩松肘平,胯圆膝绷等各关节部位要领的正确训练,必使整体身骨肌肉连结后向六面(上下左右前后)拉紧涨大。当然此时的三窝放松就尤为重要,否则就违背了舒适得力的原则,即此桩是松中求紧。
3、训练方法
〈1〉、站好撑抱独立守神桩,将双膝微屈变成上提而又绷。要注意膝部为人体重心上下移动变化的关键性环节,是腿部力量控制的枢纽,切不可单纯向下弯曲放松,从而导致上身重量压死下肢。同时双脚趾微含力抓地,以便生根有力。
〈2〉、掖胯圆裆,臀部有紧意,便于胯部移位,以防对方起脚踢裆,同时也是整体连通的关键所在。
〈3〉、脊柱正直而后绷,胸部后靠而松腹。练时要竖项沉尾骨,将后背上下拉直,胸部后靠,从而命门处后绷,将脊沟添平,即“腰脊背垂线成”。脊柱如弓箭,弓箭的两端和后命门处即拉弓箭处,要后绷拉直且富有弹性。
〈4〉、肩松肘平,抱腕张指。因为肩部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枢纽,是身力能否传到梢节的关键性部位。肘要沉而与肩平,因为肘为臂部力量控制的枢纽,如若单纯下坠,会把上肢力量懈掉,更失去左右开合之争力。腕要抱,谨防软腕或折腕。指要张以便含力有梢紧之意。
〈5〉、身体的重量分在脚上为跟五趾五;身臂含力为撑五抱五。
〈6〉、神松意要紧,与怀中球有浑圆一体之感。待能熟练掌握要领后,可进一步用意念诱导全身的毛孔张开,使风可以穿堂而过,汗毛亦在空中随风飘动,并且自我精神放大,想象自己无限涨大,以致自身融于四周万物之中而不复存在。
4、桩法查证
〈1〉、五弓;指手掌、脚掌、臂、腿和脊背要成弓形。手脚弓指掌心脚心涵虚,臂弓注意平肘,腿弓注意绷膝,脊背弓即胸腹往后背靠,填平脊沟。
〈2〉、四紧:指意念、项部、手指、脚趾要紧。只有意紧,精神才能高度集中,也只有这样意念才能转化为极强的物质力。武学中常见的术语即“头领身作”,关键就是项紧。手部是人体梢节,浑圆力大多通过此处发于对手,所以处于梢节的手与脚,从开始就要加强冲击适当重物训练,即“根松梢紧”。可使用冲墙训练法,即站好桩,双手离墙约尺许,整个身体前栽,十指外翻撑墙,脚部为十趾着力,把体重整移至脚尖,身体的力量在前栽时松泻在十指上,意念是整个身力冲入墙内,并且要来回伸缩不断地训练。
〈3〉、三松:指三窝放松,即双肩窝和心口窝。在身节中根松就尤为重要,双肩放松可用意想将双手臂放在同伴手上或栏杆上休息来诱导,而胸窝放松可用深呼吸一两次来诱导。
〈4〉、两忘:指忘掉呼吸和形体。只有忘掉形体,才能练就“整体如铸”,达到“身不破体”;只有忘掉呼吸,才能在以后实作中做到“意不有象”,气血顺畅。
〈5〉、一静:指入静,如勒马听风,指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十分专注的极静状态,即通过“听”而入“静”。
5、注意事项
〈1〉、此为桩功训练的第二进程,是功夫上身的关键性环节,必须在排除局部僵力的基础上训练。
〈2〉、要明白松紧的真正含义。松指不紧,与对方等力,而且具有弹性,强调意念诱导,以便克服僵的所有表现状态。它与懈有本质区别,懈指无弹性,是一味放松的空形。紧有两种含义:一指在松的基础上使精神状态放大,培养大无畏的气概和周身筋骨皮肌肉等人体物质基础在整体连结后的拉伸放长,它与局部肌肉收缩的僵有本质区别;二指发力过程,是放长涨大训练后的具有极强弹性的松紧交替。
6、检测方法
〈1〉、用手掌触摸脊柱的绷平程度来判断矫正脊柱的弯曲程度。
〈2〉、拳术上有“印掌”一词,即手脚间的感应程度,来判断桩功的全身连通性和去拙换劲即新生的拳劲大小。其法是,站好桩,用意念加强手上的力感,则自然反应到脚掌,感到脚掌涨大;而脚掌稍用力蹬地,则手掌自然感应,力度加强;再用左手同右脚,右手同左脚的松紧、虚实来检测其互相的感应性以及其桩功的内在功力程度。
三、撑抱动桩(整体涨缩和抱树摇栽)
1、训练目的
去拙换劲,整体齐动,松紧互换,虚实不定。因为我们练功的目的是求技击之妙用,所以就必须在桩中去拙换劲。拙力就是人们长期劳作中所养成的局部肌肉伸缩的习惯用力。整体连通后拙力自然排除,而换劲就是要克服这种局部习惯用力,换成整体连通的先天之力。从而达到整体齐动即“上至头顶,下至手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松紧互换即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自然转换,以及虚实不定之妙境。
2、训练方法
(1)整体涨缩:站好撑抱桩,意念中如抱一椭圆形的气球,要手、臂、胸、腹、腿、膝等皆与球相接,在保持桩的原则下,整个身体随着椭圆形的气球,不断涨大又缩回原位(切不可缩小于原桩形)而变化不断。外形要小,若太大则成试力或空想了。在微动中自身的内在机理,如肌肉、筋骨、气血等在不断随意松紧虚实变化无端,从而生出你意想不到的新的拳劲来。
(2)抱树摇栽:站好撑抱桩,意念中如抱一棵大树,手、臂、胸、腹、腿等皆与之相抱,而进行的无规则的,或栽、或拔、或涨、或挤、或摇、或摆等训练,必能使自身永保桩的原则下整体运动,连通拉紧涨大,内力拳劲递增无穷。
(3)此种桩法训练,并非在所求的如40分钟里一直去作,而是静中找内动,动中找静,关键在体会中训练,切记“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四、撑抱阴阳桩
(一)训练目的:返先天之体能,求取整体连通放长后的整体劲力。
(二)训练原理:
求取整体劲力的根本所在就是矫正脊柱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即返先天之体能,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重新拉长的训练,以增加和恢复其生理弹性,从而自然带动整体肌肉群连结后向六面拉伸放长。恩师称之为“四面八方的辐射性拉伸”。
整体的连结放长是进境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阶段。王芗斋先生经过数年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终于总结出“把握阴阳”的功法。就是以中医学《皇帝内经`素问篇》“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为理论依据,把人体分成阴阳两个整面,即整体肌肉的一分为二。胸腹和四肢内侧为阴面,全部放松;腰背和四肢外侧为阳面,全部连结拉紧放长。如同青蛙、虎、豹等动物的白色部分为阴,其它部分为阳一样。把握阴阳就是使整体做到阴松阳紧,即紧中求松。
(三)训练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初练阴阳撑抱桩首先要注意上下连结,因为初练分阴阳功法极易造成上下断开而散劲。
2、安排好第二阶段的撑抱桩,并用“五弓四紧三松二忘一静及五五分力”检验后,用意领着使腰背带动双肘、双膝向里抱裹的同时向外撑拔,从而使整个阳面拉紧,阴面放松。
3、这样由前阶段所学所要求的内涵又有所推进:
〈1〉松肩平肘变成撑肩横肘
〈2〉抱腕张指变成涨腕鼓指
〈3〉有手抱到前臂抱至此成肘抱,从而把手解放出来。
〈4〉掖胯圆裆变成提胯拱裆,从而使小腹插入胯裆成拱形,便于移位。
〈5〉双膝提绷变成顶撑,趾抓地变成向后挠趾。
〈6〉脊柱由正直即命门拉平,而将命门凸起,脊柱成弧形后绷。
〈7〉身臂含力由撑五抱五而变成撑七抱三。
〈8〉体重双脚分担由跟五趾五变成跟三趾七。
4、要注意三点:
〈1〉向里抱裹时必使重心前移,但不可超出支撑面,即两脚尖和两脚跟连线的平行四边形的面;又必造成肩紧,所以要改以前的松肩为撑肩,撑中放松,松开肩窝。
〈2〉向外撑拔的目的就是解决撑抱力和重心前栽的问题,可意想在自己的项部,有一根绳子向后上方斜拉,使得重心平稳落在两脚尖连线的中间。
〈3〉由形五弓推进到意五弓,即:
1`、脊柱大弓:在脊柱弓的基础上延伸至手指和脚趾的整体大弓。
2`、左弦大弓:左手指、命门、右脚趾连成弓形。
3`、右弦大弓:右手指、命门、左脚趾连成弓形。
4`、左弦小弓:左手指、右肾、印堂连成弓形。
5`、右弦小弓:右手指、左肾、印堂连成弓形。
当然随着功力渐进,神意身形,又何止五弓,处处皆弓也。
5、在训练内动,松紧虚实不定时,无论重心如何动,整个身体都似不倒翁一般,绝不能超出支撑面。这样自然有“整体如铸”之感,再加上精神奋发,质与量的强化训练,必能步入拳学妙境,可谓“登堂渐入室”。
(四)此桩内在要求是;
1、竖项沉骶凸命门,脊柱形成后绷和上下争拉之势。
2、上肢以肘为点,如固定空间,食指前指和身后靠形成对拉之势,并注意拢指。
3、下肢以膝为点,足下踩,提胯后坐形成对拉之势,并注意十趾后挠力。
4、整个身体抱裹以脊柱找圆,上肢撑抱以肘找圆,下肢绷合以膝找圆。
从而使得,凡阴面和三窝一律放松,凡阳面和梢节,一律拉紧放长。切记,不许用拙力死拉硬拽。拉长训练是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在紧中更要求松,力求整体均衡。
(五)“看桩”即视查、检测、提醒、纠正。可采用滑动触摸法和无定位放力法:
1、站在练功者背后,用手指触摸腰部命门处,看是否已外绷。若练功者在此时加大外绷裹力时脊椎骨能挫动而响,说明此桩功精进已非同一般,可谓真正“入室”。切忌腰椎内曲而造成塌腰和突臀,从而导致躯干与下肢的连通断开。
2、由命门处,顺着脊柱骨一手向下一手向上触摸以整体脊柱后绷和上下拉伸提示,并看看是否有折腰、驼背、歪斜等错误。
3、双手在背部分别向两侧按摸,以左右争裹提示,随着功夫精深,逐渐使脊沟添平,直至脊柱正直后绷,高出两侧肌肉。
4、一手在项底部向上按扶,一手在头顶向前按扶,来提示竖项和顶心暗缩,似小醋碟之感。谨防软项和扬头,严重影响脊柱的上下拉拔,颈曲的矫正。
5、在侧面一手托其肘,使肩窝开大,另一手从肩上往里裹,往臂肘触摸轻削,再往腋下,先顺肋往下轻扶,再往肘底触摸轻扶,诱导整个肩部拉长放松;同样再到另一侧轻扶。谨防寒肩上耸和肩紧断劲。
6、站在正面,双手合其肘,看肘抱内裹同时是否有左右横撑之力,再按托看是否有整体上下弹性。谨防塌肘和折肘。
7、站在正面,推拉十指,看其整身是否连通,拳劲能否传到指上,以紧提示。谨防软指、僵指、塌腕、折腕。
8、站在背后,双手按其臀左右轻摸里裹并往大腿滑动,臀要往里裹紧中撑圆,往下拉伸。谨防突臀和软臀。
9、轻推其后背,使十趾抓地随着膝部顶提向后挠力,将整体拉平衡,松开时,身体不可后张过中心线。谨防前趴、后仰、直腿等。
10、在练功时,按照全部要领站好桩,可随时检查试验,看其桩功内在质量到底如何,即让别人任意对练功者双臂砸、挂、挤、分、挑等施加外力,而练功者的间架始终不散,功夫高深者并能整体齐动,随其弹回。
五、浑圆挑筋桩
1、训练目的及缘由
浑圆力的内涵是整体连结辐射性放长后的阴阳两面肌肉群的松紧交替。由于若同时放长阴阳两面肌肉不但极易出错出偏,造成拙力重犯,而且还会影响发力时主观意念和行为,所以才由把握阴阳的手段进行深化即“老牛筋”训练,如此才易于掌握和深入。才能真正地做到:在阳面肌肉拉长量不变的情况下,补充阴面肌肉的拉伸,随着阴面肌肉的拉长,原已拉长的阳面肌肉将保持原拉长度或随之继续拉长。
2、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首先要明白,老牛筋的训练必须有放松和阴松阳紧的深厚基础,如若急功冒进,则有欲速不达和伤身之大患。
(2)后颈上拔,拉开颈后凹沟,顶心空如小醋碟。
(3)锁骨向两侧平铺下降。
(4)肩由撑推进到卷,是横撑开后的内卷,轻削下塌,如夏日披肩,肩胛骨下挂。肩有“裹卷回环之力”,即在基本桩撑抱式的基础上先两臂内卷扣成小天星桩式,这样就解决了肩“卷”的要领。
(5)肘高于前臂同肩平或略低。自我站桩是可用双手撑墙面而后手腕内旋而得,此种肘之含力及位置。
(6)在肩卷肘横不变下,肘部带动前臂向外向上滚翻成撑抱式,这样大臂内卷小臂外滚如拧毛巾反向运动。此即为卷肩滚肘之要领。
(7)涨腕鼓指推进到直腕分指,食指外挑,拇指上挑,小指下插。食指前撑与身后靠形成对拉之势。
(8)此时上肢的意念是把整臂的重量全松到食指上,由食指将臂挑起。此时必使腋下大筋挑起,随着功力增长,这条筋日渐粗大外绷,并直接与食指连通。
(9)脊柱正直而后绷,添平脊沟。
(10)腰要如束带,即身抱,背部全部拉紧。若以肩胛骨抱效果更好。
(11)胸腹后靠改为胸腹平直,尤其要注意,无论任何时侯,都不能使胸腹的皮肤出现皱褶,切忌折腹。
(12)沉腹开胯下插。沉腹是保持松圆的状态随呼吸将小腹下沉,即气要沉到腹底。开胯下插是保持敛臀要求的胯部外开,是向横和向后的弧形外撑成拱形,切忌开膝,从而使小腹向胯内下插,即得圆润自然松下。
(13)拧裹提挟。下肢同上肢要领,大腿内裹小腿外拧,双膝提挟,双足下踩后挠,从而使大腿根部大筋绷起,亦逐渐粗大强劲,直达足趾。
(14)自分阴阳后所有桩找的都是动态平衡,重心在体外。
(15)站桩是续是紧,是发力过程,是最大拉伸状态,打时松。站桩就是力点撑圆,如同四肢爬行,实际就是把地板竖起来,同样是整体,目的就在于整体力的平衡。对于人,手是动物的后肢,不能伸直;腿是动物的前肢,要松活。
(16)这样站桩就使阴阳两面肌肉都处于对称的连结拉伸状态,功深之后身上大筋更是粗大有力,但这时又会明显感到动作不太灵活,这是正常的,是因大筋初挑过钢造成,所以必须进行紧中求松的连续消除残余拙力训练,即进行各种试力训练,使各处大筋和各部肌肉得到烘练,逐渐柔韧。
(17)当能熟练地掌握并符合筋肉若一的整体要领后,就要进行紧中求松的静桩训练,即各部关节保持要领定位,绝不许变形或回缩,尤其大椎、肘、膝要有克服地球引力之意,然后全身肌肉在保持拉长度不变的前提下一律接受地心引力向下松坠,久之则松沉而且极具弹性。其道理如同两棵树之间的吊床,中间自然下坠;又如风筝线既上拉又下坠一样,从而使筋肉下坠拉长,极富弹性。
3、检测方法
(1)验者向一臂施加压力,另一臂也应本能地齐动。
(2)任意加压、挑、挤、开、挂等各力,双臂动作内在皆同,即使是被试者推动或挂着前倾,在无任何反抗意识的前提下也应是整体后移或整体前移,桩形始终不变。
六、浑圆势
1、训练目的及原则
易骨是功力进境的模糊的经验体认,其练法只能待老牛筋的训练精熟后,即脊柱各椎节和肩、肘、腕、胯、踝以及脖颈各骨关节都产生争拉,筋长力大,才能进行。其真正含义是脱骨,目的是使肌肉同骨骼脱离即肌肉不随骨骼而动。
其锻炼的要求原则是保持周身肌肉撑满,筋腱挑拉的状态,以骨骼而动,骨响齐鸣。并随着功力增加,挑起的大筋会逐渐内缩下陷贴骨,功臻大成。
2、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桩功的起式和收式:整饬立容即四容五要,额领掖胯起手成易筋撑抱桩。
(2)额领,胯骨上提,肘膝关节定位,食指向外撑吊,余皆下泻,接受地心引力。
(3)注意开胯掖裹成拱形裆,便于小腹下插,为发力中腾出腹部。
(4)脊柱上下争拉,开珠骨缝,尾闾一定要脱骨下坠。
(5)肩胛骨是外展下落里包。
(6)关节掖拉即大臂肌肉分两头向肩和肘关节掖拉,小臂肌肉分两头向肘和腕关节掖拉即往关节里塞。
(7) 身似骨肉脱离,大筋将骨架定位起棱。
(8) 注意调气,要胎息。若气浮肉必紧则无法脱离。
七、最高境界是易髓体态下的九形在身的“超速运动”。
易髓体态是最根本的返先天,返生物体,返婴儿即“躯柔似童浴”的状态。所谓九形在身即鹰爪、虎腰、龙身、猫行、马奔、鸡腿、蛇惊、鹤飘、猿神。
“超速运动”,言其速度之快,超出一切速度之上,王芗斋有:“全体若灵蛇惊变之态,亦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尤感筋肉激荡,力如火药,手如弹,神机微动雀难逃,颇似有神助之勇焉”。
伏虎桩练习
伏虎桩前后摸劲。
以左式丁八步站好后,左脚向前迈出约两个脚掌的长度,足跟微虚,膝微曲,臀部下坐,大腿根部稍向后收; 头微前俯,胸窝微收,目视左脚前部。左手提起在左腿膝部内侧约一拳距离, 手心向右,指尖向下,虎口撑圆;肘微曲稍上提,腋下涵虚;臀部似坐在虎腰上,左手掐住虎颈,右手掐住虎腰;意念假借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上下前后相系,双臂内侧似撑抱一球,身体似与大树融为一体,身体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意念假借虎欲后逃,瞬间虎欲前窜。双手双臂前后摸劲时的意念要求,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内挤合,前后相争的意念要求,与浑元桩前后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向前摸劲时,以双掌、五指间、双臂内侧同时向前挤推的力为主,以内合下按的力为辅。向后摸劲时,以双掌、五指间、双臂内侧同时回拉的力为主,以外分上提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站伏虎桩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应随时警惕虎要伤人或前后逃脱。站桩时要用意不用力,左右式应交替练习。
伏虎桩(大式桩)左右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起式相同。意念假借虎欲左逃,这时右腿微微向后下坐靠,右腿向右微拧,左腿同时微向右拧,有挤挡虎颈之意;前后腿内侧微微外分,前脚五指微微扒地,前腿膝部力向前指,头与前脚、右胯与左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相争,身体同时微微后靠,似有挤动大树之意。双手、双臂之间微微向右回拉、外分、上提,将欲向左逃的虎牢牢地控制。随即,虎欲向右逃,这时右后脚下踩前蹬,微微上站,右腿向左微拧,挤裹虎腰,同时前脚下踩,腿部向左后微拧, 两腿内侧似有挤合之意,双手、双臂同时微向左挤合、下按、向前,头与前脚、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微微上下、前后挤合,身体微微向前,似有挤推大树之意,将欲向右逃的虎牢牢地控制。虎向左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右拧的力为主,以回拉、外分、上提的力为辅。虎向右逃时,以双腿、双手、双臂向左拧的力为主,以向前、挤合、下按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伏虎桩(大式桩)上下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式相同,双手、双臂上下摸劲的意念活动,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双腿内侧向上、挤合、下坐、外分的意念要求与浑圆桩上、下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虎欲下坐时,其向上的摸劲以双手掌之间、双臂内侧上提的力为主,以向后外分的力为辅。
虎欲上站时,其向下的摸劲以双手掌之间、双臂内侧、下侧下压的力为主,以挤合、向前的力为辅。练习时只可意想,不可用力。
伏虎桩(大式桩)打乱程序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起式相同。伏虎桩打乱程序摸劲时意念活动(伏虎桩左右摸劲除外)、身体各部争力的要求与浑元桩打乱程序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双腿的神经、肌肉耐力的训练,大步步法的进退,灵活多变的发力与浑圆桩的步法进退、灵活多变的发力,在实战中应达到同样的效果。伏虎桩左右摸劲与浑圆桩左右不同,前者为周身整体、左右同时配合运动,后者为开合运动,在用意、用力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伏虎桩(大式桩)六面力同时摸劲。
站立的步法、手形与伏虎桩的起式相同。 六面力同时摸劲时的精神假借、意念活动与浑圆桩六面力同时摸劲的原则要领相同。
弹抖力训练 操作
弹抖力,是指身形以弹抖的形式发出的力量,它是太极拳发力的重要特点和上乘武技之一。这种力的发出,是以脊柱为主控,腰身骤然挣抖,带动手臂或腿讯冷弹抖而出,手臂的运动形式是“弹”和“抖”的合一。弹,势如被压的弹簧冷弹而出,如拉满之弓骤然弹开;抖,形如将(湿)布条或毛巾挥甩出的过程骤然返回时布尾端所产生的运动状态。又如“鸡抖翎”、“狮(狗)抖毛”的状态等等。弹抖力的特点是冷脆、突然、刚猛、渗透力强,被击中的瞬间产生急剧的疼痛,过后被击中的部位有黑、肿的现象。如被发弹抖力的高手击中身上,则力透表入内,伤及脏腑,从而有可能造成严重内伤甚至死亡。
弹抖力的练习,分为功力练习和弹抖力练习两个步骤。
功力修炼,是通过桩功或丹田功等其他功法的修习来实现。桩功练习,主要是练出全身筋力相连成一体,使筋舒劲强,骨坚髓满,全身浑实而产生浑元整体之劲力,即达易筋易骨的目的。丹田功的修习,主要是练出丹田的束放鼓荡,使劲气通达全身而具备浑实的内在劲力。
弹抖练习就是以腰带动四肢进行弹抖训练,目的是将内在功力通过弹抖的形式随心所欲的发放出来,以适应搏击的需要。本文只介绍弹抖力练习的一些方法。
1、开合弹斗力
以左势为例:站好左技击势法,双手合抱向左前抬起,高不过目,撑掌涨指,双臂撑抱,各骨轴向相争,两肘前撑侧顶,双肩内裹沉拉,背圆拔,头上顶,颈直,松胸实腹,颈椎上拔,尾椎下沉,整条脊柱正直略后绷,命门后贴,两胯下沉并有内合外撑之意。
含裆,身体左转约45度,右脚尖向右,双膝向右脚尖方向并前顶上提,但膝不过脚尖,大腿根节与膝节相拉拔,左脚略向前钻踩,后脚略向后蹬,使两脚形成前后撑地的势态,全身上下筋力相连,圆活一气,各骨节撑争蕴涵弹性,劲力圆整,五脏六腑松舒,呼吸平和,体内空灵,形意合一,神如欲捕鼠之猫,有一触即发之势,目视左前。然后腰身骤然一抖,同时双肩由内裹而向两侧争放,以身带肩带两手臂向两侧抖弹。要求鼓荡丹田,发声吐气,全身劲整不散,力由脊发。接着身躯和双肩在柔缓相合复归为图1之势,再猛然抖开双肩,如此反复练习,形如“鸡抖翎”、“狮抖毛”,以脊柱为主控,形意合一。
2、双手向上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左脚略向前进半步,右脚滑地跟上,同时身形迅猛向上拔起,脊柱猛然向上弹抖,同时双手臂内旋并保持合抱之势向前抖弹,要求以身带起双肩,力由身发,气沉丹田,鼓荡身体内腔,伸手合一,全身上下一体,整体挣发,身势抖拔而起,劲脆刚猛,形意相合,意要放远,目视双手。接着身手自然下沉复归回初势再向上抖起,如此反复练习。
3、双手向下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身势略向下抖沉,脊柱向下抖压,同时以身带双手向前下弹抖发劲,浑身抖发,上下一体,完整一气,形意俱有,力猛冷脆,头定神清,目视双手。接着身手复归回初势再向下抖弹,如此反复练习。
4、双手前扑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右脚向前上一步,同时身势前撞并略下沉,以身带双手向前猛力抖扑,腰背亦同时抖动并后挫,全身争抖,以身催手,讯冷抖击而出,劲力浑整,目视双手。接着左脚向前上步,双手再向前抖扑出,如此左右换步反复练习,势如猫扑食,虎扑食,形意合一,迅捷浑猛。
5、上下(一手向上一手向下)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身势略向上拔起,同时左手臂外旋向正上方弹起,撑掌涨指掌心向后,右手亦同时向正下方抖落,手臂内旋,全身挣抖,各节争拔,劲力通达周身,鼓荡丹田,目视前方,势如蛟龙旋拔而起,有冲天之雄,快捷迅猛。接着腰身震抖,左手迅猛想正前抖弹发劲,左臂圆撑,右手亦同时向右上弹抖,右臂争拔圆撑,全身各节挺拔争抖,劲发冷脆迅猛,毛发舒张,精神振奋,目视前方。此为左势之练法,右势之练法同左势,唯将左换为右即可。
6、斜向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腰身骤然向左抖转,重心略移于左脚,同时以身带右手迅猛向左下侧弹抖发劲,左手亦同时向左上撑防,力由脊发,鼓荡丹田,右手臂如皮鞭般抖击而落,势去霹雳击地,劲力浑沉,猛烈不可阻挡,身、臂、手合一,形意相投,全身圆整,目视前方。接着右脚向前上步,同时腰身如拧弹簧反弹般向右上抖转(放),以身带右手臂向右上弹抖发劲,左手亦同时向左下挣发,身、臂由束而放,要求全身挣抖,鼓荡丹田,劲发圆整,力达掌指,形意合一,周身圆整,目视右手。以右势练左手弹抖之法同右手练法,唯将右边动作换为左边即可。
7、横向弹抖法
站好桩势,然后腰身骤然向左抖转,重心略移于左脚同时以身带右手向左边弹抖发劲,左手亦同时向左上撑防,身手合一,鼓荡丹田,劲发迅猛,浑整圆活,目视右掌。接着右脚向右前上步,同时腰身向右抖转,以身带右手向右边弹出,左手于胸前防护,全身抖发,鼓荡丹田,劲整迅猛,力达掌指,身手一体,形神相合,目视右手。以右势桩练左手横向弹抖之法同右手练法,唯将右边动作换为左边即可。
以上介绍的是身形向几个方向的弹抖练习,习者练至精熟后可自行向任何方向踏步都训练,即可进行搏击训练和运用于搏杀当中
周身发力训练
1、抖腕:自然站立,脚与肩宽,两手上抬至胸前,手臂略前伸,全身放松,手臂要放松,手腕发力使手掌左右抖动,速度由慢到快到极快。其中,切不可以手臂肌肉参与,完全是腕关节运动带动手掌运动。此为左右抖,接上式,腕关节上下抖动,要领同上,千万要记住不要用手臂力量,可以自行体会。速度开始慢到最后的尽力以极速运动至腕部酸软无力为止。接上式,腕关节做由左向右的画圈运动,要领同上,再由右向左运动。
2、甩腕:同上站立,单手练习,手臂置于体前由下向上挥臂,快到极点时手腕突然向外抖弹,好似以手背击人一样。熟练以后可不必挥臂,直接甩腕即可!每次重复数十次。
3、云腕:先以十指带动腕部做正反划圆运动,然后十指抓握一块砖做划圆运动,渐渐可换为哑铃等重物。做此运动时动作要慢,不可过快,跟抖腕相反,抖腕是腕带动指掌,云腕则是指带动腕,手臂仍是不参与任何运动。
4、抖关节:鬼拳功夫中有很大一部分发力是身体各关节的抖弹,例如横踢这个腿法,主要是*髋关节的抖弹,看见过鞭子吗?一段杆连着一条皮或其他物质制成的鞭,想象髋关节就是鞭杆的顶端即近鞭体的那段,整个身体就是鞭杆,要攻击的腿就是鞭体,脚面或胫骨就是鞭稍,以身体的整体动作带动髋关节的向前爆发抖弹,攻击腿配合横向踢击,你用这个方法试一下,找找鞭劲的感觉,很快就能体会出腿部的鞭击力,验证方法以沙袋为例,一般击打发出的声音是“碰碰”的声音,但是鞭劲击打则是“啪啪”的声音,象鞭子抽击一样,沙袋可能不象一般打法那样晃动的厉害,也许只是轻微晃动,但这并不表明鞭劲的力量不大,这就涉及到了透劲的问题,容我后面再续。此功为鬼拳道所独有。因此首先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把关节抖开,鞭劲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5、腕关节:这个不用说了,揉腕功里的甩腕就是抖腕关节了。
6、肩关节:这个部位比较常用,拳法,肘法都是要抖弹此处。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先放松身体,调匀呼吸,一切自然,然后两手上抬,从胸前慢慢前伸,此时配合吸气,整个前伸运动的过程肩膀及手臂尽量放松,不要有僵力,快要伸直时,气刚好吸满,不要做停留迅速以鼻喷气,同时口中发“哈”的声音,两手以极快的速度前伸到极点,好象手里有很重的东西突然飞出去一样,把整个肩膀都要扯出去,此时肩关节一定要放松,在手部运动的基础上快速向前抖弹,要感觉肩膀似乎要脱体而出。如此反复练习。
7、髋关节:主要控制腿部及膝关节的发力。先进行原地挺髋运动,准备姿势同上,吸气时全身尽力放松,呼气时以鼻喷气,同时配合发“哈”音,髋关节即整个髋部极速向前挺抖,而后迅速恢复,如此反复练习;单腿抖髋,上提一腿,另一腿支撑,提起之腿完全伸直,脚心向下,这个动作不好掌握,即整个髋关节上提,将一条腿原地不动的提起离地,距离地面2CM左右,在此基础上,抖弹提起腿之半边髋关节,如同上面要配合呼吸发声,反复练习后,换腿练习。
8、膝关节:主要在鬼拳暗腿中常用。如刺腿就是以膝关节抖弹发力进行的,这样可以提高出腿速度。一腿屈膝上抬,大腿水平,自然放松,尤其是膝关节以下部位,然后按上面的呼吸相配合,进行膝关节的向上抖弹,迫使小腿抖弹踢击。以上所有抖关节训练都要注意一点:力要脆,抖要快,其余部位要放松。刚开始肯定做不到或做不好,但是功夫是练的,只有不断的体会不断的训练才会取得成绩。
9、鞭劲训练:其实在刚才讲抖关节时我已经把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了,当你关节抖开以后再进行这部分内容就很简单了。方法同样,例如出拳则把肩关节想成是鞭杆顶端,其他和上面讲的差不多,你肯定一听就能领会,所以我也不多说了,关键就是多练,李小龙的功夫好吧,可是他每天练腿,每一种腿法踢击 2000多下,整个耗时要2~3个小时,所以他才有闻名天下的李三脚。功夫绝对不是嘴巴说出来的,一定是练出来的,即使你悟性再好也不能脱离了训练。
10、透劲训练:先说明一下,这个内容必须在练好鞭劲以后进行,否则根本不起作用。我在前面也讲了,技法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在实力修证里,我安排了大量的爆发力训练,因为整个后面的训练都需要较强的爆发力,尤其是进行发力训练,没有较强的爆发力你根本抖不开关节,根本打不出鞭劲,所以我再奉劝一句,没有一定基础的还是老老实实的练好基本功。透劲在鞭劲的基础上进行,如同发鞭力击打一般运动,在将要接近目标时,有意识的再施加一个极强的爆发力即加速度,也就是说有意识的再快一点,原来的速度已经够快了,可是还没有完全发挥你的潜能和实力,你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快一步,但是注意,只能在即将接近目标的时刻施加,过早了不行,过晚了力又发挥不出来,具体的要你自己体会,我总不能告诉你距离目标多少厘米施加吧!施加加速度的同时要有击穿的意念,也就是说刚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施加将目标打穿打透,甚至一拳过去万物成齑粉的意念,等转化为本力以后意念自然消失。实战功夫不象传统武术,没有过多的对于力的追求,他是越简单越实用越好,因此只要具备鞭劲,透劲即可,再将起转化为本劲,实战中只有一个劲---本劲。这样你就不会说哎呀敌人这样打我用这样的劲,敌人那样打我用那样的劲,我们时间有限,现在失业率也很高,我们学武练武之人也是凡人,也要吃喝拉撒,也要结婚生子,毕竟一心扑在武术的研究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学功夫简单实用应该放在第一。鞭劲透劲的终极就是本劲,所谓本劲就是自己拥有的劲,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劲,已经刻在你骨髓里面的劲,不用运气放松,不用什么准备,随手一拳一脚就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劲力,拥有极大的杀伤力。
奇妙小功法(一)翻硬币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洗净,放在身边。闲时把玩。
方法:1、用拇指、食指的指肚轻轻捏住硬币,然后,食指内收,用拇指的指肚粘住硬币向食指指背(指甲下)翻去,中指内收,用中指肚粘住硬币,中、食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2、内收中、食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中指指背(指甲下)翻去,无名指内收,用无名指肚粘住硬币,中、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3、内收中、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无名指指背(指甲下)翻去,小指内收,用小指肚粘住硬币,小、无名两指缝轻夹硬币,舒展手掌;
4、内收小、无名指,将硬币收回的同时,用拇指肚,轻轻的粘住硬币向食指指指背(指甲下)翻去....重复如1-4
作用: 便于打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
便于劲贯指尖
便于练就“信手拈来”的高深太极节拿法
注:这些小功法,看似平常,久练奥妙无穷。为历代拳家藏箱之物。有缘人等,好自为之!
(二)转碗碟
平时吃完饭或喝茶,可以用掌敷在碗沿或杯口,悬空,轮动五指,慢慢的将碗碟平转,不要倾覆碗碟(保持水平),可右转、也可左转。
左手也如此。
初练是,当心打碎碗碟。
久之,空碗中可盛9分水,转动时,不要让水流出。
功效:同(一)
另,能分清手腕虚实。与人搭手,尺寸分毫皆知。
(三)解绳
找一根筷子粗的绳(最好是牛皮绳),长50-60CM左右,随身可带,方便得很。
每天出门打上20个结,空时将结一一解开。
解绳方法:左右手拇指、食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中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无名指解5个结;
左右手拇指、小指解5个结。
久之,可将绳结越打越紧。
注意:不能用指甲,要用指肚解结!
功效:同(一)
另,能加强指劲。与人搭手,尺寸分毫,尽在掌握,切膜拿点,随心所悦。
(四)领手指
每当双手空闲,可以徒手操练手指。
方法:舒展手掌,先由拇指开始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循序依次屈指成空心拳,而后在舒展手掌的同时,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次序再屈指成空心拳。双手可同时进行。反复十余次。
注意:1、在此次序中,下一只将屈指的手指,在屈指前,用意向前伸拉一下。
2、两眼神余光关注伸拉的那两个手指。
3、用耳朵听住其余的手指运动。
4、千万不能用力。要轻领。
功效:同(一)
另,训练“以意领劲”。曰久,眼睛、耳朵便会各司其责!渐入太极殿堂,由此为方便法门!
(五)推磨
传说张三丰小时,家里做豆腐,他从推磨中悟得太极真谛。我们平时站完无极桩后,也要徒手模仿推磨的动作。介绍如下(不只是为了纪念张真人呵):
脚一前一后,成丁八步(非丁非八)。两手松握空拳,拳背朝上,拳眼相对,开肩含胸置于胸前,如握一根“丁”字形推杆的“一”处,“丁”杆的勾处连着磨石。眼神贯注勾处,以防与磨石脱落。全身放松。然后,用意驱动腰跨从左到右微微做平圈运动,同时带动两拳推动无形的“丁”字推杆,转动无形的磨石。(每次3-5分钟)
见过农村“丁”字大磨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练习。
功效:1、放长意念,曰久能随意管住对手中心轴
2、练习丹田平转
(六)搬马桶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每家还没有抽水马桶,而是用木桶盛大小便。大家族。十几号人,一个晚上下来,木桶分量自然不轻。小时见大人搬马桶的样子甚为可笑。特别是上下楼梯,一方面不能走太快,快了,马桶中的尿会溅在身上。另一方面,腰板一定要挺,胸又要含,下巴要收,少闻臭气。走起来,一摆一摆的,很滑稽。
后来,师傅教我们练整劲,说是如搬马桶状,我学着走了几步,发现许多太极道理皆在其中。我大概练了三个月。很有效。
你们可能没有见过这种动作。如今,已成为历史。
但在习练开步时,也不妨想象一下。
方法:两手如抱着一个大马桶,里面装了满满的一桶水,你要向前搬运,不让水溅出来。这是,你会发现,你是完全靠腰在带动手脚运动。
看上去,似乎人变得笨拙了,其实,初练太极宁拙勿巧。这样,手脚与腰的协调关系会自然找到
(七)猫步
太极拳行拳走架时,凡是涉及开步移动的情况,都离不开猫步。拳经云“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可见猫步是太极拳的脚上功夫。
每门太极拳,对猫步都很重视。在练猫步时要求也不同。我只就我们武当杨式叶家太极拳的猫步做些介绍:
猫步其实是“马步”与“攻步(也称攻箭步)”相互转换时的中间动作。因而猫步是一个过程,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步式。
一般的情况下,由马步转变为攻步或由攻步转化为马步时,两脚较笨重,且身体上下很难协调。特别是开步做第二轮转化时,初练者身体会摇晃。而猫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初练方法:
1、摆好马步(初练时,把身体抬高些,无须要求四平),双手反叉于背,左脚内扣15度的同时,用腰胯带动身体向右转45度,右脚前掌也同时右转45度,成右攻步。左脚阳侧劲路与右脚阳侧劲路相合。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2、由攻步,腰胯带身体再向右转15度,右脚不动,整个脚掌平韬地面。左脚随身体右转时跟随到右脚旁,并腿,右胯“咬胯”。
3、由并腿,眼神从左肩向左前方瞟去的同时,右耳管住自己的腰背。在腰胯带动身体向左转45度的同时,左脚随之向左前方迈出。成左攻步。右脚阳侧劲路与左脚阳侧劲路相合。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在这种初级练法中,事实上,成了左功步与右功步交换前行的动作。
要点:1、并腿时,要分清两脚的虚实。向左并腿时,左脚实,右脚虚。向右并腿时,右脚实,左脚虚。
2、并腿时,要“咬胯”。向左并腿时,左腿跟与胯的连接处相“咬”,如果你将左手拇指摆在该处,手指会有被胯咬住的感觉。反之也然。
3、功步时,两腿阳侧劲路用意念相合一下,同时含胸拔背,让气血沿两足阴侧入地。
4、注意眼睛与耳朵之间的“上下交替班”。
(八)谈“借力”
太极拳历来有“借力打力”之说。而对如何“借力”,各有说法不同。我们武当杨式叶家太极拳的“借力”有一些独到之处,说明如下:
1、将对手的劲力,通过气血的沉降,沉入脚底;2、涵空脚心,发动地心的反馈劲力;
3、虚领顶劲,将地心的反馈劲力向周身散发。
可见,这儿的“借力”,不但是借对手之力,更重要的是善借地心的反馈力。
要点:
1、会气血沉降,才会将对手的劲力沉入地心。而不是用蛮力去拉对手。接触对手的触点要“含胸拔背”(比如手、臂上的胸与背),而不但只是胸和背。
2、脚底平韬地面,而不是五趾抓地。尽量让脚底板与地面的触面大一些,更能承受重力。
3、涵空脚底心,理论上是分清了脚的阴阳虚实。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发动地心的反馈力。意思是脚上也要“含胸拔背”
4、发动地心反馈劲力前应虚领顶劲,目的是让地心的反馈力放长、放远、放松、放透。
这种借力,老拳师们常诙谐的称为“我用地球打你”、“你自己打自己”等等。
懂得了这种借力,太极拳才开始有了一些味道
(九)水中打拳
有了整劲的太极习练者,往往拳架较低,脚很沉重,如水牛犁地。这一过程的习练者往往很有“成就感”,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太极的基础功夫。然而,这一阶段又十分的痛苦。他在同门中,推手可以立于不败,而一旦与外家或其他门派的对手交流,便会手脚无措。原因很简单,他只练了下丹田的功夫。
如果将太极拳比喻为做拉面,那么,他只是和了一个面团。面团是吃不得的。如何将面团变成拉面呢?不妨试试“水中打拳”!
方法:起势前,做好“十大要领”,而后设想自己置身与齐胸深的温水游泳池中。由于水的浮力,你要尽量控制中心与平衡。而后尽量慢的行拳,去细细体会其中的细微处。
要点:形松意紧、眼耳并用
(十)整劲中的猫步
掌握了猫步的初级练法,就可以在双人对练整劲中去体悟猫步的妙处。
方法:
1、两人面对面成攻步(以右脚前攻为例,自然也可以左脚前攻)。两人右手背朝上敷于对方手背朝下的左手肘窝处。
2、含胸拔背、虚领顶劲、尾闾内守、提肛
3、甲在要领2的同时,涵空手的阴面,涵空脚心的同时,两脚底微微内转、沉肘、合肘(肘与肘合、肘与胯合)的同时,劲由脚通过督脉向两手阳面透出,意念到对手的背后中心轴。(曰后可向更远处。初练宜放在对手的轴线处),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4、乙在受到甲的整劲发来的一念间,沉肘、合肘(肘与肘合、肘与胯合)的同时,平韬脚底板,让对手的整劲入地。同时涵空脚心,两脚底微微内转的同时,以腰胯为轴向左转,使自己的攻步成马步状。同时由两脚内转,向对手发整劲。对手如法化之。
注意:
1、攻步与马步的转化应顺畅,不应停顿。曰久这种变化只在一念之间。但初练时,应该尽量将这一平圈放大
2、整劲应透过两手的阳面指尖(俗称“舒指”)指向对手的背后中轴的中心“命门”处。
3、变成马步时,切忌用手去拉对手。而是以己身的腰胯带动手指运动。
4、相互之间切忌比高低,可以相互喂劲。
(十一)原地打拳
习练太极拳二、三年左右,学会了架子,有些人离开了师傅,往往会有一段自我感觉良好的阶段。每天自我陶醉在自己的行云流水般的拳架之中。其实,这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阶段。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也真是拳架出偏的开始。根据我自身的体会,能否及时调整好这一阶段的训练方法以及心态,对今后的太极拳修为十分重要。
原地打拳是纠偏的好方法。
方法:
1、起势前站上一会无极桩。
2、起势后,保持两脚原地不同,只是在腰胯带动上身行架。
3、原本腰胯带动两脚的运动,改为意念的走动,只要意念到了即可。尽量控制脚的运动。
要点:
控制脚的运动时,多加一些涵空脚底心的意念,多加一些敛胯收臀的意念。
(十二)用脚打拳
用脚打拳也是纠正“手舞足蹈”的好方法。
方法:
1、起势前站一会无极桩。
2、起势后,凡是腰胯带动手的动作,改为意念带动手走劲。尽量控制手的动作。让手保持在无极桩时的姿势。
3、脚的动作,仍然如平时打拳一样,由腰胯带动。
要点:
1、手虽然不动,但意念始终在贯穿着肩、肘、腕、指的走劲。而且可以比平时更加走长一些。
2、如果,你平时有手舞足蹈的习惯,你会打了一半忘记下面的动作。这时,建议你从头开始。
(十三)反架行拳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太极拳已经“烂熟”,自我感觉良好,大有天地之间“舍我无谁”了(我曾经有过这种感觉)。事实上,已经走入歧途了。检验方法便是你能不能反架行拳。
起势后,凡是向左的一律改为向右,凡是右手动作,一律改为左手。右脚在前的,一律改为左脚在前。
比如,单鞭,本来是左功步,改为右攻步,左立掌改为右立掌,右勾手改为左勾手.
功效:
反架打拳,从来没有师傅会教,但是你倘若慢慢地靠自己的意念去学、去想,你便有了超常的意念。
这是内家练“神”的方便法门。
千金难买真太极学拳起步是非常重要,先可以从一些站桩开始。这些外面学的很多,形式及手脚高低是其次,要注意的关键几点如下: 1.有许多人站桩练拳是讲全身放松,这样就永远练不出作为主宰的腰了,将来也只能练成撑劲和推劲,不能成就抛放及冷弹劲,正确的练法是站桩是先全身劲力拉开,然后腰间命门处微微挺起,借此腰上挺劲,将全身松开(不是放松)。觉如腰拎着手脚及全身,刚开始腰力量不够全身不能全部松开,只能部分松开,渐渐随功夫增长全身会一一松开,真正会感觉到腰为主宰。 2.第二点要注意是站桩练拳时要开裆圆胯,这必须在以上第一点的要求下进行,否则腰胯练死也是一病。不开裆圆胯将来合劲难成,发人时力量会小很多。 拔筋是练拳的基础,使骨肉之力顺,运动范围扩大,等于要存水先要造一个盆子,盆越大将来存水越多。养气是练内家拳的基础,气足化神,神气足才能运化身上僵块,渐至周身一家以心使身。 不偏不依很重要,与人动手要如立身于天地之间,决不能和敌产生顶或依靠及相互支撑的状态。就是敌人忽然消失我依然稳立于天地之间。于敌动手时也不让,太极只化不让,若让时就有凹陷处,要始终让敌人觉的神气若千钧欲发,触之若无物心惊胆战。 忽隐忽现是说神气的变化,是说神气带动身体阴阳忽变,这要有相当内家基础才能表现。很难从文字上表达。 杨老的拳如腾空踏在自己的神气中,浩浩荡荡无人能及。练拳刚开始是刻刻留意在腰间,先在腰间骨椎上,后渐觉精神所至有一空灵且能变化指挥全身的中线,后又觉此中线可变化位置,是精神而非骨肉,就如孙禄堂老先生所说,我身上处处可做支点所以变化无穷。但这一切必须从腰练起,除此无别法。后面的境界本不该说,怕有人自己乱附会而走错路。 化是敌手来时,我接其势神气进或走,其所触处虚待之,使他有如扑空之感。不存在可追击的感觉,只有扑空的感觉大概就差不多了。 与人交手时,若忽受偷袭应该是先借势腾开。若对面待敌,未动之时已和无极之理,彼一动必有虚实,我接其实,其必落空,同时我之神气如电切入其虚处,骨肉一合其必跌出。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是指神气收敛入骨为刚,骨肉通透为柔。若劲到手指,自然击人如击败絮,惊心动魄。这就叫功夫。真正太极拳打人是一放,决不是从脚跟撑出的劲。总之太极化人和发人全身不能有僵硬处,有既是错。 所谓“气遍全身不稍滞”是以心使身的成就,当你神气充足,每天用以心使身的功夫,慢慢觉得全身僵块化开,全身如一均匀体,一动无有不动时就差不多了。 太极拳的伸筋拔骨和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他要求在均匀状态下增加强度,有两种练法,一:先练均匀,先在一个教小的架子下把全身练均匀,在把架子放大放低,再练均匀。二:先选一个大架,慢慢的练均匀。 太极拳发人有长劲和短劲两种,发长劲时,接劲时接其全身,使其落空,放时将其抛出,此劲可击人丈外,但反而不易受伤,就怕被打者摔伤,这种劲往往功夫相差较大时能用。 发短劲时接劲时只接其身上一点,或心或肺或肝,神气切入,嚯的杀去。被击者虽或击出不远,但极易打坏人。就是到时收劲,对方也会受伤且受很大的惊吓。此劲往往在比武或紧要关头使用。除非你收发自如。短劲要有很大的神气及观想力,并且要全身通透才能打得出。 太极劲有很大部分是能量释放,决不是单纯冲击力。好比以电击人会把人击飞,而击木却无用。但情况也不是完全这样,可能是两者综合吧。 先将身体练成均匀一体,腰一动浑身能相应,此时浑身重量才可调动,腰为主帅,带动全身即是。 先要使浑身一体,初始以心指挥腰,腰带动全身,慢慢渐觉全身能由中线统一指挥和带动,后来只要心一动全身相应,就对了,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如此。气的东西只能感悟,无法描述。 气不只是气功说的体内之气,太极拳要全身内外都化为神气,执着在内怎能全身通透。 蓄劲时是神气收敛,身形荡开,如西山悬磬。决不是身形缩起,再弹开。是神气的积聚和释放。这点太重要了,不能弄错。 腰的作用对初学者来说是无法忽视的,当然当功夫有成,你可不去着意在腰间。练拳先要将全身的指挥权统一起来,起初是无法身心一致,要想身体听心话,必须要先全身听腰指挥,有如把分散在全身的游勇散兵统一训练。渐渐才可能心一动,身形相随。这个过程还是要的。 关于灵活源于胯是有些问题的,太极要灵动是要将全身骨肉为主的运动变成神气为主的运动,所以有灵敏于顶之说。而胯之活而产生的灵活只是身体相对灵活,不因作为太极和内家拳的内容。其他拳也有更好练法。 现在外面推手情况是,功夫小的往往一受外力,就会挺在背;肩;胸口等处,被动挨打。功夫好的,受力后自然到脚跟,甚至要求入地三尺等等。功夫深者可受多人推撞而不倒。但此时双方劲都吃住,手不能击,足不能踢,身法更不敢有半点变化。这对技击又有何用?所以我未见杨家三辈及其他成就者有这种试功夫的记录。若问此时有第 三者,拿一刀刺来,这么办? 荡开就是鼓荡,无论蓄发都不是骨肉简单伸缩,全身如统一体,无论动静,神气鼓荡始终不休。 当你觉得人腾起,已不着地,以致神气身形变化渐渐自如,自然不着力。不到此地决不要妄求,以免变成假拳。既然叫拳,就必须过得了真刀实枪,但求意会是很危险的。所以但求按规矩练去,以求水到渠成。前人境界可作印证,不可附会。 若能浑身通透无着力点才对,在这之前,始终以腰为主宰,而僵块渐会从脚下脱去,若着意在脚跟,那僵块永远无法脱去。 既然已是精神团聚所至,就无所谓腰不腰了,可以任意变化位置,如海低针就可以在手上。但这一切必须从腰做起,水到渠成。 先练得全身均匀,慢慢用神气鼓荡,渐渐身体也如化为神气的一部分,真实随心鼓荡而动。不是思想的问题。 (腰部)意念是微微挺着,刚开始要吃力点,慢慢不着意也会挺着。但是必须注意腰保持空灵的意思,尽量不能僵硬。 若分得开才可谈合,身体越松就合得越快,后来身体也如神气的一部分,那时几乎可以一样快。 练拳说的腰刚开始是微微挺在命门处的腰上一点。不是整个腰椎。渐渐精神所至就能带动全身。并会长成一线。此时已不是骨肉的东西了。你的理解是对的。 但荡开不只是舒展,是指要将身体练松候使全身骨肉运动成为鼓荡运动而非骨肉曲折搬动。劲是人人都有的,练拳的人比较一致了就大一点,平常人散乱就小一点。动手时用能量增加的劲就是外劲,用能量释放的劲就是内劲。 1.挺腰与突腰正好相反,杨家练拳时从来就只有挺腰之说,不知后来的命门突出之说从何而来。 2.若身体僵块化去,就会觉得身体若一均匀体(液体或气体)到这时就比较容易理解鼓荡之意。 神气慢慢充足,身体渐觉是神气的一部分。此均匀体在动手中可以随心意变化,不一定是方是圆。 蓄发时腰都要微微拎着,都有微挺之意。但又要空灵的挺,不能有挺死的感觉。 不能用劲撑,一切做作都会使身体僵化的。 练拳先只有纵轴之腰,不能多动。 拎腰时如腰间被人握着带动全身,所以后背及全身是松的。并且在腰成为主宰之前是不应该先拎腰的。 松的概念是松开,里面是流动的。腋窝下如夹两热馒头状。绝不能变成松懈状,懈状是软,里面不通是瘪,这点很误人的,一定要避免。 挺腰就是先一点,等你命门下一段可做主宰时,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胸口一块是很难化开的,多下功夫是必要的,多体会身体是透空的道理。 站桩时不要负重,这样会练成闷劲。练拳不要练哑铃也是同样道理。 挺腰是为了先将全身的指挥中心建立,只要腰能够控制全身才是目的,若腰挺僵其他地方也不能松,就错了。注意:挺腰是为了控制全身松开,成为全身的支点和控制中心。 什么桩都可以,挺腰是命门处一段向内而上,向后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练拳是否能够入门就是一个腰的问题,练腰的过程大致如下:先是挺命门成为支撑全身及外力的主宰,渐渐会在命门下产生一段(一寸左右)明显的主宰,:这以后再练习用它拎松全身。要不然一开始就拎,很容易误解腰向后向上拎,那入内家之门也就没门了。现在外面练错的很多,使很多太极拳家没有通透之劲而被其他拳种看不起,实际内家一入门就不会被人小视了,犹如狮子初生虽力未充而百兽不敢欺。如果你一朝入门就再也不会有疑惑了。若你练了5-6年还是在迷惑中,:那一定是错了,外家拳、跤术、拳击5-6年也有成就,何况内家之颠的太极!实际上你只要见到真正的就不会再疑惑了,若对太极还在疑惑那是没有看到真的太极。 关于太极大家先要破除神秘感,若有人说在流传于世的拳经外另有什么秘诀的话,可能是看中你的荷包了。我一直说太极之所以是好,是因为你练习他可以比练其他拳种更快见效,且坦荡若夷。所谓的功夫是明理后,你练习身体和太极之理相应的程度,若未明太极之理,是门外汉还不能说功夫之事。而若不能明白太极老论等前辈的道理,就会走上小路,就会自己发明一套并守若珍宝,而拿其所说对比前辈拳论却又格格不入。而私下称另得秘诀。现今太极之病莫大于此。我来给各位指一条辨别真伪的方法。 1.是否能真正技击,若不能只能是拨弄重心的运动,拳都不是,怎么能叫太极拳? 2.技击之时是否还是以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若是即是拳论所说旁门外道也。 3.动手之时是否是神气为主,骨肉为次。若不能尚未入内家之门,何况太极。 4.对敌是否对待,敌我是否一体?若不能尚不能称太极。 以上几点若通家使出都是明明白白的,见者也是毫无疑惑的才是真货,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多是假货。 真的动手时是由不得你再去体会掤、化、拿、发的。你想若真与他种拳术比武时,是否可能别人一拳打来,我再掤、化、拿、发? 彼不动,我不动(但动相不失,不动之中已和为一体,已经化尽其势,进入得势待发之状态),彼微动(神气动相)我先动(化是化敌方神气动相,等敌手脚已动是决来不及再化的。何况敌手脚已动哪还有我先动之说?) 所以看他对不对不是看他如何描述,是看他动手之时是否还有太极之理。 太极的内功仍然以拳架为主,所谓的静功是指对太极体理的锻炼,这是非常重要的,体理入门可从三个方面进入。1.道家的无极;2.儒家的浩然之气;3.佛法的直观本性。 要在体理上练到刀枪阵中不丢失,自然太极功夫一日千里。 首先你必须知道,拳架的动作是用来练劲的,决不能用来实战套用的,就好像读文章是学习表达方式的,若写信时想用来整段抄袭就是成功也一定是词不达意。生死相博岂能预设。我可以告诉你,真正动手时必须要身心非常空灵才能随机而变克敌制胜,若一有预设身心必定滞重,一遇高手必败无疑。 好手出拳如心中炸出,手脚如风,若此时还想要绷接已犯顶抗之病,而且根本来不及。所以无极之状就是接,若敌之神气相照之时不接化,等敌人出手之时才接怎能是敌不知我我独知人,哪有百战不殆的把握?无非还是手快手慢之列。 太极拳论说腰为主宰,主宰是要有主动性;有控制能力的。不能是被动的作为支点或轴,这点很多拳友不很明白。所以我不太主张用放松这个词,松开应该比较好,全身由腰控制使至松开,这样一定会尝试到触之而灵动的感受,这实际是入太极之径,懂劲之门。 章鱼无骨,八爪却能无微不至,力大无穷。显然可以说明力量来自高度的控制力,而不是支撑或杠杆力。 三寸嫩芽是指你通过全身挺在腰上的运动,渐渐会发现形成一个能指挥全身的灵动的一段,位于命门下。若真能如此,内家拳有望了。 腰的感觉是此段腰间将全身拎空之感,时时不能丢失。练拳不论弓腿坐腿都不能坐实。腿坐实就是腰泄劲的表现,设想此时安有灵动之趣?腰挺时应该是灵动的挺,不求挺实之挺。牙紧应是此病。 杨老先生早年的照片,尚在练功阶段,非常可贵,因为一般拳家不会将尚未成功的照片资料公开,但其中的练拳痕迹反而明显。看此杨老照片,身形挺拔,要旨是在挺拔中渐渐松开才是功夫,决不能去尝试缩小的去松,再看杨老挺腰如沙场将军态,这些都是初练者必须注意的。 气聚于顶是一病,表现为下僵上满与轻灵相反。 踨之于膝是在蓄势之后放劲之时膝在腰的指挥下的一种配合。决不是以膝之踨来指挥腰之发。切记! 腰不拎是不可能松胯的,腰拎起时,胯之下松沉,才能使腰胯之间松开而不使腰受牵制而失中正。挺腰一定是先向前,有成后拎腰,如杨老照片。向后鼓外面说得很多,不知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是错的,并且误了许多人。 真腰未生之前,及已生之后是已生而力不充之时,还不能完全靠此腰使全身通透,需要用挺掌和坐腕相助使全身松开。而当腰力已充就必须将掌松开,若不能也是一病。 真腰生成初在命门下一段,此时命门之下与整个腰是直的,不受胯之牵制,真腰生起当威力更大,自觉如沙场上将,对敌如入草稿之兵甚对。若腰力已充可不挺掌,但腰力充也甚难,望不要自己轻许。 一般练太极拳容易将松与软相混,筋骨拉开才能使内部松开和流动,而在软的状态也是不流通的,且泄软的状态是不能练成知觉反应。挺腰先在命门处一截。 松是在劲力拉开的状态下,使里面通透的状态,所以是决不矛盾的。里面有不通透处,通过挺腰和拎腰使他渐渐通透。所以松是拎松不是放松。 练拳时脚趾冰冷是体质寒性的缘故,身上寒气甚重,练拳时就会有此现象,有的是脚冷,有的是手冷各有不同,你必须停食冷饮;大闸蟹等寒物。练拳量要增大,必须大汗。肩,胸口等处僵劲明显,要把这些僵劲通过腰把他拎松,使里面先有松动感,渐渐会完全化开,只要全身化开,方能谈整劲和周身一家。 沾是引,是方法;粘是带动,是内劲。 过去我们练拳老师就要求禁食寒物及烟酒。腰力充沛是无止境的,至少浑身无处不在腰的照顾中和指挥中,且能不费力,不着意。心一动浑身上下包括极细微处无不自然而动,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 拎腰只求能将全身拎松,不要管这么多,上下一线是练成真腰一段后渐渐长成的,不是能摆成的。 练拳早期一定要户外进行,桩要低一点,要有运动量,功夫是不能打折的。 练拳时间长短都是要自然,不要强求,早期乱划会较快,有些意境身体跟不上会较慢,身心纯熟后会快些。各人境界不同不必强求。 在腰能做主宰的前提下尽量要低一些,练拳的过程是强度和均匀互进的过程,当腰能将全身拎空成均匀后,再放低架子打破均匀再练均匀。李雅轩先生是杨老先生中真正学到东西的几位前辈之一,一下要练到他的样子是不可能的,要渐渐而至。唯不可降低要求以求架低。也不可尖裆一定要开胯圆裆。 站桩和练拳一样要挺腰,开胯圆裆,拎松全身,纯熟后再在运动中锻炼不丢失就是拳架,唯站桩是催长功力的一种好方法。 "五趾抓地,气通涌泉",这还是腰不能做主宰的表现,当你练之脚如生在腰上时会如腰在空中而立两脚微踏于地。 练完一套拳呼吸应该更加深长,喘气应该不会。练拳速度快慢按程度不同而不同,应按其自然。 转换是指一切的多,折叠是方法。 后天呼吸在于鼻,应该深长,但同时口要放松,因为蓄发之间鼻之息不足以吐纳必借于口,不然易结气于胸。 可明白儒家浩然之气而入门更好。最好是明白佛法本意后返观太极之理则更好,但佛法无明理之人指路极易错路。 实际上太极拳之开合不能从某一处练起,必须全身一开合,功夫练到细微处,浑身上下处处都开合,若无开合处必是僵劲未化。 挺腰时要有空灵之意,尽量不要挺死,多用精神少用骨肉。 周身一家一定要如液体状决不是软布一块状。 我练拳是从师门24桩入门。 每次站桩若高桩应该30分钟以上,若低桩就要到支持不住为止。每天至少3次。 憋气不对,憋气就是在胸口,这时应该是腹式呼吸。不是屏气。 站桩时要穿平底布鞋,不要穿有跟之皮鞋,挺腰,两腿要挂在腰上,不要全身放松下沉。要找如踏空中的感觉。是圆裆不是撑裆。腰能灵动已经脱离了脊椎的骨肉范围,以后应该体会他一呼一息一吞一吐(不是流动)能带动全身吞吐蓄发,一转一化无不是他主宰,假以时间一定会练成知己的功夫,知人的功夫就必须明太极的哲学之理,并有所相应才能练得。不过知己的功夫是第一关。 以心行气是要用心不用识,识是以思想分别为体,心是遇境直接生起,此点我认为是能否在太极上登堂入室的关键。可是不太易懂。拎起腰脊是以腰拎起全身的状态;并非拎腰一段之意。蓄劲时顺时针转,发劲时逆时针转。 腰与丹田是主宰和宾辅的关系,有腰无丹田难得大用,有丹田无腰如三岁童儿舞大锤,且腰成如鼎火,是练精化气的成因,然后知直养而丹田自会有成。 要先练腰,有腰以后丹田之气方能入骨,无腰的丹田满则易泄,难以升华。 敛气入骨和佛家白骨观不同,实际上敛气于骨并非真的敛在物质的骨头里,实际上就是提起精神,接劲时用心(不是脑识思想)听的状态。以求将身运化成精神的一部分。佛家白骨观是为欲重之众生而起一方便观想,是断习气之良药,不是世间法可比较。 神气为主就可以说是内家拳了,实际上和什么动作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所以练陈式当然可以这样练,若按我说的那样去站桩,什么桩都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建议站中低桩。 关于佛教经典中把识,心分开的莫过于(大佛顶首楞严经),但初涉佛法者不易懂,听说有位大德所讲的(首楞严经行法释要)今年将要出版,此书若能得看,真是法宝。 什么时候你把这身骨头忘掉了就有出息了!(玩笑)。 蓄劲时顺转,发劲时逆转这在腰能指挥全身后必须的一个锻炼内容,实际上中间还有一个S调头,使蓄劲时顺转鼓荡而开,至对方落空时我劲方为蓄成。S调头后逆转神气相会而合。能合之劲成倍于不合之劲。功夫成后,此过程渐渐淡化,终归无形。但无形之中一样也不缺。就是至一触而发也不出此。 定步推手决不是打轮,绷;捋;挤;按要认真,此四处是最难保持在太极的原理下完成的。此关一过自然能应付散推,要记住千变万化都是从规矩中化来的,不是学来的,但规矩一定要明师教,规矩一错,背道而驰。拳架所练成的习惯在推手及散手中实践,不自在处,问题必在拳架,这要过来人常在身边指点。 力由脊发,实际上是由能指挥全身的中线,此线是借脊集气而成,成后自然能拎空全身,主宰全身。两腿是被中线(腰)拎着,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不是从脚撑起。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就腰不作主宰了,但腰拎又不能将身体拎硬,要像在游泳时,两脚不能踏实,腰自然控制全身。久久自然腰为主宰,人也有腾挪之意。自然步随身换,心动而身不灵,必是腰的能力未充。但腰力又决不是腰的力量,时指腰对全身的控制力。实在太难口述,先理解试试,希望不要弄错。这个对了,就有希望了。不然练个十年还不如练三年摔交或拳击。真正内家入门,一日千里,懒懒的练也比别的方法努力的练要快,这才叫好的方法,不然内家好在哪里?得此坐着和空中都能发力自如无有疑惑了。 打人能跋根这在实力悬殊的状态下,有很多人会表现出来,但是否是和神气一动,彼如弹丸而出,是质的区别还是量的区别?若是量的差别那你离内家不远;若虽能将人跋根击出,但仍很吃力,胸口若憋不畅,浑身力量不通透,那最多是撞击劲,离内家拳尚远。我的前辈师长有一句话: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请各位细细品尝。 腰是向前微挺而拎起,不是后凸。拎腰只能是命门之下一段约一寸,拎至浑身轻灵状,过分就反而身体变硬。中气不能提上檀中穴。对的感觉如人可踏于空中,身形自在,肢体如白云,心意如秋风,心动身自随。不应是头重脚轻而失控状。 实际上太极拳发人用拔根两字很不妥,应该是在擎;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发放之时哪里还有根可拔?若对方未起根而要硬打,已犯顶抗之病。 练拳先要体会人我天地为一体的状态,这样慢慢会体会到人与万物相容而轻,但腾起之中自然有沉厚之意,不是先下钻再弹起的状态。这就是借天不借地的开始。 S调头之事,应该是练至腰为主宰,命门之下一段能擎起全身后,练习神气调度的方法,可能必须口传方妥,说出来要搞错的。且有了S就是有了8字调头,没有两种,千万练拳不要复杂化。 如未到腰为主宰的地步,S调头只是扭腰而已,当然也可练,只是没有实质作用熏陶而已。 普通的可说是对方落空时,就是我调头处。 练拳必须以腰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四正手必须按规矩合起来练,实际上绷;捋;挤;按四手是在四正之中清清楚楚的,哪像外面的打圈?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电视上教拳的也常是错的,最好请一个正统的老师教一下四正手,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身体的感觉各不一样,完全不理也是不可能的,但一去追逐就会走上歧途,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根本的原则,了知一切觉受都是过程,不要有稀奇感,也不要追逐体味。这样就比较好一点。
形意拳的技击速成法过去形意门里其实有技击速成法,就像李仲轩老说的,为了强国强种强军,
老辈人编了很多速成有效的东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来打一两个没问题,
一年以后打五六个没问题。不是说形意一年打死人吗?就是这么打的。如今
几乎没有这么练的了,主要是没市场。不过现在看,把这些东西整理一下练
练还是有用的。 形意拳是以枪为拳,所以最先出来的劲是“枪劲”。马上用大枪什么劲?很
容易意会成直劲。其实过去马上用枪不是两手端着去捅的,那个才多大劲?
你可以试试,端着枪坐在马上往前捅,看看得劲不?过去是两马对冲一个回
合,其实就一下,捅上就赢了,打不着就再来。大战三百回合,就是三百个
照面。 马上大枪最短的一丈二,还有一丈五的,怎么使?两手端着捅,那是三八大
盖。如今以讹传讹的东西太多,真的没人知道,说出来反而没人信。春秋战
国时期马上还有使长剑的,有两米多长,用今人的思维更不能想象了。怎么
用的呢?如今的射箭比赛要是和过去的比纯粹就是玩意儿,弓太小,劲也太
小了。 看过一个老骑兵写的东西,说只要骑兵一撒开,步兵基本就是等死。马上功
夫怎么用的?要人马合体,人要借马的力量和威势,马一飞起来四条腿得象
长到自己屁股下头,然后转腰拧劲起手一枪,那得多大的劲?形意拳把它落
实到地上,没了马可这间架和劲道不能少。三体式怎么回事?最终落脚点都
在脚后跟上。 过去的拳谱里都告诉你,动起手来心黑手辣绝不留情,现在很多人不理解,
那是因为时代变了,过去那个年代社会上不太平,随时有生命危险,你不杀
他他就要杀你,所以动手就不能留后患。如今看看新疆和西藏这些事,那些
凶手狠不狠?刀砍斧剁,无论老人妇孺,躲进屋子还要灌汽油烧死你。切记
,莫有妇人之仁! 过去为什么讲究穷文富武,有钱才有闲,不然穷的天天找饭辙,哪有时间练
功啊?所以民国那阵如孙禄堂这样的前辈都是把徒弟养在家里,或者像中华
武术会、国术馆这样的把人养在馆里专门练功。文武文武,过去人是真拿它
当回事,如今是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蒋介石对文化传统很重视,当时各地国术馆都是中央财政拨款支持。民间还
有各种国术馆和武术会,都是当地财团支持。另外还有一些军阀资本家自己
办的小型国术馆等等。那时的中央政府对文和武的教育基本是不干涉的,所
以教育家办学校,武术家办武校,才有人才辈出。钱学森问前总理那句话,
答案其实在这里。 1、5000米长跑加100个深蹲,保证身体素质;2、学习三体式,以散打高度站
好,注意后脑勺-尾椎骨-脚后跟必须在一条线上,这是一条垂直线。前后后手
在一条线上,又是一条线。全身劲往里兜一下放一下,体会松紧缩放;3、三
体式,打拳击的刺拳、直拳、摆拳、勾拳。人身体肌肉力量只发挥出百分之二十几,形意拳就是把那百分之七十几找出
来。出来了没人能抵挡。关键在转胯,后脚跟一蹬,胯一转,通过脊椎转到
手上。把这个劲练出来效果就厉害了。可以反复双手推墙体会,然后用在拳
击上。一开始静态三体式,然后过渡到活步三体,其实就是拳击进步出拳,
整体不丢就行了。 从静态打一拳,过渡到进一步打一拳,最后到飞起来打数拳 ,记住身架不丢
力量不减就成了。我们就打直线,又快又很,没人防得住,因为暴徒也都是
普通人,挡不住我们雷霆一击。再解决硬度问题。弄一个方形铁块揣兜里,
没事就拿拳头两个大指节打,一开始力要小,慢慢力大。最后什么效果?一
拳倒脸上出血。 凡是这么练一年的,基本上都是街头霸王了,希望不要去学坏啊。我还要告
诉大家的是,空手不如拿家伙,兵器就是拳头的延长。能拿家伙的时候不动
手,动手是最后没办法才用。还有需要记得打什么地方。心口、两乳、咽喉
等等,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你练出了速度,就可以打到。 速成的办法,必须练硬功,不然就一般人的筋骨,打上几拳骨头上的筋膜都
肿起来了,还打谁啊?这都是经验之谈,不信的就去试一下,看看你的拳头
够不够硬?体力不够的,打几下就拉胯了,别说面对暴徒,就是普通人打架
一分钟下来就站不起来了。真要是对面几个拿着刀的,擎等着挨宰。生死搏
命,胡猜的没用。 双方对垒,你必须快过对方,无论先出手还是后出手,慢了就死了。一拳或
一腿先打到,还要保证一举拿下。这就是我说的内家拳只有一没有二,有二
的是擂台搏击,只有一的是武术的生死较量。别存幻想。新疆西藏那地方没
法有幻想。要打就先下手,下手就见效果,否则就是你死。如今这时候,才
见到点武术本色。 就是练过搏击散打拳击的,也要解决体力和硬度问题,不然面对生死对决一
样要吃亏。体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跑步,硬度就是打铁块或者铁砂袋,可用半
斤地骨皮加半斤咸盐加水,把手放在里头煮,直到水热受不了拿出来就练。
练完了再煮一次。一开始练得是直劲,慢慢要体会出透劲和震劲。 形意拳三体式非常科学,站三体式能够快速均衡全面增长身体素质。我说的
三体式,是孙氏拳的三体式。网上有张烈先生三体式教学,有兴趣的可按图
索骥。这个三体式就是门内一直秘传的极限三体式。一般人一分钟都站不了
,也不要求你站多长时间,只要保持均匀深长之呼吸十数次即可。左右反复
四五轮足矣。 站三体式立掌非常关键,五个指头都要乍开,大拇指要平,这个是长劲的关
键。浑身关节都要一一抻拔开,即所谓易骨易筋。几轮下来站不动了,就做
双尖伏地。也就是大脚拇指尖和大食中三指支撑身体,先耗时间,慢慢功夫
长了就可以做上下起伏。此法快速增长功力。在此基础上能够结合长跑就更
好了。 站几个月三体式,体能素质飞快增长,而后每天打崩拳1000次。一开始要打
直劲,有点直着往前捅的意思,体会蹬地、转胯、拧腰、伸肩、冲拳的整体
作用,慢慢就打出了全身之力。此时发一拳真有地动山河之威。直劲打好了
慢慢体会直中有短,往里头加寸劲,而后练习快速连续出拳而劲力不衰,这
一步就成了。 然后就是活步崩拳,往前进步出拳,变换身法出拳,直到随心所欲想打就打
,就得了崩拳的间架和拳劲了。到这步就可以把拳击的直拳、勾拳和摆拳揉
进来灵活运用,做到无论出什么拳都是崩拳的架子和劲力,加上身法快速,
拳头够硬,就具备了一定杀伤力。平时要多上拳馆实战,不能等到事来了临
阵磨枪。 用木头棒子打人,最忌讳高高扬起再往下打,因为预备动作时间太长,且动
作发力太老。其实无非劈和崩二法。劈是要把棒子快速从身前向上立起,此
动一是蓄力,二是防守。双手过头后上步快速下劈,此时注意二力合一力。
最好用是崩,毫无防范瞬间就崩到对方心口胸口脸面等部位,要带着身力一
下子透过去。
英雄打虎劲
一、易筋换劲桩
常人之力属后天,是为外力,谷称死劲,亦为僵劲,无有变化。传统国术尚劲不尚力,只有通过易筋锻炼,才能产生真力,变换成武术家所称之劲,劲与力不同,认真练功自能体验。当练有一定功力,每一运劲便觉有气自骨中透出充沛周身,身体如同被水银充满一般,引劲贯达四梢,意之所至坚如铁石。此桩功民间亦称“提桶子劲”。
1、面向南方,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垂于体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呼吸平和,精神集中,两目平视。
2、两掌手心向上缓缓前伸上提,成前平举高于肩齐,然后翻掌心朝下,向下落到身体两侧,此时翘腕,双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微用力下按做呼吸三次,愈按愈紧;然后两掌从两侧向上划圈,当于肩平高时,翻掌心朝上,缓缓向上环抱,直臂上举过头顶上方,掌心相对,然后屈指紧握拳头下落,屈肘尖朝两侧,拳经耳旁落至肩前,沿体侧向下栽拳,虎口朝后,下栽至臂直,两拳背距腿约10厘米,做呼吸三次,用力握拳,愈握愈紧。呼吸毕松拳成掌,再从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掌心相对时,合掌下落,沿任脉线缓缓落至胸前,十指朝上,略停片刻。
3、接上式,然后双掌外分,向左右两侧移动,成侧平举一字状,掌心向上,转掌心向前,大臂带动小臂向胸前合拢环抱,两肘弯曲,双掌虎口成圆形,掌心朝里,手指微微张开相对,中间约距20厘米,掌胸之间约距30厘米。要求:悬顶闭目,舌抵上腭,含胸松腹,微收会阴。意念: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环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广大天地之间,每次定劲静站不得少于30分钟。
二、握固铁骨拳
拳谱云:“拳者,卷指叠拳,屈指握固,团聚气力,用以击敌也。”按此练轼可使双拳硬如坚石,两臂增力。现将其中平肩架介绍如下:
1、面向南方,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两手臂垂于体侧,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垂帘目视鼻端,闭口舌抵上腭,调息匀长,气沉丹田,专意静心,排除杂念。
2、两手缓缓前伸,手心朝下,向上抬至乳平时,屈肘后收,两掌收到乳侧,胁肋之两旁时,慢慢向下按,掌心朝下,手指朝前,沿体侧按压至臂直。然后配合呼吸双掌压按,呼气时双掌用力下按,手指上翘,呼气时双掌用劲下按,手指上翘,吸气时保持用力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乃止。
3、前式数字毕,即将拇指尖贴大腿并上翘,其余四指同时向掌心屈指握紧,掌心朝后,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双拳用力紧握,吸气时拳头不放松。每呼吸一次拳握一紧,愈握愈紧,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即可完毕。
4、前式数字毕,将大指叠在中食指中节上为平拳,趁势虎口向前一拧,成拳心朝腿,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双拳用力紧握,吸气时拳头不放松。每握一次拳加一紧,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即毕。
5、两手握拳,由身体两侧向上平举,成一字平肩,拳心向下,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用力握紧,吸气时紧劲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毕。
6、两手直臂向前平伸握拳,拳心向上,高于肩平齐;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用力握紧,吸气时紧劲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毕。
7、两手握拳举过头顶伸直,拳心相对;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用力握紧,吸气时紧劲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毕。
8、两拳起码臂向前下落,至肩平齐时停住,拳心相对;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用力握紧,吸气时紧劲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毕。
9、两拳再下落至两腿内侧,置于大腿根部,拳背朝前,拳眼相对,约距离10厘米;然后配合呼吸紧握双拳,呼气时用力握紧,吸气时紧劲不放松,如此七七四十九次呼吸完毕。
三、铁臂关窍秘
其它门派练铁臂之功,主要靠排打,而本功则有其独到之妙处,“阴阳转换,拧扭小臂”此为练铁臂功之秘要。依此练功,不但见效快,而且功力威猛。也将其中之平肩架介绍如下:
1、面向南方,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正身直,两臂下垂,肘腑微屈,两掌挑腕上翘,手心朝下,十指朝前;然后配合呼吸上提下按,吸气时屈肘两掌上提至腰间,呼气时向下按下至臂直,如此七次呼吸即止。
2、站立要求不变,两掌握拳,拳心朝后,两臂伸直,然后配合呼吸前转后拧,吸气时两拳心翻转朝前,呼气时用口发“嘿”长声吐气,尽量将气“嘿”出,半提肛紧拳,同时两小臂拧劲,两拳翻转复原成拳心朝后,手臂作小幅度颤抖,如此重复作七次呼吸即止。

3、两手握拳,左右伸臂,成一字侧平举,拳心向下;然后配合呼吸上转下拧,吸气时两拳翻转成拳心朝上,呼气时用口发“嘿”音长声吐气,尽量将气“嘿”出,并提肛紧拳,同时两小臂拧劲,两拳翻转复原成拳心朝下,并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颤抖,如此重复作七次呼吸。
4、两手直臂向前平伸握拳,拳心朝下,高于肩平齐,然后配合呼吸上转下拧,吸气时两拳翻转成拳心朝上,呼气时用口发“嘿”音长声吐气,尽量将气“嘿”出,并提肛紧拳,同时两小臂拧劲,两拳翻转复原成拳心朝下,并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颤抖,如此重复作七次呼吸。
5、两手握拳直举过头顶,拳心朝前;然后配合呼吸后转前拧,吸气时两拳翻转成拳心朝后,呼气时用口发“嘿”音长声吐气,尽量将气“嘿”出,并提肛紧拳,同时两小臂拧劲,两拳翻转复原成拳心朝下,并伴有手臂作小幅度颤抖,如此重复作七次呼吸。
6、平肩站好,右手掌心朝内置于丹田处,左手握拳向前伸直,拳眼朝上,略比肩低;然后用鼻吸气,提丹田之气上升至膻中穴,同时右手伴着抬至胸部随即呼气用口发“嘿”音长声吐气,并提肛紧拳,右掌从胸部引气经左肩,右臂推至左拳处,用意用劲导引。再吸气右掌收回胸部,呼气推气达左拳。如此重复作七次呼吸,换左手向右拳推气,也做七次呼吸即毕。
7、按姿式站好,以鼻做深长匀细的呼吸数次,全身放松,意念气沉丹田,收功。收功后手臂放松,双手轻揉两臂。练习铁臂功请参看“铁臂关窍图”,此为练铁臂功之秘要。
四、发出击打力
通过一百天练功,已具有相当功力,如何才能使所得劲能发挥出来,必须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
1、空劲冲拳:习者每天早晚做蹲裆骑马架子冲拳,每次冲拳次数以两拳各50次为一组,做6—10组,配合呼吸练习,呼气时冲拳,吸气时收回,要求蹬脚,转胯,拧腰,送胯,抛拳。练习30—60天,劲力顺达,改换方法。习此功同时尚须配合拳劲蓄养。
2、寸劲穿透:以冲拳方法打吊袋或胶靶,初始动作要慢,力量由轻到重,一下一下地体会劲力由脚、腿、胯、腰、膀、肘直至拳面的传导感。要求同上。如此练习一段时间,发劲通顺,再将拳头成拳心朝上,微屈肘,移至距墙半尺处,然后按以上要求冲拳,猛转拳心朝下,去打靶子,如能运劲自如,再缩短距离,直至距一寸,仍能发劲如意,穿透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