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深度游(171)南京:六朝古都

深度游(171)南京:六朝古都

目录:1、六朝古都南京

       2、南京景点

       3、瞻园

       4、煦园

       5、栖霞山

       6、雨花台高座寺

      7、金陵阅江楼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朝”,南京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建都,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位于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半圆形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组成。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整组建筑总平面取“自由钟”图案,表“使天下皆达道”之义。瞻仰者由下仰望,但见浩瀚林海衬映着碧瓦银墙,宛如伟人之浩然正气,与大地同存。恢宏的陵墓工程于1926年3月奠基,1929年春竣工。同年5月28日,孙中山灵柩由北京运抵南京,6月1日在中山陵举行奉安大典。

 


 

玄武湖位于南京东北城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湖中有五个小洲(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故又名“五洲公园”。各洲之间有堤桥相通。

 


 

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中华门现存的南京城墙建于明代初年。南北(中华门至捐江门)长10公里,东西(中山门至汉中门)宽5.67公里,计有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钟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阳等13个城门,后又陆续增辟11个,共24门。

 


 

夫子庙地区是南京小吃的发源地,早在六朝时期,就成了全市的小吃中心。明清及至民国政府时期,随着秦淮灯船的兴起而更加繁华,小小的夫子庙地区,大大小小有20家小吃店,成了南京小吃集大成之地。名店有奎光阁、新奇芳阁、蒋有记、雪园、永和园、六凤居、五凤居、德顺居、龙门居等。还有一家风味独特的月来阁,是泊在秦淮河上的一条画舫。

 


 

莫愁湖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外。公园里林木郁葱,湖畔亭、堂、厅、楼错列,古代享有南京第一名湖之称。相传莫愁是南朝时齐国洛阳一美少女,家贫卖身葬父,远嫁金陵,不容于舅姑,投湖自尽。因此得名莫愁湖。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想在难以跨越的长江天堑上建造桥梁。这个梦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得以实现。1968建造了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577米,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9.5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公路引桥3012米,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孔桥。大桥建成后,天堑变通途。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于1985年3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落成开放。

 



                           南京景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历来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定都给南京带来了一度的繁华,成为东南物产丰饶的胜地。六代豪华春犹在,如今在南京城内散落的六朝遗迹可考、可赏、可叹…… 台城(览钟山、观玄武,台城柳堤怀六代)、鸡鸣寺(南朝名寺藏帝王,香烟袅袅抹胭脂)、玄武湖(帝王习武地,金陵秀色处) 南京白马石刻公园(东汉传说,数朝石刻) 、灵谷寺(南朝名僧塔,明帝御迁地) 古林公园(齐梁拜梅亭,今朝赏梅地)、清凉山、石头城(武侯驻马点江山,石头虎踞依秦淮) 莫愁湖(南朝有莫愁,悄然湖畔走) 朝天宫(冶山旧地,春秋史筑,魏晋遗风)、夫子庙(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 栖霞山(舍利塔、千佛岩、乾隆御花园、红叶谷),登高望远,如逢秋天还可一赏枫叶、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明文化村(阳山碑材,碑中之最)、灵谷寺(明代规模最大的寺庙) 明故宫遗址 (现辟为午朝门公园。是北京故宫的蓝本,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现虽未修复,但仍能给人以磅礴的感染和无尽的遐想、回味)、玄武湖公园(湖光山色储皇册) 鼓楼公园(明朝都城的见证,重大仪式的圣地)、阅江楼(朱元璋的愿望和遗憾,六百年的见证和关联)、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最大的中世纪造船遗址)、莫愁湖公园 (明代古典公园,园中胜棋楼原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开国元勋徐达经常弈棋的地方)、 朝天宫(明代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中华门城堡(世界第一瓮城,明代最大的城门之一)、夫子庙、李香君故居、瞻园、白鹭洲公园等(曾经的国子监,明清时代最大的乡试场所,江南贡院科举严谨,秦淮浪漫)、清凉门、鬼脸城、狮子山(走仪凤门—定淮门南京明城墙风光带)、 神策门公园(敌楼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门、龙江宝船厂(大多数郑和船队曾在此营造)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原为郑和府第内的私家花园)、牛首山郑和墓(航海家寿终正寝之地)和郑和纪念馆、南京博物院(30年代蔡元培倡导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目前全国第三大博物院)、中山陵、钟山风景名胜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美龄宫、孙中山纪念馆、音乐台、蒋介石汤山温泉别墅(庄重典雅的中西合璧建筑,得山水之优势,引香泉之环抱)、总统府(近代史博物馆,孙中山、蒋介石办公处)、梅园新村(国共谈判旧地)、南京1912旅游休闲时尚街区(民国古典风情,现代休闲文化)、南京大学(三江起源,知名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三江余韵,女校风范)、东南大学(三江的另一分支,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南京地质博物馆(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中山植物园、南京海底世界、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国防园、江苏电视塔、南京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高校观光 江南水师学堂(洋务运动开办的军事学校) 南大/南师大/河海/东大/南航等、金陵中学(清汇文书院)、晓庄师范学院(瞻仰陶行知展览馆与墓园)、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 文化博览 南京博物院、明城垣史博物馆、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乌龙潭公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 红色之旅 雨花台、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新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静海寺。 南京长江大桥滨江风貌游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渡江胜利纪念碑、燕子矶、幕府山(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长江游轮览江景、南京奥体中心、绿博园、江心洲:民俗百业馆(民俗百业展演)——农趣馆(农具展演、知青屋、踩水车、推石磨等)——农民艺术馆(葫芦雕刻、竹制品展销、奇石奇根展示)——江村农俗园(茶具博览、家禽动物展示、晃桥索道等)——江岛酒坊——农家菜一条街——葡萄乐园——大江风貌——紫光田园)、八卦洲 温泉度假游 汤山颐尚温泉、汤山温泉、明文化村景区、南京大吉温泉度假村、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惠济寺、南京钟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南京银杏湖国际高尔夫球俱乐部、“太阳岛”休闲俱乐部、国际昭富高尔夫俱乐部 乡村美景游 牛首山郊野踏青、菊花台公园、金陵石刻园、将军山风景区、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世外桃源农业旅游村。                                      

 

 

                   瞻园

 

 

 瞻园,位于南京夫子庙的西面,始建于明代初年,为中山王徐达府邸之西园,又称西圃。清初,该园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巡视江南曾驻跸于此,并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此园,还御笔亲题“瞻园”二字。太平天国时期,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幼西王萧友和府。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进攻天京,该园毁于兵燹;清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九年两度重修。民国初年,江苏省长公署等政府机关曾设于园内。解放后,1958年重修,1985年又进行了扩建。如今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以崭新的面貌喜迎中外游客。

走进瞻园的大门,迎面的几进宅院,为“太平天国史迹陈列馆”;左转,则进入西园,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进得园内,北望:一列三层垒叠而上的假山巍峨矗立(此乃明代遗物),一池清波荡漾其下,水面上一桥枕波勾连西岸。向西:横卧于池畔和溪边的假山与北山相望,向南逶迤而去;松柏苍翠、花草飘香,扇面亭、岁寒亭掩映其间。南面:紫藤架下静妙堂,依山傍水;穿堂而过是前院,开轩南望、但见一山耸峙,一条飞瀑如银链高挂;一曲清流从北山后面蜿蜒而下,经西山脚再曲折南流,连通前院碧池。而东边,回廊抱阁、曲径通幽;四季悠游,满目皆景。

江南园林以山水布局为先,这一传统始于六朝。中国古代园林建设,至少可以上溯至秦汉。中原王朝宫苑布局特点是规模宏大、以宫室建筑为主,如秦之阿房宫、西汉之未央宫。六朝时政治中心南移,南朝宫苑建设转而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如当时建康城的乐游苑、华林苑,尤以刘宋时的上林苑为代表:自然山水和皇家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另外,滥觞于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的山水田园情怀,对园林的山水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诗文上,从“大小谢”、陶渊明和“竹林七贤”,到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再比如绘画上,从唐以后的董源、巨然,经北宋院体的雄浑、再经南宋的嬗变,到“元四家”的文人山水。或观飞瀑、或听松涛、或闲读诗书、或酒后吟诵,“侣鱼虾而友麋鹿”,目与色谋、耳与声谋、人与自然谋,这种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文化情操,其影响是深刻的、本质的。因此,欣赏江南园林中的山水,必须理解这是微缩后的自然景观,以小见大,唯有这样才能体会那种足不出户也能置身于山水间的妙处、人在画中天人合一的意境!

另外,还须了解江南园林在布局上其他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比如:孤立的太湖石,或象形、或玲珑可爱,鉴赏时要从“瘦、透、皱、漏”四方面入手;园内隔墙上的花窗,用以延展视线、沟通园内的景致;花卉植物中的松柏、梅兰竹菊等,彰显主人的性格和情操。

西圃的第一任园主,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与明太祖同乡。幼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末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部队、于军中供职;徐达后来“仗剑往从”,开始了戎马生涯。

徐达从军,有勇有谋,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还“时以王霸之略进”。一次,朱元璋因郭子兴故遭他军羁押,徐达不顾自家性命、顶替其为人质,故备受朱元璋之器重。不久郭子兴病逝,朱元璋统领大权,挥兵南渡。此后,徐达统兵、于一系列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1355年始,“廓江汉、清淮楚”,克采石矶、下太平,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继而又“电扫西浙”,攻占平江(今苏州),消灭张士诚;1364年又挥师北伐,“席卷中原”、所向披靡,最终攻克大都(今北京),完成统一北方的重任。

徐达功勋卓著,官高爵显,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虽官居高位,却为官谨慎、处世豁达,不自傲、不结党。也正因此,朱元璋虽然有所猜忌,终因没有把柄、而未能加害于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因“背疽”突发而卒,享年54岁。朱元璋评价其为:“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人,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可谓高矣,极矣!民间对其死因有所传闻,言朱元璋曾“赐鹅”与他,以促其背疮毒发。此皆因明代笔记小说【翦胜野闻】之杜撰也。

徐达生有三女四男:长女为燕王朱棣妃(后为明成祖皇后,即仁孝文皇后),次女为代王朱珪妃,小女为安王朱楹妃;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次子徐添福,早夭;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后追封武阳侯、定国公。京剧【大、探、二】中的铜锤花脸徐彦召,即为徐氏后人。

此处对徐达的长子和四子多书两笔,因二人皆卷入“靖难之乱”,都是燕王的“舅太爷”、而行为却截然相反。太祖驾崩,因皇太子朱标早逝,遂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燕王一见此景、垂涎三千尺,暗地密划谋其位;建文帝登基后力行削藩,燕王再见此情、怒火一万丈,明里起兵夺皇权。长子徐辉祖,力助建文帝朱允炆防范、抗击燕王,失败后、被朱棣囚禁于东园之太傅祠内(东园,即今日之白鹭洲公园;为朱元璋赐予徐达的花园,因在西圃之东、故称“东园”),终身都未能走出去。而四子徐增寿则力助姐夫朱棣,当燕王攻入南京城时,建文帝气极而问罪,“手剑斩之殿庑下”。待燕王攻入皇宫,见“小舅子”已死,抚尸恸哭!是耶非耶,孰对孰错?若按史学标准来判,倒也不难,自然是徐辉祖“忠”而徐增寿“昧”;若以今天金钱崇拜下道德沦丧、为富不仁,急功近利、不折手段的世风来评,恐怕会大大的不同。你信不?反正我信!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上战乱频仍、留下来的故事要比留下来的遗迹多得多,像瞻园这般相对完整的历史遗存、已经十分难得。因此,瞻园以厚重的历史、丰富的人文、以及“园以石胜”的景观特色而载入史册,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江南四大名园”。我希望南京能更积极地通过考察、挖掘和整理,以复建更多的古迹,让世人尽可能直观地、较为直接地领略曾是十朝都会的南京的历史文化,而不是想要了解南京就只能到书本里去查找!

(上一组瞻园的图片):


瞻园新扩建部分,位于瞻园的北部。


                 

 



俯视西圃



回廊抱阁,玲珑典雅。


                          
                              一笔书“虎”字石刻,里面暗藏“富甲天下”四字。

 


                  
                 

               瞻园的“柳”“迎春


                

             春风吹绿了她,还是她点缀了春天?



几缕春风至,廊檐千条柳丝绿。



有团队至,她们就于台榭献舞。


                 
                 

              新扩建的北园的雪景


 

北园主景


(上图:北园侧景)

(上图:俯视西圃)
                  
                  

                对面是“西山”,上为“岁寒亭”。


 

瞻园内雪景



                  

               蓑衣不见,亭阁披寒


                    
                     

                人倚雕栏,鱼戏清波。



西圃北面景色。对面的假山,传说为宋代“花石纲”遗物。


                  
                     

              “静妙堂”对面的假山、流泉。


                 
                   

             园内的鸳鸯

 


对清波、孤枕难眠,欲白头、有谁与共?

                                             煦园

 

 

 煦园,位于南京长江路上太平天国天王府之西侧,与总统府连为一体,又叫西花园。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招抚陈友谅旧部,在此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永乐二年,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辟原汉王府的东半部为“新汉王府”,并以朱高煦名中的“煦”字命名此园。

清代于此曾设两江总督府,东侧为江宁织造署;康熙帝六次南巡,有五次驻跸江宁织造署;太平天国时兴建天王府,此为御花园,因在宫殿西侧,故又称“西花园”;清军攻打天京时,该园毁于战火;清道光年间,曾国藩予以重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西园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名革命军总司令部、军委会等办公机构设于园内;因此,煦园被誉为“四朝胜迹”。

煦园,与瞻园并称金陵两大名园。在园林布局上有别于瞻园,以水为胜、别具特色。长长的水池从北到南,空中俯瞰其状如瓶;南有一石舫,乾隆帝赐名“不系舟”,卧于“瓶底”,有曲桥连接两岸;北有“漪澜阁”扼控“瓶口”,枕于清波之上;亭台隔水相望,树木周遭掩映,假山依池而列。园内最大的建筑为“桐音阁”,曾是曾国藩的花厅;所有建材均为桐木,且房前屋后载有梧桐,雨打梧叶、风摇桐花,诗情油然而生。

既是“四朝胜迹”,自然要把几个关键人物叙上一叙。

一、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之次子,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性凶悍,言动轻佻,太祖恶之。建文帝即位后,朱棣暗中准备夺权,明里却遣其三个儿子到南京、“以示孝敬”。徐达长子徐辉祖密奏建文帝,建议扣押此三人为质、至少也要羁押其次子朱高煦,以防燕王起事,然建文帝未允。朱棣“靖难”数度发兵,却又数度陷于困境,幸得朱高煦为其解围。

永乐二年,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立太子时曾欲废嫡立庶,朱高煦为夺嫡、陷害太子,朱棣恶其谋逆,遂削其爵、命思过。 成祖崩,仁宗立。朱高煦蠢蠢欲动,未及,仁宗又崩。太子朱瞻基回南京奔丧,朱高煦谋于途中截杀,因仓促未果。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废朱高煦为庶人。后宣宗巡察时,朱高煦欲夺其命,却反算了卿卿性命!此子啊,血管中流淌的是“燕王”的血,篡位夺权尤比其父还执着,至死方休啊!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即使让王公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都嫌不过瘾,还常上演杀父弑君之制度性悲剧。可见皇权之大、之独、之专矣,可见专制制度之腐朽、腐败矣。可恶,可悲,可叹矣!

二、洪秀全:

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人,出生于耕读世家,念过私塾,数度乡试皆落选。后受基督教思想影响,创“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自称“上帝之子”、“耶稣之弟”,替天行道;1851年1月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客观上说,洪秀全打着宗教的旗号,喊着平等的口号;一路北上,一呼百应,攻城略地、直到打下南京,还是比较成功的。然而,此后的一系列做法、则太无“王者像”了。

定都南京后,同年派林凤祥等人统兵北伐,于1855年失败,军事进攻遭重挫。1856年清兵围困天京,杨秀清领兵破江南大营,功高欺主、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密召韦昌辉、石达开等人诛杀东王;接着韦、石反目,韦昌辉残杀石达开的家人、亲眷;石达开由安庆起兵声讨,洪在无奈下斩杀韦昌辉;其后,“用人唯亲”、使两个兄长总揽大权,猜忌石达开、迫其离京;天京内讧不断。另一方面,自占领南京至1864年失败的十一年间,这个“耶稣之弟”荒废朝政、沉迷女色,有成百上千的女人、整日里陪王伴驾;自作诗【天父诗】五百首,百分之九十以上、为进入天京后的头三年所作,且皆为宫娥、后妃们写,爱美人胜过爱江山;有几年几乎未下过诏书;李秀成言其后期经常梦呓、妄语、言皆神怪。此等“上帝之子”,或可做做山大王,安能坐天下?他若坐拥天下,天下人则遭大殃!国运日衰,江河日下,于1864年清兵攻入前病死(也有说其是自杀)。曾经的轰轰烈烈、所向披靡,散作一阵轻烟;跟随他南北转战、东挡西杀的兄弟、战友和部下,为他能做几日“天王”皆化为一片尘土,呜呼呀、哀哉!

三、孙中山: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流亡海外;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失败、再奔走海外;1905年8月成立中国同盟会,制订“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在南京宣誓就职,4月因故辞去临时大总统职;1913年因“宋教仁案”,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1915年,两度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组织“护法运动”,誓师北伐;1918年再次被迫去职;1923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其后,创办黄埔军校;1925年3月12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

下边试述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一)“大同思想”:建立多民族、多种思想体系求同存异的共和制。直到今天,这种“大同思想”仍极具意义:今天之世界,不是正朝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体制的民族和国家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而迈进吗?!环球之秩序,当由各国共建,必然否定霸权主义的“颜色革命”,也无需“解放全人类”、无需“实现全球一片红”!

(二)“三民主义”:“民族”,即多民族和谐共存。“民权”,即还权利于人民大众。如今公务员财产不公示、重大事项不经全民公决、重大事件不公开透明,人民权利如何体现?“民生”,即政府执政须以人民生活的满意度为根本,不能好大喜功、不能只搞面子工程、不能只看GDP、不能拉大全社会的贫富差距。执政不为民,民怨必覆舟!

(三)“君念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主张,不屈不挠、愈挫愈勇;两度因起义而被捕,两次为“义”而辞职。其言语不仅为“言志”,不仅为鼓舞大众,更为勉励自己。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欲复兴中华民族,君言犹在耳、世人当记取!

(四)“天下为公”:

孙中山先生自革命始,就把一身献给了民族事业。为了革命能够继续、为了避免内战,曾两度辞让,从不顾及一己之私利,所为者天下人也!眼下“利益至上”、“金钱崇拜”泛滥;诚信缺失、世风日下;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新的士族门阀、权贵阶层与低收入、贫困群体形成巨大反差。天下谁为公?公又在何方?试问今日之华夏,孰能与孙公论短长!

今日,当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更令人缅怀民主革命之先驱。仰望钟山,群峰肃穆;翘首圣陵(中山墓),行云驻足。祈望孙公之英灵,佑我中华之复兴!

 

 


(上图: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正门)

(上图:总统府内穿堂,直至后面的总统办公楼。)

(上图:煦园正门——进总统府后左转即是)

(上图:初秋的西花园,右侧为“不系舟”。)
(上图:由南向北平视园内景色)


(上图:从“不系舟”上北望漪澜阁)

(上图:“不系舟”秋色)

(上图:西花园冬景)

(上图:由水池最北端、南望漪澜阁)

(上图:新开放的东园小景)
(东园雪景)

 

 

           乌龙潭公园春景图

  

 

 

     乌龙潭公园是南京市内的一个小公园,因建有颜鲁公祠(唐代名臣和杰出书法家颜真卿)和曹雪芹纪念馆而闻名。办事路过这里,绕园度步。真没想到,园小春意浓,花香伴春风。满园春色关不住,桃红柳绿戏鱼逐。鸟语花香今又是,移步览胜景不同。乌龙远去潭水美,荡漾心绪频驻足。

     春天啊,谢谢你偏爱这个小公园!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深度游(171)南京:六朝古都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栖霞山


晨光中,栖霞寺山门前香客纷至。信徒点燃檀香、四面祭拜,虔诚祈祷、祈求来世今生富贵平安。香烟袅袅、直升西庭,佛闻欢喜;古木参天、远山肃穆,佛法庄严。



   

 

    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2年)。初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之“会昌灭佛”。现存之塔为南唐重建,石砌而成。塔基浮雕释迦八相图等;塔身高浮雕天王、普贤骑象、文殊菩萨像;塔檐下雕刻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塔周石栏杆上系满“幸运带”,乃信众祈福所为。该塔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22公里的大江之畔。栖霞山原名摄山,因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名之。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明僧绍隐居于此;永明七年(489年)舍宅为寺,曰“栖霞精舍”,故又名栖霞山。

    栖霞山作为古今名胜之地,其代表性景观有栖霞寺、千佛岩石刻和栖霞红叶。

(一)栖霞寺,乃栖霞精舍的延续和扩展。唐代改名“功德寺”,南唐重修时称“妙因寺”,宋代叫“普云寺”、“栖霞寺”、“虎穴寺”等,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毁于战火,民国于1919年重建,共和国于1979年再行修复。

南朝梁僧朗,以鸠摩罗什所译【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为据,继承大乘佛教中观宗、大力弘扬“三论”之学,世称“三论宗”。梁僧朗即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遂为三论宗之发祥地。唐代寺运益隆,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和济州灵岩寺并称“四大丛林”。

如今的栖霞寺,不仅是江苏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中国佛学院之栖霞寺分院。栖霞寺因长期传播佛学精神、广种佛缘,香火旺盛、信徒无数、名闻遐迩。

(二)千佛岩,位于栖霞寺东北侧的山崖上,是从南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据史料考查,千佛岩的石窟佛像:较大同云冈石窟晚三十一年,却又比洛阳龙门石窟早十七年。

据【栖霞寺碑】载:明僧绍去世后,其子仲璋与智度禅师、首先在西峰两壁上镌造无量寿佛等佛像;随后、齐梁的贵族士子闻风而动,各依山崖的高低深广、于石壁上开龛造佛,共计南朝造像二百九十四龛、五百一十五尊。此后,唐宋元明各代均有雕凿,合计佛像七百尊,号称“千佛岩”,还被誉为“江南云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红卫兵小将们肩扛铁锤、浩浩荡荡的开进了栖霞山。他们高举“破四旧、立四新”的旗帜,要砸碎一个旧世界;他们以冲天的豪气、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抡起铁锤、砸向万恶的封建迷信。一通“叮呤当啷”、数百尊佛像的头颅应声而落,甚至连那石匠的自雕像也未能幸免。革命真彻底啊!

阿富汗的塔利班,用炸药炸掉了巴米扬大佛;我们的红卫兵,拿铁锤砸掉了佛像的头颅。革命行为、殊途同归嘛!

一千五百年前,随佛教东渐、佛教石窟艺术东传至江南,经过历朝历代开凿,终成“江南云冈”。看到有“东飞天”、“东敦煌”美誉的南朝石窟群遭此厄难,悲从中来、却欲哭无泪。又能怎样呢?我佛慈悲,佛、菩萨像的头颅被砸掉都不急,我又急啥呢?唉,罢了!

(三)栖霞红叶,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每至深秋,红叶满山、间杂金黄与青翠,诸色纷呈、五彩缤纷。

1983年至1986年间,除冬季外、我几乎每个月都去栖霞山;经常一去就是一天,朝去暮还。其时:攀峰岭、涉涧溪、踏落叶;观云飞、听鸟鸣、赏红枫。或立于山巅之上,看大江东去、千帆竞渡;或置身廊庑之下,听钟磬袅袅、梵呗声声。兴起时,赋诗一首;性若懒,画中养神。真乃仙人也!现录两首七绝于下,以追忆旧情:

   游栖霞山(其一)

   石径冲寒惊宿鸟,晓云啼破露残轮;

   虽无春色相装点,红叶遮山正可人。

   游栖霞山(其二)

   秋水拍天帆影空,层林染尽摄山红;

   夕烟障里孤归客,犹带轻霜听晚钟。

 

 

 

大雄宝殿——古木参天、宝刹庄严。

 

 

 

栖霞寺山门一角——秋阳斜射、佛门清净。然而,遁入空门就真能四大皆空么?难啦!



大雄宝殿侧影——银杏金灿灿,梵音声袅袅。


                 
         

丹墀金影——银杏枝头、幸运带应风而扬,弟子见之曰“风动也”,六祖慧能曰“汝心动也!”

 

                

                   大佛阁——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内有无量寿佛坐像,高十二米。


                  

这尊佛像的头颅随轮回而去,衣饰为近、现代用水泥加工而成,已无南朝特征。亮点为佛像身后的背光:圆形背光内有复杂的纹饰;背光外饰以火焰纹,形象而精美,在千佛岩不多见。背光图案皆为浅浮雕。


               

石像为原物,身上衣褶线条繁复、雕刻精细;背光很大,内有两尊小石像;背光边沿精雕火焰纹;其上又接一背光火焰纹雕饰,如藻井置于石像上方,非常有特色。


                  

是上一张图的全景。窟门为石雕门券,雕工精致;佛像僧袍下方弧形褶皱、一如早期印度佛教石刻,沿丝绸之路直至敦煌、云冈皆可见。南朝佛像的衣饰,尚无唐以降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特点。


                 

                  佛像呈跏趺坐,旁置二弟子;其背光纹饰繁复而精美,火焰升腾、十分生动。


                 

这一窟很特别:佛像呈跏趺坐,头像尚在;面容安详和蔼,衣饰线条自然流畅;龛壁雕刻着几十尊形态各异的小佛像。这种形式、只此一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亦当为千佛岩石窟艺术之代表!



早期石窟之一,外面有铁栅栏围住,不许游人进入。佛端坐中央,四弟子侍立两旁。我原以为此窟有飞天,见右上顶部有一红色图案、类似飞天;然而相对应的左上方却没有,只好再找。

 


该窟位于上面石窟的右侧,仅有几十公分高,不大引人注意,我也就只拍了一张。回家后放大一看,见窟内顶部有一对红色、飞天模样的图案,顿时来了精神。两飞天呈从天而降、礼佛之状。再仔细一瞧,图片左上方、位于顶部有102字样;窟龛内有测量时做的标号,由此可以推定——这就是“东飞天”之窟!遗憾的是无法近前仔细观察,无法拿它与敦煌之飞天作比较,更无法对它做具体的评价!

 


夕阳西下,香客渐稀。王摩诘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黄昏中的栖霞寺,正呈现“回光返照”的禅境!)



如今啊,共产主义不见了、马列主义不提了、社会主义变味儿了,什么是理想?又什么是信仰呢?来吧,我佛慈悲、佛门广开,纳众生于宝刹、度觉者于净土。于是乎,小学生们拜谒佛寺、接受佛教的“熏陶”!



夕阳余晖洒落地面,棚下烛光点点、炉中香烟袅袅;寺内钟磬飘荡、梵音低回。此处无烦恼、尽欢乐,一片祥和寂静。

 



秋叶红。

 

             雨花台高座寺                     高座寺修缮完毕,已经开门迎接各方香客。有闻先有高座寺后有雨花台,高座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为“甘露寺”。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东晋初年,西域沙门尸梨密多罗南渡来游建康,为丞相王导所敬重,于是在该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时人于是也以“高座”为寺名。另一说法,高座道人后卒于建康,并葬于该寺,元帝为其树塔建冢,于是该寺改名为高座寺。 



             





  粱代初年,宝志禅师在此主持,有云光法师在此坐山巅说法讲经,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不散,直至感应上天佛祖,天上落花如雨,后称讲经高台处为。雨花台”。

  高座寺于洪武初年废.后建筑也多毁于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间,礼部尚书胡滢前来进香,该寺的规模尚存,只是破败不堪。成化年问,僧人照堂广募钱财,想要加以修缮,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腊月正式动工恢复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后恢复了药师、净业两大殿以及东室、西堂、钟鼓楼、厨房等建筑,寺后即为雨花台。

雨花台原是二三百万年前古代长江和支流秦淮河的泥沙经过不断沉积而形成的山丘,山丘上的石英岩石和玛瑙石,色彩艳丽,晶莹剔透,犹如石中生花一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雨花石。雨花台古称聚宝山、玛瑙岗。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聚宝山原有岗峦三座,西岗叫石子岗,在安德门外;中岗为主峰,叫风台岗,是明代外郭风台门的所在地;东岗叫梅岗,东晋豫章太守梅赜家在岗下,因有功于晋,后立庙于此,名梅将军庙,故又称梅赜岗。中岗和东岗紧紧相依,人们习惯称为雨花台,西岗远在数里之外,人们称其为石子岗。

  雨花台往西,是和雨花台有孪生姊妹之称的菊花台。菊花台上翠竹茂林,岗峦起伏,以名胜古迹众多和自然风光优美而着称。相传,清代干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处,时值金秋,见满山雏菊盛开,浮金点玉,流光溢彩,美景不凡,醉心忘返。脱口而名。

                金陵阅江楼

 
(上图1:摄于2008年1月30日。这一年的雪下得非常大,是南京几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雪、故而很珍贵,因此把它放在题头。这是站在挹江门城墙上拍摄的,左上为阅江楼;右中为仪凤门城楼。)

(上图2:与上图拍摄于同一天,也在挹江门段城墙上。我拍摄阅江楼、总是离不开明城墙,总觉得这样就可以将它与600年前的历史紧密的连在一起。当然,也可算作我的“大明”情结吧!)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上。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魏晋时临江。晋元帝初渡江,见其山势突兀、山岭连绵,地势险要、犹塞北之卢龙,故名。明初,改卢龙山为狮子山。狮子山西南遥望石头城,北临扬子江,东向远眺幕府山,东南与钟山相呼应;襟带三方,扼控一津,甚为独特。

公元1374年,朱元璋决定于狮子山建一楼阁,一则镇京师之要津,显“大明”之国威;二则,纪念“卢龙山之战”。1360年,陈友谅遣使联络张士诚,欲夹击朱元璋;发兵约四十万、并亲率水兵十万,占太平、下采石,直捣应天(今南京)。朱元璋依据应天的地势地利,周密部署、从容应敌:加强东面防线,防止张士诚袭击;于应天周遭四面设伏,布下口袋阵;让陈友谅老友、元朝降将康茂才写信诈降,意欲里应外合;命胡大海进攻上饶,威胁陈友谅侧后、以行牵制;亲率主力埋伏于卢龙山,以红黄二旗号令进退。结果,陈友谅因骄兵轻敌、又中计诈降而败北。朱元璋乘胜追击,乘机不断向西推进。首战告捷,既鼓士气又壮军威,为日后赢取“鄱阳湖之战”奠定下良好基础。

建楼得有楼记,比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于是太祖皇帝亲撰【阅江楼记】一篇,并下诏、命大臣们各撰一记。最终大学士宋濂胜出,所撰【阅江楼记】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记】写就,然而楼却未能建成,何也?时隔不久,太祖得一梦。次日,又撰【又阅江楼记】,言上天授意其停建阅江楼,集中精力于更急迫的事情。实情又如何呢?一来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二来全力营建京师城垣,以及中都凤阳城垣。如此浩大、费时的工程,劳命伤财、国力难继。不仅阅江楼停建,结果就连中都凤阳的城垣也被迫停建。一个古代封建皇帝,尚能顾及国力、体恤民情,停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今何如呢?昔非今比啊!可叹矣,可悲矣。

公元2001年,阅江楼终于建成、屹立于狮子山上,从而结束了阅江楼600多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遥想当年,海内初定,天清日晏。太祖登临,纵目四极,骋怀六合。兴之所至,遂成【楼记】。曰:“一峰突兀,凌烟霞而浸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之状”;“若天霁登峰,使神驰四极,无所不览;金陵故迹,一目盈怀,无所掩者。俄而复顾其东,玄湖钟阜,倒影澄苍;岩谷云生而霭水,市烟薄雾而蓊郁,人声上彻乎九天”;“俯视其下,则华夷舸舰泊者樯林,上下者如织梭之迷江。远浦沙汀,乐蓑翁之独钓。平望淮山,千岩万壑,群嵝如万骑驰奔青天之外;极目之际,虽一叶帆舟,不能有蔽。江郊草木,四时之景,无不缤纷,——”。曾经的放牛娃、一个小僧人,又经半生戎马、南征北战,还能有如此文笔,佩服了!

前有【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上有太祖之命,宋濂撰记一改先贤之风格。曰:“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学士仅用一句便点明阅江楼之方位、地势;继之“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写景亦只十数字矣。八方胜景焉能不察?才高八斗安能无词?然有太祖【楼记】铺陈在前,宋濂岂敢恃才欺主?唯有略略带过。接曰“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描摹风景十分简略,颂赞太祖浓墨重彩,然兼存讽劝。庄重典雅,委婉含蓄,自成一家;启【楼记】之新风,立后世之高标也。

而今,吾辈循先人足迹、拾级而上。登斯楼也,但觉御风凌云,揽月摘星;吞吐川岳,俯仰乾坤。凭栏送目,只见澄江如练,云帆千里;山峦屏列,群峰如奔。足履下,楼如琮、车如豆、人如蚁。

阅江楼建成,而昔日“治隆唐宋”的盛世不再!看如今,不是盛世却有“盛事”,奇事、怪事、糗事,一桩桩一件件,与宣扬的“主义”、与普遍的民意背道而驰,实乃匪夷所思!但愿今天的王公大臣们,多读多思【又阅江楼记】,少附庸风雅、到处题字留名,一如孙悟空天边石柱下撒尿——留臊臭之记号;多停建、罢建面子工程,留点银子去救济贫困群体;切莫让老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现实!忧心矣、纠结矣,哀哉呜呼!


(上图3:摄于2010年8月。近景为城北绣球公园内的石桥,远景是阅江楼。)

(上图4:同样拍摄于绣球公园内。阅江楼这主景看起来小了,其实俺最想表现的却是蓝天白云。在南京,这样的天、一年也不会出现几次,很难得啊!)
               
(上图5:同时拍摄于绣球公园内。透过树丛,把古代石刻遗迹与阅江楼用视线连接起来。虽然并不一定是同时代的,但应该能增加历史的厚重感。南京嘛,六朝古都!)
                
(上图6:2010年摄于挹江门段城墙上。左下是位于绣球公园内的一条小路,由此往前、可以直达阅江楼的南大门。这样的角度、可以充分显示阅江楼的古老和雄伟,我很喜欢自己的这种手法。)

(上图7:摄于今年1月2日,依然是挹江门段城墙上。已是冬天了,想拽住秋天的尾巴怎么办?好不容易找到这棵树,把它当做“天棚”、借做秋色。嗯,这样画面好看多了。)

(上图8:与图2的雪景是同一位置,时间却是今年元月。唉,少了一两朵云啊。)

(上图9:和图1的位置差不多。右边的树怎么借也借不到理想的位置,只好让左上角那淡淡的云来做平衡了。)
              
(上图10:把相机伸出城墙外、才拍了这么一张片子。左上是阅江楼,右上是仪凤门城楼;而图片上方,就权当云景吧。)


(上图11:图下方是护城河上的卢龙桥,中间是狮子山下城墙转弯处,上方则是阅江楼。卢龙河、卢龙桥皆因卢龙山而得名。)
                 
(上图12:摄于护城河或卢龙河边。既然临水,就总得有张倒影啊。不管好坏,就是它啦。)

(上图13:摄于卢龙河畔。黄昏、侧光,山色虽然暗了点,但水边的树色却很不错。时序隆冬,画面却有深秋的味道,有点意思。)

(上图14:2011年4月摄于狮子山下的天妃宫内。)

(上图15:和图1景色差不多,位置有些许变化。因为雪景难得,就再上一张吧。)
             
(上图16:2008年1月摄于仪凤门城墙上的垛口,图左中部的古建筑为天妃宫。好大的雪啊,真过瘾。)

(上图17:2010年8月摄于阅江楼下。阅江楼巍峨高耸,摩云接天。)

(上图18:摄于今年元月2日。拍摄位置低于上一张图片。若早半个月去拍摄,秋叶尚未落尽,增加些许秋色、图片会更漂亮。)
               
                (上图19:2010年摄于阅江楼上。狮子山山势东去,与城内的高楼连成一片。)

(上图20:摄于2010年。登楼东北望,长江大桥横跨南北,扬子江滚滚东流。)
              
(上图21:2012年元月摄于挹江门段城墙上,时间为下午五点多钟。日已西沉,夕阳余晖照亮东边天上的云。最好的时机当在夏季,太阳落山较晚,运气好、能遇上彩霞满天的景致。唉,也算不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1551/7797950882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南京的名树——1400多年树龄的六朝松 南京六朝松

还有存活了1400多年老祖宗——六朝松。六朝古都是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在南京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据说六朝松是当年梁武帝亲手种植,六朝松所在地是当时宫廷的中心区,到明代这里建立国子监,民国时期是中央大学,如今为

中国四大古城 中国四大古都是哪四个

一、阆中古城阆中古城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于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被国家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风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世界千年古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第五条旅游精品线路的龙头。它是中国

连战祖籍 连战祖籍是哪?

连战祖籍是哪?连战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清康熙年间迁至台湾,定居于台湾府城即今台南市。祖父连横(字雅堂)生于1878年2月17日,是著名的《台湾通史》一书的作者,1933年连横携家眷返回大陆,定居上海,1936年6月28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9

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写六朝古都南京的作文

打湿了拥挤的人群和车流,打湿了密集的店铺和高楼。风从街口扑来,空中了无痕迹。我有些茫然。我找不到孙权在这里仗剑称帝的英姿飒爽,找不到司马睿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找不到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开创南朝第一宋,找不到萧道成手中短命

四大古阁 中国的四大古都是哪四个?

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西安、北京、洛阳、南京。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古称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秦岭北麓,地跨渭河南北两岸,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南京古称金陵,襟江带河,依

声明:《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 深度游(171)南京:六朝古都》为网友逍遥决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