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街道大沙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09-2013年) 小沙街道大沙蔬菜基地从2009年开始进行建设,总共分三期进行实施,历时4年。一期建设面积150亩,二期200亩,三期200亩,总共建设550亩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现在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 大沙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一期)
1、基本情况。本项目为2008年浙江省蔬菜产业提升项目(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浙农计发【2008】77号文件),项目实施单位为定海区小沙镇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355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自筹105万元)。项目计划在定海区小沙镇大沙片区建立15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钢管大棚260套,进行高效节水微灌设施、新型穴盘育苗设施、病虫害物理防治设施、田间基础设施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建设,并进行以点带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蔬菜4500亩;
2、执行情况。项目建设主体小沙镇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流转150亩。 根据项目计划,项目现已完成如下内容:建成622型钢质大棚260套;微喷灌系统150亩;建立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与PE输水管道;建设项目区内道路5600米;建设U型渠道2500米;新建管理房200平方米;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广告牌一块;种植木麻黄、珊瑚等防护林带2000米;添置72穴育苗穴盘10000只;核心基地及辐射区性诱剂试验示范600套,应用面积400亩;核心基地20套大棚全棚覆盖使用60目防虫网;开展新农药引进试验,建立农药残留检测室1间;购买农药残留检测仪器(CL-B)Ⅲ型四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电脑等检测设备。该基地于2010年9月开始投入生产。
3、本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
(1)钢管大棚设施:投资11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8万元,建成622型钢质大棚260套。
(2)节水微灌设施:150亩,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泵房、首部、输水管道、滴灌系统、过滤设备及配件。
(3)道路:投资9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84万元。
(4)渠道:投资3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万元。
(5)管理房:投资16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管理房200平方米。
(6)防护林: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万元,建设内容为种植以珊瑚、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2000米。
(7)质量安全体系检测: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 10万元,建设内容为建立农药残留检测室,购买农药残留检测仪器(CL-B)Ⅲ型四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电脑等检测设备。
(8)病虫害物理防治设施:投资 10 万元,购买防虫网20套、性诱剂诱捕装置 600套。
(9)新型穴盘育苗设施:投资 6 万元,购买育苗盘10000只。
(10)技术培训及“三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投入资金2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1万元。其中:一是用于蔬菜多样化技术推广10万元,二是用于新技术试验培训推广10万元。
(11)农排线路安装: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5万元。
(12)广告牌: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万元。
二、 大沙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二期)
1、 基本情况
本项目为2008年浙江省蔬菜产业提升项目(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浙农计发【2008】77号文件),项目实施单位为定海区舟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项目计划投资25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8万元、省补助22万元、区补助38万元、自筹132万元)。项目计划在定海区小沙镇大沙片区建立2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搭建GP622型钢制大棚40000平方米,进行高效节水微灌设施、新型穴盘育苗设施、病虫害物理防治设施、田间基础设施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建设,并进行以点带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示范推广;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200亩的核心示范基地,基地内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且先进;引进蔬菜品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穴盘育苗等新设施进行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广。采用多种形式对全镇责任农技员和蔬菜种植户进行培训。
2、执行情况。项目建设主体定海区舟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200亩。 根据项目计划,项目现已完成如下内容:建成GP622型钢质大棚40000平方米;微喷灌系统150亩;建立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与PE输水管道;建设项目区内道路1500米;建设渠道4500米;集约化育苗1000平方米;分级整理场地360平方米;开展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购置新型覆盖材料6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技术培训500亩/200人次。
3、本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
(1)钢管大棚设施:投资99万元,建成GP622型钢质大棚40000平方米。
(2)节水微灌设施:150亩,投资2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泵房、首部、输水管道、滴灌系统、过滤设备及配件。
(3)道路:投资2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8万元。
(4)渠道:投资3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万元。
(5)集约化育苗:10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8万元。
(6)分级整理场地:360平方米,投资2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8万元。
(7)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新型覆盖材料购置:60亩,投资1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技术培训:500亩/200人次,投资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4万元。
蔬菜基地二期建设完成后,于2011年投入使用,进行正式生产。
三、 定海农业综合区大沙蔬菜产业主导区生产基地建(三期)
1、 基本情况
本项目实施单位为丰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项目计划投资367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14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70万,建设单位自筹152万元)。项目计划在小沙镇大沙建立200亩核心示范基地,进行高效节水微灌设施、农排电及自来水工程等建设,基地内大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且先进,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5000亩设施蔬菜生产水平的提高。
2、 执行情况
项目建设主体舟山市定海区丰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大沙流转土地200亩,根据项目计划,项目现已完成如下内容:搭建GP622型钢质大棚81000平方米,建设微蓄微灌系统200亩,新建渠道2740米,田间操作道2736米,分级整理场所650平方米,沼液收集设施50立方。生产及加工配套设施:搭建育苗床架400平方米。农机化设施 :购买播种机2台,穴盘10000张,大棚精耕机2台,汽油喷雾器2台,性诱捕器100套,色板10000张。购买80目防虫网10000平方米,EVA多功能农膜15吨,遮阳网30000平方米。
3、

1、
2、
3、
4、
5、
6、
7、
8、
9、 资金使用情况。 新建机耕路2736米,投入资金48.5万,其中财政补助46万。 新建沟渠2740米,投入资金48.5万,其中财政补助46万。 新建蓄水池100立方,投入资金4万。 分级整理场地650平方,投入资金39万,其中财政补助29万。 搭建标准大棚450套,投入资金126万,其中财政补助20万。 建设喷滴灌设施200亩,投入资金24万,其中财政补助20万。 其他农业机械,投入资金6万,其中财政补助2万。 建设沼气池50立方,投入资金4万,其中财政补助2万。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7万,其中财政补助11万
10、 其他设施设备购置投入资金47万,包括购置EVA多功能农膜15吨,
性诱捕器100套,遮阳网、色板、育苗穴盘等等),其中财政补助30万。
三期蔬菜基地于2012年9月建设完工,并已承包给合作社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
四、 大沙蔬菜基地运行情况
小沙街道大沙蔬菜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在基地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7家,分别是丰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舟大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金莓果蔬专业合作社、同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神农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盛果蔬专业合作社、定海怡然生态农场。2014年在蔬菜基地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达到170人。园区内的各家专业合作社目前主要种植高产的蔬菜瓜果品种,通过新的育苗种植方式和肥水管理,采用新式的小型农机具设备进行精耕细作,减少劳动力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园区内主要种植是芹菜、日本玉米、韩国萝卜、高产番茄、新型花菜、上海小青菜、黄瓜、西瓜、草莓、甜瓜、秋葵、芦笋等作物,通过农超对接模式,产品主要销往定海天天惠、台客隆、新茂等超市。通过菜篮子工程,与定海惠众公司签订农业生产合同,以市场批发价销售给惠众公司,解决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核心基地蔬菜比本地平均提高产量20%,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今年,丰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10个蔬菜新品种取得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各家专业合作社都聘请了相关的农技专家或本地有大棚种植经验的科技示范户从事相关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区农业站专家和镇农技员经常到园区内开展现场指导,全年指导在10次以上。
五、 项目建设成效
经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要求,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蔬菜核心基地550亩蔬菜比本地平均提高产量20%,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通过微蓄微灌设施的投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有效
地降低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同时通过核心基地的示范带动,蔬菜新品种、新设施的推广应用,农民收入增加600万元,项目经济效益良好。
(2)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环保健康意识的普及,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特别是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关注,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必将日益增加。推广应用优质品种,完善其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项目产品蔬菜是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提高蔬菜质量,也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有利于延长蔬菜生产的季节,提高市场供有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蔬菜生产设施条件明显提高。通过高标准的大棚设施、微灌喷灌系统建设,以及配套的防虫、遮阳等新设备的应用,田间道路建设,蔬菜生产的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大提高,农民的出行和农事操作更为方便简单,蔬菜生产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有利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加快了蔬菜向优质高产安全高效发展的步伐。通过蔬菜核心基地建设,促进了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集成和进步,良种、良法和配套的肥水管理、保产等技术得到开发利用;并通过基地示范辐射作用,推动了我区蔬菜基地技术进步、设备提升的步伐,适应了居民对优质无公害蔬菜的需求,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益。
为我区产业提升创造条件。通过项目核心基地,成为我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典范,大棚设施搞覆盖率、先进的肥水灌溉设备,防虫网、遮阳网等设备适应了蔬菜长季栽培。无公害栽培、反季节栽培的需要,为我区蔬菜产业提升提供了技术示范样板,同时通过核心区的新品种引试、新品种展示,为我区蔬菜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支撑。
(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核心基地通过蔬菜新品种、新设施、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地改善农田生产生态环境。一是通过推广蔬菜抗病品种,防虫网设备、性诱剂等农业、物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或根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对农田的环境污染;二是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增施有机肥、推广蔬菜专用配方肥,可有效地控制化肥投入的浪费与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三是通过微灌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可有效地防止蔬菜地漫灌串灌现象的发生,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防止水电资源的浪费,同时,防止了漫灌串灌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因此,实施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