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胜原则是一种经过数千年检验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思维和行为准则,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则。先胜原则是检验行为效率的一种原则,也是引导实战制定计划的一个原则,还是思维方式的一个原则。想在未开战之前,就有一个结果,这对实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其先胜原则是不可少的。
一、先胜原则对人的益处
先胜原则源自《孙子兵法》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之先胜思想。《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能打胜仗的部队是在先有了能够打败敌人的策略和方法之后再去作战,而会打败仗的部队,则是先去作战再想办法打败敌人。这实际上是讨论理论与实战、计划与执行的问题,通过全面的观察、分析,周密的思考、验证,找到了理论上能赢的方法,有了理论上能够胜利的作战计划,那么在实战中胜利的概率会比较高。
?在决定结果的一系列因素中,大脑的思考对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的大脑若想发挥高水准的效能,必须用科学的原则性的东西来武装大脑,协调大脑,以求作出符合当下发展的正确决策和做出务实的行动。其中,原则性的高效性的指标是必须的。大脑的思考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原则性的东西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比如根据重点原则思考,先胜原则是重点原则中一个,效率原则是重点原则中的一个,这些“类似指标”的原则,对我们的思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先胜原则益处非常多,越体会,感觉越有味道。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对人类是百益而无一害,故我们遵循先胜原则是必须的,值得的。
二、先胜原则的应用
在弈棋中,我们需要先有把握才能作出行动,这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但在实战中,若想把握好这一个度是非常难的。把先胜原则落实到实战中去,需要在未战之前,对各种取胜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比如有针对性的训练出一套较好的布局,在平时多训练多研究中残局。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一个道理。在弈战中,若想获得胜利,就需要在平时多努力,在实战中多用心,这是先胜原则的具体表现。
投资决策亦然,我现在的投资原则之一,就是先看到结果,对于看不到结果的投资,一般是不会投资的,有一些项目我看不懂,感觉有机会,只要感觉存在风险或不确定因素,象这一种无法确定结果的项目,我的选择是观望,一般会先看看再说,只有等待到确切的时机之后才行动。许多投资者之所以亏损惨重,有些投资者亏损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根本原因就是投资决策的错误,投资了不能带来实际回报的项目,没有达到先胜原则,这样的投资是不合格的表现。未遵循先胜原则的决策者,赢利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
违背先胜原则的投资决策是存在潜在风险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为了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我们就要学会放弃一些机会(或项目或一些行业)。现在许多投资者的决策中,存在大量的多领域的投资倾向,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决策问题。有些人势力很雄厚,涉及多领域或问题不是很大的,但也要注重投资策略。华为有多领域投资的倾向,不过他们的投资项目是与主业有关的项目或相关的项目,华为这样的有限的多领域投资是可以理解的。有一些人(或机构)投资服装,还投资地产,再投资矿业等,这样的投资明显是跨界投资了。这是许多企业失败的根源之一。若是经济周期较好的情况下,乱投资乱决策或不会有太明显的问题,若是遇到了经济不景气或周期的转换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负债加重,或是直接破产。从最近5年破产的大企业或明星企业来看,多数是犯了决策错误,没有遵循先胜原则。
先胜原则在实战中,执行者容易产生错觉,或没有遵循先胜原则,执行者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以免“启动套牢模式”或“启动失败模式”,导致更惨重的损失。比如说,打斗地主时,感觉别人没有出错的话,那他就是高手了,和他们对赌,失败的概率就非常大,因此要学会止损,即便是亏损了一些钱,也要及时退出对赌。有些赌鬼输掉一生的原因,开始有可能只是因为无聊而打牌,之后,因人性的贪婪和错觉(或者说无知)一步一步陷入了赌博的市场,最后输掉了一生。为什么我不会落入其中?因为我有一个守则,凡是对手比我强大的,就不会和他搏杀,这是很多年就掌握的先胜原则。只要一个人在骨子里有先胜原则,在大脑中时刻谨记先胜原则,把先胜原则放在“自己”(比如利益,面子,贪婪等)之前,就不会失败,至少不会惨败。
二、先胜原则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现代国外战争的启示,遵循先胜原则。
美国经过二次惨重的失败之后,学会了遵守先胜原则。比如说,50年代对朝鲜的战争,牺牲许多美国军人,却没有达到战争之前的预期,令五角大楼当时的政府非常痛苦。在战争之前,美国对战争有过战争评估,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是否出兵?(笔者怀疑,或应该是“中苏是否支援北朝鲜的问题”。)如果中国出兵的话,美国会很难达到战争的目的。在当时那个紧张的时间点上,其实留给美国决策思考的时间是比较少的。为了美国的利益,不顾后果地发动了战争。这一场战争让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吃了大苦头。再比如,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最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没有达到战争之前的预期。)
?美国自越战失败之后,对外发动战争的成绩非常好,基本上达到了战争之前预期的效果,可以用“百战不殆”来形容不为过。为什么美国的战争成功率上升了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重视“先胜原则。”用一个案例来看美国在先胜原则的基础上发动战争。美国自海湾战争以来的每一场战争都是压倒性优势的,且是必胜的。主要在于战争准备阶段FBI等情报机构有效渗透,搜集情报,收买高官,渗透破坏等。先胜原则的前提是知胜,其次是具备了足够取胜的条件,只有知道可胜之后才发动战争,他们才发动战争。这是美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再看一下美国围绕先胜原则所做的事情。
兵棋推演的历史可以溯源到4500年前,中国人开始使用石块和木条等在地面上对弈的方法演示阵法、研究战争。现代类型的战棋是由普鲁士的宫廷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于1811年发明的,它由一幅地图,一套代表军队的硬方块,一本详细规则,一张概率表和一个骰子组成。用这套战棋,可以逼真地预测当时战场的实际作战活动。
20世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用具有计算快速、数据统计精准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推演成为兵棋推演的主要发展方向。
兵棋推演方面,美国或有领先的水平。笔者感觉,美国围绕把兵棋推演做到极致,做了许多方面的努力工作,投资了许多成本,开发出许多工具。据说,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说过这么一句话:“陆军正在把巴顿将军的战术与盖茨先生的技术融为一体,为指挥官提供取胜的手段。”笔者认为,美国军队的建设有可能融入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冯·莱斯维茨兵棋推演工具,巴顿将军的战术,盖茨先生的技术等。(笔者无法想象,他们的战略思想来自那里?)
据称,许多国家建立了“战争摸拟系统”的相关单位,比如美军建立了“联合战区级模拟系统”,这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模拟实战环境用于训练,而且要在每一次实战前都进行若干次的兵棋推演。透过海湾战争等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来看,参战的美军在战前都进行了兵棋推演,而推演的结果和实战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
美军前几年又提出了C4ISR。其中增加出来的ISR就分别指情报、监视、侦查。装备上,美军的航天、航空、电子侦查体系更是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队,其中有名的有KH系列卫星、SR71、CIA牛车、曙光、全球鹰、长曲棍球卫星、中国人熟悉的U2等等等等。编制上,美国的情报机构更是庞大了,国家机构有FBI、CIA、NSA以及能源部等国家机关的下属情报机构等,军队有个军种情报与反恐部门,各地区司令部、只能司令部、舰队、航空队等的下属情报机构。美军最新提出的传感器军概念意思更加明白,情报搜集、传输、分析部队就是整个美国战争机器的眼睛,是在信息时代对敌作战、效果评估的前提。所有的基于效果作战(EBO)、网络中心战这些概念无一不建立在情报作战之上。
美国国防部会在现在“搜索”和AI等领域投资,以求获得更好的工具,便于在战争中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确保在先胜原则方面达到世界的领先水平。有消息灵通人士称,早在1996年,IBM在研发电脑“深蓝”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对弈时,就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资助。美国国防部为何要资助这样一个非热门的赛事?或许背后有某些潜在的利益需求。现在美国谷歌围棋(Google AI或AlphaGo)战胜了一位职业选手,将在2016年3月8日迎战韩国的顶尖围棋选手李世石,若是战胜了李世石,意味着AlphaGo具有极高的“推演能力”了,中国解放军报的记者范江怀认为,美国有可能用AlphaGo的相关技术武装美国的军队。范江怀写道:“一套擅长学习的“阿尔法围棋”,一旦战胜了世界职业围棋冠军,然后再把它的先进之处移植运用到作战实验室,其推演的结果肯定会更加接近实战的结果。”范江怀的推理不无道理。笔者的理解是,美国引用AlphaGo的相关技术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因为这对美国的兵棋推演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注:我在写作本文之前,不知道有没有人提出先胜原则,我是凭直觉提炼出先胜原则的。随后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有人在以前就提出过先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