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几个孩子 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问题(王蒙)

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问题(王蒙)

  演讲人:王蒙

  简 介:当代作家、文化部原部长。1934年生于北平(现北京),青年时代开始创作,著有小说,诗歌,评论等专著1000余万字。近年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研究,有关于《红楼梦》、《老子》和《庄子》的研究专著如《王蒙活说红楼梦》、《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等10余部。

  我们回顾传统文化的时候,要看到它的特色,要认同我们的传统,要继承弘扬这种传统,同时对这种传统要有所转化,要把它推向现代化,要把它推向世界,要把它推向未来。我们不是为传统而传统,而是为今天而传统,为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传统。

  --王蒙

  中国的泛道德论与性善论

  我今天抽出三个问题来讲传统文化。这三个问题与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洋文化对比起来,比较不同,而且对我们又有很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不认为这三点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我只是就中国传统文化作一个漫谈似的讲演。

  泛道德论就是重视道德,认为道德是根本,尤其是把政治道德化,把做人道德化,把学问道德化。这确实是中国文化一个特点。中国自古以来有很多的这种说法,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把道德说成是政治权力合法性、合理性的依据。这个文化特点一直延续下来,为什么道德能够作为合法性的依据呢?

  第一,它使权力赋有一个教化的义务。过去旧中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皇帝有责任自己率先垂范,同时要实行教化,使老百姓春风化雨,都能养成很好的道德,使他们的行为都有一个标准、一个规矩。

  第二,道德性和天意结合起来。这个道德的典范是什么呢?是天和地。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你这个掌握权柄的人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符合天意即天授君权,你才成为真正的天子。

  中国古代绝对没有类似现代的民主思想,也没有一个对权力进行制衡的意识,更没有合理地有序地对权力进行更迭的思想,都没有。但是它又不是无条件地统治,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就是你要有道德,你得符合道德,你得符合天道。这里面隐藏着一种什么观念呢?这就是:如果你是无道昏君,你就必然灭亡。比如古人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挺深刻的,是双向思维:第一层思维是臣子必须忠于君王,老百姓必须听从朝廷;第二层思维是如果君王失去了道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要覆亡。中国自古以来有无数这样的故事,几百年就有大的朝代变更。正是在这样一种混乱和变更中,儒家的孔子力图提出一个合情合理的道德规范,使父子、夫妻、君臣之间能够有一个规矩和约束。

  孔子提出过礼治,实际上是对个人行为举止、思维言语都做出了规范,要求人们按照规范来做。但是,你无法设想每一个掌握权柄的人都是道德的模范。这就形成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儒家以德治国想法很美好,但大多都实现不了。翻开历史,很难看到历朝历代皇帝都是道德模范,相反看到的却是腥风血雨,权力斗争,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但另一方面,这种道德规范本身又是对权力的文化监督,是对权力的一种“礼义”监督。

  说到“礼义”一词,我多说几句。一般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实际上“礼仪”的“仪”应该是“正义”的“义”,就是说是“礼义之邦”。“礼”字的后面是附带着深刻的内容的。当然这个“义”当什么讲?说法很多,但其中一种是,要求君王在他的行为、他的爱憎、他的举止方面符合一定的规范。中国有谏官,谏官一般是不要命的,所谓“文死谏”,所以才有海瑞,海瑞是抬着棺材去提意见的。另一个是史官,史官秉笔直书,杀头也决不退缩。掌权者犯了什么错误,办了什么冤案,都给记录下来。

  当然,对这种泛道德论也有许多批评。从古代时就受到法家、道家的批评,认为它多余,把本来很正常很自然的父慈子孝——父母喜爱子女,子女也很依恋顺从父母变成说教,比如二十四孝里的“卧冰求鲤”之类的,都是无法实现的,听着让人很难受。到了戊戌改良主义思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更有对儒家的猛烈批评,与谭嗣同同时代的改良主义者,严厉批评中国儒教杀人。

  中国文化传统中很多东西都是双向的。一方面讲忠义,忠得没法再忠,肝脑涂地,不足为报;另一方面又讲如果你是无道昏君,你就要灭亡。所以,《三国演义》里面讲劝降将归降于己时,就会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这棵树很脏很乱很不像样子,可以不在这个树上,另挑一棵好树。

  这种泛道德论还建筑在一个性善的基础上。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理念,什么呢?就是挖掘出每一个人身上天然的本性。老庄与孔孟都是这样主张的,他们认为人的本性很好,是很正常很合理的。饿了就吃,渴了就去掘井或者到河边打水,该干活时就干活。让孟子一分析,就解释成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他提倡德治,提倡礼治,让人回归到最美好最正常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好的,是互相照顾的,是互相礼貌的,不会发生那些坏的事情。老子走得最远,认为最好的道德就是和婴儿一样,和刚出生一样,和襁褓中一样。

  在中国要注意伦理,就是人际关系。特别注意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父应该慈,子应该孝;君应该是明君,臣应该忠;朋友之间应该是义。注重人际关系的结果就是把情义两个字看得很重。

  最近,我在山东教育台讲《红楼梦》的时候,我讲过里面的一段故事。王夫人的玫瑰露被彩云偷走了一瓶,这是因为彩云跟贾环(赵姨娘的儿子、贾宝玉的弟弟)关系挺好的。她偷去以后反咬玉钏,因为金钏、玉钏原来伺候王夫人,后来王夫人一个嘴巴打得金钏跳了井,就只剩下一个玉钏伺候王夫人。平儿负责处理这件事情,平儿说这件事我很清楚。但是这件事投鼠忌器,赵姨娘还有一个女儿,贾环的姐姐是探春。探春这个人,有头有脸,很有身份也很有头脑,而且由于王熙凤生病正由她来管理荣国府。因此这件事不能把彩云挑出来,否则就会伤害到探春。于是贾宝玉说,这件事我担着,就说玫瑰露是我拿的好了。平儿说好!于是平儿把玉钏、彩云这些人都找来,说,这里丢了一瓶玫瑰露,是我一个好姐妹拿的。窝主(指赵姨娘和贾环)很平常,窝主的面子我不看,但是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不能随便点名,宝玉已经把这件事应承下来了。彩云一听脸红了,知道平儿已经了如指掌,于是就说了实话。说姐姐不要冤枉别人,我去自首,要杀要剐要打要罚一切听主子的。全场的人都很感动,认为彩云是侠肝义胆。平儿也很激动,今天想不到彩云妹妹有这样的侠肝义胆,自己出来勇于承担责任。这件事我已经说了,是宝玉偷的,就是宝玉偷的。任何人都别再提了,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自古以来,第一称颂平儿,第二称颂彩云。平儿处理问题一碗水端平,天衣无缝,投鼠忌器,该抹过去的抹过去,该隐瞒的就隐瞒,本来是小事,不是大事,没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是好人,又厚道、又聪明、又智慧、又灵活。

  当然,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情面也不利于法制。《秦香莲》这出戏里,本来包公一看事情越闹越大,皇后也来了,已经毫无办法了。戏词里包公跟秦香莲说:给你一点钱,你回去吧,你要求处理陈世美,现在很难做到。这时候秦香莲说了一句:都说包大人明镜高悬,想不到也还是官官相护!包公杀陈世美也是有这样一个过程的。可是这件事要是平儿来处理,不见得这样做,所以包公很少。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只能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作为一种资源,我们现在需要有现代的观念,法制的观念,实证的观念,是非的观念。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中国的泛哲学论,也就是整体论

  在中国,最重要的学问还是哲学,并且把许多问题都哲学化。我是觉得这和汉字有关系。汉字提供的是综合的信息。特别注意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尽量把关系弄清楚。比如说牛,一个牛字,一个是以牛为实体的,分小牛、老牛、耕牛、公牛、母牛、奶牛、水牛、牦牛,这一些都叫做牛。另外从牛出来的牛奶、牛毛、牛肝、牛肺、牛蹄、牛筋,一直到借用的钻牛角尖等说法,词义非常清晰。还有吹牛,吹牛是从吹牛皮上来说的,也有关系。可是别的语言里未必这样,它注意的是具体,水牛是buffal o,母牛是cow,公牛是Bull,这中间没有什么联系。而且我们的很多文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自大而小、自高而低这样一个分析的过程。中国自古以来注意万物之间的关系和共同性。

  而中国的很多学术思想从东周时,就已经形成基本的格局。此后几千年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没有特别巨大的颠覆。那时候的混乱、争夺、多变,已经培养起中国人追求一个大的概念,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用至高无上终极性的概念追求,取代了对于终极人格即神的追求。什么叫人神?我们想象一个世界有一个主宰,这个主宰是有意志的,是有好恶的,是有道德感和正义感,有权力和能力的,所以它能保佑你,也能惩罚你。比如说,耶稣教教堂里,一个是有耶稣的像,一个是有圣母玛丽亚的像,当然也有些宗教画里面可以看到耶稣的父亲,但是耶稣跟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圣母是从她肋条骨那儿生出来的耶稣,基督教是这样讲的。因此耶稣和圣母是人而具有神格。但是对于耶稣又有一个解释,耶稣的父亲是上帝,神爱世人将他的儿子赐给他们。最至高无上的神具有人的特点,你说你怎么办?这个说不清楚!现在神学院还讨论这些问题。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过一个问题,在欧洲争执了上百年——耶稣进不进洗手间?当你创造一个和人相同的神的时候,你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让虔诚的信徒们感到非常尴尬。

  而中国人比较聪明,所以早在孔子时期,老庄时期,儒家和道家都讲,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就是三维空间,上下前后左右,或者上下东西南北。我们讨论的是三维空间内存在的事情,我们无法讨论三维空间以外的事情,就把这个问题搁置了。但是,你能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情怀吗?你能说中国人没有终极关怀吗?

  我读过神学院的讲义,它给神学下的定义是,神学就是对人生的终极眷顾,终极关怀翻译成眷顾更雅一点。就是你已经超出你的经验或者你的知识所能达到的东西,比如世界从哪儿来的,世界到什么地方去?生命是从哪儿来的,生命到哪儿去?运用科学永远有某一点是解释不了的。

  中国老百姓是多信教的,信什么的都有,信灶王爷的,信妈祖的,信花娘娘的,信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完全是按照封建王朝考虑的。但是,在老子那里,他就把道说成了世界的本原,既是本原也是本体,世界的规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把万物有无都综合起来就是道。这样的话,道在中国人当中起到的是“概念上帝”的作用。因为上帝不见得都有形状,上帝不见得都有人格或者类人格。

  汉字特别地整齐,它还引导了中国用推导来代替论证。比如《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一点一点地,叫势如破竹。美国有一位很权威的汉学家叫费正清,哈佛大学亚洲和太平洋研究中心就叫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讲中国一个大问题就是逻辑不发达。类似意见我听杨振宁也讲过,他说中国自古缺少严密的逻辑。但是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推导,从小处推导到大处,从大处又下来,如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它是这样一套思维方法。

  并且我们的推导还有煽情性。很多时候,中国式的论述最后变成一个感情的问题。“文革”时,我经常听到特别煽情的一个口号:“难道西方资产阶级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东方无产阶级就做不出来吗?”讲得真好!可是不解决问题。那时候我们那么穷困,你光发狠,你哭,你叫,都是不行的。

  我们有这些问题,所以就整合思想,使什么东西都变成哲学,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你做不了好的宰相,你就做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为什么呢?宰相是救人的,医生也是救人的,所以有志于当宰相的人就一定能当一个好医生。

  我们常常把文学政治化,有时候又把政治文学化。比如说我们讨论文化问题,首先讨论的是它的倾向、方向,又很像在讨论政治问题,但是我们讨论政治问题,我们的政策是什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洋人也很难理解,这个修辞是非常美的,一百只鸟在那儿叫,但不好理解。所以我们这样的整合能力,高度概括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但有时候也是不精确的。

  最明显的是中医,中医的好处是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中医讲哲学、讲天人合一,每个经络,每个器官,在哪儿起主导作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吃什么?什么虚、实、寒、暑、湿、燥,还有许许多多都像讲哲学。但是它又不像西医,什么东西都要实证,中国人连兵法也是哲学,所以我们的思路很有意思。

  中国的泛相对论,也可称之为机变论

  中国人最讲究相反相成、物极必反、随机应变,所以我勉强起个名字便于大家好记。刚才我讲了一个泛道德论,讲了一个泛哲学论,我还要讲一个泛相对论。

  中国人在东周的时候已经痛感到世界无常、格局随时的变换,是非没有一定的规律。这样长期的战乱、纷争,瞬息万变的格局培养了中国人聪明、善变、戏路子广的特点。但是中国人能适应社会不断的变化,并且变得很快。孔子讲仁义道德,但也讲了许多准许你变的道理。宁武子,卫国的一个官员,《论语·公治长第五》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是说如果国家很讲道义、很有条理、很有秩序、很有是非章法,宁武子就会很聪明,他就能参政议政。但是国家一乱,宁武子两眼一发直,就傻了,一问三不知。他的聪明劲别人要学还可以达到。难学的是他的傻劲,邦无道他就傻呵呵,他真犯傻。所以“文革”中骂孔子,扣帽子,说他认为劳动人民愚不可及,其实这个愚不可及是好话,是说他傻起来你学不像,你达不到他的境界。

  再比如,中国有一个说法叫“内圣外王”。什么意思?《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就是我内心里和圣人一样,充满了圣人的仁义道德,这是道德的情怀,文化的情怀;我的内心根本不在乎世俗成败得失,我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的是为天下苍生谋福。但是我对外时是王者,我知道怎么维护、运用我的权力,我知道怎样去惩戒敌人。

  还有从庄子的时候已经有类似的说法,就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出世之心是什么意思呢?我随时准备着离开世俗的这些竞争,准备回归山林,回归大泽湖泊,回归到大自然里面去。北京单弦牌子曲有一个叫做《风雨归舟》,一上来就说卸职入深山,闷来时抚琴饮酒,受享清闲。当然,抚琴饮酒得有一定物质条件。有了这样一个心情,我再来入世,乃至于担任大大小小的一个官员,做对社会有利的事。中国还有这样一些说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虽然这些说法不见得都能做得到,有很多变成了空话,但是这样的思路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作家王蒙几个孩子 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问题(王蒙)

  《红楼梦》里除了贾政以外,那里面的男人没有一个是按孔圣人或者孟圣人教导来做的。但是《红楼梦》里面也反复讲一个道理,甚至通过美人秦可卿之口来讲,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盛极必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登高必跌重。她就认为事物是有宿命的,到了什么地方,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我们还有很多的信念和说法,比如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比如说多难兴邦。给外国人很难讲的一个故事是卧薪尝胆,不要说欧洲人、美国人,就连日本人也与我讨论过,说中国人怎么会有越王勾践这种人呢?他可以去尝吴王夫差的大便?日本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的。日本人遇到这个情况会认为他应该死,失败到这个程度,丢了江山丢了国家,变成了奴隶!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樱花是开的时候“刷”地全开了,谢的时候“哗啦”就没了。日本俳句就这样歌颂的,说樱花代表日本民族,该开就开,该谢就谢。我几次去日本,没有赶上樱花盛开,但是赶上樱花花谢。花谢的时候日本人是真动情!在树底下一边唱一边哭。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人要尽量压低自己的形象,尽量表示自己的愚蠢无大志。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最后派王翦去打仗,几十万军队都交给了王翦。王翦就没完没了地跟秦王说,我回来以后要在某个地方置业,要盖房子,地得够,房子得够,还要给我侍女。底下人说你现在担负这么重大的任务,你干嘛整天说这些?他说秦王是最不放心别人的,他现在几十万军队都在我手里,我说这些说明我没有别的想法,是个极庸俗的人,这样我才能保护我的命,也才能完成我的历史任务。

  还有一个例子,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人物。咸丰七年,英法联军抵达广州,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广东地方官员出城。有一个将官叫叶明琛,毫无反应,既不抵抗,也不议和,更不逃跑。他为什么不抵抗呢?他知道打不过。联军占领广州后,叶明琛在副都统衙内被擒获,解往停泊在香港的军舰无畏号上。叶明琛声言欲面见英国国王,理论战争的不合理性,且自备了粮食。偶然有人上前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后来被英国人送到加尔各答,囚禁在威廉炮台。他自己给自己题字:海上苏武,次年绝食而死。这个人没有投降,但让人觉得毫无希望。

  我为什么讲到这儿呢?就是说传统文化是我们一个非常伟大的资源,我们从里面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智慧,增加很多的知识,但是仅仅有传统文化是不够的,传统文化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传统文化是需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的。现在有一种看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把中国这么多美好的传统文化都丢了,弄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其实是错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才挽救了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不至于灭亡。

  如果我们今天还处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甲午战争日本侵华的时候,处在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处在抗日战争大部分国土沦陷的时候,我们还能继承弘扬什么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回顾传统文化的时候,要看到它的特色,要认同我们的传统,要继承弘扬这种传统,同时对这种传统要有所转化,要把它推向现代化,要把它推向世界,要把它推向未来。我们不是为传统而传统,而是为今天而传统,为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传统。

   (本文为王蒙先生日前在故宫博物院所作的学术讲座,文章发表时有删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151/521132050840.html

更多阅读

王石几个孩子 王石,一个真正的男人!

  知道万象城正在举办《极度视角,王石7+2摄影作品展》,前天下午我去罗湖公证处办事就特地去看了,进了展厅就有一种心灵被震憾的感觉,一个看起来只会赚钱的男人在从2002年2月8日至2005年12月28日短短几年内,用自己的脚征服了乞力马扎罗

陈强几个孩子 陈强有几个孩子?

陈强有几个孩子?妻子:李玉洁儿子:陈布达、陈佩斯女儿:陈丽达孙子:陈大愚陈布达陈布达,河北宁晋人,1950年出生于北京。表演艺术家陈强的长子,喜剧演员陈佩斯的哥哥。1968年7月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草原恋合唱团团员。曾创作歌曲《

蒋雯丽几个孩子 蒋雯丽有几个孩子?

蒋雯丽有几个孩子?蒋雯丽的老公是顾长卫,有一双儿女,儿子是亲生的,名字叫顾和,女儿是领养的,叫美美。蒋雯丽顾长卫儿女双全 吐露领养女儿的前因后果从刚结婚时看到剧组里的美国演员收养中国小孩,到自己当妈妈后看到孤儿们怦然心动,蒋雯

曾宝仪妈妈 曾宝仪妈妈有几个孩子?

曾宝仪妈妈有几个孩子?王美华一共生了三个小孩。跟曾志伟生了两个,曾宝仪是大姐。然后再婚的时候,35岁高龄又生了一个女儿。王美华别 名宝妈出生地台湾台北出生日期1956年1月29日王美华与曾志伟离婚后,迫于生活压力,在以后的十多

声明:《作家王蒙几个孩子 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问题(王蒙)》为网友喜旧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