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商纣王发明了名为炮烙的酷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跌落到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死于非命,但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却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强逼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姬昌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姬昌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牢狱之灾
姬昌受封为三公,拥有雍州之域,www.(aIhUaU.com
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丹江汉水流域),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
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
周国大臣散宜生重价购得驺虞、鸡斯之乘、骊戎文马、有熊九驷及有莘美女给纣王。纣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于是下令赦免姬昌出狱,赐给弓矢(shǐ)斧钺(yuè),使姬昌得专征大权
出狱后的文王强压着杀父之仇、烹子之恨,挂名请除炮烙之刑,主动献出肥沃的洛西之地。这个看起来是自断羽肱,近乎谄媚的举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纣王的欢心,麻痹了商王朝的戒心,同时又为文王赢得了政治上的崇高声誉。因此,文王获赐弓矢斧钺,取得专事征伐权,继续扮演商王朝金牌打手的角色。不过这一次和以前季历伐诸戎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这次是文王主动而为之,一切尽在预谋的战略规划之中。
公元前1062年(纣辛十四年),文王90岁(www.aIhUaU.Com),释芮、虞两国国土之争。
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他们之间发生了国土争端。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了。
公元前1061年(纣辛十五年),文王91岁,伐犬戎,击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与其子姬发在宝鸡磻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
犬戎,在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宝鸡凤翔一带),与西岐毗邻。犬戎是比较强大的一支戎族。武丁时犬方是商之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方。这一年,文王率军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
公元前1060年(纣辛十六年),文王92岁。伐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迁都程。密须地处周方之西,具有一定实力与野心,为向外扩展,攻打周的属国阮、共(皆在今甘肃泾川附近)。文王以吊民伐罪名义整军誓师出征,一举攻灭密须,并将密人迁于程邑(今陕西咸阳附近),加强了对密人的监视与统治。此战的胜利,扩大了周方势力,提高了文王的声望和号召力,减少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为东进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1059(年纣辛十七年),文王93岁,伐耆。耆,古时很可能读“离(黎)”音,在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北部黎城县一带。耆是殷西内属国,即武丁时的旨方。其首领曾为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周文王灭密须后,便挥师东进,击败耆国,削弱了商王朝对西土的控制。
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了“西伯戡黎”后的这样一件事情:
周文王战胜黎国之后,商朝的贤臣祖伊非常恐慌,急忙跑来告诉殷纣王。
祖伊说:“天子啊,上天恐怕要断绝我们殷商的国运了!那善知天命的人用大龟来占卜,觉察不到一点吉兆。这不是先王不力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因为大王淫荡嬉戏自绝于天。因此,上天抛弃了我们,不让我们安居饮食、大王不测度天性,不遵循常法,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天命不再属于我们了,大王现在打算怎么办呢?”
纣王说:“啊!我的命运难道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了吗?”
祖伊反问道:“啊!您的过错太多,上天已有所知,难道还能祈求上天的福佑吗?殷商行将灭亡,从您的所作所为就看得出wWW.aIhUaU.cOm来,您的国家能不被周国消灭吗!”
这段对话,显然不是祖伊和纣王的原话,如果祖伊真的敢这样和纣王对话,那就太没说话水平了,简直无异于找死。但是祖伊提醒纣王事情的严重性应该是史实。殷周之际的历史记载有很多就是这样真相藏于谎言之中的,真真假假不易分辨。不过,祖伊的品格没有被春秋笔法黑掉已经算万幸了,这样写显然更能衬出了纣王昏庸无道的一面。
公元前1058年(纣辛十八年),文王94岁,伐邗。
邗为殷之属国,在今河南沁阳西北。是殷王朝统治支柱之一,有一定军事实力。周文王攻耆后,乘胜继续调兵攻取邗方,进一步为东进攻纣扫平道路。
戡黎、伐邗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
公元前1057年(纣辛十九年),文王95岁,伐崇,都丰邑,立灵台,建僻雍。文王出狱的第六年灭崇国,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至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
崇,古国名,据说是虞舜时有崇氏部落首领鲧的方国,夏的前身,在今河南嵩县以北。百度百科收录的词条说在今陕西户县是错的,这种观点应该是被周族迁都沣京误导了。《诗经•大雅》说:“既伐于崇、作邑于沣。”并不是说崇位于沣一带。而是文王伐崇后,扫清了东进的道路,领地附近没了有威胁的势力,可以放心地把都城迁到更利于指挥东进的沣了。《国语·周语(上)》说:&ldquoaIhUaU.cOM;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古无嵩字,崇、嵩同用,崇山即今天的嵩县、伊川、汝阳、登封等地区。文王献出洛西之地后,很可能这些土地纣王并没有直管,而是派崇侯虎负责监察管理,所以造成了户县一带也是崇的领土的误解。
关于文王伐崇,汉刘向的《说苑•指武篇》说:“文王想要讨伐崇,先宣告说:‘我听说崇侯虎侮辱父亲兄弟,不尊敬长者,判决案件时不中立,分财物时不均等。百姓用尽力劳动,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衣食,我将要来讨伐他,只为了百姓。’于是就讨伐崇,并下令:‘不要杀人,不要破坏房子,不要填井,不要砍伐树木,不要动牲畜,有不听令的人,杀无赦。’崇人听说了这件事,就请求投降了。”
崇人是否真的不战而降我们难以考证,但文王为代表的周族宣传鼓动能力之强我们由此可见一斑。
伐崇之后,文王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