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后人 愿你能被后人温柔以待——李鸿章

自媒体时代,最怕就是与你失联。加我的私人号吧,这样他们就没办法了。长按胡适像,识别二维码即可:


作者:朱恒毅

来源:新京评论



李鸿章


虽身在乱世,却看尽世间波澜。身负官衣重似铁,双肩扛上了大清国的国运,终不敌甲午一败。从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到后来的劳劳车马未离鞍,临时方知一死难。这中间的艰苦你就自已默默地咽下去吧,大口的黑血吐尽心头不平之事。生错了时代,但是你那个时代的确也需要你。你或许在那个时代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吧,双脚踏上两船的木板,下面是日本的国土,年过七旬,在甲板上颤颤巍巍的走过,走过的或许是你颤颤巍巍的一生吧。世人愿意在功过中看待你,而我只想看到最真的你的名字——李鸿章。



李鸿章族谱


中国有了李鸿章

    

李鸿章出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即公元1823年2月15日,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李鸿章出生时的那一年正好是法国大革命刚刚平息的时候,当时的欧洲大陆局势已经渐渐平稳,各国列强把更多的战略眼光放到了东方。出生于这样的时局之中,或许也就注定了李鸿章无法像 我们普通之人一样。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母亲沈氏对于孩子的家教极严,李鸿章在家排行老二,但是李鸿章自幼爱玩不爱学习。后来有一次更随母亲下田,发现自己家的田地在最靠近坟地的地方。幼年李鸿章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告诉他家里家庭条件并不好,坟边的田地最为便宜,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李鸿章,李鸿章从此开始发奋苦读,很有一种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这让李鸿章的双亲大为感动,时间就这样流逝着。一转眼就到了李鸿章19岁这年,他双亲为李鸿章寻得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当天一家人在一起吃过晚饭之后,按理说李鸿章应该和妻子圆房了,但是李鸿章吃完饭之后直接跑到书房开始高读圣贤书,这可让他的母亲吓坏了,这孩子不会是读书读傻了吧,俩人都没有办法,只好把李鸿章的爷爷李殿华请了过来,李殿华拿着手杖敲了敲李鸿章书房的窗户,里面的灯瞬间就熄灭了。第二天天还没亮就看见李鸿章又起来读书了,中午的时候李殿华去李鸿章的书房看了看发现纸上写着“一夜半风流”,这让李殿华笑不以。苦心人天不负,道光二十七年,24岁的李鸿章考中二甲第13名进士,选入翰林,这虽然是一个文官但是是皇帝的近臣,一旦下放地方,靠着这种身份会被委以重任,平步青云,在李鸿章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条阳关大道。但是时局往往不会让李鸿章这么安然的度过一生的,当时各地的起义军蜂拥而起,当时的政府军八旗兵战斗能力已经低的不能再低了,一杆烟枪一杆鸟铳就是标准配备,当时全国最为主要抵抗叛乱军的就是各地乡绅所组织的团练。




晚清八旗和八旗兵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李鸿章意识到三千里外觅封侯的时机已经到了,他鼓动他的上司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劝他上书,解决安徽问题而他自己则是连夜操刀代替吕贤基写了奏章,吕贤基原本只是想表现忠心,没有想到李鸿章代笔的奏章文采飞扬,让咸丰皇帝感动的龙颜落泪,索性派吕贤基回乡组织团练。这可把吕贤基愁坏了,他本来是想表忠心,这一弄不就变成去前线作战了吗?他对李鸿章说:“君祸我,我亦祸君。”意思是你出的主意把我害了,我也要把你一起绑上。李鸿章是一个文人从来没有带过兵,秀才带兵的结果肯定是输,败仗是一个接一个,曾国藩曾经也打过败仗,但是曾国藩的脸皮比较薄,几次自杀都没有成功被部下救了回来。李鸿章后来败仗太多导致他没有办法在家乡立足,他曾经创下了被太平军一连连续攻破十几座营寨的记录。只好孤身一人投靠了他的老师曾国藩。



李鸿章曾拜到老师曾国藩的湘军账下

 

寄人篱下李鸿章被曾国藩的部下所瞧不起,尽管曾国藩对李鸿章态度很好,但是这让李鸿章的自尊心大受打击,李鸿章一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这让他更加坚定地想要自立门户的想法。走出去吧,李鸿章,带领着你的淮军走出来吧,后来的历史舞台是你的。你将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尽管天空中的太阳已经马上要下山,但是你还是撑了起来。李鸿章在曾国藩这里看到湘军是怎么打仗的,在湘军的四年里从政务到军务,这让他受益一生。当一个人为想要的东西拼尽全力的时候,神就会前来相助。机会终于被李鸿章等到了。


尽显锋芒之保卫上海
   

1892年的一天,湘军的军营中来了一个人,此人是户部尚书钱鼎铭,此人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请求曾国藩出兵,当他说出出兵的回报的时候曾国藩的脸上有了意思的笑容,兵饷数十万两白银,此趟出生的回报不可谓不低,曾国藩想了想想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出兵但是曾国荃的心思全部在攻打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上面,对这种事根本不在意。这可让钱鼎铭急坏了,原来天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帅军西征准备攻克上海作为太平天国的财政来源,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了全国最为重要的码头城市,并且作为通商口岸,有大量的外国人在租界生活这使得上海成为中国对于国际的一个发声筒,并且上海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也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镇,当时全国的进出口贸易49%都是在上海完成,上海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当时忠王李秀成帅十万大军攻打上海,上海的守军加起来当时一共不到2000人,李秀成对于上海是功其必取。



晚清时期的上海


钱鼎铭身负重任去曾国藩那里去搬救兵,但是曾国藩手里面也没有可以抽调的士兵了,这让曾国藩开始为难了。局面让钱鼎铭对于曾国藩有点失望,在晚上的时候钱鼎铭跑到李鸿章的账下,希望李鸿章可以出兵上海,这一切都被李鸿章看在看在眼里李鸿章和钱鼎铭是老相识,钱鼎铭没有第一时间找李鸿章这让李鸿章有点失望,故意卖个官司,说再等等如果时机成熟他再出兵,但是李鸿章特别在意这件事情,这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让他独立门户的绝好时机。第二天一早,他就像曾国藩主动请缨说自己想要出兵上海,想要出兵手里面就必须要有兵。可是李鸿章现在是一个人,他向曾国藩请了3个月的假,回到安徽老家招募士兵。俗话说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李鸿章虽然在家乡屡战屡败,但是在他旁边的西乡确实有着让太平军都胆战心惊的3股强大的武装,分别是张树生,周圣波,周盛传兄弟和刘铭传。此三人在西乡占山为王,哥哥周圣波富有心计,弟弟周盛传战斗勇猛,而张树生的已经经历过200多场恶战,至于刘铭传更是一个传奇,此人面有雀斑,为人豪侠仗义,江湖绰号“刘六麻子”,此人好酒贪杯,骁勇异常,曾经在家乡杀过人被迫上山,李鸿章找到张树生说了自己想要自立门户的想法,这与张树生的想法一致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晚上随即又找来周氏二兄弟与刘铭传商量,这三股势力在此月和风高之时合为一股,成了叱咤晚清风云40年的淮军前身。正是因为李鸿章在家乡以前有过团练的基础,所以才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招募了13个营,6000多名衣衫不整的淮军,两个月后曾国藩前来视察,李鸿章变魔术似的拉起了这么多人,有很多将领是李鸿章以前在安徽作战的部下,这让他大感吃惊,淮军从此正式成军。



李鸿章亲信大都来自创建淮军时期

 

当时的上海已经被太平军所包围,从陆路走肯定来不及,远水解不了近渴,走水路水路又都在太平军的监视之下,这让李鸿章大为犯难,钱鼎铭提出租用英国的火轮船运送士兵,但是这样的建议有很大的风险性,毕竟长江的江面是在太平军的监控之下,一旦太平军搜查船只淮军就会全军覆没。钱鼎铭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正是因为他对太平军相对来说比较了解,他正是利用太平军对于外国人拉拢摇摆不定的心理,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包围上海三个月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正是想要拉拢洋人拉解决太平天国的外交问题。自从太平军安庆失守后外国军队便放弃了以前的中立的立场,对太平军采取强硬措施,这使得太平军处于较为被动的处境,李秀成极力想要拉拢外国人正是为了改变这样被动的局面。就这样6000多人的淮军乘着英国人的火轮船从太平军的监视下大摇大摆的走过,竟然没有受到盘查。除了闷死一人之外其他人全部到达上海。就这样6000多人的淮军空降上海,但是李秀成对于这样的淮军却根本不在意,认为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李秀成之前与李鸿章交过手,逢战必胜认为李鸿章是手下败将,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李鸿章在曾国藩手下的4年里,就算是看只要李鸿章不是智障那么他就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李秀成啊,你太小看李鸿章了,你是要成为李鸿章垫脚石的人,竟然敢这么瞧不起李鸿章。6000多人的淮军到达上海引起上海市民的好奇之心,市民们纷纷涌来观看这支请了重金的雇佣军,但是这让他们大失所望,这支部队衣衫褴褛,前面一个淮字,后面一个勇字,这就是光船费就花了18万两白银请来的雇佣军吗?当地人嘲笑他们为“叫花子”兵,但是李鸿章给自己的部下和士兵打气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慑之。



淮军初到上海被称为“叫花子兵”


当时的上海各种势力混杂,有清朝正规军20000万人,但是正规军根本没有战斗力,一旦开打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还有就是我们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洋枪队,洋枪队最早是由上海苏松太兵备道吴熙,和苏松太粮备道杨坊组织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借师助剿,以夷制贼的想法。1860年由华尔领头,成立了洋枪队,华尔是一个美国人,他曾经在美国抢劫邮车,被美国政府通缉,潜逃到中国。当时的摄政王大臣奕?略懂洋务,他说洋人就想要钱,而太平天国却想要大清的命。从此清朝政府对外的态度发成了转折,有咸丰时期的一致排外到后来的攘外必先安内,没错这句话不是将总统说的,而是奕?说的。当时上海对洋枪队下了重金,为他们购买了最先进的装备,当时洋枪队的月薪军官一个月600美金,士兵一个月100美金。这在当时可算是天价了,1862年8月洋枪队由最开始的几百人发展到12000人。成为当时大清最强的武装力量。虽然有这么多的武装但是李鸿章还是清醒的意识到,面对骁勇善战的太平军谁第一个冲上去绝对是炮灰,于是他施展手段争取到淮军排在最后出场,最开始面对洋枪队的进攻太平军主动后撤,但是洋枪队一直挺进这让李秀成忍无可忍,本来想示以友好,但是发现对面竟然完全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我忠王李秀成一发怒岂能是你们几个洋枪队能挡的吗?于是在后来的几场战役中大破洋枪队,缴获了大量的装备。洋枪队一败便龟缩在城内再也不敢出来征战。



华尔和洋枪队


而政府军更是不用说北太平军打的亲爹都不认识了,就在这个时候上天帮了李鸿章,由于战场的尸体处理不得当,爆发大规模瘟疫,太平军减员严重,而李鸿章确实毫发无损,李鸿章感觉时机成熟了,一声令下,淮军全军出击,李鸿章更是亲自督战,以此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次战役为虹桥之战,战斗在大雨中进行,李鸿章亲自督战,双方打得异常惨烈,李鸿章这次是把全部的家底都压了上去,这是淮军的第一战,此战关乎李鸿章以后的官宦生涯,和淮军的命运,全军上下对此都是异常的重视,此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鲜血染红了大地,雨水加上血水地上就成了一片血海,李鸿章搬了一张椅子就坐在桥头亲自督战,在恶战之中尽显他拼命三郎的精神。突然跑来的一个人,此人是从战场上跑下来的,说前方已经打不了了,要求后撤,此时的李鸿章面无表情对人说,拿一把刀来,把他的头砍了。吓得此人匆忙跑走,此人跑的方向正是战场,他深深地意识到李鸿章是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此人是张遇春,他是李鸿章最为亲信的人之一,李鸿章显然是把做好了拼命一搏的打算。由于淮军全军作战勇猛最终保卫了上海,在虹桥击退了太平军。此一战使李鸿章的声名大振,上海传闻他为武曲星下凡,当然这并不可信,但是这一战的确十分重要,这使得太平军东征的计划彻底失败,同时也怪在李秀成轻敌的思想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李秀成先生你要是多看看毛主席的书你估计也不会败得这么惨,当然你那时候毛主席还没有诞生呢。不过这一仗打得的确是漂亮,一直对中国人有歧视态度的大西洋公报也对李鸿章的淮军做了正面评价,盛赞淮军为古罗马军团。朝廷的嘉奖也如期而至,任命李鸿章为两江总督。李鸿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李鸿章在给他的老师曾国藩的信中说淮军可独立,鸿章可学习作战,老师可安心。上海是保住了,淮军由开始的6000迅速壮大到20000人。此时的李鸿章是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枭雄本色之苏州杀降  

      

随着战局的结束李鸿章发现洋枪队经常擅自行动,这让李鸿章大为光火,此时的洋枪队的战斗力依然比淮军强,李鸿章为此忧心忡忡,担心由华尔组织的洋枪队失去控制。但是在1862年9月华尔率部攻打浙江慈溪,被太平军一粒子弹结束了生命,太平军由以前华尔的助手白齐文担任,白齐文是一个脾气更大的人,t他根本就无是李鸿章,并且无视军令,很有一种全天下我最大的感觉,有一次他率领四个部下到苏杭太粮备道杨坊开的钱庄里面借钱,但是不打字据,也不拿抵押物,杨坊钱庄里面的伙计没有借给他,他当场拿出手枪射杀了那名伙计,很有美国电影《好家伙》的味道啊,但是这一举动彻底触怒了杨坊,李鸿章也借势弹劾白齐文,白齐文被罢免了官职,但是这个家伙很有胆量直接投降太平军了,在太平军那里也没有得到重用,后来白齐文背俘,在押解回京的途中溺死,有人说这是李鸿章故意干的,后来的常胜军有英国人戈登接任,戈登出身于英国军事世家,其军事素养明显超过他的前任,李鸿章起初对于戈登很满意,说:此人尚知礼法,月饷五万两,东征西剿,尚能效命出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淮军由守势变为攻势,1863年 11月下旬淮军在长胜军的配合下围攻苏州,当时的苏州有太平天国的名将慕王谭绍光守卫,淮军是久攻不下,淮军并且死伤惨重,李鸿章一看这样不是办法,于是他想到了诱降这一方法,当时的以那王郜云宽为首的八员首将,一看战局不利想要投降,先一步降清的反水将军程学启,此时正受命攻打苏州,他派部下与那王郜云宽频频接头,但是郜云宽你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好吗,人家程学启是因为孝敬自己奶妈的儿子被湘军抓住了,奶妈来劝降程学启,并且威胁了他的家人,他才投降的,并且程学启人家有智有勇,被李鸿章看作左膀右臂,而你郜云宽全身上下从头看到脚没看到你哪点聪明,程学启与戈登在阳澄湖的一条小船上与那王见了面,双方意见相同所以一拍即合,达成条件,戈登为见证人,戈登折断箭簇,立下誓言,这八个人就这么被争取过来了,这八位可是太平军的高级将领啊,哎!太平天国的气数已尽,这八个人把慕王谭绍光骗到会场上来,当即杀了谭绍光并把他的头割了下来,然后向洋枪队,淮军投降,一切看似很顺利的事情可随后却失去了控制,怎么回事啊,这八个人投而不降,并且不交出士兵,只献出一般的城池,当时的淮军不足两万人,而太平天国的老弱精壮加在一起号称是十万之众,这让程学启慌了,他急忙去找李鸿章说,卧榻之旁,一个猛虎在旁,你怎么能睡得着?但是杀降自古以来是兵家大忌,而程学启对苏州的太平军叛而不降的担心又不无道理,这让李鸿章想到“太仓事件”的教训,当时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攻打太仓,太仓的守卫投降,李鹤章满心欢喜的打算进城接管,谁知这却是诈降,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身负重伤,腿上还被打了一枪,要不抢救及时早就见上帝了,弟弟的遭遇让李鸿章不寒而栗前车之鉴尚在眼前,于是他睁只眼闭只眼,对程学启的大开杀戒表示默认的态度,于是苏州定慧寺双塔的院子里,这个只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场地里,30000多名太平军士兵惨遭屠杀。其手段连他的老师人送外号曾剃头的曾国藩也称之为:眼明手辣。朝廷也认为此事并无不妥,但是有一个人就不干了,这个人是戈登,戈登作为担保人大为恼火,他认为李鸿章这是背信弃义,提着手枪要找李鸿章决斗,李鸿章无奈只好躲了两天,其实戈登生气的真正原因是,戈登原本作为担保人功劳是最大的,但是李鸿章瞒着戈登,自己把头功个抢了。



曾下令火烧圆明园的戈登

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后人 愿你能被后人温柔以待——李鸿章

   

常胜军在这场屠杀中并没有获得好处,李鸿章的淮军却借着打压太平军的幌子在苏州城内搜刮三日,大敛其财,国际上对于李鸿章也是纷纷指责,说李鸿章没有人道主义精神,但是李鸿章以这是中国内政,外国无需干预,拒绝道歉,但是一方面找到朝廷帮他疏通关系,终于在努力下与戈登见了面,给予常胜军6万元犒劳费,给戈登本人一万元。表面上两人和好了,但实际上李鸿章对于戈登恨得咬牙切齿,说这是一群外国流氓却在大谈道义。
    

在苏州杀降实践中李鸿章的举动值得思考,淮军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自从苏南作战以来,淮军已经可以不依靠常胜军独立作战,而常胜军反倒离不开淮军,并且淮军已经摸清了常胜军的套路。戈登时代的常胜军已经不再是主角了。1864年5月淮军进攻苏南,又是一番苦战,戈登意识到常胜军应该退役了,他这一举动正中李鸿章下怀,李鸿章担心常胜军尾大不掉,李鸿章出手阔绰给了戈登九万元遣散费,戈登禁用了3天就解散了常胜军。而常胜军的精华12名外籍交管,300多名步枪兵,600多名炮兵直接归入了李鸿章的亲兵营。



淮军在苏州一战后迅速壮大

   

李鸿章的时代正式拉开。但是苏州杀降这一事件给李鸿章造成的影响太大了,李鸿章曾经与孙中山先生约定有一次会面,两人乘船而来,本来两船已经可以相望,但是孙中山的手下对他说,李鸿章此人一贯言而无信,还是小心为好。孙中山的船掉头走了,本来两广可以提前10年独立。后面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李鸿章开始办洋务的事情,和中日甲午战败以及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收集一下资料。本人只想在这里说一些大家所熟知之外的李鸿章。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李鸿章褒贬不一 ,我认为李鸿章这个人脱离不开时代,李鸿章成长的年代是忠君为主流的思想,当时的中国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内部思想保守,而且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安徽属于内陆省份,不靠近沿海,没有新式思想的传入,并且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进士,从小受到的教育为较为保守的教育,有人说他受保守思想限制较小,那也是和他同时代的人相比,他是绝没有可能和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他们相比,因为李鸿章所接触西方思想已经是在30岁以后了,并且他在当时看不上西方思想,只有一个人在他的三观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新式的思想是冲击较大的,一旦三观确定再想改变很难,李鸿章当时大环境也是处于这样的封建思想下,李鸿章本身的思想是建功立业,但他并不知道他已经处在大时代的变局之中了,李鸿章也是一个棋子而已,我们不能把下一代人应该做的事情强加在上一代人身上,就像我们不能把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情推给上一代人。李鸿章只不过是在他那个时代,按照他的那个时代的观点去做了一些事情罢了。也许他做的事情就像我们今天学生应该考一个考大学这么容易让人接受。李鸿章的时代已经过去,纵然有很多错误,我们也只能看到他的背影,我们是在他们的影子底下去评价他们,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有他们留下来的影子。



如今的李府已成旅游景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251/666461461367.html

更多阅读

李健达-也许不易(你的样子粤语版).mp3 你的样子粤语版

查看全部(共2张)下载[mp3/4111K]下一张李健达 ;-也许不易(你的样子粤语版).mp3也许不易 李健达文本歌词也许不易 李健达Lrc歌词 点击下载此LRC歌词到电脑歌曲播放: 也许不易 李健达在线试听歌 手: 音乐合辑[港台]歌曲大全也许不易唱/

声明:《李鸿章后人 李鸿章后人 愿你能被后人温柔以待——李鸿章》为网友不可使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