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向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黄传贵介绍,重阳节是我国有重要传统意义的节日,自1989年国家把它定为老人节之后,就具有了法定的意义。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从2008年起,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是重阳节却因为一些人认为属于非全民性节日,条件和时机不成熟等原因而落选,至今也未能列入国家法定假日。黄传贵说,以国家的名义,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体现国家对人权、人性、人生的重视,进一步表明重阳节在孝、亲、尊、敬老等方面的社会意义,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九月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现楼西。”
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士英《重阳偕友登玩河楼》:“千秋落叶随风走,万里长江贴地流。村圃雨余鸦噪晚,关近日,东北村社区组织辖区200多名老人举办了一场“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文艺汇演,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下午。
在活动现场,东北村艺术团的演员们表演的节目精彩纷呈,特别是王永波大叔反串的评剧《刘巧儿》选段,逗得老人们开心大笑,连连拍手叫好;还有经典的吕剧《梁祝》,让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国家一级演员姜培松老师表演的现代京剧《中华好儿女》把活动现场推向了高潮。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aIhUaU.com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节是香港和澳门的公众假期。香港会在这天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捐躯军人(原重光纪念日仪式)。2012年6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