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经》全名为《太上老君开天经》,是一部讲述天地开辟到夏商周时期太上老君下降为帝者作师,宣行教化的道教经典。
此经不知具体作于何人何时,经今之学者考证,则出于隋唐之前。宋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收有此书。
道教根本信仰是“道”,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是我国最早的宇宙生成论,但是因为老子用的是抽象数字,所以后人对于一、二、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老子的弟子文子认为“万物之搃,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又说“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浑而为一,寂然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离而为四时,分而为阴阳,精气为人,粗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骨骸者所禀于地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后有以一指天,二指地,三指人为天地人三才,也有以一为元气,二为阴阳,三为阴阳相冲而成为“和气”,北宋张紫阳真人著《悟真篇》中有一首诗:“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相合成为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被认为是最好的注脚。
关于宇宙生成论,自老子提出后,不断的被深化细化。
从老子的一二三,在列子时便形成了“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对于历代帝王,道家的庄子有个版本:“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
《开天经》认为天地形成至于周初经历过以下阶段:
混元:洪元既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
太初: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涬鸿濛,置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
……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既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
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天地既空,三分始有,生生之类,无形之象,各受一气而生。
或有朴气而生者,山石是也;动气而生者,飞走是也;精气而生者,人是也。万物之中,人最为贵。
太初一治,至于万劫。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时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识名。
太始:太初既没,而有太始。
太始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太始。流转成练素象于中而见气,实自变得成阴阳。
太素:太素者,万物之素,故曰太素。太初已下,太素已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名曰上古。
混沌:太素既没而有混沌。混沌之时,始有山川。
七十二劫,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岳四渎,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
混沌以来始有识名。混沌号生二子,大者胡臣,小者胡灵。
胡臣死为山岳神,胡灵死为水神,因即名为五岳四渎,山川高下。
九宫:混沌既没而有九宫,……结其九宫,识名天地。清气为天,浊气为地。
从九宫以来,天是阳,地是阴。
阳者刚强,远视难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岳四渎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脏是也。
分别名之有异,总而名之是一也。
元皇:九宫没后而有元皇。
元皇之时,老君下为师,口吐《元皇经》一部,教元皇治于天下,始有皇化,通流后代,以渐成之。
太上皇: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太上皇之时,老君下为师,教示太上皇以治天下。
地皇:太上皇之后而有地皇。
人皇:地皇之后而有人皇。
尊庐:人皇之后而有尊庐。
句娄:尊庐之后而有句娄。
赫胥:句娄之后而有赫胥。
太连:赫胥之后而有太连。太连以前,混沌以来,名曰中古。
伏羲:太连之后而有伏羲,生于一源之始,继天而生;调习阴阳,以定八卦。自伏羲以前,五经不载,书文不达。
……大道既分天地以来,开置皇化,转佐天帝,通流后世,以自记之。
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伏羲已前,未有姓字,直有其名。
尔时人民朴直,未有五谷。伏羲方教以张罗网,捕禽兽而食之。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则穴处,夏则巢居。
女娲:伏羲没后而有女娲。
神农:女娲没后而有神农。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
燧人: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出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
祝融:燧人没后而有祝融。祝融之时,老君下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
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三世,次有仓颉、仲说,教书学文。
黄帝:三皇之后而有轩辕黄帝。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力牧子,消息阴阳,作《道戒经》、《道康经》。
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少昊:黄帝之后,次有少昊。少昊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随应子,作《玄藏经》。
尔时升平,嘉禾生,醴泉出,麒麟至,凤凰来,景星照。
瑞顼:少昊之后,次有帝瑞顼。瑞顼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元阳子,作《微言经》。
帝喾:瑞顼没后而有帝喾。
帝尧:帝喾之后而有帝尧。帝尧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务成子,作《政事经》。
帝舜:帝尧之后而有帝舜。帝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尹寿子,作《太清经》。
夏禹:帝舜之后而有夏禹。夏禹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直宁子,作《德诫经》。
殷汤:夏禹之后而有殷汤,殷汤之后而至周初。
周初:周初时,老君下为师,号曰郭叔子,作《赤精经》。
道教认为太上君是“道”的化身,“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不仅如此,太上老君还化现人间,累世为圣者作师,教化天下。
《开天经》从洪元之时讲到天地开辟,再讲到周初,太上老君在各个阶段都起着重大作用,实际上是道教创世论的部分内容。
基于这种观点,道教实际上自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只不过是因为现在道教不景气,又被学者任意奄割,没人敢说。
道教远追黄帝,尊黄帝为始祖,道教也认为教内某些学术是黄帝学术的流传(如《黄帝阴符经》),但黄帝问道广成子,广成子之道从何而来以至于不可考。
我读《汉书》,看到汉昭帝时人们对于历法有一番争论,有人认为黄帝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有三千六百二十九年,有人认为六千多年。
据《竹书纪年》、《十纪》、《世本》、《三统》等,有人推算中国自三皇至公元2000年,至少已经有了2762480年历史。
当今道教的道历采用的是黄帝纪元,以公元前2697年为元年。今年为2015年,则为道历4712年,相比于这两百多万年实则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