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蒋介石 西安事变 蒋介石无性命之忧还立下三份遗嘱

导读:日本侵略者继侵占东北后,又入侵华北,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亡国惨祸,迫在眉睫。而蒋介石仍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他由洛阳至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为行辕,亲自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同时调遣中央军主

日本侵略者继侵占东北后,又入侵华北,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亡国惨祸,迫在眉睫。而蒋介石仍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1936年12月4日,他由洛阳至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为行辕,亲自坐镇督促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同时调遣中央军主力至潼关一带,对张、杨的军队形成大兵压境之势。

张、杨鉴于日本侵略军的步步入侵,以及在与红军的作战中,损兵折将,屡遭失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已经同共产党和红军达成协议,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蒋介石到西安后,张、杨数次到华清池蒋的住处,向他苦口劝谏,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但均遭到蒋的申斥。张、杨决定实行"兵谏"。

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活捉了躲在骊山虎斑石后的蒋介石,同时杨虎城的部下逮捕了随蒋抵陕的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军政大员。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随后蒋介石被送押至西安绥靖公署新城大楼,后迁居张学良公馆。蒋被扣押期间,他一度想到了死,甚至想自杀,在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美龄、两儿蒋经国和蒋纬国与全国国民三份遗嘱。

人们皆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时写有遗书,但从未有人看见过,即使2004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对外公开的《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其中虽然提到遗书事,但没有具体内容。今据蒋介石的孙媳蒋方智怡存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室的蒋介石日记(1945年以前的日记复印件已对外开放),将遗嘱介绍如下,并就蒋的日记分析其写遗嘱的原因。

给宋美龄

贤妻爱鉴:兄不自检束,竟遭不测之祸,致令至爱忧伤,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与吾父吾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家事并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经儿远离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纬儿至孝知义,其必能克尽孝道。彼于我遭难前一日尚来函,极欲为吾至爱尽其孝道也。彼现驻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馆转。甚望吾至爱能去电以慰之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中正

西安事变蒋介石 西安事变 蒋介石无性命之忧还立下三份遗嘱

给蒋经国、蒋纬国

又嘱经、纬两儿: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

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属。

父十二月二十日

告全国国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451/951602489080.html

更多阅读

蒋介石的后代子孙 蒋介石的子孙

前天看了《鲁豫有约》采访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先生,有着四分之一俄国血统的蒋先生有着混血儿的身高和长相,三十出头的年纪,经营着他创立的GOODCHOICE澄果设计公司,感觉是个成功帅气的人。而相较于他个人的魅力,“蒋”这个姓氏所赋予他的神

生命之爱之蒋勋 蒋勋中国文学之美mp3

前几天过生日,儿子问我要什么礼物,我想了想说,要本书吧。 生日当天我买了《蒋勋说唐诗》,这几天在看,写的极好,真是愈发的喜欢蒋勋的文字。 准备要买齐所有蒋勋的书。 谢谢儿子!美的启蒙者──母亲  1947年出生在历史古都西安的蒋勋,似乎

蒋经国究竟是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关系

最近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陶涵所著《蒋经国传》一书,有一个很大的疑惑,蒋经国究竟是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按照本书作者陶涵所说,蒋纬国在1996年接受作者采访时,以及他在1997年过世之后发表的文件中,都曾经说过,蒋经国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

张学良公馆 西安张学良公馆

1936年12月12日,一件震动全世界的大事在古都西安发生: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位于陕西西安市建国路中段的张学良将军公馆,就是西安事变中最重要的旧址之一。张学良公馆在建国路69号,建于1932年,为

蒋介石书法欣赏 蒋介石书法作品欣赏

蒋介石书法欣赏蒋中正(1887—1975),中华民国总统,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

声明:《西安事变蒋介石 西安事变 蒋介石无性命之忧还立下三份遗嘱》为网友空城愈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