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00余年历史的“归元寺”,是武汉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而归元寺最有意思的要数罗汉堂。
说到罗汉堂,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被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
归元寺数罗汉
如今到罗汉堂数罗汉,已经成为当地百姓和外地游人的习俗。数罗汉有几种方法:一是男左女右。男的从左边数起,女的从右边数起。一是从第一个罗汉数起。一是看你哪只脚先迈到罗汉堂的台阶。也有的随意选择一个罗汉为起始点,从一开始数,数到你实际年龄那尊为止,看看属于你的那尊罗汉专职何干,相貌、形态怎样,然后到门口抽签判断你今年的时运如何。
归元寺介绍
归元寺的罗汉堂至今有200多年历史,整个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的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500尊罗汉依次排列,没有拥挤感,让你感到这种布局的巧妙合理。
罗汉堂是一座新奇的艺术宝库。门前有两幅对联:其一:“普天供应大阿罗汉。都离方广来往归元”。其二曰:“从白光开创以来,祖德惠灵长,迄今三百余年,重新广厦供罗汉。历同治中兴而后,人心沉弱,愿将二十八品,普济群生讲法华”。两联都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曹生谦题写的。
罗汉堂
在佛教中,佛是创法的人,菩萨是传法的人,而罗汉则是“大闲人”,只要自己得道了便优哉游哉,既不需要普渡众生,也没有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无休止的顶礼膜拜。因此,罗汉远比佛、菩萨更接近人间,加上五百位罗汉在一起又声势浩大,热热闹闹,所以很受僧俗欢迎。各地寺庙一般都建有罗汉堂,其中尤以归元寺与北京的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的罗汉堂并称为中国四大罗汉堂。
归元寺罗汉
归元寺罗汉在形象表现上可称一绝:这500罗汉或坐或立,或蹲或卧,喜怒哀乐,慈祥端庄,各种姿势、神态无不具有。与其说是西天的阿罗汉,倒不如说是民间的人物肖像,给人以亲切之感。如第463尊“六童戏弥勒”,一群天真稚气的孩子,缠着一个大肚皮罗汉,有挖耳,有的撮鼻,有的抠脚,有的搔痒,有的拉裤带,有的试僧鞋,尽情嬉耍,而大罗汉却笑口大开,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难能可贵的是,国内其他寺院的罗汉大多是泥塑贴金或泥塑彩绘而成,而归元寺在罗汉塑造上独具一格,采用的是“脱胎漆塑”的工艺。“脱胎漆塑”相传是黄陂泥塑匠王氏父子所创用的。当时他们应归元寺方丈所聘,于光绪年间来到了汉阳,承担500罗汉的塑像工程。王氏父子根据实践经验,大胆采用脱塑工艺,先对照“罗汉谱”用泥塑出各色形体性格各异的罗汉形象,再用生漆作粘合剂,将夏布或丝绸一层层贴附上去,背留一小孔。待漆干透后,引水入孔,化泥成浆。待泥水流尽后,就成为空心塑像,然后封住小孔描彩贴金,一座座神态各异、体轻质坚的罗汉法相塑成。
归元寺传说
当年寺里的方丈夜里做了个梦,梦见500罗汉从水上飘来,救人于水火之中。醒来后发誓要要塑五百罗汉,而且能从水上走的。这可难住了众人,结果黄陂县(现为武汉市黄陂区)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
父子俩先用泥做成胎,再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WWW.aIhUaU.coM后,往胎中注水融泥,等泥水流尽了,空心罗汉就做成了,外面再饰以金粉,。这样,水打不湿,火烧不坏,非常结实,而且起伏坐卧、喜怒哀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简直象真人一样,每个重量不超过25公斤。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看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在归元寺是个例外。
老塑匠为塑罗汉呕尽了心血,没等塑完便死了,他儿子便子继父业,接着又塑。他的手艺也很高明,一直塑到四百九十八个时,也一命呜呼。那最后两个罗汉什么模样呢。某人忽然来了灵感,黄氏父子成就这等功德无量的事,其本身就是尊罗汉啊。于是人们按照父子俩的形态塑造了最后两尊罗汉,一个脱托月,一个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