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腿疗秘方
自测指标
1. 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以“三多一少”为主要症状。
2. 下肢病变:下肢刺痛、灼痛、麻木,如小虫爬的感觉;还有的像整天穿着袜子紧绷绷的感觉。
3. 皮肤瘙痒,尤其是妇女外阴瘙痒时常见症状之一。
糖尿病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原发性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型)。原发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肥胖、多次妊娠为常见的环境因素。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遗传因素为 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因素。
继发性糖尿病大多继发于胰岛组织广泛破坏的疾病,如胰腺炎、胰切除术后等,或者继发于分泌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皮质醇等)过多的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毫摩尔/升。(检查近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总体情况)
(一)确诊为糖尿病
1. 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 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 11.1毫摩尔/升。
2.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 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 11.1毫摩尔/升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 7.0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 11.1毫摩尔/升,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 11.1毫摩尔/升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 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耐量减;如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2. 若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及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可以排除糖尿病。
代谢紊乱引发严重慢性病变
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发生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1. 心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患者肢体外周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表现为肢动脉病变,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供血不足时可导致肢端坏疽。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发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等损害,并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2. 糖尿病性肾病变。糖尿病对肾脏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盂肾炎等途径,尤其是以前者为主。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蛋白尿是本病初期的重要症状,晚期伴氮质血症,且常常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终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
3. 眼部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其患病率随年龄和病程增长而增高,最后可能导致患者失明。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
4. 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任何一部分,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通常具有对称性特征,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常常出现下肢、上肢疼痛,感觉异常,后期将出现肌萎缩。周围神经病与糖尿病的病情和控制程度并无密切关系。单一外周神经损害以动眼神经麻痹为多见,其次是外展神经麻痹。植物神经损害表现为瞳孔改变、泌汗异常、胃肠功能失调、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波动等。
5. 皮肤及其他病变。糖尿病患者组织缺氧,会引起小血管扩张,使面色变得红润。还可能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出现皮下出血和瘀斑。皮肤小动脉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可引起皮肤紫绀或缺血性溃疡,这种溃疡表浅、疼痛,多见于足部。营养不良性皮肤溃疡常常是在局部缺血的情况下,由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所引起,好发于足部,溃疡较深,不易愈合。营养不良性关节炎由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共同所致,好发于足部和下肢关节,将使关节发生广泛骨质破坏和畸形。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太多的糖,是指日常饮食里不能过量吃食用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因为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果糖,所以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些帮助。
糖尿病在中医里也有描述,属于消渴的范畴。一般认为,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加上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黏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也可导致瘀血内阳。
糖尿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摸清病情规律,进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需要长期严格执行。同时进行适量的体力劳动,还要注意避免肥胖。适当应用降血糖药治疗,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应以滋补为主,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我们证明腿疗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是肯定的,但不是每种糖尿病、每个阶段的糖尿病都适用。腿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辅助降糖、改善下肢神经病变这两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糖尿病应该以药物为主,按摩腿疗为辅。
(一)润燥降糖
1. 药物:知母30克,玉竹30克,荔枝核30克,生栀子30克。
2. 反射区和穴位:足部胰腺反射区、太溪、血海。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血海穴为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屈膝,以手掌掌心朝下,指尖指向大腿,按在髌骨上,拇指按在大腿内侧处,即髌底内侧端上约2寸的地方就是血海穴。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胰反射区就在足内侧大趾骨根部,用温水、药物或手法进行刺激,就会通过反射渠道传到胰腺的耳朵里,慢慢使它功能复苏。每天你可以把这揉一揉、掐一掐,注意要轻柔一点,不要用力太大了,每次大概1~3分钟。
中医把糖尿病定义为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主要指肺阴不足,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中消为胃火亢盛,容易出现饥饿感。下消主要是肾阴不足、肾水匮乏所致。怎么样通过经络穴位来补肾水呢?太溪就是补肾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太”是大的意思;“溪”是指山间流水,“太溪”指大大的山间流水,也就是现在的大坝、水库。这个穴位离涌泉很近。涌泉是肾经第一穴位,如同泉水一样喷涌不断。肾经的气血从涌泉涌出后,流经然谷,会聚到太溪。我们常常揉揉太溪穴,就像给干涸的土地送去了濡润的泉水,病情肯定会有所改善。每次按揉10分钟左右,有酸胀感为宜。
(二)益气补血降糖
1. 药物:生芪5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
2. 穴位:血海、三阴交、公孙。
一提“血海”二字,我们就知道它补血的功效不一般。它位于膝上内侧,在按之凹陷处。血海是脾经之穴,脾主血温五脏,脾的经血归聚于此,故名血海。过去常用血海穴治疗妇女月经量多、产后血虚等病,现在的研究证明它还有升高红细胞、血小板的作用,同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海穴,屈膝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三阴交为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来,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
公孙为足太阴经络穴,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教你一招
1. 四个小动作,有效预防糖尿病。
临床实践证明,自我按摩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在中央电视台的《 健康之路》节目里,我曾经向大家推荐一个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自我按摩方法:
第一,抱颤腹部。先把手抱成一个球状,两个小指冲下,两个拇指冲上,两个掌根冲里,两个掌根放在大横穴上,小指放在关元穴,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这些穴位都比较好找:先找到肚脐,肚脐两侧一个横掌处就是大横穴;关元穴在肚脐下四个手指处;中脘穴在肚脐上方一横掌处,这个穴位大体位置对了就可以。找对这些位置后,把手放在这个地方微微往下一压,然后上下快速地颤动。这个动作应该至少每分钟超过150次。最好在饭后半个小时或者在睡前半个小时做,做3~5分钟即可。这个手法不但可以降糖,还能降压,还可以有效治疗便秘。
第二,紧扣左季肋部,即左上腹部和左侧肋骨部这一块,然后轻轻扣击2分钟左右。记住,只要扣击左侧,右侧不用做。
第三,找一条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擦背。右手在上擦右侧,左手在上擦左侧,擦到后背发热即可。每天擦1~2次,每次擦1~2分钟。
第四,按摩三阴交。采取坐姿,把二郎腿一跷,找到内踝,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用拇指揉捻。做2~3分钟,做完左侧再做右侧,两个腿都要做。
这套动作一共有4个,加起来需要做12~15分钟。方便的话可以做两次,不方便做一次也行,对糖尿病的预防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腿疗预防糖尿病足。
药物:紫花地丁50克,赤芍50克,万年青40克。
穴位:跗阳、承山。
跗阳穴为阳跷脉郄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