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心脏健康。心脏健康不好,也有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如果您的心脏不舒服,您还真要甄别一下:是不是有了“心病”,别让此“心病”加重了彼“心病”。
现象:公交车没人让座,老人气死了
分析:应激性心脏损伤要了老人的命
媒体曾报道这样一条新闻:外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非要一位小伙子给他让座。小伙子不愿意,两人吵了起来。老人气愤地打了小伙子4个耳光后气得倒在车厢里。经抢救,也没有挽回老人的生命。
“年轻人不让座,是不是要如此暴怒?”医院心内21科主任医生说,暴怒之下,人体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就会“攻击”心脏,导致应激性心脏损伤。“老人年纪大了,血管壁硬了,血压高了,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
从心理和心脏两个角度看待心血管疾病,是医生诊疗的特点,也就是胡大一倡导的“双心”治疗。医生说,现在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伴随有心理问题。心理、情绪问题和心脏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简单来说,当一个人着急、焦虑的时候,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会增加,人体会释放很多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会让血管收缩,而相应的心脏局部组织可能就会缺血或出现某些反应,从而引起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
现象:2年内4次心梗
分析:心梗老反复 病根儿是抑郁
王先生两年四次心梗。医生发现了他的“小抑郁”
两年前,王先生在医院安放了第5个支架。医生通知他出院时,王先生哭了起来:“我还没好,你们就把我往外推。”他和医生讲了他前三次心梗的情况:第一次心梗发生有一年多了,“那次心梗前我大吃大喝,抽烟喝酒,生活习惯不好。”医生给他堵塞的右冠状动脉安了1个支架,出院后,他注意少抽烟、少喝酒、控制饮食。半年后第二次心梗,再次被送到安贞医院。这次心梗的位置是前壁血管,又安了2个支架。第二次心梗后,王先生每天认真吃药。但到半年,第三次心梗了——这次位置变成了右心室,医生给他安了第4个支架。心脏里安了4个支架,王先生的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每天认真锻炼身体,琢磨健康食谱,严格按照医嘱吃药……可就这么努力,半年后又发生了第四次心梗,安了第5个支架。王先生要求不出院,“在医院里我放心。”
经过询问,医生发现王先生抑郁。还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状,比如胸闷、心慌、浑身没劲……一个抑郁的人体内的神经递质也会出问题——五羟色胺分泌量的降低,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时间长了血管内壁不平滑,血小板就容易聚集,导致血管堵塞。这种情况下,再不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在一次暴饮暴食后就会心梗。“这是典型的从心理疾病发展到心脏病的情况。”医生说,如果单纯盯着心血管来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王先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了一些抗抑郁的药,让他体内的五羟色胺恢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两个星期后,他的抑郁焦虑症状明显改善。现在,距离王先生第四次心梗已经有两年了,“好着呢。”
专家说
心理空间更开阔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医生说,人体是一个大系统,受神经因素的调控。每个人的情绪在波动的时候,对应的物质基础就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断地波动,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如果神经递质逐渐地耗竭,这个人就会抑郁。研究发现,常年抑郁的人,心脏的毛细血管网不断地收缩,恶性猝死的可能性就高于正常人。
医生说,“只要有不良情绪,就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和压力成正比的:在一个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承受的压力越大,成长的速度越快。当压力超过耐受范围,不能放松下来,甚至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持续的应激反应会给人体带来伤害。这样的伤害日积月累就会对血管的内皮功能产生损害。医生解释说:血管最里面的一层是内皮,就像贴在墙上的墙纸一样,持续压力下内皮细胞就开始消亡,脱下一小片;脱下以后就露出墙面,血小板覆盖在斑驳的“墙面”上聚集成了血栓。
“情绪和心脏病之间的转换,有的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医生说,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让自己心大一些。心的空间大了,健康的空间也就大了。
延伸阅读:明年北京居民可免费自测心理健康有一种心理疾病叫“运动成瘾症”医生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北京居民将可免费自评心理健康北京三年内发首都居民心理状况调查抑郁失眠焦虑已成常见心理疾病 学生成高发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