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论语周易取名 诗化论语150首(12-13)



 十五志于学    圣人孔夫子,自言进德序:    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矣,    四十乃不惑,五十天命知,    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欲,    然则不逾矩。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又。志,有志于,古人谓“心之所之谓之志。”  
  ②立——注释者或解为“有以自立”,或解为“有所成立”,或解为“立于礼,即做事能合于礼。”  
  ③不惑——不迷惑。《四书集注》解曰:“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
  ④天命——注释者或解为“上天的意旨”,或解为“天道流行的精理”。《四书集注》则谓:“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  
  ⑤耳顺——郑玄解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也。”微旨,精深微妙的意旨,隐而未露的意愿。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随。逾,超越。矩,法度,规矩。

  【原文今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业,三十岁有以自立,四十岁时便不迷惑了,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听了别人的话,能了解其全部旨意,七十岁时,随心之所欲而行,也不会超越法度规矩。”

  【吟余浅语】  

诗经楚辞论语周易取名 诗化论语150首(12-13)

     从心所欲,应该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然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样那样的法度规矩,便是必然的表现形式。社会之所以存在五花八门的乱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有些人从心所欲而逾越法度规矩。一个社会,假如人人都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或可认为便已达成高度的和谐。孔子是圣人,尚且到七十岁时才进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别人就很难说了。报载,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请人刻过一个图章,曰:“不敢从心所欲”。而胡适先生则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所以,我们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还是先想想有关的法度规矩,少一些从心所欲为好。

 

 


                             子游问孝

                                所谓能养,乃今孝者。  

     至于犬马,皆有养也。    养而不敬,则何以别?

  
 【原文】
    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③。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  
  ②养——供养,养活。  
  ③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解有二。其一认为,犬守家看户,马代人劳作,皆能有以养人。但犬马无知,不会对人产生敬意。人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这是将人养父母跟犬马养人相比。其二认为,人对犬马,也供给饮食加以饲养,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这是将人养父母跟人养犬马相比。  
 【原文今译】
  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吟余浅语】 

    我听人讲(确否不得而知):有一个年轻的媳妇,公公是退休干部。可能退休金不是太多,儿媳妇伺候着情绪不高且啧有烦言。儿子就劝媳妇,说:“你别算不过账来,再怎么不济,还不比养口老母猪强?”可想而知,从这样的考量出发来对待老人,十有八成就无以别乎犬马了。

 

          (来源 :《诗化论语》 作者:于冠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651/928274618843.html

更多阅读

周易取名:如何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吕波国学最近好多人找我取名,我在这里把取名的基本方法,从理论体系到实践方法,全都介绍给大家,大家以后可以对照学习,为自己或者亲戚朋友的孩子取名了。为一个人取名的基础,是基于这个人的出生时间,出生时间分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称为四柱

诗经取名女孩名 转载 诗经楚辞取名女孩

    据说汉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不知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不过现代人取名字确实很喜欢引经据典。这是好事。今人多有数典忘祖的倾向,外国语大学遍布全国,却不曾听说有一个国学学院(据说有还是有的,不过都相当低调)。

声明:《诗经楚辞论语周易取名 诗化论语150首(12-13)》为网友我本凡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