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新课程改革试题精选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 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臵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 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 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 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 —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22.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 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 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 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7、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 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 (2)实践与思考; (3)民主化; (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 (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 、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主 要 的 教 育 思 想 是 (②) (1)建构主义理论;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 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 (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 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 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BC )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C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 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 综合评价的 49..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 逐步实现( 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 必然 B 必要 C 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 A 改革 B 创新 C 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 。 A 发挥 B 发展 C 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 A 变革 B 改变 C 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 重要 B 基本 C 必要 55、 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 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 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 重要 B 必要 C 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5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 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
A、 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61、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A) 。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7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 A 时代的要求 B 教学要求 C 家长的要求 D 学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 教材改革 B 课堂教学改革 C 课程改革 D 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 教学大纲 B 学生发展特点 C 国家课程标准 D 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 性和科学性 ) A 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 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 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 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D ) A 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C ) A 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 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 相互尊重,共 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 教材就是教科书 B 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 教材就是课程 D 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 A 自主、合作、创新 B 自主、合作、探究 C 主动、合作、改革 D 提高、发展、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 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 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
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 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 评价标准 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 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 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 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8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82、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3、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 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 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 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4、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 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 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 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5、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 让学生学会知识 D 师生的交 往互动 86、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 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体现新的人才观 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 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7、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 问题性 B 开放性 C 过程性 D 综合性 88、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89、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C )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9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91、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 化 ( C )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92、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 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9.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 99.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 结合” ,即( D) 。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 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 BBS、 电子邮件讨论等) 101、 课堂教学中, 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 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02、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 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 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和平与发展 108.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 小康社会 B 信息化社会 C 学习型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 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 的发展 115、 (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臵。 C )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 A ) 意义更大。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 动空间。 ) (C A 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1、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3、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4、 “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 完善自己。 ”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5、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 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27、 “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 ”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9、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37.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 措施 138.2001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臶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 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40. 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 主要有(ABD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41.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42.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3.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44.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理论试题 类型:总结计划 加入时间:2007 年 8 月 7 日 14:51
新课程改革试题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臵、课程标准、教材编制、 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 (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 3、 (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7、CSE 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1) 研究普遍兴趣以及能带给他们欢乐的种种活动。 (2) 发现多姿多彩的不同奖励方式。 (3) 从与学生交往经验中挖掘大量的参考资料。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职责: 1、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学习方式的几种特点: 1、 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变量。 2、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 3、 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 新课改的几个转变: 1、 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 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 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 4、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5、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7、 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 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 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 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把原大纲中的七个部分缩成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并分学段进行 说明;删去了原大纲中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课程实施建议,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教学建议、教学评价 和教材编写建议三部分,并分学段加以阐述。风格上的差异。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 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在日常教学中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 时数; 教师在使用教学大纲时, 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加或减少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 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过程中,主要 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学科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 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从程观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不同,主以下几个方面: 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案例中赵老师对学生关注不当,他仅 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对考试学科以外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也应给予关注,同时要关注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案 例中的赵老师仅仅关注学生“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近期发展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就更难以顾及。 3 .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 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允许,也应当得到满足。而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4 .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 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习被看作是统一的共性的活动。 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灌输的方式。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5 .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 教师灌输。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要让学生 永远带着希望和信心。教师关注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后果也不同。它的影响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关注不同― 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 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 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 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 同― 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 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 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 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说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关注历 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性行为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可以看到每个教师 的心灵世界。 请举例说明你所教学课的课程标准: 例如,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规定,第一个目标是知道科学探究实际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第二 个目标是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见这些规定,都是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通过科学探究的学 习应该达到的程度。对过程,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并鼓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
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 以较大的灵活性。 (2 部分) 1、新课改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 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 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其一、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其二、思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其三、课程结构单一,封闭;其四、课程内容陈旧;其五、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 ;其六、课程评价重 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其七,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3、先进国家课改的启示:1)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重 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发展。3)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关注学生经验。4)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4、针对课改弊端提出六项具体目标:一、改变课改过程过于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和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快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谈谈你对“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理解: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 同结构的部分的分量保持相对平衡。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指在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臵以分科课程为主,包括综合课程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的。社会需求应当是课程设计的根本依据,而社会需 求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6、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教学内容上的“难、繁、偏、旧”的弊端: 第一,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第三,精选终 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二, 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1)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交流合作的能力 7、教师的关注:1)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2)关注学生长期发展;3)关注学生不同的需求,关注不同学生 的需求;4)关注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8、教师关注的升华: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4)关注学生的 处境与感受 9、 教师的关注不同——对学生的观察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态度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 —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激发的方向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映和表现不同— —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 10、新课改与传统课程环境有什么不同?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以教师为中心变学生为中心;变单方向发展 为多方面发展;变独立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被动反映为有计划的行动;变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为具 有选择性的内容变孤立的人工背景为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变单一媒体为多媒体;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教学的多样 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良 好的班级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
11、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那些变化?⑴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①、由重传递向重 发展转变;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③、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转变;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⑦、由教学模式化向个性化教学转变⑵教师应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12、什么是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1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 2)独立性 3)体验性 4)独特性 5)问题性 14、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从现状看,我国目前教与学的方式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 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从理论上看,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生全面和谐发展,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15、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 强化。 合作学习: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成而言的。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的互助学习。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 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6、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①要明确教师的职责②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③确立新 的教学 17、教师教学职责: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 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 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6、评价:是评定的简称,课程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只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 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学校课程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不断完善课程,达到教育价 值增值的过程。 18、综合能力的测试目标:①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②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体现基本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 19、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1)接受和储存信息 2)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0、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①评价的目光应面对个性②评价内容应指向个性③评价方法应展示 个性④评价结果应激励个性 21、新课改所提倡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观”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 高的评价体系③建立促进课改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2、评定:坐在某人的旁边帮助他,咨询性评价。 23、 “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内涵: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浅能;既要了解学生 当前的实际需求,也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发展方向;既要依靠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也 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等。 24、 “发展性评价观” 遵循的理念: 尊重学生差异, 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5、 “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 ①评价内容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②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 转向注重激励③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④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 性和交互性。 26、评价的五个功能: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27、基础教育工作者 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1)学生观 2)发展观 3)知识观 4)课程观 28、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 29、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 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 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填空(每空 1 分,总共 10 分)
学习方式的 3 个基本特征差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需要真正树立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相对划分为三个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三级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判断(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每题一分,共十分) 1、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而言,有课程就一 定要有课程资源做前提,所以它们毕竟是一回事。 ( ) 2、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3、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 ) 4、 “用教材教”还是“交教材”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 ( ) 5、 教学评价包含在课程评价中, 课程评价又包含在教育评价中。 ( ) 6、教师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 ) 7、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 8、学科本为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只适 用于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广泛适用于所有人才的培养。 ( ) 9、评价的核心在于证明,而不在于反馈。 ( ) 10、 教材改革并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 )
四、简答(第 1 题五分,余下两题各十分,共二十五分) 1、简说明创意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自主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第一题十分,第二题二十分,第三题十五分,共四十五分) 1、[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 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 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 100 克, 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10 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 10 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 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 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 “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 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 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 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 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 搂着他 的肩对同学们说: “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 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 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 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 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 (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 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3、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 “老 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 ” ” ”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 法。她说: “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 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 ,他 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 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 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填空 1、可变性、多样性 2、促进学习和学生的发展 3、以学生发展为本 4、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5、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三、判断 F T T T T F F T F F 四、简答 1、第一,代表教师教学活动本身的改变,即从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观点分析,创意教学是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策略、方法、内容、方式的调整。第二,代表学生学习内容的改变,即从 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内容、方式调整教学活动。 2、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 记 忆训练固不可少, 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 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 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计算机环 境中获取多种信息, 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 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3、第一,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里发展水平为基础,也就是要“能学” 。 第二,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 。 第三,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保障,也就是要“会学” 。 第四,自主学习还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也就是要能够“坚持学” 。 五、材料分析 1、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 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 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 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 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 10 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 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 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2、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 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 待刺丛中的花, 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 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 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 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 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 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 强。 (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 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 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 反复点,促其飞跃。 3、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 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 去 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