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错那县以南的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墨脱、林芝等县。人口共5万余人,其中分布在我国实际控制区以内的仅有7475人,其余生活在错那县南部的印控区。“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聚居区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门隅地区,门隅地区北高南低,高处海拔可达3600米,低处只有100多米左右。
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门隅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洛渝以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里,山峦绵亘,河流湍急,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农作物有水稻、旱稻、玉米、荞麦、青稞、鸡爪谷、小麦、大豆、棉花、芝麻等,一年可收获两、三次。水果有香蕉、桔、柚、桃、梨、苹果等。原始森林广大,生长着松、柏、桦、青江、枫、杉、楠、竹等,木材储藏量极为丰富。药材有天麻、三七、黄芪、雪莲、当归、党参等几十种。
在错那县勒布区,尚有小块牧场。有黄牛、马、羊、驴、骡等牲畜。野生动物有熊、豺、獐、野牛、岩羊、雪猪、熊猫、狐狸、金丝猴等。此外还有云母、水晶石等稀有矿藏。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兼营牧业,辅以狩猎和采集。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民族文字,方言差别较大,多通晓藏语。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聚居的门隅地区,历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七世纪,门隅即属我国吐蕃地方政权的版图。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地区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与藏族有着密切联系,长期使用藏历、藏币。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7月,都要庆祝本民族的望果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