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7月10日,一战欧洲的空中战场,硝烟四起。飞机,第一次成为战斗的主角。
在西线,人们能天天看到敌对双方的飞行员驾驶战机周旋。凡是能把驾机瞬间急转,占领制高点的飞行员,便是胜者。
风声,呼呼地打在机翼上
飞行员朱斌侯图1
朱斌侯看了一眼他的战斗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架战机——纽波尔十七型战斗机。更重要的是,机身上,绘有他的姓氏第一个字母“T”。Etienne Tsu——他在法国空军档案登记的名字,是这样拼写的。
他紧了紧操纵杆,脑子不容有一点闪躲。因为一架德国空军福克E型单翼战斗机,正从对角呼啸而来。
福克E型,为全世界第一种装置机枪——引擎向步协调器战机,曾称霸欧战西线上空,创造了一阵“福克旋风”。他一阵扫射,精准地击落了对手。
这是朱斌侯的首个个人记录。
他在心底松了一口气,却丝毫没有笑意。这年,他31岁。“协约国”航空阵营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岁出头,他显得有些超龄。他明白,眼前等待自己的,是更加残酷的挑战。
上海,望族的公子哥
与这张漫漶的老照片一样,朱斌侯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问起中国的王牌飞行员,人们提到最多的,依然是高志航、刘粹刚、周志开、欧阳漪棻等。实际上,在一战西线战场的上空,交战的两大阵营中涌现了一千八百名飞行员,他们当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江苏的青年。
在《上海望族》这本书里,我们才找到了一星半点关于他的早年生活,当然,标题还是关于他的父亲:现代民营造船业的先驱——朱志尧。不少海派大宅门最初并非源自官宦家族,他们的先人是在上海开埠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闯进上海滩的。
朱志尧的母亲,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光绪三十年,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租得黄浦江南滩沈姓土地70亩,开办制造机器轮船厂,以“器惟求新”之意,取名“求新”。
此时的朱斌侯,19岁的二少爷,刚从法国列里机械学校留学回国。很明显,他继承了父亲对于机械的爱好,对那些时而冰冷,时而狂躁的庞然大物,有着天生的敏锐感和驾驭度。当别家公子吃一客冰淇淋,喝一杯咖啡,揩一点奶油的时候,他却陷在摩托车、摩托艇的轰鸣声里,一脸油光。
只是,父亲的“生意”,他并不感兴趣。只有天上的轰鸣声,才会让他产生一种近乎气绝的欢乐。此时,各国掀起了一股研制飞机的风潮,美国莱特兄弟的成功升空与赴欧表演,激起了很多人对于飞行的狂热。但他知道,其实自己和中国读书人家的男孩子一样,从来没有过足够的自由。
1913年的一个夜晚,月亮在枝桠间,露出一片银亮。他穿着纺绸长衫,推开了父亲的房门:我要再去法国,学习飞行。回房,他换下了这身轻飘又精致的衣裳,望着天空,那是他要追逐的自由。
法国,“长寿”的飞行员如果查阅一战期间国内的《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标题:欧洲飞机阵的中国青年。这篇报道的主角,正是朱斌侯。
文章中,法军司令部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勇敢、机敏、忠诚。他的事迹登入官报,通报全军。这是1916年的事儿,距离他的首功——第一次击落德国战机,只过了4个月。
在探访的过程中,受访者多次提醒我们:朱斌侯名气不大,或许是因为他在法国空军担任战斗机飞行员的时间不过一年又一个月。但是,“你要知道”,他们重重地强调,“当时西线战斗机飞行员平均战场寿命,只有六个星期,他算是相当‘长寿’。”
其实,他根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一战的志愿军。
来到法国后,朱斌侯先后进入慕连航空学校,以及微拉库柏莱航空学校,他完全可以学完飞翔的本领,带着一身骄傲回国。
然而此时,欧战爆发。为鼓励外籍士兵为法国而战,法国政府颁布法律,允许官兵在兵团服役5年后加入法国籍。所谓“外籍兵团”成员,来自150多个国家,通常,最艰难的军事任务,都会交给外籍兵团来完成。
朱斌侯根本没想过这个法籍。对于天空的向往,才是他的理想。1915年9月23日,他主动投效第一外籍兵团。
因此,“载入世界空战史的第一位中国人”,这样的称谓,在我们查阅的资料里,多次出现,著名军事航空史学者马航福在文章中,也如此表述。但是,我们在采访时,也有人表示了否认,“只能称之为第一代”。因为有专家考证过,朱斌侯当时并非加入外籍兵团,而是参加的法国正规军。“至今法国外籍兵团还没有空军,只有两个伞兵团。”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身材不算高大的男人,在短时间里,创造了累累战功。
1916年9月12日,他遭遇了最强劲的敌人。此人来头不小,德国空军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官埃瓦尔德·冯·梅冷蒂,一位资深飞行员。双方几经缠斗,他在低空将对手击落。1917年2月间,朱斌侯在执行侦察任务。迷雾中的机头刚一露尖,他一眼就认了出来:又是德国“福克E”!但这回,不是一架,而是六架。
那一瞬,他如何杀出重围,我们已经无法还原,只知道一件事——人们事后检查他的座机,已是弹痕累累,机身上的“T”字,闪着光芒。
杭州,笕桥两年壮志未酬
根据台湾学者吴余德的文章,1917年3月30日,朱斌侯以健康的理由,调往St. Cyr飞机修理厂任职,一直到1919年2月20日该厂解散,他结束了空中搏命格斗的生涯。
回国后,他又换回了那身纺绸长衫。只是,高远的心志,依然在天空盘旋。
当时,掌控上海的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四公子”之一的卢小嘉,因为羡慕张学良、冯庸等人会驾飞机,为了赶时髦不甘人后,他向法商订购两架飞机,并聘请朱斌侯担任其飞行教练。
陪公子玩时髦,他自然不屑时空的坐标,来到了杭州。
1922年,浙江省督军公署再购法国飞机,连同前述的两架,总共有六架“布雷盖”十四型战斗轰炸机,及四架“摩兰·索尼尔”教练机,于杭州笕桥旧教场开辟机场,组设航空教练所,朱斌侯担任所长。
“在你们来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有朱斌侯这个人。”走进笕桥机场,受访者如此回答。
1924年2月27日,浙江航空队正式成立,朱斌侯被授予上校官阶,就任队长。在刘佐成先生所编《中国航空沿革纪略》中,朱斌侯被明确载入史书中。但是,这支航空队,却没有发挥作用。朱斌侯也没有等来自己的机会。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齐燮元得其后台曹锟的协助,由保定航队调派人、机组织江苏航空队,轰炸浙军阵地。可惜的是,并未有资料提及浙江航空队的飞机曾升空迎敌作战。最后,卢永祥父子败走日本,航空队也成为孙传芳的战利品。
朱斌侯壮志未酬。只呆了2年,被迫回到上海老家,从此消声匿迹。如同如今的笕桥机场,淹没在闹市中,唯有大楼前的银色旗杆上的弹孔提醒着有关战争往事。
1930年,蒋介石决定改组中央军校航空班为中央航空学校,同样择址于杭州笕桥。
培训当天,新生的空军雏鹰,齐齐列坐。教官问起大家的崇拜的对象都有谁。大家眼神发亮,有人报出了“红男爵”厉秋芬的名字,更多的,则是欧战中德、英、法等国的空战英雄。朱斌侯知道吗?台下无人应答。
朱斌侯的战绩
朱斌侯在法国空军担任战斗机飞行员期间,共创下击落敌机两架、气球一具,可能击落敌机两架、气球一具,逼降敌机两架,及击伤敌机一架的战绩,即使未能名列前茅,但进入菁英飞行员行列中,已是无庸置疑的。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召开全国航空会议,聘请朱斌侯担任顾问,但他却称病未予出席。不过另一份民国二十七年在武汉出版的“中国时人志”中,时年五十三岁的朱斌侯表明,愿投效空军行列,从事机械地勤工作,共赴国难的心愿。但这最后的愿望似乎并未能实现,其名终为人所遗忘,竟至不知所终。也许上海“求新”造船厂档案室中朱志尧家族访问录中会有解答,只是于今两岸相隔,查证困难,有待日后有缘者来作为结尾。
朱斌侯的境遇,使我们后人既感到庆幸,也感到惋惜。庆幸的是,他在一场不属于中国人的战争中,在具有种族优越感的白种人面前证明:中国人并不是只能作苦力、挖战壕,中国人同样能够操控精密机械,创下佳绩。文章来自武林军事网,网址www.5011.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