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我区农业经营主体情况,我们采取全面统计调查和深入基层典型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农业经营主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业经营主体现状
我区家庭承包农户为85128户,家庭农场总数为631个,合作社总数为350家。涉农企业总数为14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分散经营制约了服务功能的发展。全区家庭农业经营主体耕种粮食作物的农户为7.0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8.6%;经营土地面积110.7亩。大多数农户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新技术,生产效率低,信息闭塞,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效益差。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后劲不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只注重直接生产投入,很少对防洪排涝、抗旱、低产田改造、改良土壤等投入,加之国家财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总体上滞后,土质有盐碱化趋势,影响农业生产后劲。
3、惠农政策实行普惠制,重点投入不突出。国家为了支持农业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惠及面广,对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不明显。
4、非农产业收入不稳定。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缺少一技之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使得他们很难在城市稳定就业,;同时,近两年房地产开发市场萎缩,务工收入锐减;种地收入又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滞缓了土地流转,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5、土地流转不规范。由于不掌握土地流转政策、法律,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口头合同多,占60%;书面合同少,占40%。既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存在合同条款不齐全、手续不健全等现象。容易引起合同纠纷,为农业生产发展埋下隐患。
6、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规模经营土地需要资金量大,由于条件限制、信贷资金有限,使得农业经营主体缺少资金。
三、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1、惠农政策向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充分利用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农机部门应在购置农机具补贴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最大限度满足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用机械的需求。二是农技推广部门推广良种良法、设施高效农业,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土地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重点放在农业经营主体上。三是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成为稳产、高产田。
2、规范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服务
在现有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区、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区级设流转服务大厅、镇(街)设流转服务中心、村设流转服务站。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法律咨询、价格评估、指导合同签订鉴证等服务。
3、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后劲
一要加快农业水利化建设。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省、市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多立项、快立项,争取用几年时间改变我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局面。切实做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高标准做好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建设。二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申请力度,重点装备玉米收获机、水稻收获机和插秧机,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5%。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做好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项目,加大等离子体种子等农机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完善“三?三”轮耕制度,确保深松整地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三要加快农业生态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有机质提升6万亩。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抓好阿什河、玉泉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快小流域治理力度,着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信息化、气象灾害防护体系和粮食仓储能力建设。
4、以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为牵动,拓展为农业经营主体服务领域
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培育。推进投资1000万元的哈尔滨鲜味仙福鑫食用菌种植加工项目、2800万元的哈尔滨长升食品秸杆压缩节能燃料及粮食加工等项目建设。推进投资5亿元的北大荒农业生态园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龙山农业科技观光农业等。加强契约联结、服务联结和资产联结,实现龙头与基地的“无缝对接”,确保企业留得住、扶得壮、站得稳。二是抓好传统农业项目做大做强。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产业规模化发展,红星镇两瓜、杨树镇小米、亚沟镇粘豆包、舍利街的笤帚产业等,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对产业引导和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15030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