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 宋词 吕正惠: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

一般常把唐诗和宋诗加以并立,认为这是中国诗的两种典型。套用西洋人的话来说,如果我们把唐代叫做中国诗的“黄金时代”,那么,宋代就是中国诗的“白银时代”,而“黄金”的唐诗和“白银”的宋诗则成为性质迥异的中国诗的两种类型。


如果说,理学是从思想上为这种人生观建立一种体系,那么,当我们阅读宋代大诗人作品时,能够透过作品具体地理解他们感情和理智的成长过程。相对于唐人的激切,宋代诗人的人生观对我们现代人也许更具有启发性。



▲ 北宋 苏轼《潇湘竹石图》


周、姜词派在南宋中期的兴起,和当时的政治、社会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原本极力主张恢复中原的士气为宋高宗的“绍兴和议”严重挫伤;金主亮南侵,在采石矶战败,南宋的士气为之一振。但没想到北伐军在符离一战大败,溃不成军,而北方的金人在金世宗的统治之下重新恢复秩序,此后南宋注定只能偏安于一隅。这样的气候影响了士人的精神,南宋文学的面目也因此为之一变。也就在这个时候,陆游和辛弃疾雄健的词风,逐渐为姜夔一派细腻、婉约的作品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苏东坡的影响开始让位给北宋末年的词人周邦彦。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周邦彦的作品,我们就以他的名作《瑞龙吟》为例来说明:《瑞龙吟》长达一百三十三字,为了清楚起见,我们逐段加以解析: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这第一小段是说,词人在梅花凋谢、桃花初开的季节里,像春天重回老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他以前曾经来过的歌楼舞榭(章台路),简单地说,就是词人重游旧地。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第二小段是说,回到旧地的词人,想起从前在这里初见他所喜欢的那一位歌女的情景。那天一大早,薄施脂粉的她,站在门口,拿着袖子挡风,对词人“盈盈笑语”,想起这些,不禁令人黯然不已。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谢娘,声价如故。


这几句(从这里开始到结束都是歌词的第三段,比前两段长得多)是说,词人问起以前他所熟悉的歌女,发现都不在了,他所喜欢的那一位也不知去向,只有一个叫“谢娘”的,还像以前那样的“红”(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这几句是说,词人曾经写过一些像李商隐所写的《燕台》诗一类的作品送给他所喜欢的那位女子,现如今不知她正在何处陪着别人喝酒、散步。

宋诗 宋词 吕正惠: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这几句写“往事已矣”的伤感。


官柳低金镂。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几句以归途所见的风景来暗示词人黯淡的心境。


唐代诗人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表达了类似的经验,是这样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在这里看到一个映着桃花的女子,今年却只见桃花而不见女子。这种“寻往事”而“失落”的感情是完全和周邦彦的《瑞龙吟》相类似的。然而,在这里以四句二十八字就能写完的事情,周邦彦却以一百三十三字的篇幅详细地加以描写。相比起来,周词的特色是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周邦彦的笔触非常细腻。譬如,他把花的凋谢叫“褪粉”,把花的初开叫“试华”,而当他说“定巢燕子,归来旧处”时,是以燕子的归来暗喻诗人的旧地重游。其次,词人的感情也非常细腻,譬如,在第二段里他描写初见那女子的情景,在第三段的最后几句,他以非常适切的景物来烘托词人落寞失意的心境,这种仔细的描写功夫是唐人那首二十八字的七言绝句所无法做到的。


周邦彦曾经长期失意,沉沦下僚,类似早年的柳永,他们作品的精神有共通之处。他们都喜欢抒写自己浪迹天涯的情怀,并且在其中怀念以前对他有情的歌女,这实际上是一种极深的自怜。他们两人的差别是,柳永的文字平易通俗,周邦彦则高雅细致,因此周邦彦在士大夫之间得到比较好的评价。但周邦彦地位上升,主要还是得益于蔡京和宋徽宗的赏赐,因此,他可视为徽宗喜爱的上流社会高雅歌词的代表性作者。在靖康之乱以后,他的影响并不大,等到南宋偏安之局已成,士大夫喜欢流连光景,再也没有雄心壮志的时候,他的风格就成为此后词坛的主流。


南宋中期首先继承周邦彦词风的是姜夔,此后他一直和周邦彦并称,可视为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以下我们以其名作《暗香》为例来分析他的风格: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这是说,以前有一天在寒冷的天气下,在梅花旁边,跟今天有着同样的月夜,他吹笛给“玉人”听,引得“玉人”冒着“清寒”摘了一朵梅花送给词人。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疎花,香冷入瑶席。


这是说,如今竹外依旧有梅花,月色也依旧,玉人不知何处,而词人垂垂老矣,往日情怀不在。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这是说,词人突然想起曾为他摘取梅花的“玉人”,但路途遥远,相见无期,令他难过不已。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在最后,词人再度回忆他们以前在一起的情景,眼看着梅花再度飘落,他不知何年才能再和“玉人”相见。


姜夔这首词的自怜情绪,比起周邦彦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姜夔一生没有获取任何功名,只以其音乐和作词才华作为达官贵人的清客而终老。他始终怀念某一“佳人”,他最好的作品始终萦绕这一女子的身影,以致夏承焘认为这个佳人是某一合肥歌女。是否真有其人姑且不论,但这种情怀既使人同情,常读之下也不免让人觉得可笑,亦复可悯。我一个朋友本来很喜欢,后来终于把他鄙弃。我本来不喜欢,后来有一阵子也喜欢,再后来也把他给鄙弃了。


在姜夔之后,史达祖、吴文英也都是江湖清客,各有长处。但像吴文英那样,作品流传下来既多(三百多首),几乎首首有一难忘的女子,文字又晦涩难解,实在让人不耐,不知道晚清的周济为什么要把他列入“四大家”之中。至于之后的王沂孙、张炎,就变成亡国之音了。总括而言,他们的词就其内容而言,重复性是很高的。


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模式”,其基本模型是:人到了某一地,回想起以前在这里见过的女子,或者回想起在远方无法见面的女子,或者回想起以前美好的生活(这主要限于张炎,因为他是南宋最著名世家的后代),因而感到难过,充满了“伤离意绪”。其次,他们表达这一“经验模式”的方法也是类似的:他们都以细腻的描写来把过去的经验美化,而且,都以精巧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他们目前失意的心境。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挫败的美学”,是在人生中一无所获的人,靠着回忆,创造一种美学境界。[2]

《诗圣杜甫》 吕正惠/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5年8月


这一类作品,其实是在晚清以后才得到很高评价的。晚清四大词人及其同类,先是面对晚清末世,再来则面对清朝的灭亡,作为遗老孤臣,他们喜欢这种作品是可以理解的。流传下来的学派,一般是不喜欢他们所面对的时代的,不管是“中华民国”还是“人民共和国”,他们只能回忆过去美好的黄金时代,这是周姜词派自晚清至现代,一直在词学界得到崇高评价的秘密。这跟早期的小令,因其较为白话,从而得到五四派的推崇,刚好是一个有趣的对比。


现在,我们再来总结前面所说的一切。我们看到,温庭筠、韦庄等人写的是深闺女子缺乏爱情的生命世界,李后主、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等人写的是对人生“不完美”的悲慨,而周邦彦、姜夔等则表现词人沉溺于回忆美好往事的伤感心境。我们发现,他们所描写的经验都非常固定而狭窄,但是,他们的写法却又非常细腻而感人。所以,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比喻的,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园地里,词只能算是一种小花,虽然是非常珍异、漂亮的一种小花,非常令人喜爱,但还是嫌“小”了一点。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为了这一点奇花异草,就抛弃了宋诗的更广阔、更清明的世界。


注释:

[1] 我另有一文,《韩愈师说的文化史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谈到宋代士大夫的道德世界,见南开大学《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1期。

[2] 我另有一文,《周姜词派的经验模式及其美学意义》,对此有更详尽的讨论,见《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751/450763265826.html

更多阅读

吕正操上将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吕正操(1905- ),字必之。1905年1月,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出生的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日俄战争,从沙皇俄国手中夺得了对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少年时期的吕正操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人和乡亲们的压迫与屠杀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_吕正云 三角形的内角教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实验小学吕正云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我围绕以下几点去完成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怎样提

声明:《宋诗 宋词 吕正惠:被唐诗和宋词夹杀的宋诗》为网友巨炮叔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