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稀树草原 丨 壹心理专栏 ·发现快乐的自己
几年前,我在自己的“快乐自救”博客里写下了这番文字,当时收到了不少朋友的关注与反馈,原文如下:
“我为什么要开这个博客?
一,是想让自己更长久地获得深层次的幸福;二,则是希望更多像我这样心理处于基本健康范围,然而又经常感觉不快乐的正常人能够更加快乐。(注,这里的快乐是指更深层次的快乐,如果你是那种令人羡慕的吃好喝好玩儿好就能快乐满足的乐天派,那么太恭喜你了,你的人生不需要快乐自救,因为你自己就带着快乐的基因。)这个微博是送给那些和我一样,当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简单开心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情绪,阴郁的负面情绪(可名状的或是不可名状的)总是在周期性地找上门来,有时轻轻、有时肆意地将我们吞没,心底对快乐的渴望让我们面对这些情绪陷入了深深的恐慌焦虑。朋友,不要太害怕,我们来快乐自救。
我看了不少关于文学、哲学、宗教、灵修学、心灵成长学的书籍和文字,一直期待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不快乐情绪的好办法,但是我发现当我读取了海量的信息之后,反而有一种被洪水淹没的感觉,有的时候能获得短暂的力量,但很快,不快乐又回来了。因为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情绪的奴隶,想让一个惯性地具有奴性意识的人短时间内把自己分析个底儿掉,把所有问题都看透彻并且瞬间翻身做情绪的主人,恐怕只有天赋异禀的开悟之人才能做到了。我们这些不开心的正常人大多只是半开悟半觉醒的懵懂之人罢了。有人说,开悟者,砍柴、挑水、做饭,便是快乐。我问,如何让我砍柴、挑水、做饭,便能快乐呢?
在又一通翻来覆去的找寻之后,我似乎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从马丁塞利格曼在TED上的一段演讲中得到的启发:http://video.weibo.com/v/weishipin/1073367.htm(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勤快点,手指一点,去看看这段20分钟的讲座视频,会让你明白很多东西)。
马丁塞利格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他谈到美国当今的心理学更侧重于让那些抑郁的、生活一团糟的人群不再那么一团糟,或是少一点糟乱,但是却忽略了我们这千千万的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我们的快乐与不快乐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让抑郁症患者不再抑郁,只是一个从负值变为0的过程,但并没有从0到正值的步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医师的态度也由之前的不愿接近到如今的特别仰慕,这都说明了我们正常人的心理健康已经到了一个值得被重视的问题阶段。那么如何变得更快乐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实际上是可以量化一些数据的,也包含了行之有效的具体步骤,这些都是有实验依据和调查测试数据支撑的。我于是豁然开朗,是啊,为什么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对象,去尝试自救呢?从科学的角度,相对“机械”一点地指导自己的情绪似乎对于我们这样的半开悟者是更实际的法子,难道不是么?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谈到了,他们之前几年一直在收集不快乐之人的数据信息,试图从他们身上入手解决不快乐问题;但后来突然灵光一闪,转换思路开始收集极其快乐之人的快乐秘诀,他们发现快乐的人都极其social(社交的),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异常浪漫的爱情,美满的家庭,和永远做不完的有趣的的事物。(看到这里是不是心都凉了?我正是没有那么多朋友,没有异常浪漫完美的爱情,没有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多新鲜的事物要去做,所以才不开心,才抑郁的呀,难道这就是你说的狗屁快乐法则?别着急,故事才刚开始……)
教授说:幸福的人生有三种,第一种人生是愉快的人生(说的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看了让人心凉的那群happy鬼)。这样的人生所拥有的快乐多得不能再多了,积极情绪多得不能再多了。学习快乐的技巧,在时间和空间里放大快乐。但快乐的人生有三个缺点。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区别于快乐心理学的地方。第一个缺点是快乐人生所体会到的积极情绪有50%是遗传的,这种情绪不容易更改。所以教授和其他人,所使用的让人们有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有15-20%都是在遗传范围内让人们发掘潜质的小把戏。第二个缺点是人们很快就能适应积极情绪,就像法式香草冰淇凌,第一口是100%美味,但到了第六口,就没有味道了。
第二种人生是一个参与式的人生(life of engagement),教授提到了他的朋友Len,为了让我们知道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积极情绪,不仅仅是营造快乐。还没到30岁,兰就在生活三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个是工作方面, 不到20岁,他就是个期权交易家,不到25岁,他就成了百万富翁,同时是一家期权交易公司的经理。第二个是休闲方面,他是全国桥牌比赛冠军。但是在第三个方面,爱情,兰却彻底失败。原因就在于他对人非常冷淡。(像一条冷冰冰的鱼)。
兰性格内向,他和美国女子约会的时候,她们说“你不风趣,你没有积极情绪,滚开好嘛?”幸好兰有足够的钱请教最好的心理分析学家。这位心理分析家花了5年时间想找到把兰内心积极情绪封闭起来的性创伤。但其实什么也没找到。事实上,兰在纽约长岛长大,他玩橄榄球,看橄榄球比赛,还玩桥牌。兰属于积极情绪感最差的5%人群。问题是兰不幸福吗?教授不觉得兰不幸福,相反教授认为他很快乐。他并没有特别的不幸福,是因为兰非常善于体验“心流”(Flow)。当他在早上9:30走进美国交易所的时候。时间仿佛停止了,直到交易所关门。
当他开始打桥牌的时候,时间仿佛停止了,直到10天后比赛结束。这就是迈克齐克森米哈里说的“心流”。 这和普通的快乐很不一样。快乐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快乐。心流时刻的我们则感觉不到快乐了。我们全身心投入音乐中,时间停止了。教授和很多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美好生活的特征,他们还认为达到这样的生活有诀窍,那就是了解我们自身最大的优势。教授还介绍了一个挺准的测试,测出我们最大的五个优势(www.authenichappiness.org) ,然后尽量多地用这些优势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工作,爱情,休闲,友谊,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心流理论如今很流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找找相关资料来阅读)。
第三种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the meaningful life)。这在传统意义上是幸福最令人肃然起敬的部分。正如第二条路,这里所说的意义,是指你要知道你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并利用它们。你要在比自我更大的事业里找到归属感。
看到这里大伙会很着急,刚才提到了三种生活,快乐的生活,参与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那么,真的有东西可以持久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马丁教授举了几个例子,都是严密的测试:
首先一个实验,教授和同僚们向被测试者介绍什么是快乐的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快乐。而被测试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利用他们的细心和风趣来设计美好的一天。把下个星期六空出来,给自己设计美好的一天,用风趣和细心增强这些快乐,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如此快乐情感真的提升了。
而另一项是感恩访问,教授让被测试者们给自己生命中的恩人写一封300字的感谢信,给他们打电话,跟他们说要拜访他们。不要说为什么,登门就行了。然后读感谢信给他们听,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掉眼泪。一个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再进行测试,发现这些人变得更开心,且是持久的开心。
再一个例子是优势约会,马丁教授找来一对对伴侣,让他们在优势测试中明确自己最大的优势然后再为他们设计一个双方都能利用自己优势的夜晚。实验发现这样可以增进他们的关系。“趣味VS慈善”也是一种方法。马丁教授让被测试者去做些帮助他人的事,再做些有趣的事,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当你做有趣的事的时候,快乐很快消退。当你慈善地帮助别人的时候,快乐的感觉长久不退。这些就是积极干预的例子。”
几年后的今天,我辞去了在政府的令人羡慕不已的安逸工作,来到加拿大攻读我的第二个海外硕士学历。再一次做回学生的感觉真好,单纯而充实,每天都在头脑风暴中接触新鲜的知识。未来是完全未知的,但又似乎能依稀看到方向,这种感觉刺激又动人。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选择我感兴趣的、更适合我职业性格的领域去学习,去工作,我也可以有机会把我的兴趣和潜力发挥到最大,a meaningful life,我在逐步实现当中。
从作出这个决定到一步步实现,中间其实困难重重,有艰难,有不被理解,但当努力最后换来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辞职的时候看到HR惊讶的表情时,我心里充满了孩子气的快乐。我想,也是这些年在心理自我对话和快乐自救的过程中,我慢慢找到了生活的方向,那就是,挑战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这有限的生命寻找到更多存在的意义。今天,我与你分享我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和点滴感受,希望能对你的生活有所启发,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来自深层的快乐吧!
本文由 壹心理专栏作者稀树草原所著,版权归壹心理所有,所有的独家文章未经正式授权不能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 susan.liao@xinli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