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 《解放日报》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图

《解放日报》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图(2016-05-24 05:40:52)


 姚文元,“文革”时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本文作者元三系《解放日报》资深记者、编辑,在20世纪60年代与姚文元有过共事的经历。本文为我们讲述了“文革”前同事眼中的姚文元。姚文元的父亲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姚蓬子。姚蓬子的作品曾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同郭沫若、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的作品一起查禁。他开作家书屋,自任老板,家中藏书甚多。姚篷子和鲁迅、胡风关系都很好。


姚文元

1948年姚文元加入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在上海市卢湾区团委、宣传部做宣传工作。因给报刊写评论性文字,姚文元逐渐崭露头角。1955年反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时,他父亲被捕,他却在市委支持下,写了一些指头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
1957年反右时,姚文元发表了一些杂文,其中两篇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1957年2月6日,《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教条和原则——与姚雪垠先生讨论》。毛泽东此前曾称赞过:“姚雪垠很会写文章。”这时,《文汇报》上突然冒出了一篇与姚文垠“讨论”的文章,自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同年2月16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谈到了青年作家王蒙、青年文艺理论家李希凡,也谈到了青年文艺评论家姚文元。毛泽东在谈到这三个人时,对姚文元的评价最高。毛泽东说:“最近姚篷子的儿子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指《教条与原则》一文)。我看是不错的……”
姚文元的另一篇文章叫《录以备考》,发表在1957年6月10日《文汇报》上,被毛泽东读到,受到毛的更大重视。
7月1日,毛泽东给《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发表。此时,姚文元的这篇杂文与毛泽东的这篇社论,在观点与思路上已经完全沟通与衔接起来了。
不久,姚文元被调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刊物《解放》杂志社,1962年调入解放日报社,任编委兼文艺部主任。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调到中央文革小组前,他的编制与职务都没动过。名义上在解放日报社待了5年,但实际上待的时间并不多。一因市委有指示,姚文元的主要任务是照中央精神,给市委写重点文章,文艺部实际上仍由副主任黎家健主持日常工作。二因他生了一场重病、长病。姚文元来报社一年多就得了传染性肝炎,就去住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后又去青岛疗养。
姚文元初来报社时,被安排在汉口路274号二楼西南角的一间带有卫生间的房子里。这间十五六平方米的刻意,坐了5个人,进门一张双人台由姚文元和我合用。姚文元有时来上班,有时不来上班。上班时经常是从黑色塑料提包里拿出一摞书,闷声不响地看书。没有人主动跟他讲话,他也极少对别人开口。
姚文元一年四季大部分时日都是穿一套当时流行的蓝卡叽布的中山装,配一顶蓝色干部帽。中山装有时已洗得泛白,脚上常蹬一双旧皮鞋。“文革”初期,姚的领导王维的小儿子曾说过:“姚文元有什么了不起,穿破皮鞋的!”姚文元在文艺部期间,我从未见过他穿过新皮鞋。“文革”中我多次遇见姚文元,他平时大都是穿军装。有时,他夜里穿着军装,戴上口罩,骑上自行车,从兴国宾馆住处骑到他父母住处,去看望他父母及他的女儿。
我和文艺部同仁,工作上的问题问及部主任姚文元时,他还是耐心回答的。但他从来是简明、扼要作答。从不发长篇大论,包括在部务会议上的发言。他给我的印象是,虽然擅于写作,但不擅于辞令。1967年1月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个小会上遇到陈伯达,听其发言,也是这种类型。这同乔冠华、胡乔木等那种既擅文又擅言的文人截然不同。
有时,文艺部几位同仁,包括姚文元在内一起由报社外出开会,一起坐公共汽车,大家车上说说话,但姚文元一言不发。
姚文元调到报社初期,内部有些关于他的传闻。如说他在卢湾区区委、区政府时,谈恋爱,主动追求同事金英;但金英见他相貌平平,发稀齿松,并不回应。当时区委一位领导,不知出于何种动机,也极力劝阻金英不要与姚文元好。但后来姚文元在写作上逐渐崭露头角,金英还是嫁给了他。姚文元后来写文章时,有时用“金文”的笔名。
姚文元来报社后,报社通过市委机关行政管理局分给他一套住房,地处香山路41号孙中山故居邻边底层。后来,中山故居要重新修葺,准备对外开放,市里又给姚文元安排了新住处。
一天,文艺部行政干事老潘告诉我,说姚文元这两天已从市传染病医院肝炎隔离病房出院回到家里,而家里又正在搬家,乱糟糟,但部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过问过,不大合适吧。我听出老潘的话外音,我还算个年轻力壮的,可出点力的人。第二天下午,我赶到香山路,见一间长方形三四十平方米的底层房间,四周全是书橱。我俯身浏览了一下,见全部都是中共建政前出版的书,我想,这十有八九是其父姚篷子开作家书屋时留下来的旧家底。
我正在浏览,忽然从后面厨房间走出一个人来,正是姚文元。互相寒暄几句后,他说:“很抱歉,凳子搬得一只也没有了,只好站着说话了。”我问他:“病情是否痊愈?”他说:“基本稳定下来。”我又问他:“搬家需要帮忙吗?”他说:“不用了,已搬得差不多了。”我仔细看了看他的面容,白白胖胖,显然医疗条件不错,但似乎也略带几分浮肿滥胖之状,并非正常的胖。
我问他:“你还能回文艺部工作吗?若能回,估计何时?”他说:“医嘱还需要疗养一段时间,或许半年,也说不定。”后来听说组织上批准他到青岛去疗养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姚文元没有来过报社。1965年4月,姚文元正式向总编辑请假,说市委有写作任务,报社稿子不看了。其实。是接受了陈丕显、张春桥从江青处接来的写批《海瑞罢官》稿子的任务,去了华东局内刊,关门写作去了。嗣后,直至“文革”爆发,姚文元只在报社领工资,报社公务都不干了。调中央文革小组后,工资也不在报社拿了。



来源:文史博览  分享:

3

姚文元 《解放日报》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图

喜欢

0

赠金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851/972055146355.html

更多阅读

《闽南日报》:“面粉枣”还能飘香多久?

《闽南日报》:“面粉枣” 还能飘香多久?  说起面粉枣,很多年轻人可能闻所未闻,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漳州老市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道传统小吃了。早期在中山公园门口、新华北路“圆圈”及

香港《头条日报》的故事 香港电台头条新闻

周末一香港朋友来访,拿给我一份报纸《头条日报》。说这份报纸目前在香港已经是最多人看的报纸。《头条日报》于2005年7月11日由星岛新闻集团(香港老牌报刊)正式创办,是香港的第二份免费报纸,短短6年,销量超过所有报纸,雄踞香港报刊榜首

香港《东方日报》社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香港《东方日报》社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港报斥占中是政治乱局反对派将700万港人利益当筹码  中新网10月5日电香港《东方日报》10月4日发表题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社评。文章称,占中乱局没完没了,将香港搅

声明:《姚文元 《解放日报》同事眼中的姚文元 图》为网友沒心沒肺的活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