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奇茶”介绍
中国十大名茶闻名世界,不过我国还有“四大奇茶”,你可知道?他们是:虫茶、雪茶、糯米香、琴鱼茶,下面就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四大奇茶”。
一、醇厚甘美是虫茶
此茶是黑色颗粒,宛似菜籽。取一点投入已冲有开水的玻璃杯中,初时有些颗粒浮于水面,继而释放出一根根褐丝,渐渐晕染开来,犹如晨烟,弥漫于杯中。茶水变成了琥珀色,散发出阵阵清香,啜上一口,醇厚甘美。
虫茶是化香夜蛾的幼虫之屎,经干制而成,产于两广及川、湘等地,其中以湖南城步所产品质最佳,可供出口。采来茶叶或化香树叶放在篓中,浇上淘米水,发酵后散出的香气,可诱来化香夜蛾。蛾交尾产卵,两周后孵出幼虫,其屎晒干即为虫茶。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也有一定疗效。
1、简介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其中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乡所产堪称魁首,产品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虫茶在我国的生产和饮用有悠久的历史,属我国湘桂黔山区特有的林业昆虫产品,深受东南亚、港澳华侨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出口的名牌特种茶。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的奇特饮料,入口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且具保健功能,是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 主治, 耳出汁??"等文。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中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虫茶'"。
在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们饮食虫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南城步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围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等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辙",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其名为"虫茶"。后来长安城的官员们知道了,为了向皇上献媚争宠,便下令当地百姓大制虫茶,用树皮做成精致漂亮的包装盒,外裱红纸,0.25Kg 一盒,作为珍品每年向朝廷进贡,虫茶又成为了"贡茶"。虫茶在当地广泛食用,乡民均健康长寿,身体强壮。
2、产地
虫茶主要产在贵州及与贵州交界的湖南广西地区。
主流产地主要是湘桂贵,这里虫茶传统久,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既有贡品虫茶,又有出口虫茶。此地区虫茶叶子细分有10几种,虫子也有7、8种,既有老茶树,也有新茶树。由于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区,很多叶子都没有标准的汉语名称。所以网上流传着很多不具体的介绍。
先说湖南虫茶。自从2009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到过湖南城步之后,城步虫茶名气大增。这里是世界最优虫茶的发源地,是作为贡茶的进贡地,也是唯一有史料和科研记载的虫茶,价格动辄上万,且市场少见。
湖南其他地区的虫茶,产茶原料与虫源均与城步虫茶不同。此外,全国各地的虫茶产茶原料跟产茶昆虫都不相同,缺乏可比性。
再说广西桂林。桂林虫茶因为桂林便捷的地里位置,很多桂林虫茶很早就销售到广东。有因桂林是旅游城市,很多游客也愿意带点虫茶留念,所以桂林虫茶销路一直不错。桂林风景秀丽,本人在此地几处山寨建立虫茶茶园。
广西虫茶产量较大,品种不多,所采叶子与其他地区稍有不同,价格适中,质量也中等,虫茶销路不错,又因为桂林及广西本地有饮凉茶的习惯,虫茶认可度比较高,市场也比较成熟。中央电视台拍摄过一次凉茶的介绍节目,就是以广西凉茶配方作为基础,可见广西虫茶在全国的影响。
最后说贵州虫茶,贵州也是虫茶的重要产区。
先说赤水:这是最优异的虫茶产地之一,这一带的虫茶给人的感觉就是贵,价格以克计算。四洞沟的虫茶,产量极低。本地又有饮虫茶的习惯,即使价格很高,自产都不够,所以很少对外销售。市场上的赤水虫茶,都是周围区域的。这因为产量低,市场不多见,即使是名贵产区,但还不是市场主流。
贵州东南的苗山侗寨:这里是传统高品质的产区,从清末出口东南亚的虫茶,就是这片土地出产。价格适中,质量不错。在虫茶市场认可度不错。但宣传不够,很多虫茶都是靠外省销售。这片土地,高海拔多云雾之处产的虫茶优异且独特,颗粒黑亮色泽好,品质不差于赤水、长安营。低海拔处,产的虫茶量多,质量一般。这地区的虫茶,性价比比较高,算是比较适合大众的地区之一。
其他地区不算主流,简略。
虫茶质量是由产地海拔高低、产地气候、产地云雾、所产虫茶色泽、浓度、口感、功效、是否陈年等综合因素决定。虫茶以产地海拔高,气候云雾适中为佳。老叶虫茶色泽黑中带黄色颗粒,同样为上品,低海拔虫茶色灰无光产量大质量中下。
总结:以上三地虫茶,海拔不一样,虫茶外表光泽有区别,价格差很多,还有广西虫茶叶子与贵州、湖南不一样。3、传说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城步苗民起义,朝廷出兵镇压,百姓们被赶进深山老林,以野菜、茶叶充饥。谁知,屋漏偏遇连雨天,茶叶遭到虫害,被吃得净光, 只剩下了漫山遍野的虫屎渣滓。人们偶然发现,虫屎落入水中,泡出缕缕血丝般的茶叶,试着一喝,味道香郁甘美。后来人们索性就有意以化香树叶诱蛾产卵,专取幼虫粪便熬茶, 这就是现在饮用的虫茶。这一偶尔所为,使虫茶走出大森林,来到人间。
4、历史
虫茶味清香,类似茶叶。尽管我国是一个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虫茶却鲜为人知,其实虫茶在我国生产和饮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虫茶的饮用500多年的历史中,最早记载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一些疾病有较好疗效,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清凉饮料。从清代乾隆年间起,虫茶就被视为珍品,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清中期,贵州高山化香虫茶经广东出口东南亚。
虫茶最初的饮用仅仅是村民自饮自乐。直到明代中期,贵州的杉木、药材等土特产随着清水江一直销售到广东沿海。当然,具有清热去火作用的化香虫茶,也同时到了广东。虫茶非常适合广东湿热的气候,在广东便有了饮者,并由此出口到东南亚。在前期的几百年里,虫茶并没有细分等级。到清代中末期,品级较好的虫茶显露出优势,不仅口味好,功效好,虫茶本身也干净。以后的销售中等级价格逐渐分开。民国时,好的虫茶要10几块大洋,差的虫茶当药材低价出售。解放后,虫茶由供销社统购统销,文革期间也没停止生产。改革开放后,虫茶市场再度活跃,至今虫茶已经销往海外,三叶虫茶已有香港销往东南亚。近些年虫茶已经惊动中央电视台几次,其他媒体也相继报道虫茶的相关知识,虫茶现今越来越受到重视。
5、生产过程
虫茶生产过程并不奇特,化香虫茶、三叶虫茶一直是传统的方式生产,至今三叶虫茶、化香虫茶都是野生虫茶。城步三叶虫茶制作是苗族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加化香树等,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待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化香虫茶生产过程是谷雨之后,贵州侗族苗族采化香叶纯料,广西除化香叶另外加糯米藤、野山楂等叶。贵州高海拔地区不加淘米水,做纯料虫茶。每年秋季,贵州低海拔地区与广西可以收叶取茶,长安营及贵州高海拔地区要3年以上才开仓。
赤水部分虫茶经阳光暴晒后,还要在铁锅里经180℃高温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虫分布最广,长安营是米黑虫取食三叶海棠。虫茶收获后,晾晒干燥后,优质虫茶直接被上门的茶商收购,高档的化香虫茶与三叶虫茶从不加工直接出售,饮用虫茶纯料,口味更独特。6、价值
虫茶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饮料,据记载,虫茶具有清热、祛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据初步分析,虫茶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含有18至19种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茶收贮经久,又能消痰顺气,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医药保健速溶饮料。经常饮用虫茶,能止渴提神、降压利尿、健脾养胃、帮助消化、顺气化痰、解毒消肿等。据科学分析,它除了具有一般茶叶所含的鞣质和各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昆虫激素和止血物质,人们常用它来治疗腹泻、鼻衄、牙龈出血和痔疮便血,久服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作用。
虫茶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虫茶饮起来馥郁甘冽,醇香宜人。但说到底,这总是虫类排泄物,有人会对它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但如果品尝过它的清香并了解它的保健作用,你可能就会喜欢它。
7、饮用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盖子。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用虫茶泡出的茶水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黑色化香虫茶,是现在销量最大,饮用者最多的虫茶,产自贵州广西湖南等地,广东凉茶也普遍使用此虫茶,据说王老吉加多宝凉茶就添加一定比例的虫茶。飞虎将虫茶口味醇厚,带有大自然的清香,与陈年普洱有些类似。飞虎将虫茶产自贵州高海拔多云雾的高山,只选古树大树叶堆放。虫茶经3-5年自然发酵氧化,新茶的浮躁已经去除,又因经多年的云雾侵沁,虫茶外表有一种水晶般的光泽,甚是迷人,尤其后期存放,变化丰富,实为虫茶精品。
虫茶质量高低是由产地海拔高低、产地气候、产地云雾、所产虫茶色泽、浓度、口感、功效、是否陈年等综合因素决定。虫茶以产地海拔高,气候云雾适中为佳。色泽黑亮为上,色灰无光为下。
8、相关资料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清代光绪年间的《城步乡土志》记载:"茶有八峒茶……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或数日,茶悉化为虫,余名曰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 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一碗开水,撮入10余粒,初时,只见茶粒漂浮于水面,继而徐徐释放出一根根绵绵"血丝"盘旋在水中,犹如晨烟雾霭,袅袅娜娜,蜿蜒起伏,散落水中,然后如飞絮般缓缓地散落到杯底。虫茶汁水呈淡古铜色,甘醇爽口,香气清郁宜人,颇似高档绿茶。一般来说,500克虫茶能供5口之家饮用一年以上。
9、虫茶分类
“虫茶”其实只是一种统称,根据产地及昆虫所取食的植物不同而异,虫茶主要品种有城步虫茶、桂林虫茶、贵州虫茶。
9.1、城步虫茶(三叶虫茶)
仅为湖南城步县所产,产量最为稀少,价格每斤动辄万元以上,市场少见。从2009年,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专题报道城步虫茶后,城步虫茶名气更是大增。特点突出,城步虫茶的口感似普洱,汤色清亮,与高档红酒相同。城步虫茶是唯一有历史资料记载(当年进贡朝廷就是城步虫茶),也是唯一有科学研究证实营养价值的,价格高才是合理的市场价值。
虫茶又名茶精,在这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当地横岭峒一带的少数民族起义,被清军镇压后逃往深山。因一时无食物可充饥,无奈即采灌木丛中的苦茶枝鲜叶为食,并用箩筐和木桶等储存起来。不料几个月后,苦茶枝被一种浑身乌黑的虫子吃光了,箩筐中桶中只剩下一些呈黑褐色、似油菜籽般细小的渣滓和虫屎,人们无奈只得试探性地将残渣和虫屎都放进竹筒中,冲入沸水,只见顷刻间,泡浸出的褐红色茶汁,竟清香甜美,欣喜之下饮之,觉分外舒适可口,且清香甜美。从此,当地的苗族同胞们便刻意将苦茶枝叶喂虫,再用虫屎制成虫茶,成为苗寨的一大特色,成了向朝廷进贡的“贡品”,至今风行。
根据专家研究发现,虫茶不但具有茶的芳香,其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它含有近2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
【历史渊源】 早在汉代初期,苗族先民溯沅江而上定居于城步的崇山俊岭中,成为这里的土著民族。后来,侗、瑶、汉等民族也先后陆续迁至这里定居,组成各民族大家庭。这里虽然山高林密,自然条件差,但植被十分丰富,仅茶叶就有十多个品种。苗族先民从众多的野生茶叶中筛选出的“斗笠芽”茶叶作为日常生活中饮用的茶叶品种。斗笠芽茶叶属灌木,耐旱抗寒,再生能力极强,又极抗病虫害。用斗笠芽茶叶煮成的茶水呈淡黄色,微苦中带甘甜,放置三五天不变馊,不变质,饮后周身有种清凉感,故又称苦茶叶。于是,苗族先民们将大量的斗笠芽茶叶采集回家备用,作为防病健身的保健饮料。由于采集过多,每年必有剩余,人们将剩余的陈茶叶堆积于竹篓或木桶内置于阁楼边,平时只饮用新鲜茶叶。几年后,人们在清理旧物时,惊讶地发现堆积于竹篓或木桶的陈茶叶不翼而飞,只剩下一堆比油菜籽还小的颗粒于残枝,还偶尔发现有一种黑色的小虫子。苗族先民们猜想这肯定是小虫子啃食了斗笠芽茶叶后排出的虫屎。有些大胆好奇的苗民便试着将这些虫屎放置开水中冲泡,发现虫屎溶化后开水立即变成红黄色,大胆地试喝后发现不仅无毒、无副作用,还口感好,色味俱佳。这一发现立即在苗民中广泛传播,于是,苗、瑶、侗等民族群众开始有意识地采集大量的斗笠芽茶叶堆积于木桶内并置于阁楼上,让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子(后研究发现是米缟螟幼虫,又称米黑虫)来帮忙“加工”虫茶。慢慢地虫茶作为一种新型的茶品种秘密地流传于城步各民族广大群众中。
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此茶装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说明三叶虫茶最早出现在明代初期。清光绪《城步乡土志》载:“茶有八峒茶,略可采用。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为虫茶,收藏耐久,大能消痰顺气。”地方志中简单地介绍了虫茶的加工方法及其药用功能。神秘的虫茶走出苗岭而出名是在清乾隆五年,粟贤宇,杨清保苗民起义失败后的那一年。
粟贤宇,杨清保举义旗反抗清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被清廷血腥镇压后,清廷于乾隆五年在长安坪设置长安营,移宝庆理瑶同知署至此,常驻旗兵千余人。驻守长安营的旗兵多数是北方人,初到南方不适应亚热带的高山气候,又加上水土不服,大批官兵突患怪病,高烧不退,上吐下泻,用尽各种药物总不见好转,一个多月病死近百人。这种怪病传染迅速,高烧三五日必定死亡,疑似现代的伤寒。刚埋葬一批,另一批又患病了,军营中一片恐慌。当地一些好心的苗侗老人担心这种怪病会蔓延到苗侗民间,又见满族官兵们十分可怜,于心不忍,于是,他们将民族仇恨埋于心底,用三叶虫茶泡开水送给患怪病的官兵们喝。病急乱投医,患怪病的官兵们顾不上那么多,连续喝了几大杯后竟奇迹般的退烧痊愈,苗侗老人用三叶虫茶救活了染病的大批满族旗兵,扑灭了当时的瘟疫,又缓和了民族矛盾,在当地传为美谈。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理瑶同知署最高长官的密切关注,于是下令在长安营苗侗民间征集这种不知名却十分神奇的“仙茶”给广大官兵作预防药用,并将三叶虫茶样品及奏折用快马飞报京城。乾隆帝、众官员及太医们试饮了这种虫茶后,觉得口感不错,色味俱佳,是防治瘟疫的“仙茶”。在众官员及太医们的建议下,乾隆帝下旨令长安营每年须送一定数量的三叶虫茶作为贡品进京供太医及官员们饮用,直至清宣统元年才停止虫茶的进贡,城步三叶虫茶作为贡品进京前后长达170年。
9.2、赤水虫茶(化香蛾金茶)
主要产自贵州赤水及周围地区,以四洞沟所产最为著名。四洞沟虫茶年产稀少仅200斤,虫茶按克称重,贵如黄金。其他地区白茶虫茶产量也不多,市场占有不多。2007年中央七台做过赤水虫茶节目,赤水虫茶从此扬名,之后又有几次相关的节目介绍过赤水虫茶,现今赤水优质虫茶每斤价格千元都惜售,本地消费虫茶也较多。更多介绍请参照赤水虫茶。
赤水虫茶是贵州省赤水市四洞沟的一个地方特产茶,产量仅200多斤。这种茶与传统的茶叶不同,是当地农户把白茶树树叶发酵,从中产生一种虫子,专吃发酵的树叶。虫子体内排除的细颗粒经当地农户炒晒后,便成为当地一种稀有的茶。虫茶呈黑红色,仔细闻闻,有一股泥土的芳香味,经开水泡制后,茶水呈暗红色,类似红茶,茶香似老荫茶。这种茶对人有消暑解渴,消腹涨之功效,是中国众多茶中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绿色环保茶。
其实虫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它实际上是一种名为弓须亥夜蛾(化香夜蛾)的粪便。人们食用这种虫子的粪便的方法与我们饮茶相近,故而将其称作"茶"。
虫茶的制作过程很奇特。当地人利用谷雨前后采集的当地野生苦茶叶,或是化香树、糯米藤、黄连木、野山楂、钩藤等野生植物的鲜嫩叶,稍加蒸煮去除涩味后,待晒至八成干,再堆放在木桶里,隔层均匀地浇上淘米水,再加盖并保持湿润。叶子逐渐自然发酵、腐熟,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气息。生产虫茶的昆虫很多,而以化香夜蛾分布最广,这种化香夜蛾,在这种香味的引诱下蜂拥而来,并在此产卵。约过10多天后,一条条暗灰色的夜蛾幼虫便破卵而出,布满了叶面,一边蚕食着腐熟清香的叶子,一边排泄着"金粒儿"。这些小毛毛虫食量惊人,不消多长时间就会把堆集的腐叶吃光。这时,主人便收集这些"金粒儿",剔除残梗败叶,晒干过筛,就得到粒细圆、油光亮、色金黄的"化香蛾金茶",即"虫茶"。更为讲究的是,在阳光下曝晒后,还要在180摄氏度的铁锅里炒上20分钟,再加上蜂蜜、茶叶,才成为优质的虫茶。
桂林虫茶与城步虫茶制作工艺略有不同,桂林虫茶是将吃了化香树叶后的虫子排出的虫屎,与蜂蜜、茶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因为含有蜂蜜,桂林虫茶具有调节肠胃的功效,而且泡出的茶水更为甘甜。覃云回忆,曾有一位患有胃病的茶客,除了虫茶外,无论喝哪种茶都会胃部不适。
【传说】
虫茶是如何被发现的,已无从查考。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穷苦的山民吃不起茶叶,用化香树叶代替茶叶作饮料,后来不请自来的化香夜蛾在这位山民积贮的树叶上产卵繁殖,终日劳累的山民开始熬茶时并未注意到这些变化,连叶带虫全放入锅里,直到茶水沸腾、香气四溢时才引起了注意。这位山民通过细心的观察、思索和实践,终于发现了虫茶。还有一种说法,清代乾隆年间,湘西城步苗民因不满封建统治揭竿而起。朝廷派兵前来镇压,将苗民围赶入了深山。这样一来,苗民只能依靠采野菜摘茶叶等充饥。不料,这年野菜因干旱而枯死,茶叶全被山虫啃噬一光,剩下的只是遍地虫屎渣。饥不择食的苗民便将这种虫屎渣撮来冲水喝,发觉其味道不赖。于是日后就“改弦易辙”,干脆喝起了这种所谓的“茶”,并命名其为“虫茶”。
毛主席和虫茶的故事: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生活中有四样东西不能缺:湖南辣椒、虫茶、红烧肉、香、烟。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喜欢喝虫茶呢?
这件事还得从毛泽东长征说起。1934年,长征开始后,由于毛泽东身痪疾病,身体一直很虚弱,医生给他吃了很多药,病情虽然好点,但毛泽东的饮食依然很差。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著名的四度赤水河战役。1935年3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贵州赤水开始一度赤水河,战役临时指挥部设在赤水附近一农户家中,该农户用自制的虫茶给毛泽东喝。毛泽东喝着这清香四溢的虫茶,非常喜欢。当听说该种虫茶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健脾之功效后,临走时叫警卫员买了1O多公斤虫茶,拜赠送与朱德、周恩来等其他党的领导人。喝了三个多月的虫茶后,毛泽东的胃病自然好了,饮食也很好。
毛泽东一直喜欢夜间工作,每当工作困了就口叫警卫员就泡一杯虫茶提神醒脑,毛泽东戏称它是“中国咖啡”,这习惯一直保持到逝世。
每当有朋友来访,毛泽东也用这“中国咖啡”招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在游泳居住地与尼克松总统进行了亲切会谈,也用虫茶招待尼克松总统。其间,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关于虫茶谈话插曲:
尼克松:朋友毛,你想冒昧问一下,你喝的咖啡味道与我们的味道有点不同,我们喝的咖啡苦中带甜,你喝的咖啡香中带甜,是哪里出产的?
毛泽东:尊敬的总统阁下,我喝的是“中国咖啡”哟。
尼克松(惊讶):中国咖啡?没有听说过!
毛泽东:我们中国出产的咖啡是动物的粪便做的。营养可比你们美国咖啡丰富多了。我喝了几十年了………
尼克松(惊讶):太不可思义了…….难怪你这样健康呢!
临走时,毛泽东还赠送了一大盒与尼克松总统。尼克松现在还保持着喝这种“中国咖啡”的习惯。每次来中国访问,总要买很多回去。
好运虫茶:
传说:在古时候,如果你碰到了卖虫茶的人,你这年的运气就会极好极好。 即便在茶叶的故乡一一中国,大家也可能从未听过,一种原生态生物茶一一这就 是当今世界罕见的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这种茶主要出产在贵州赤水山区。从清朝起,这种茶就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现在这种茶大多用来出口,风靡日本、韩国。
于是在我们那里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碰到了卖虫茶的人,你这年的 运气就会极好极好,如果是当官的,就会马上晋升为大官;如果你不是官,是从 事经商的,你就会发大财;如果你既不是当官的也不是经商的,那么你这年就会 平平安安,没有灾难。从这传说中,就可以看出虫茶的珍贵,看出虫茶的神奇。 虫茶外形很象龙珠,经水冲泡后汤色如茶水,故名虫茶。
赤水长寿虫茶-画家张大千高寿的秘方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共活了100多岁,当有人问其高寿的秘密时,他的回答是“无欲而有物”,当人们问他什么叫无欲而有物时,他是这样解释的:不要争名争利为“无欲”,每天喝杯开胃虫茶,饮食很好为“有物”。
1930年,为了给他的母亲做70岁大寿,张大千先生专程购买“虫茶”作为寿礼敬献,待至高堂寿诞之日,张大千先生又向前来祝寿的40余位亲友赠送了“虫茶”。抗日战争爆发后,茶叶紧缺,身处内陆后方的张大千先生每天喝贵州赤水虫茶,由于虫茶具有开胃健脾功能,并有预防多种疾病的功效,张先生饮食非常稳定,身体也很健康,这位画家活了1 00多岁就不足为奇了,从而为世人留下了众多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
二、身心爽快“糯米香”
糯米香是在云南大叶茶内掺入一种野生植物“糯米香”的叶子精制而成。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书上说,“糯米香”产于西双版纳,是一种森林覆盖下的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枝丫上长着像薄荷一样的绿叶,叶如指甲盖大小,具有浓郁的糯米香。傣族人采下晒干贮于家中,喝时抓几片放入茶碗,喝后感到身心爽快。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
在非茶之茶中,还有一种杜仲茶,它用秦巴山区的杜仲叶,配合有防癌抗衰之功的陕西紫阳富硒茶,可补肝肾、壮筋骨、降血压。杜仲茶为矫正口味才掺入茶叶,“糯米香”掺茶同样有这一功效。
1、简介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南懦山"大叶茶",叶芽肥壮,发芽早,白毫多,孕育牙力强,生长期长,叶子柔软,持嫩性强,鲜叶中水分浸出物多酚类,儿素含量高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比一般茶多酚类高5--7%,儿素含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与印度阿萨姆种和肯尼亚种同为世界茶树优良品种
"糯米香茶象胫草类,每株发叶不多,适宜生长在蔽光的阴湿环境中。它别具一格的味道是含有糯米的特殊香味。每当糯米茶收摘时,把叶片采摘下来阴干后,也不须揉制加工,只消将一份糯米茶与10份大叶茶叶混和,掺拌均匀,然后密封保存,就是远近闻名的糯米香茶."2、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世上还没有糯米香茶。
传说中有一修炼成精的老山鹰,飞到天上欲盗取天上的神米,结果被掌管神米的稻米仙子发现。稻米仙子化作一凤凰与之争斗,双方一路打斗飞翔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凤凰不小心被老山鹰一爪抓伤,沾上了老山鹰爪上致命的毒素,摇摇欲坠。正在这危急时刻,遇上了哈尼族外出打猎的年青猎人开梵,开梵用弓弩射走了老山鹰,救下了凤凰。
凤凰摔落在南糯山上,身上的仙灵四散,周围沾染上仙灵的小草从此具有了糯米的清香,而成了此后著名的糯米香草。凤凰跌回了稻米仙子的真身,昏迷不醒。老山鹰的毒素让仙子的皮肤变得枯黄,又老又难看,浑身的伤口还流淌着难闻的毒液。
猎人开梵抱起稻米仙子来到了山泉边,摘来山上的茶叶和含有仙灵的糯米香草,煮成糯米香茶汤,每天将仙子放进茶汤中浸泡清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仙子终于苏醒,身上伤口全部愈合,皮肤变得光滑洁白如初,浑身还散发着糯米和茶叶的清香。
美丽的仙子为了报答开梵,于是嫁给了猎人开梵,和开梵一起住进了哈尼山寨,并取名为南糯,人称南糯姑娘。南糯姑娘聪明善良,经常煮起糯米香茶,和开梵一起招待乡邻四方。
养好伤的老山鹰为了报复猎人的一箭之仇,于是设计在猎人打猎经常走过的地方,放置了一坛放了*的美酒。有一天猎人开梵走过此地,闻到了美酒的香味,忍不住开坛畅饮。结果喝醉后忘掉了所有的事情,被老山鹰骗到了洞府做了奴隶。
南糯姑娘在家久久等待夫君未归,于是四处寻找,找了多日终于看见开梵在老山鹰洞府之中。此时的开梵已经不再认识自己的妻子,也不记得从前的事情。南糯姑娘伤心欲绝,赶紧回到家中取来茶叶和糯米香草,在老山鹰的洞府边煮起了糯米香茶。开梵闻到了糯米香茶的味道,渐渐地想起了一些事情,他疑惑地来到南糯姑娘的身旁。南糯姑娘让他喝下煮好的糯米香茶,在糯米香茶的香味里开梵渐渐回想起自己的事情,终于记起了自己的妻子--南糯姑娘。
于是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最终打败了老山鹰。他们又回到了南糯山上的哈尼山寨,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生了许多的孩子,也种了很多的茶树,当然还有糯米香草。从此以后南糯山的哈尼族后代们世世代代种植茶树和糯米香草。所以现如今南糯山上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多的是七八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
3、形态特征
4、制作方法
a、清洗摊晾:将采摘的糯米香鲜叶清洗干净,摊放在篾簸上晾4-10h,直到鲜叶变软;
b、杀青:采用微波杀青干燥设备杀青,微波频率为2450±50MHz,微波功率为2-6kw,杀青时间为2-8min;
c、冷却:将杀青好的糯米香叶迅速用鼓风机或风扇冷却至室温;
d、揉捻:冷却后的糯米香叶倒入茶叶揉捻机,采用轻-重-轻的方法,揉捻20-30min;
e、干燥:将揉捻好的糯米香叶采用微波杀青干燥设备干燥至含水量<6%即可,微波频率为2450±50MHz,微波功率为2-6kw,干燥时间为2-8min。
5、经济价值
糯米香茶属绿茶。含香草醇等多种芳香成份和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供调配香精,亦可作茶叶配料,其香气清雅、滋味醇正爽口,并具有独特的糯米清香口感,有清热解毒、养颜抗衰,补肾健胃之功效。是理想的天然饮料。
傣族人采下晒干贮于家中,喝时抓几片放入茶碗,喝后感到身心爽快。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并且能治疗小儿疳积和妇女白带等疾病。
糯米香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内掺入一种野生植物"糯米香"的叶子精制而成。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三、先苦后甜说雪茶
雪茶呈丝瓜络,灰白色。沏上一杯,稍顷,水色成明黄色,微啜一口,味似中药胖大海,也与夏枯草茶相似,醇而可口,无丝毫青草气。雪茶在非茶之茶中属好喝的一类。
雪茶在纳西族语中为“阁楞”,意即“长在岩石上的茶”,是一种地衣,属松萝科。其得名既由于其色如雪,也由于它长于雪山——在海拔4000-4200米雪线附近的阴湿岩石和苔地上,是丽江珍贵土产。陕西太白山也有此类的茶。
还有种铁锈色的“红雪茶”,沏后茶色淡红,口味与白雪茶相似,只是味微苦,稍后即回甘。
雪茶可作药用,有清热生津、清心及清肝明目的功效,能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肺炎咳嗽、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次服用2-4克。可单独泡,也可加茶叶。
雪茶, 又名地茶、太白茶,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故名丽江雪共,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
饮用雪茶历史久远,早在明代,雪茶已成为木氏土司朝贡珍品,现时丽江有多家公司生产盒装产品及饮料,是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 丽江雪茶在中国药典中位置不菲《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雪茶本非茶类,乃天生一种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代茶饮烹食之,入腹温暖,味苦凛香美” 。
2、品质特征
雪茶为地衣类地茶科植物,地衣体白色或灰白色,管状,单一或有稀少分枝,先端稍弯曲,呈蛔虫状,状如空心草芽,长30至70毫米,粗1至3毫米,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全体呈细长管状,单枝或有2~3分枝,白色,长3~7厘米,直径1~2毫米,粗者呈扁带状,基部有断痕,先端渐尖细,外表细致,略有皱纹凹点。断面中空。质稍柔软。气无,味苦似茶。以粗壮、色白、味苦者为佳。
3、分类特征
雪茶,香格里拉藏语称"夏软"或"岗梗",为地茶科地衣类植物,分布于香格里拉迪庆州境内海拔三千米的草地、石面上,远看如一层寒霜铺盖。雪茶按其颜色可分为白雪茶和红雪茶。
3.1、白雪茶概述
雪茶,出滇南,色白,久则色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形似莲心,但作玉芽色耳。按雪茶出云南永善县,其地山高积雪,入夏不消,雪中生者,本非茶类,乃天生一种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样。此茶大能暖胃。若患痨损及失血过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烹瀹食之,入腹温暖,味亦苦例秀美,较他茶更厚。
采摘:积雪融化后采收,除去基部苔藓状物及杂草,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高寒山地。分布云南、四川、陕西等地。产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含雪茶素(vermicularin),雪茶酸(thamnolic acid),磷片酸(spuamatic acid),羊角衣酸(baeomy-cesic acid),另含D-阿糖醇(D-arabiton)和甘露醇(manni-tol)。
性味:《四川中药志》:淡微苦,凉,无毒。
3.2、红雪茶红雪茶又名金丝茶、鹿心雪茶,略带灰色,长圆条形。
全体呈细长管状,单枝或有2-3分枝,长3-7厘米,直径1-2毫米,粗者呈扁带状,基部有断痕,先端渐尖细,外表细致,略有皱纹凹点。断面中空。质稍柔软。气无,味劳似茶。以粗壮、色白、味苦者为佳。形似菊花瓣,故名。分布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的落叶松、冷杉干枯树干上。天然野生,世之奇物,珍稀罕见。开水冲泡,色泽红亮,犹如红葡萄酒色,叶体形如珊瑚绽开,略带荫香。藏医入药已有几百年历史。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雪茶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胆固醇,清心开窍,补血养心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神衰体弱等有明显作用。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
4、保健作用
雪茶按其颜色可分为白雪茶和红雪茶,白雪茶主要生长在4000米的雪山域里,数量相当稀少。在下雪的时候,它开始发芽,待雪盖住它时,它便长出嫩叶,便是白雪茶,它是红雪茶的叶子,白雪茶茶耐冲泡,可以单独泡饮,也可以作为配茶。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清肝明目等功效。红雪茶又名金丝茶。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落叶松、冷杉干枯树干上。开水冲泡,色泽红亮,犹如红葡萄酒色,红雪茶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降血脂、胆固醇,清心开窍,补血养心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神衰体弱等有明显作用。
四、杯中奇趣琴鱼茶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是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茶中佳品,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
琴鱼茶是在配有调料的沸汤里烫熟,再铺于竹器中烘烤而制成。
琴鱼干大小如海蜒,只是稍胖。它鳍窄身曲,貌不惊人,可鲜活时虎头凤尾,重唇腮,一身美丽的银白细鳞。琴鱼仅产于泾县之北的琴溪,平时深匿于石隙,在清明前后十余天才露面,自唐代起一直被奉为贡品。据考证,琴鱼属栉虾虎鱼,与庐山石鱼同属一类。
琴鱼茶没什么茶味,有的只是腥味、咸味与鲜味,倒是小鱼在杯中的姿态颇具观赏性。看来,琴鱼作为茶食较合适,也可制肴汤。不过食品店中那些琳琅满目的休闲小食(小鱼干),不但色泽比它艳丽,味道也更胜一筹。
1、简介
琴鱼产于泾县的琴溪河,并因此而得名,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宋代诗人梅尧臣赋《琴鱼》诗一首,诗中曰:大鱼人骑天上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五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肥羊。
宋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诗,其中有“淡鳞佳味自可爱”句,对琴鱼的美味,备加称赞。据史志记载,历代王朝,都把琴鱼列为“贡品”,当地百姓岁岁都要捞制琴鱼送入官府。
琴鱼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前后捕捞,鱼长不盈寸,龙鳍果腹,鳞呈银白。琴鱼经过制作成鱼干,鲜美多味,细嫩酥脆,色泽明洁,不焦不黯,作汤或做饮茶佐料,都别有风味,如果置数尾于茶杯中,鳍乍尾曲,睁眼张口,背脊向上,鱼肚朝下,宛若鱼在水中蝶咏,栩栩如生,堪称奇观。琴鱼产于泾县琴溪河中,相传历史上的赵国隐士琴高,曾在这小溪河畔的狮子山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不知丹渣是吸了天地之灵气,还是纳了日月之精华,丹渣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据说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潺潺溪水中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这可能是琴鱼在弹琴作乐吧。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
琴鱼栖生在泾县琴溪一带,形状十分奇特,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有解毒养生之效,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琴鱼虽是鱼类,却很少作为菜肴烹制,而是以饮茶精品著名。每年清明前后,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茴香、茶叶、食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
阳春三月,琴鱼以动听的琴声迎来了越来越多山外人,如今的古镇琴溪游客如云,人们纷纷争相购买这种罕见的沏茶奇品——琴鱼,琴鱼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旅游商品。琴溪镇也因琴鱼而闻名遐迩,老百姓也因捕捞经营琴鱼获取了一部分经济效益。
2、传说
关于琴鱼的由来,有着许多美丽的神奇传说。流传较广的有:在晋朝时期,有一名叫“琴高”的隐士,来到怪石嵯峨的狮子石洞里炼丹,丹渣弃入溪水之中,便化成了“虎头蛇尾”的琴鱼,从此,每到午夜,潺潺流水中就有了铮铮的琴声,后来人们便把这条小溪取名琴溪,溪里的小鱼取名琴鱼。
3、由来
泾县自东晋时就产茶,且名茶、贡茶皆是声名远播。而奇趣奇妙的"琴鱼茶"更是令人每每品尝后,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琴鱼可佐食、做汤、羹食,不仅仅是味道极为鲜美,而且有解毒养身之功效,早在唐时即为贡品;但不知从何时起,当地人不再烹食琴鱼,而是将琴鱼制成了别具风味的"琴鱼茶"。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就成为别有风味的琴鱼干了;若是密封存放,数月不变形色。
3、琴鱼
琴鱼干大小如海蜒,只是稍胖。它鳍窄身曲,貌不惊人,可鲜活时虎头凤尾,重唇腮,一身美丽的银白细鳞。琴鱼仅产于泾县之北的琴溪,生长天然的山溪之中,平时深匿于石隙,在清明前后十余天才露面,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琴鱼的品质很高,自唐代起一直被奉为贡品。据考证,琴鱼属栉虾虎鱼,与庐山石鱼同属一类。
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须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死而复生",它们个个头朝上、尾朝下、嘴微张、眼圆睁,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时,那"琴鱼茶"的茶汤是鲜香甘醇,饮之则使人回味无穷……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因此,在泾县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关于琴鱼与琴鱼茶的佳话:上桌是盘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佳品。3.1、特点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 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3.2、功效有解毒养生之功。
3.3、工艺每年“清明”节前后,是捕捞琴鱼的旺季。当地渔民使用竹篓、竹篮在琴溪捕捞。所捕获的琴鱼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茴香、茶叶、食糖等佐料炝熟,然后以炭火烘干,即为成品琴鱼干。
关于"琴鱼茶",古人还有很多记载。陆放翁在《冬夜》诗中曰:"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而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诗中则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是啊,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鱼却是留下来了。那么,桃红柳绿时,去品尝那奇趣奇妙的琴鱼茶吧!
琴鱼茶和虫茶、糯米香、雪茶并称为"四大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