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并非壮阳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谈到“肾虚”,认为“补肾”就是“壮阳”,而且“壮阳就容易上火”。这种说法明显是误区。事实上,“肾虚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而“补肾”自然有“补肾阴、补肾阳、阴阳并补”的区别,“补肾”绝对不仅仅是“补阳、壮阳”,自然就谈不上“补肾就上火了”。
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身体都较弱,且说自己“虚不受补”,一用补药就上火,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绝对不存在人体虚弱不能补益的道理。临床上确实存在虚弱的人,用了补药反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原因在于“补不得当”。
何谓“补不得当”?即补的对象不准确、补的时机不准确。所谓补的对象不准确,是指虚弱有五脏六腑的不同,即使是统一脏器,如肾脏又有“阴虚、阳虚”之别,如辨证不清,心虚反而补肾,阴虚反而补阳,自然就会出现副作用,但绝不是“虚不受补”。
此外,要注意进补的时机是否准确。当人体虚弱时,恰逢外感,邪气外侵,这时应先以驱邪为主,待邪气驱除后再进补。若不论缓急就盲目进补,反而会加重病情。
肾健康得长寿
肾为先天之本,受之父母的先天之精与摄入水谷的后天之精均藏于肾中。我认为,肾几乎涉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如《素问·逆调论》中提到:“肾者水脏,主津液。”这是中医学关于肾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的理论,是说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并使之维持平衡的作用。
我认为,肾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湿泛滥而为水肿、腹水,且肾不能“升清降浊”,导致清不升反降,大量的蛋白从尿液中漏出;浊不降反升,体内代谢废物不能从尿液排出,导致人体出现面黑、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后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身上很常见。因此,水肿、腹水、蛋白尿等症状也是他们带病延年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把保护好肾功能当作维系健康的纽带,肾健康是打开长寿之门的钥匙。
肾虚血淤很常见
上世纪70年代,我带领医疗团队在天津市和河北省对不同性别、年龄、疾病患者以及包括健康人在内的上万人进行了中西医的常规体检调查,发现“肾虚血淤证”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长短。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所患疾病不同,甚至只要是超过40岁的健康人群,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肾虚血淤证”的表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135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了疾病谱和“肾虚血淤证”的流行病学调查,再一次验证了“肾虚血淤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在60岁以上人群中,有慢性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几乎百分之百有“肾虚血淤证”的表现。
面对调查结果,我们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因为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太多的肾病患者忍受痛苦折磨,一心想要找到延缓生命、使人健康长寿的钥匙。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终于找到了攻克疾病的突破口——“补肾活血法”。
补肾活血养生方
1978年,我首先提出补肾活血法。如今该法已经成为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大法。
补肾活血法是指将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加强补肾,相互协同、互相促进,达到改善肾虚血淤的症状,使肾气充足,经络气血通畅,以使身体阴阳平衡。
补肾活血法绝对不是补肾法与活血法的简单叠加或同时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补肾活血法就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液粘稠状态等作用,以治疗各种慢性病、延年益寿。
我们将补肾活血法称为一种防病治病的非特异性疗法,并给出了一张通用补肾活血延缓衰老的养生方:西洋参10克,覆盆子6克,三七3克,石斛3克,为一日量,煎服。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