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烟水亭 佚名·海燕娇艳游蜂喜 佚名·谈吐趣中皆合道 佚名·铜琶铁板 佚名·衔远山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佚名撰 题甘棠湖烟水亭联
【注释】①烟水亭:原名浸月亭,在九江市甘棠湖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相传为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唐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其上。后人因其《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意,遂名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此亭改以他的名句“山头水色薄笼烟”而命名为“烟水亭”。后废。1972年全面修复,并建曲桥自湖滨蜿蜒与亭相接,以便游览。②浪井:又名灌婴井、瑞井。井址在今九江市西园路,相传为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前201)带兵驻扎九江时所凿,故称灌婴井。因井紧靠长江边,旧说井与长江相通,当江上刮风,井中似有浪兴,故名浪井。李白在《下浔阳江彭蠡寄王判官》一诗中写道:“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该井在大旱之年,江水下落,井水也不会枯竭。1979年将井淘浚建有四角亭。⑤搏:对打、搏斗。
【鉴赏】这是一副重字联,或称复字联。上联的三个“烟”字,三个“水”字,同下联的三个“风”字、三个“浪”字两两相对。这几个字的重复出现,有三个好处:一是使对联更加口语化,这样更易为普通群众所接受;二是可以造成声调回环的效果,读来和谐动听;三是叙事时层次清楚,说理时阐述透辟。这三个好处在重字联中得以充分体现。此联明白如画。上联用动词“吸”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蒙蒙水汽烟霭向烟水亭的流动,接着写了“烟从水起”,点明烟霭生成的主要原因。下联相应地用一动词“搏”字,形象地夸张了井内的风浪,跟着写“风浪兴”,指出风浪间的关系,风产生的原因。上下联对仗严整,将亭与井的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奇丽而多趣。
海燕娇艳游蜂喜;
溪柳阴浓黄雀狂。
——佚名撰 题夏景
【注释】①海燕:非指今天大海上飞翔的海燕,而是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海燕。②溪柳:溪边的柳树。
【鉴赏】这是一副描绘夏天景色的对联。夏天是酷暑季节,“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炎热,是人们对夏天的普遍感受。夏天又是万物繁茂生长的季节,大地充满蓬勃的生机。“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这是描绘农村初夏景色的一首宋诗,其中写到的动植物,既切合季节特点,也切合农村这个具体环境。此联也写初夏之景,选取四种动植物进行描述,以突出初夏的季节特点。“海燕”是春天就到来了的,这时显得更娇艳了;“游蜂”是指飞来飞去的蜜蜂,因为蜜蜂要采花酿蜜,所以显得忙碌和兴奋,一个“喜”字,就把这些小生灵对初夏气候和周围环境的适应状况写出来了,如果气候和环境没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又何喜之有呢?“溪柳”是在春天就拙条吐絮了,这时已经枝繁叶茂,浓荫密布,调皮的“黄雀”一会儿在空中飞翔,一会儿在柳叶间欢叫,难得有安静的时刻,一个“狂”字,就把它们那种尽情嬉闹的情状写出来了。在词语运用上,“喜”“狂”二字很有生气,“喜”是心理活动,“狂”是外表形态,本来都是用来写人的,这里采用拟人手法写蜂写鸟,显示了不同动物的不同生态特点,也显示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从构思来看,此联不算精巧,缺乏神来之笔,不能出奇制胜,因而意味不隽永。而且上下联的意思没有拓开,近于“两句一意”,有“合掌”之嫌。文字上的对仗基本符合要求,唯“游峰”和“黄雀”不甚工整,因“游”“黄”词性不同,但游蜂和黄雀作为两个专用名词,彼此相对,这是允许的。平仄配备基本符合常规,但上联中的“燕”字要读平声,这样就跟下联中的“柳”字平仄相反,否则,平仄相同就是“失对”了。
谈吐趣中皆合道;
文辞妙处不离禅。
——佚名撰 题南昌青云谱联
【注释】①谈吐:指谈话时的措词和神态。 ②皆:都。 ③道:指道教,我国三大宗教之一,为东汉张道陵所创立,奉老聃为教祖,以《老子》的《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的神。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总辑。 ④文辞:指文章的语言。 ⑤禅:泛指有关佛教的事物。 ⑥青云谱:在南昌市南郊定山桥附近,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321),为许逊之“净明真境”。清顺治十八年(1661)画家朱耷(即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朱石慧)隐居于此,后人慕其贤,集资改建为青云圃。康熙年间,改“圃”为“谱”。今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鉴赏】八大山人朱耷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他的诗、书、画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绘画造诣更深。他在二十三岁时剃发为僧。二十八岁时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三十九岁至六十二岁,在南昌城郊青云谱(原称天宁观)苦心孤诣经营主持这所道院,过着亦僧亦道的生活。他常与僧友在此饮酒吟诗,寄情书画,并且讲经论道参禅。此联虽属园林联类,然所记叙的事则是朱耷那段讲经论道生活的写照。其实,八大山人的为僧为道,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他的主要信仰。他是为了逃避清朝统治者对明宗室遗臣的政治迫害,借以保存自身。上联写僧友聚集在环境清幽的青云谱内高谈阔论,那一言一行,风趣横生,几乎句句讲的都是道家经典,下联则说僧友们不仅讲经论道,也吟诗作画谈写文章,语言机锋毕露,深奥玄妙,字字不离有关佛教的事情。此联所述青云谱历史悠久,环境幽美,文物荟萃,要描写的东西很多。然而全都略去,只字未提,单就当年的僧友讲禅论道做文章,这样便使读者对青云谱当年这所道观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佚名撰 题湖北黄州赤壁联
【注释】①铜琶铁板:古代艺人说唱时用的伴奏乐器,这里喻东坡的豪放的词风,典出自俞史豹《吹剑录》:“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铮板,唱大江东去。”这里的学士指苏轼苏东坡。他游赤壁,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和《赤壁赋》,描绘了“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壮阔境景,抒发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 ②黄州赤壁:现名“东坡赤壁”,在长江之滨的赤鼻矶上。《黄州府志》记载:“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昔日长江水流经矶头,迄今崖石上还有篙点和冲刷的痕迹。这里在隋唐以前就是游览胜地,曾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形成现在的一堂、一楼、二阁、五亭的建筑群,由于苏轼在这里写有《赤壁赋》,故世称“东坡赤壁”。
【鉴赏】这副对联,把历史典故运用到联中,以典照实,使人产生联想。上联借苏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描绘了立于黄州赤壁之上观长江水浩荡东流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是对东坡词风的一种极形象的赞叹,让我们由景而悟词,景、词相映成趣。下联则完全是集一代枭雄曹操《短歌行》的名句而成。与上联和谐自然,大有一气呵成之势。同样,这里也是写景,由景而让人想起曹操之千古风流人物。一时间不由引发游人对风云变幻的历史往事的思古之幽情。全联虽用词平淡,蕴含却极丰厚。尤其是给读者联想的余地甚为悠远,貌似写景,内藏千载历史风云,实为一名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佚名撰 题扬州平山堂联
【注释】①衔:含在嘴里,包含、包容, ②吞:整个咽下。 ③其:它,指平山堂。 ④壑:坑谷、深沟。 ⑤际天:靠近天的地方,形容树木茂盛高大的样子。 ⑥平山堂:在扬州瘦西湖畔蜀岗中峰上,大明寺西侧。北宋庆历八年(1048),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营建。他坐在堂内,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栏相平,因此取名平山堂。
【鉴赏】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这四个人均是宋代散文名家,所著文章也是广为流传的名篇。平山堂是个适于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它既适于望远,又宜于观近。上联写望远。从堂前放眼纵观,特别是云消雨霁的日子或秋高气爽的季节,便可见江南诸山拱揖栏前,大江逶迤尽入眼帘,蓝天碧峰,林壑幽美,真叫人心旷神怡。下联写观近。在堂前饮酒赋诗,歌送夕阳落照,醉迎浸夜素月,以文会友,寄情山水草木,能令一腔愁怀似烟消云散!前述名篇写的四个楼亭各有其美,而平山堂对四处之美兼而有之,更突出了平山堂所具有的“登临美”。选择这些名作中的佳句来形容平山堂的远近左右、四季朝夕的美好景色,可谓恰如其分。胜地美景,名人轶事,益使前来游览的人们兴味盎然!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初校版 转贴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