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
《大学》是“为学纲目”,“修身治人底规模”。——朱熹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知止而后应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xian)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u)恶臭(xiu),如好好色。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an),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惟命不于常。道善者得之;不善则失职矣。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慢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之,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人莫不饮食业,鲜能知味也。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qiao)!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诚者,天之道也;诚志者,人之道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