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创始人阿桑奇 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传奇

  

  阿桑奇是谁,这个问题对于如今的网民来说,不是个很陌生的问题,自从这个瘦削单薄、满头白发的高个子澳大利亚人通过他创建的“维基解密”网站向世界曝光了数十万份美国政府的机密文件之后,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这个被美国政府恨之入骨,成为眼中钉肉中刺的男人,就已经名扬全世界,成为2010年最具知名度的互联网行业名人之一。但如果继续追问一句,阿桑奇的知名度到底对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民众是好事还是坏事,那得出的答案恐怕就众说纷纭了。对于他自己来说,毫无疑问会认定他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勇敢的,有益于世界和社会进步的;对于美国和其他各国政府来说,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个危险和尴尬的象征;对于普通人来说,他的阿桑奇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角色,他身上充满了反权威的斗士色彩,揭开了现代政治中不为大众所知的黑幕,但造成的结果对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从长远来说未必是好事。种种矛盾混杂在一起,让朱利安·阿桑奇成为2010年全世界最传奇的男人。他不但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人物,而且传奇经历还将被搬上好莱坞的银幕。特别是在美国《时代》周刊的2010年度封面人物评选中,阿桑奇在网络投票中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Facebook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扎克伯格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这让很多支持阿桑奇的人愤愤不平。不过《时代》周刊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表示“虽然这两人在过去的一年中都通过互联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两个人的行为性质有所不同,扎克伯格通过他的网站将人们更多的连接到一起,让人们相互联系和了解,产生信任。而阿桑奇的网站却是打破政府的保密规则,将本不应该公诸于众的事情公开,虽然从结果上看对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有益,但这种无视规则的行为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让人民对政府和组织失去信任。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扎克伯格比阿桑奇更具有价值。”阿桑奇本人显然不认同这个看法,他认定《时代》周刊是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压力而改变了结果,剥夺了这一本应属于他的荣誉。不过正如他本人经常引用的混沌学所言:“你无法计算出A与C之间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因为A与C之间的联系可能要经过B,但B却可能不是A和C之间唯一的桥梁,谁也无法将B的作用和权重单独的剥离出来。”因此虽然他自认没有罪,但阿桑奇的所作所为究竟功过如何,只能由时间来检验,由历史来评判。

  

  

  下面,我们看看阿桑奇是如何在历史中写下属于他的一章。

  一、一个人在战斗

  朱利安·阿桑奇现年39岁,出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根据澳大利亚的媒体披露,阿桑奇的父亲是“有强烈极端主义思想的邪教成员”,行为怪异,因此其父母的婚姻非常短暂。在父母离婚之后,阿桑奇不得不随母迁居,在澳大利亚各地不断流浪,以躲避其思想极端的父亲“追杀”。不过他的母亲品味比父亲好不了多少,在其母交了另一个性格粗暴的男友后,该男子同样将其母子的生活打的支离破碎,因此阿桑奇和他的母亲继续不得不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桑奇都和穿着比基尼的母亲生活在一个荒岛上,以游牧为生。很难连续稳定的受到教育。这段经历对阿桑奇后来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缺乏对他人和组织的信任,也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相处,所有的家当都在两个小时之内收拾完毕并随身带走。最重要的行李就是他的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同时善于隐匿自己的行踪,在世界各地的角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阿桑奇极端信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认为拥有超常的头脑,掌握了技术力量可以改变全世界,就“如同爱因斯坦一般”。特别是他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技术之后,他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天分,并逐渐醉心于此。虽然他后来上了大学,但他对于其他的功课不感兴趣,将全部的经历投入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中。他究竟“自学”过多少课程,至今不得而知。但从其曾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期间代表学校参加过数理知识竞赛一事来看,阿桑奇在这方面的天分的确很突出。但他过于我行我素的行为和孤僻的性格使得他尽管曾经在6所大学学习,但始终未能完成大学学业,没有拿到学位和文凭。在网络时代降临之后,阿桑奇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他利用自己高人一等的黑客技术牟利,为此至少被澳大利亚司法当局指控过30项罪名,曾数度被投入监牢并处以罚金。如果仅仅是依靠互联网牟利,那么阿桑奇在这方面无论如何也不会拥有现在的知名度,毕竟以此为生的黑客太多了,数不胜数,在精神和技术上黑客的老前辈凯文·多米尼克要比他高的多。但正如他的父亲那样,阿桑奇除了对技术本身感兴趣之外,对于如何利用技术改变世界有更多的想法。他并不是仅仅沉浸于技术和金钱的普通黑客,对于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事物也有很强烈的兴趣。根据他的自述,他认为尽管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这项技术并没有完全被用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而是成为了权力的工具,很多时候反而阻碍了信息的交流,没有自然而然使世界成为透明和公开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信息反而因网络技术的发展受到阻隔,成为不应有的“秘密”。越是网络技术超强和网络普及率高的国家,往往越是极度包藏“秘密”的国家,其典型代表就是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美国。2006年,阿桑奇对前来采访的《纽约客》记者说,他要立志成为社会的“吹哨人”,要把政府刻意隐瞒人民的信息公诸天下,只有通过这种“解密”行为,才能对抗靠隐瞒真相来维持政权的政府。“吹哨人”是欧美新闻行业对于新闻媒体的角色定位,认为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监督者。阿桑奇自认为西方媒体过多的受到政府的压制,不能公正全面的反映社会矛盾,因此他决定仿照美国著名的“德拉吉报道”网站,打造自己的传播平台,以一己之力挑战“邪恶的权力监控”。2006年他的“维基解密(Wikileaks.com)”网站成立,根据其网站上所刊登的介绍,维基解密网站“试图成为大规模文档解密与分析的不可追查和不被审查的来源,目标是发挥最大的政治影响力。Wikileaks使用与维基百科一样易于使用的界面。我们目前已经从持不同政见者社群和匿名消息源接受了超过120万份文档。我们坚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度是减少腐败、建设更好的政府与强大民主国家的关键。各国政府皆可从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监督中受益。Wikileaks所提供的泄漏文档比任何传媒或情报机构提供的更能起到监督作用。Wikileaks为全球社群坚持不懈地研究任何文档,以确认其可信性、合理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个论坛。社区成员可以解读泄露文档,并向公众进行适当的解释。保持一个政府诚实不仅仅是该国人民的责任,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权利监督别国政府。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匿名文档揭露途径的时机已经到来”。

  

  

  维基解密网站成立之初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毕竟此类打着“信息自由共享,人权高于一切规则”旗号的网站太多了,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而已。不过阿桑奇很快就显示出了他的肆无忌惮,当时的美国共和党女议员、阿拉斯加州州长、后来与麦凯恩竞争总统候选人职位,后又与其搭档参与美国总统大选的莎拉·露易丝·希思·佩林是美国政界新崛起的明星人物,有人在侵入了佩林的电子邮箱之后,将窃取的机密邮件分发给了几个网站,只有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全部披露了这些邮件,其中包括佩林与加拿大独立党的一些往来邮件,由于加拿大独立党一向主张说法语的魁北克省从加拿大独立,因此一向不受加拿大政府欢迎,佩林的邮件有美国政客干涉加拿大内政之嫌,导致佩林不得不向加拿大政府澄清并无支持加拿大独立党之意。同时指责维基解密网站“恶意泄露私人邮件,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但由于阿桑奇并未直接入侵佩林的邮箱,只是将他人发来的邮件披露出来,在法律上缺乏足够的侵权行为。所以佩林虽然愤慨,但也对维基解密无可奈何。不过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网站倒是就此打开了知名度,成为受到各方面重视的一个站点。诸多欧美媒体将其列入重点关注的网站名单,以期获得一些独家的线索进行报道。

  虽然获得了一些知名度,但是美国各个机构对于阿桑奇和他的网站提高了警惕。根据泄密事件爆发后美国联邦调查机构的报告显示,自2006年11月起阿桑奇被列入“高度关注”名单,“维基解密”网站的募集资金流向也受到严密监控,以防有被恐怖分子利用和支持的可能。阿桑奇本人也相应作出调整,开始离开澳洲,游走于世界各地,顺路宣传他的信息自由共享理念。由于他的经历传奇,外形独特,又善于打造自己孤身与政府机构斗争的形象,逐渐获得越来越高的知名度,为后来的大规模泄密事件赢得了足够的基础。当然,他在世界各地路演走秀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很多艳遇,而且他也从不讳言自己对异性的喜好,这也为他后来的意外翻船埋下了伏笔。

  

  

维基解密网站界面简单

  

曾经的世界头号黑客凯

  

  二、两年攻防战

  2006年开始摸老虎的屁股,阿桑奇对于公开美国政府机密文件的后果是非常清楚的,他必定会遭到美国政府机构的仇视和攻击,甚至政治暗杀都是有可能的。他对此也早有准备,因为他并不是所公开机密的直接窃取者,而是将他人窃来的机密公开,因此在法律上说他没有盗窃行为。这个理论如同《我,机器人》中绕过“阿西莫夫三定律”的方法,一个机器人投毒,另一个机器人送水,都没有直接的攻击行为,却能让一个人死去。而这个理论也实际发挥了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无法对他提出直接诉讼,只能给他冠以“泄密”的罪名。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就是这些文件是否属实,必须证明这些文件是货真价实的美国政府机密文件,才能有下一步的追诉,不过这对于美国政府自身来说无疑是进一步证实“维基解密”的消息可靠,因此美国政府也无法从这一步入手。另外,阿桑奇将这些内容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并未从中获取任何商业利益,其网站运营资金来源全部来自用户捐赠,而且必须是小额捐赠,以防止有政治性组织牵连,根据其财务公布,接受过的最高捐款数额是500美元。这些措施让政治黑锅难以上身。另外,阿桑奇还经常以揭露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莱温斯基偷情事件的个人网站“德拉吉报道”为“维基解密”做辩解,声称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决定了机构和财团不能再控制信息出口,一个人也能发布真实的消息并影响世界,将自己的行为归诸于媒体的行列,以规避更多的追究。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披露,因为宪法第一修正案明文规定:言论自由受到保护,美国最高法院也曾多次裁决,媒体可发表非法来源的信息,只要媒体本身没有犯法。因此将“维基解密”与媒体扯上关系的的阿桑奇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尽管因为公布了越来越多的机密文件而始终笼罩在被逮捕的阴云下,但却依旧在世界各地安全游荡,维持“维基解密”的运转。

  不过不能直接对“维基解密”下手,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办法,阿桑奇的困难还是接踵而至。“维基解密”网站的域名解析服务商是一家名叫“EveryDNS”的美国公司,而租借的主机服务器则属于美国亚马逊公司。随着“维基解密”的动作越来越大,这两家公司倍受压力。在美国参议员约瑟夫·利伯曼向亚马逊公司发出质询函后,2010年末亚马逊公司终止了“维基解密”的服务器域名解析服务,据亚马逊方面公开的原因是针对该网站巨量“分布式拒绝服务”的黑客攻击,已经威胁到其他网站获得正常的服务。不过“维基解密”转而向巴黎的服务器运营商OVH求援,未果后就转到瑞典一家网络服务供应商。该网络服务商的数据中心位于一个坚固的地下掩体内,可以防范核弹的攻击。

  

  

  在网站财务方面,美国政府控制的金融机构也收集了针对阿桑奇的绳索。一直为“维基解密”提供资金捐赠支付服务的美国在线支付服务商PayPal关闭了“维基解密”用来接受捐款的资金账户。PayPal公司声明称,关闭“维基解密”的捐款账户,是因为公司规定所有支付服务均不能使用于鼓励、推动、协助或指导别人从事非法活动。而阿桑奇则反驳称PayPal公司此举完全是受美国政府的官方和金融机构的压力所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公开透明的,经得起任何质疑。退一步说,即使他的行为有问题,但在未经法庭审讯定罪之前,无法给他的行为冠以“非法活动”的罪名,因此PayPal公司是“那些政府机构的走狗,毫无道德良知”。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很快信用卡公司Visa和万事达(Master)对其停止服务,紧接着是美国银行和瑞士邮政局银行系统在没有提前告知维基解密的情况下,冻结了阿桑奇的银行账户。让阿桑奇的网站彻底陷入了资金困境。目前仅有德国自由主义黑客组织——混沌计算机俱乐部(Chaos Computer Club)继续为维基解密收集和管理资金。但即使在如此的困境下,阿桑奇还是在2010年11月28日第三次公布了大量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机密文件,其中不乏充满刺激性的猛料,例如沙特阿拉伯国王主张美国斩断伊朗这个“蛇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指普京是“在幕后操纵木偶的人”;澳大利亚体育部长马克·阿比比是美国安插在澳大利亚政府中的“间谍”,一直受到美方的特别保护。这些泄密文件使美国外交陷入混乱,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维基解密网站泄露美国外交密电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但并未让美国政府再次陷入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一些当初和阿桑奇一起创立“维基解密”网站的共同创办人,在2010年12月也宣布离阿桑奇而去,要建立一个竞争类型的网站“开放解密(Openleaks.com)”。这些人指责阿桑奇将“维基解密”作为供个人出名炒作的工具。网站虽然以“维基”冠名,但和国际上流行的“维基百科”仅仅是在界面设计上相似,内容和执行上毫无相同之处。在“维基Wiki”的理念中,网站的内容不是一个人创造和控制的,而是将发布、修改和编辑的权限按照一定的标准开放,让更多的人有权限来丰富网站的内容。但在“维基解密”网站中,有权限进行内容发布、编辑和修改的只有朱利安·阿桑奇自己,其他人只能从事外围的技术工作和资金募集等。“这和他所抨击的那些政府控制信息的行为有什么区别?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他手中,某种程度来说他更像一个独裁者。”因此新成立的“开放解密”网站保证这个组织由所有的成员民主地管理,而不是仅限于一个小组或者个人管理,人们可以向这个系统递交文件,然后各种协作组织将处理和发布相关的机密信息。从理念来说,“开放解密”和“维基解密”类似,但在手段上“开放解密”的确更符合一般人对于此类Web2.0网站的观感,当然,也少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在阿桑奇公布的机密文件

  

维基百科创始人阿桑奇 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传奇
有人将阿桑奇的名字与真

  

  对于昔日伙伴的离去,阿桑奇并未感到后悔,他在英国媒体上声称这些人的离去“值得理解”,毕竟“维基解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可能会牵连到这些人。这一言论让等着听阿桑奇气急败坏指责昔日战友“落井下石”的媒体有些意外,因为这不符合阿桑奇一向强硬的作风。不过对于阿桑奇自己来说,他所面临的麻烦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再给自己树敌。因为他的牢狱之灾终于要降临了。2010年1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嘴巴被美国国旗蒙住的阿桑奇。封面画的隐喻再明白不过了,美国政府想要阿桑奇“闭嘴”。事实上,就在当年7月公布第一批美军方秘密文件后,阿桑奇就遭到了瑞典警方的抓捕,罪名是强奸和性骚扰两名瑞典女子。对此阿桑奇表示“这是一场政治陷害”,瑞典人不会这么干,只有五角大楼的人才干得出来。果然,瑞典警方很快撤销了逮捕令,改称还在调查。不过阿桑奇还是选择了逃离,先后藏身于德国和英国。但11月22日瑞典警方再次发出了“强奸罪”的逮捕令,国际刑警组织也应瑞典的要求向成员国发出红色通缉令。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警告阿桑奇别打回澳大利亚避难的主意,声称他一现身就会被抓捕归案。2010年12月7日英国警方表示,阿桑奇于当天向英国警方自首,并被逮捕。不过对于旁观者来说,一个澳大利亚人,在瑞典遭遇诉讼,在英国被逮捕,背后是美国政府若隐若现的阴影,罪名是充满了桃色的“强奸罪”,让这场诉讼从头到尾看上去更像是美国好莱坞阴谋论电影中的情节。阿桑奇本人也一直坚称自己是冤枉的,美国政府是陷害他被逮捕的最大黑手。他承认与两名有关的瑞典女性有过性行为,不过均属自愿,之所以有诉讼是圈套所致。他的英国律师也表示,逮捕阿桑奇是一个“政治噱头”,英国和瑞典最终可能要把他交给美国。如果他真的因为在瑞典发生的罪行而被交给美国政府,那么无疑将坐实他“受陷害”的事实。阿桑奇还声称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如果我在牢中莫名的死去,那么我的战友将会把我早已移交给他们的机密文件一次性的公布出来,让人们看到他们为了阻止这些黑幕的曝光而使用了什么手段”。支持阿桑奇的政治家也不是没有,巴西总统卢拉,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罗恩·保罗等,而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无疑是俄罗斯前总统,现任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克格勃间谍出身的普京对于阿桑奇的行为表示认同和理解,因为他认为“从规则来说他毫无过失,从结果来看也让人民看到更多的真相”。

在英国,阿桑奇的自首

  

  三、技术与人,谁主导谁?

  情报与泄密,再加上跨国游离,情色纠缠,最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偷窥欲望,再加上对抗世界最强的国家,给阴谋论的演绎,提供了最佳的诠释舞台。阿桑奇的故事已然被美国好莱坞看中,列入拍摄计划中。但对于被阿桑奇影响的这个世界来说,他和“维基解密”的存在,并不仅仅在于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和窥私癖。阿桑奇崇拜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揭示了核的力量,通过技术进步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新时代。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演绎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他利用互联网技术让现代的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此前博客、微博的出现让“一个人做媒体”成为现实,不过利用网络聚合所有可能的力量,将信息传播的效果发挥到极致,维基解密网站堪称代表。12月8日,阿桑奇在英国自首的第二天,《澳大利亚人报》网站发表他撰写的《别扼杀真相的信使》一文,称“维基解密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科学的新闻理念。我们与其他媒体合作,既向大众传播了新闻,同时也帮助证实新闻的真实性。”

维基解密无论去向何方

  

2010年12月,国际信用

  

德国《明镜》周刊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451/176441489995.html

更多阅读

密歇根州立大学——维基百科 华盛顿州维基百科

密歇根州立大学[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密歇根州立大学校训 Advancing Knowledge. Transforming Lives.创建时间 1855年2月12日学校类型 公立捐款 $17亿(2012)[1]校长 Lou Anna Simon教师 4985学生 47954本科生 36675研究生 1127

转载 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

原文地址: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作者:王橙宇维基百科:冷战时间表分类 ·主题 · 时间表两极格局:美利坚合众国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间表:40

转载 八尺协定来自维基百科 八尺协定

原文地址:八尺协定来自维基百科作者:小草望春2八尺协定[编辑]八尺协定是一则网络谣言(或钓鱼文)中提到的一个条约,又称寂寂密约,作者据信为人人网的博主谭昊(网名“谈日天”)[1]内容是中共和日本在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旅顺的八尺阁签订的,签

声明:《维基百科创始人阿桑奇 阿桑奇和维基解密的传奇》为网友伴貹輕誑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