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十所大学,它们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担当历史使命。
1.北京大学影响力指数:★★★★★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最初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思想首先在这里传播,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民主、科学”思想的大本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传统,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1981年,北大学生喊出了激励一代中国人的时代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2.清华大学影响力指数:★★★★★
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成为中国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圭臬。
诞生8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4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600余位两院院士,产生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王国维、梁启超、冯友兰等人文学科大师的著作和思想亦深刻影响了国人的思维方式。曾有2位共和国主席、9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从这里走出。
3.上海交通大学影响力指数:★★★★
前身为南洋公学,中国最早认识世界的人物之一盛宣怀创办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工程学府。
培育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最早一批接受现代工程教育的工程师,被誉为东方“MIT”。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等工业报国的硕果。
务实的工程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和理工管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中国工科大学开创了基本办学模式。
4.东北大学影响力指数:★★★★
第一个喊出了“不受外人侵略,兴办大学教育”。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师生抗日请愿游行成为西安事变的导火索,是抗日战争中时局转换的有力推手。
以在钢铁冶金方面的自主创新成果成就了“大国有重器”的工业强国梦想,钢铁材料学科国内领先,研制出中国第一块“超级钢”。高校产学研用结合的先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中国第一台CT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科学园,孵化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软件旗手“东软集团”。
创立中国第一个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国际一流的控制学科引领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步伐。
5.天津大学影响力指数:★★★★
前身为北洋大学,诞生于甲午战败的民族危亡之际,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北洋大学头等学堂设四门专业: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中国人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跨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等成果,精馏技术在国内化工行业的技术覆盖率占到80%以上。
6.南开大学影响力指数:★★★
由严修和张伯苓两位爱国教育家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探索出中国近代私立教育的成功之路。
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云南昆明合组为西南联大,共同书写了中国教育史的传奇。
7.延安大学影响力指数:★★★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大学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直接推动了陕甘宁边区乃至整个解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中国许多重要高校与延安大学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关系,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影响力指数:★★★
填补了50年代中国空白、薄弱学科的研究领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借鉴苏联充分发挥科学家作用的经验,以研究机构办大学、所系结合的模式满足了特殊时代背景下对于尖端科技人才的需求。
中国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学者的摇篮,大大提高了中国理论科研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9.南京大学影响力指数:★★★
1920年,正式招收8名女学生入学,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最早的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为特征的现代大学。
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哈尔滨工业大学影响力指数★★★
自建校之日起就以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铁路建筑系的培养目标为交通工程师,机电工程系的培养目标为电气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建国后我国高校中率先学习前苏联的两所院校之一,从学校制度、学校的教学大纲都全面学习苏联,而且用俄语进行教学,引领了我国高校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潮流。
保持航天特色,坚持自主创新,多项技术成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中,是全国唯一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