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摄盐量6克,实际上,我们一日三餐何止只吃那两勺盐?据营养学会统计,我国人均每人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超标了200%以上。那么,盐从何而来?
盐的成分是氯化钠,过多的钠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还可能提高血压,增加钙等其他矿物质的排泄,甚至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对女人来说,吃过多的盐还容易加剧浮肿、黑眼圈、头痛和经前期不适等问题。过多的盐,已经成为身体必须忍受的一种“毒素”。
1、警惕生活中易忽略的含盐食物
尝起来不咸的食物未必没有盐,甚至甜食中也隐藏着“盐”,比如,很多果蔬汁、茶饮料、麦片、玉米片等食物中也含有钠,就连许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中也都含有一定钠盐。下面看看日常食品中的“隐形盐”:
调味品。酸酸的醋、提鲜的味精和鸡精、红色的番茄酱、鲜味浓郁的蚝油、方便面调料包是调味品中的含盐大户。阅读这几种调味品的食品标签,就会发现其配料表中均含有食盐。可见,烹调过程中用这几种调味品时,要减少食盐的量。
甜品。美味的奶酪、面包都含有食盐。因为在奶酪、面包成胚后、储存发酵前,表面要抹上一层盐来腌,这是出于发酵和储存的需要。购买时,要注意选择钠含量相对少的品种。
速食食品。筋道的面条、比萨饼、豆腐丝、早餐麦片、油茶面、方便面在制作过程中均加入了食盐。如果您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市售面条的食品标签中均标明含有食盐。因为加入食盐的面粉,制作出来的面条才筋道。豆腐丝在制作过程中也添加了食盐,因此食用豆腐丝时不要再额外加盐。
零食。苏打饼干、鱿鱼丝、牛肉干、即食紫菜等会添加食盐用来调味或防腐。因此糖尿病患者将上述食品作为零食或加餐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
饮料。蔬菜汁、运动饮料中均含有盐。糖尿病患者运动后饮用这种运动饮料会无形中增加了食盐的摄入量。
熟食。香肠、火鸡、腊肉、肉皮冻虽然食用方便,可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盐,再加工时不宜重复放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摄盐量6克,实际上,我们一日三餐何止只吃那两勺盐?据营养学会统计,我国人均每人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超标了200%以上。那么,盐从何而来?
2.要看懂食物标签中的“盐”
有些食品成分里虽然并没有明确写着“钠”,但仍可能含有钠,如海藻酸钠、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 小苏打)、苯甲酸钠、酪蛋白酸钠、氯化钠、柠檬酸钠、氢氧化钠、糖精钠、亚硫酸钠、磷酸氢二钠、谷氨酸钠( 味精) 等成分就是钠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何计算那?方法很简单。在食品包装上,通常标示钠含量,找到它,用下面简单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含盐量:钠含量×2.5= 含盐量。
3.要控盐,但不能少盐
生活中许多人都知道高盐饮食对健康不利,但片面地认为吃盐越少越好,其实这是个误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39%是钠,61%是氯化物,当食盐在人体内形成一种溶液后,就分解成为钠和氯离子,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
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即便是高血压也不能完全控盐,美国专家对1900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的观察,发现尿中钠含量最 低的病人比含量正常的人心肌梗死发病率高4 倍。
4.其实你未必需要碘盐
现在的食用盐都是含碘盐,过量摄入碘正导致甲亢病人不断增长的趋势,全民补碘的观点已经OUT 了。尤其是沿海居民应选择无碘盐,因为近海,他们经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吃得多,当地空气及水中的碘含量也较高,因此。如果发现脖子粗等甲状腺异常,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自己是缺碘还是碘过量。如果属于缺碘,就要吃碘盐;如果碘过量,应吃无碘盐;对于患有甲亢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来说,要控制过多的碘的摄入,更应该选择无碘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摄盐量6克,实际上,我们一日三餐何止只吃那两勺盐?据营养学会统计,我国人均每人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超标了200%以上。那么,盐从何而来?
5.适当时机下盐可减少盐量
有没有方法可以控制食盐的使用量呢?答案是有的。很简单,就是炒菜时,菜熟九成再放盐。如果较早放盐,则盐分已经深入食品内部,在同样的咸度感觉下不知不觉摄入了更多的盐分。但是近熟的时候放盐,盐分仅附在菜肴表面,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吃起来咸味不减,却可以减少1/2~2/3 的用盐量。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是奉行餐桌上放盐瓶,用餐时撒上少许盐的做法。这样一来食物既有咸味,又能控制盐的摄取量。
6.健康新选择——低钠盐
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方法。低钠盐中含有约30%的氯化钾,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轻轻松松地把摄盐量降低1/3,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很多研究都表明,钾离子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低盐酱油、低盐酱、低盐咸菜等都有出售。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