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秘书长: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三个习惯

来源:办公室的秘密


前不久,中部某省省委一位现职副秘书长到本文作者单位开讲座,这位副秘书长早年在公社当通讯员,后来到县团委、团省委,再到省委办公厅,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省委副秘书长。


本以为演讲只是走个形式,没想到秘书长敞开了心扉,倾囊相授,一连讲了八个人生感悟,其中又突出强调了办公室工作的三个习惯,真真是经验之谈、肺腑之言,让作者受益良多。

优势源于自动自发

作为农民的孩子,这位秘书长是怎么能不断完成从下级单位到上级机关,从边缘岗位到核心位置的擢升的?


他说,根本原因在于自动自发的工作习惯。秘书长当年在公社担任通讯员,每天有三件事雷打不动。第一件是无论春夏秋冬,出去出差,每天5点左右必定早起打扫庭院,然后看书;第二件事,每天都要为公社办公室里的每个人倒垃圾;第三件事就是在冬天领导出差返回前一天必定烧火,帮所有办公室看煤火,保证办公室内的温暖。


秘书长说,这三件事从没有人要求他做,都是他自发自觉去做的,他就这么做了好几年,一直坚持直到他离开公社。


秘书长觉得,这些事都极其微小,但是这些小善为他积累了人望,增加了领导和同事对他的信任。


有一年,公社分配了一个正式转干名额,公社领导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这样秘书长才得以步入公务员队伍,才有了后边的这些发展、调动。


这说明,凡事一定要主动承担,现在所作的种种事情都是在为未来打基础,勤奋造就天才,拼搏诞生优势。




记日记,勤写作

秘书长下面的话让作者十分震惊,他说自己工作26年来坚持写日记,一天不落。哪怕实在忙,每天也要写十几个字。这么多年下来,日记都写满了十几个笔记本。


写日记有啥好处?秘书长说,首先当然是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因为只要持续不断的写,文字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升。他把一些看到的好东西也记在日记里,记得东西多了,写的时候才能文思泉涌,写东西的时候很多素材自己就弹出来了。

其次,写日记也是“一日三省吾身”的一个好法子。一天下来,自己有什么做的好的,犯了什么错误,怎样做更好,别人有什么值得学的,有什么需要警惕的,都可以记下来,时间长了就大有长进。




这让作者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书,《李鹏回忆录》,读此书时最大的感受是震惊,李鹏总理在回忆录里把五十年前在水电站工作时如何维修发电机的步骤都写的一清二楚,当时就觉得没有日记李鹏总理很难记得这么清楚。后来一查,果然,李鹏总理出的11本书几乎都是以他的日记为素材,重新进行编辑整理,分类出书。有人回忆,“李鹏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记日记,如果今天太晚了没时间写,过一两天也要补上。他是个很勤奋的人。”


小伙伴们还不抓紧记起来?


乐于、善于交朋友

秘书长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看他和谁在一起。认识朋友的多少和层次决定了事业发展的走向和生存环境的好坏。


他自己交朋友一直注意几个原则:


看重品格,通过观察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恩人就可以看出人的品格,从而决定要不要交往。

省委秘书长: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三个习惯


主动出击,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使得自己也有更多机遇。


当好听众,抓取别人话语之中最精华的信息,以人为师,使自己更快成长,尤其是年轻人要多交一些忘年交,谦虚为怀,这样能够使自己在人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秘书长用一句话总结:任何人都不能靠,搞人身依附能逞一时之快,却不一定安全,只有自己是人生命运的常青树。


在工作中,还有这十三个雷区不能踩:

一在工作当中得过且过。

 

是指承担的本职工作,能混就混,不求上进;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缺乏工作热情,缺乏办事责任心;做事情拖拉疲沓,不讲效率、效果,干活时无力、无序、无效。领导也是过来人,骗他绝对不可能。等个人醒悟,要不机会没了,要不就是年龄大了,要不换领导了。

 

二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

 

是指一丝一毫也要计较,一分一钱也不放过。尤其是在一个单位里,如果老是为小事闹个没完,会形成公愤,周边同级别的群众,也会墙倒众人推。有的高手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有道是:不争也是争。

 

三在感情上伤害同事。

 

这两个情况一定要避免:一是背后拨弄是非、说三道四甚至无中生有;其二是当众顶撞,公开冒犯,让对方下不来台。到这个时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面子更重要。

 

四在处理事情时总自以为是。

 

是指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也听不进上级领导的意见。

 

五在受到批评时闻过则怒。

 

所谓闻过则怒,指的是别人批评自己、指出错误缺点之时,勃然大怒、一触即跳。其实,领导者一般不会无缘无故批评自己的下属,往往总是事出有因,忍了很久。较好的办法,是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再慢慢解释。


六在人际关系间拉拉扯扯。

 

是指搞非组织活动,拉一帮人对付另一伙人,甚至拉帮结派。有的员工以“群众领袖”自居,敢于在领导面前起哄;设置圈套,让领导中计受困;制造“软罢工”,让领导无可奈何等等。

 

七在领导面前夸夸其谈。

 

是指的浮夸虚假、不切实际,光说不做或多说少做,有“唱功”而无“做功”。其弊端,一是不干实事、干不成事;二是混淆视听、制造混乱;三是有时对领导者产生误导,造成领导决策失误;四是哗众取宠,破坏单位务实、踏实的作风。

 

八在言行方面缺乏自律。

 

是指随意妄为,管不住自己的口、手、脚。口爱“乱放炮”,说话不负责任、不顾后果;手伸得长,贪小便宜。这种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容易把单位的形象搭进去,擦屁股的事甩给领导。

 

九在处理问题时越权施令。

 

是指超越自己的职能权限,向下发号施令、自作主张,造成不良后果。我们常说,要准确到位,不要缺位、不要错位、不要越位。

 

十对上级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是指应对上级领导戒备三分,人为制造隔阂。自己给自己开脱为 “不趋炎附势”、“不为五斗米折腰”、“清高自傲”。

 

十一矛盾积压、积怨日甚。

 

是指应对领导与同事缺乏宽容,意气用事,以至积累矛盾。

 

十二缺乏信用、违时违约。


是指应说话不算数、办事不认真,让人不放心、信不过。每个单位其实都缺人,缺可靠的和能干的,一旦这种形象扎根,挽回的成本很大。

 

十三自感屈才、心怀不满。

 

是指自我感觉良好,认为领导埋没了自己。其实单纯的发泄没什么用,检查和弥补自己的短板,才会进步得更快。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751/95439202323.html

更多阅读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古人曰,大行不小禁,圣德不辞让。意思就是,做大事要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出自《后汉书·虞延传》。意思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琐事,繁文缛节。需要注意的是“拘”和“小节”。首先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辩论赛正方辩词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正方

分享到: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鲍叔牙曾说:“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东周列国志》中,齐桓公举荐宁戚,说:“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节。”《后汉书》中评价虞延,说:“性敦朴,不拘小节。”可见,“成大事者,不拘

辩论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与“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与“成大事者也拘小节”正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辩——夏雪何谓不拘小节?此话出自《后汉书》:“性敦朴,不拘小节。”后世所给的解释是:“不为小事所拘束。”我们要注意的是“小节”和“细节”的概念是不同的。细节是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辩稿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四辩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辩稿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今天来到贵校,路上破费周折,本来有很多和此次辩论友谊赛无关的事情,但为了这次辩论的大事,那些小节我听取了队友的意见,何必在乎它呢?所以来到这里,专心致志和各位探讨本次辩题,我方的

声明:《省委秘书长: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三个习惯》为网友灬灬时光凉透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