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以为优秀,长袖善舞,锋芒毕露,事事计较,吃不得亏。这种人看似精明,实则愚也。有些人事事洞明,然低调大度,很少计较,踏实做事,这种人看似憨拙,实大智也。
糊涂人不知愚蠢自作聪明,明白人自知知人懂得守拙。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老子的“大智若愚”辩证朴素,郑燮的“难得糊涂”一脉相承,说的都是聪明和糊涂的辩证关系。
高高在上,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颐指气使,等于把自己树成众矢之的。这就是愚者的糊涂处;放低身段,让自己融入群体,使做事顺畅,事半功倍。这就是智者的聪明处。
爱华阅读配图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旷世名言。有人说他消极避世,其实也不尽然。他是小事该糊涂时则糊涂,大事该明白时不糊涂,这才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本意。
郑板桥为官清正,面对不顾百姓死活的赈灾钦差画鬼以讽。夫人劝他不妨装装糊涂!他说百姓惨状如何能糊涂得来!他毁家救灾,最后弃官挂印也不和糊涂贪官同流合污。
郑板桥晚年诗画佳作盈箱,他严格精选少量诗作付梓。他怕死后有人将“无聊应酬之作改窜”刊出误人子弟,说谁若此,“吾必厉鬼以击其脑。”如此较真儿之人何言“糊涂”!
现在很多人认识到“难得糊涂”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既不放弃原则、又融洽关系、和谐生活的智慧方式。但真正想要做到,其实并非易事。
一、要想“难得糊涂”,先修明白事理之慧。
其实真正糊涂的人是不会说“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人,大多不糊涂。这种人才高八斗,洞察秋毫。正是他们太清醒了,才盼望自己能“糊涂”一点。
二、要想“难得糊涂”,要有慈悲感恩之心。
心存仁心,包容万物,厚待众生。以慈爱感化怨恨,以良善感化邪恶,以施舍感化吝啬,以真诚感化谎言。其实沧海桑田,对错此一时、彼一时耳,无须较真。
三、要想“难得糊涂”,要有豁达宽容之量。
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学会换位思考,要拿得起,放得下。许多时候,宽容了别人,也就解脱了自己。做大事要有大志向,心里能容多少人,就能赢得多少人心。
四、要想“难得糊涂”,要守清净淡泊之志。
常言道大争不争,顺其自然。适时放弃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强求一种东西时,也许真正目标正与我们擦肩而过。智者的成功大多出现在顺其自然的不争之中。
五、要想“难得糊涂”,要知吃亏是福之理。
人生是由得失织成,很多时候,失实为得,得却是失。得失守恒,天道使然。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实证明,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笑到最后的人,总是看开得失的人。
六、要想“难得糊涂”,要有韬光养晦之能
低调做人,不露锋芒,从善如流,不讲奢华,多做少说。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烧得起冷灶,在低调内敛中修炼自己。一旦条件成熟,成功其实是一种必然。
七、要想“难得糊涂”,要有变革创新之胆。
眼光独到,变革求新。开阔思路,不和别人争路,另辟蹊径闯新路。智在创新,愚在守旧。“变”是世间唯一真理,变则生,不变则死。智者不可不察也!
在一般人眼里,糊涂人没本事、没算计,和他们相处踏实;聪明人有能力,心眼多,和他们相处劳心。正是明白人看透了人心,才修炼从明白向“糊涂”的回归。
从糊涂到智慧是升华,从智慧到“糊涂”是回归。由混沌修得清明,是大彻大悟。把大智重归“糊涂”,是返璞归真。
所以那些看似“糊涂”的人左右逢源,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成功的总是他们。懂得返璞归真,把聪明藏于糊涂之中,才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