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好的时刻离开
我的祖母说过:“人们应该在最美好的时候离开。”因为这个认知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不是我的祖母,而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他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峰终定律”: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高峰之后,终点出现得越迅速,这件事留给我们的印象就越深刻。
大部分人不理解这一定律。比如说准备一场演出,我们会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心准备服装、化妆、道具,营造良好的舞台效果,力争给观众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我们却常常忽视结束退场时的准备。有时候,尽管人们对演出开始的印象很好,但是糟糕的结局也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坏印象。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派对,前3个小时我一直都很满意,只在最后1个小时我感到无聊。3个小时快乐减1个小时无聊等于2个小时快乐,也就是说,我愉快地度过了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记忆并不是这样计算的。如果我参加另外一次派对,并且只在那里待1个小时,我却享受了满满60分钟的快乐。与第一次的派对相比,第二次的派对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美好。
看电影也是如此。一部90分钟的电影,开始的一小时虽然剧情平平常常,如果最后半个小时能使我们感动,我们依然会向别人推荐这部电影。相反,如果在前半个小时就把剧情的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却非常平庸,那么,这部电影的口碑就肯定很不好。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我发现在工作中常会使用“峰终定律”,彩排时,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最后一幕。虽然很多人并不了解丹尼尔?卡内曼的“峰终定律”,但是,他们能从经验中体会这种做法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收视率,拥有更多的观众。
与爱人分手也是同样的道理,粗暴的结局让人一生都心有余悸;而平静友好地分手,虽然少了一个爱人,你却能多一个朋友。
参加派对时,我们最好在高潮过后马上离开。悄悄地,不要在告别上花费太多时间,你会发现,你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这份快乐会让你久久难忘。但是,如果你是主人,当然不能离开,那么,你必须随时准备着在午夜过后再来个高潮,然后顺利地将客人送走。这样,所有的人都会赞扬你举办了一个成功的派对。监狱暴动后的赏与罚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
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同事,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了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事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公务员碰面会问:你那个缺好吗?意思是说:工作轻松吗?责任轻吗?薪水待遇高吗?生意人碰头会问:你那个生意好做吗?意思是说:竞争激不激烈?好不好赚?一般工作者相遇,问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是是否“事少、钱多、离家近”。
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来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太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要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当老师,不是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为了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后生活优裕而轻松。
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事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
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简单料理的生意!
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寻寻觅觅,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了。
“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爱尔兰船长的遗言 19世纪中期,因粮食歉收,爱尔兰闹起了饥荒,5年内有100万人被活活饿死。为了寻条活路,许多饥肠辘辘的穷人主动找到基尔拉什船长,表示希望船长收容自己做奴隶,唯一的条件便是恳求他把自己运到美洲,在那边寻口饭吃。
每个奴隶卖到美洲能赚100爱尔兰镑,而一条船足足可以运载500人,来回一趟至少能赚五万爱尔兰镑,精明的基尔拉什船长觉得这生意值得做,于是张贴出布告公开征集愿意卖身为奴的穷人。
短短一周,就有5万名穷人报了名。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基尔拉什船长不分昼夜地驾船在大西洋上劈波斩浪,将一批又一批的穷人运送到美国波士顿,赚取了不计其数的钞票。
当时驾船横跨大西洋十分艰辛,且风险相当大,可是基尔拉什船长乘人之危的做法,还是受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批判。当地极负名望的乔治教士更是难抑心中的愤怒,执笔写下一封长达68页的控诉信,向当地警察局痛诉了基尔拉什贩卖奴隶牟取暴利的可耻行为,要求严惩他。警察局被乔治教士的仁义之辞深深打动,同时也对基尔拉什的罪恶行径恨之入骨,于是连夜将他羁押归案,打入了大牢。
哪料次日,数百名忍饥挨饿的穷人聚集在码头等待去美国,可一上午过去了,也没见着基尔拉什船长的影子,这才知道是乔治教士的一封长信将他送进了监狱。于是大伙气急败坏地找到乔治,训斥他多管闲事,断了他们的活路。乔治望着愤怒的穷人,疑惑地问:“船长是要把你们运到美国当奴隶挣黑心钱,我阻止他难道错了么?”众人责骂道:“没有船长,我们就没了生路,你罪大恶极!难道你这个愚蠢的家伙能供我们吃饭吗?”
乔治这才意识到,虽然基尔拉什所做的事并不仁义,但毕竟是给生无所盼的穷人带来了希望,而自己将船长送进了监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斩断了他们求生的希望。
面对食不果腹的穷人,乔治无奈地作出决定,把教会存储的粮食无偿供应给他们。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需要救济的穷人越来越多,教会的粮食很快就颗粒不剩了。望着这些被饿坏了的穷人,乔治别无他法,只得再次来到警察局,请求释放基尔拉什,但他却被告知,基尔拉什意识到自己罪孽深重,已经上吊自杀了。
数千名穷人守在教会门前等饭吃,这可怎么办?乔治教士陷入到无尽的愁苦之中。
深夜,教会门外传来穷人们撕心裂肺的哀号声,乔治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甚至大过了基尔拉什所犯的罪孽,经过一夜的反思,他决定脱下教士服换上船长服,然后高薪聘请了六位精通驾船的壮汉,登上了基尔拉什留下的那条蒸汽船。
穷人们疯狂地涌上船,乔治船长却吩咐壮汉守在入口处,向穷人挨个收取10爱尔兰镑的费用。对于无力支付的穷人,他允许他们打下欠条先行登船,日后再返还。有个穷人不理解这位检举基尔拉什的教士竟然驾船也要收钱,纳闷地问:“你不是自诩高尚吗?怎么还要我们付钱呢?”乔治摇了摇头,无奈地回答:“轮船要顺利抵达目的地,就需要花钱买燃料和雇船员呀!”
乔治改行做船长30年,曾往返大西洋八十余次,运送了近五万名难民到美国。他把穷人支付的钱都用在轮船的运转和船员的工钱上,未留下一分钱给儿女。他因此深得当时人们的拥戴,被尊称为爱尔兰船长。
这位船长在临终前留下一句遗言:“我平生遇到过两个极端的人,一个是眼里尽是金钱的基尔拉什船长,另一个是脑中装满慈善的乔治教士,他们所犯下的错都不值得原谅。”
很多良好的愿望,如果单纯用金钱或是道德衡量,最后的结果往往背道而驰。而真正值得推崇的做法是,既非贪婪的算计,亦非对纯粹的道德的维护,而是理所应得的利益和力所能及的道义的完美统一。
争夺倒数第一这是发生在韩国的一个劳教所的故事。
重刑犯及其家属要参加一场跑步比赛,由儿子背上自己的父母,绕着运动场跑一圈,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在等待发令枪响时,原本热闹的会场突然变得肃穆起来,犯人们身着深蓝色的囚衣,蹲下并向前微倾着探出身子,背上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啪!”的一声枪响后,参赛者们开始前进,但没有一个人是大步向前的。相反,他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唯恐比别人快一步,唯恐惊吓了背上的亲人。
担心儿子受累的母亲老泪纵横了;白发父亲轻轻地拭去儿子的泪水,却放任自己泪流满面;小心翼翼、缓慢前行的儿子们的脚步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迟缓了……
赛场变成了泪的海洋,哭声阵阵,犯人们多么想停留在这一刻,他们在细心地感受父母羸弱瘦小的身体。轻巧微薄的体重令他们倍感沉重,就这样慢慢地背着,就像儿时父母背着他们一样。过去,父母的后背承载了他们童年无数的快乐与幸福,后背之上,他们眺望着远方的世界,拨弄着手中的玩具,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玩累了,静静地趴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觉,就这样,玩着闹着,他们长大了。然而父母老了,白发多了,背也驼了,却始终无怨无悔,为的只是孩子好,今天好,未来好。可为人子女的他们,有谁曾关心过?本以为自己的孩子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承想却意外地走进了监狱的大门,悔恨、自责、痛苦纠缠着、噬咬着父母早已伤痕累累的心,直至肝肠寸断。
孩子坐牢,父母的心又何尝不是在“坐牢”?他们望眼欲穿,身心俱疲,他们头发花白,形容枯槁,一心盼着儿女能早日归来。家还是原来的家,温馨幸福,父母依旧是原来的父母,爱意永在,一如从前。
争夺倒数第一,慢慢地行走,每一步小小的挪移,都是心灵的震颤,爱意、悔意、恨意缠绕;静静地回忆,一点点,一段段,如黑白影像在脑海中一帧一帧地播放,成长、成熟、成就,这一刻,似乎穿越了千年,这一刻,又让人心碎不已,它凝聚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与付出,可是他们真的没有在意,他们伤了父母。
争夺倒数第一,背上的世界需要用心去感受,它让犯人们找回了失落多年的心灵,也体察到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么辛苦的一生。
一个中专生在上海的职场经历我是一个中专生。2001年实习的时候我还没毕业,在一个私营企业,每月300元工资,包吃住。我觉得还不错,因为当时有些同学还没有工资呢。当时我想,毕业后能挣到600元,就知足了。呵呵,是不是我的理想太低了?我真的没有多想什么,只是每天认真地工作,努力地学东西。我不怕吃苦,进步很快,还没毕业,就感觉得这个小公司没有我的用武之地了。我新找了一份工作,开始的工资就是600元,依旧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这个公司是安装公司,经常去外地,天天加班,整天穿着工作服、劳保鞋,对于年轻人来说,极大地影响了自尊心。但是没办法,自己有了本事才能出人头地,先忍着吧。最累的一次是在北京。当时我们为了赶工期,早晨4点起床,8点早饭,12点午饭,下午2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当时是盛夏,气温超过35度,白天暴晒于太阳底下,还要付出体力。我工作了15天,体重下降了5公斤。当时我跟本不知道什么叫失眠,床上一躺,30秒就能睡着,想想那时真是苦啊!
由于我的表现进步快,半年后我工资涨到了800元。又一个半年,我被提升为小头目,工作轻松了,工资也到了1000元。又一个半年,我来到了上海,工资到了1200元。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比较先进的设备,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电脑。当然我没放松学习。在一次设备调试中,我用自学来的技术征服了设备厂家的人。之前他们的资料根本不让我看,后来他们对我刮目相看,给了我很多资料。
之后,我的路越来越畅通,厂家的经理很看重我的技术和人品,多次要求我去他们那里上班。工资最初给我1800元,我没答应,后来增加到2500元,我有些心动,但是想想上海离家很远,消费也很大,还是没有答应。再后来工资又加到了3000元。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个非常好的待遇了 ,想想上海也是个大城市,将来的发展机会很多,出来闯荡一下也不错,就答应了。
2004年,我在这个公司一个月挣3000元,1年拿13个月工资,年终奖大概两个月工资,双休日有加班费,工程师职位,觉得挺满意。在这里的工作比较平淡,我依旧努力学习。因为是外资企业,用英语多,所以我就报了学习班不断地学习,后来就又在网上投简历。
2006年的某一天,我正在家看电视,一家猎头公司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想招人,问我有没有兴趣。我想反正现在的公司也就这样了,就答应了。之后的面试我参加了三次,职位从厂长到亚太区的总经理,凭借着我几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我次次成功,这时候工资到了6000元。
从300元到6000元,我没觉得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仍然需要学习、进步,迎接更大的挑战。我刚刚报了成人高考,录取通知已经拿到了,是上海华东理工的,我放弃本科,选择了专科,因为在5年内我想学两个专业,学实用的东西。
朋友,不管你的学历是中专、大学或者更高,都应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有了更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